132 婦女之友

“快,快把詩抄下來!”

“你帶多的筆了嗎?借我一支。”

“太喜歡這首詩了,寫得真好!”

“……”

禮堂內的女學生們,此刻全然不聽周赫煊在講什麼,一個個只顧埋頭抄撰新詩。

這首《致橡樹》做爲愛情詩,既沒有纏綿悱惻的悽美,也沒有海誓山盟的熱烈,但其對愛情的態度,卻能得到男性和女性讀者的一致贊同。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爲樹的形象和你在一起。”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霓虹。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譚豔秋坐在臺下,反覆沉吟這幾句,眸子裡閃爍着莫名的光彩。

這不正是她渴望的愛情嗎?與愛人同甘共苦,相互扶持,攜手終老。享受愛情卻又能保持自我,不做男人的附庸品,不做籠中的金絲雀。

“周先生真懂女人啊,把咱們女兒家心裡想說的話,全都在詩裡說出來了。”陳碧雲低聲笑道。

譚豔秋嘀咕道:“他肯定喜歡性格獨立的女子。”

陳碧雲說:“那麼多學者裡面,我就佩服周先生,處處爲咱們女子着想。”

講課結束的瞬間,便有幾十個女生衝上臺去,拿着剛剛抄下的詩稿找周赫煊要簽名。有些大膽的女孩子,甚至當面詢問周赫煊是否已經結婚。

譚豔秋實在擠不過去,只好無奈地返回宿舍,寫文章向《婦女》雜誌投稿,並附帶了周赫煊那首《致橡樹》。

十多年前,袁世凱當政的時候,因不滿新聞界對“宋教仁案”和“二次革命”的報道,悍然清洗持反對意見的報刊。全國500多家報紙,被查封得只剩下139家,至少有24名記者被殺,60多人被捕入獄。

史稱“癸丑報災”。

癸丑報災導致一個有趣的結果,那便是婦女刊物隨之興起。因爲這玩意兒沒風險,當局審查並不嚴格,以至於一些文學刊物,都打着婦女雜誌的旗號發行。

上海的《婦女》雜誌,便是其中翹楚。它最開始主要刊載家政內容,提倡女人做新時代的賢妻良母。

到了五四運動時期,新派學者接手《婦女》雜誌,主張婦女解放和婦女革命,連魯迅都經常爲此刊物投稿。不過就在前年,主編章錫琛玩得太出格,在討論性道德的時候,居然說只要不危害他人和社會,一夫二妻或一妻二夫都可以接受。

此觀點不僅招來保守派痛罵,就連新文化運動的其他學者,都表示了強烈反對。

眼見事情鬧大,《婦女》雜誌的幕後老闆商務印書館,只得撤去章錫琛的主編職務,刊物格調隨之大退步。

如今《婦女》雜誌主要刊載女學生的學校生活,以及已婚婦女的持家經驗等,此舉反倒贏得更多女性讀者支持——以前太高端新銳了,現在改走低端路線,銷量其實還更好。

就在周赫煊登船離開上海時,《婦女》雜誌的主編杜就田,正好讀到女學生譚豔秋的稿件。

文章寫得馬馬虎虎,主要講述她聽課的事,周赫煊的一些觀點也被引用其中。杜就田本來沒當回事,但當他看到後面附錄的《致橡樹》,頓時就變得激動起來。

“好詩啊!”

杜就田反覆品讀,最後乾脆提筆親自撰寫詩歌評論——

“周赫煊之新詩,構思新穎,意象瑰麗,語言精美,自成一派,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致橡樹》別具一格的選取了‘橡樹’和‘木棉’兩個形象,分別比喻男性和女性……

橡樹高大威儀,富含男人的魅力。而將女性比作木棉,亦顯多姿妖嬈。詩歌以女性的口吻喊出,不做趨炎附勢的凌霄花,不做爲綠蔭鳴唱的鳥兒,不做一廂情願的泉水,不做盲目支撐橡樹的山峰。從這些意象當中,表達出本詩的中心主題:即女子不應在愛情中迷失自己,愛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情投意合爲基礎;以相互扶持、風雨同舟、冷暖攜手爲目標。

本詩運用新奇瑰麗的比喻,恰當貼切地表達出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觀,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更爲難得的是,它所蘊含的婦女解放思想。婦女解放,並非一味的離經叛道,而是要有堅持和原則,有責任和義務……”

這期《婦女》雜誌發行時,周赫煊已經回到天津,對《致橡樹》在南方婦女界引起的轟動暫不知情。

此詩一經問世,便有《婦女時報》、《女子世界》、《中華婦女界》等多家女性雜誌轉載,被譽爲中國最偉大、最進步的愛情詩。南方各地的新詩團體和文學社團,都對《致橡樹》展開討論研究。

在隨後的20多年裡,“橡樹”和“木棉”也有了新的寓意,諸多女作家給自己起的筆名中都帶着“棉”字。

由於周赫煊已經加入新月社,因此被視作新月派詩人。後來梁實秋評價道:《致橡樹》一詩,力壓新月愛情詩全篇,實爲不可多得之傑作。

與此同時,中西女塾的校務主任呂嘏純,也在給《婦女時報》的投稿中,闡述了周赫煊提出“自尊、自強、自愛、自立”觀點。

《婦女時報》將其簡稱爲“四自原則”,並將之定性爲“新時代女子美德標準”,還把周赫煊贊爲“婦女之友”、“民國奇男子”。

如今南方的婦女解放運動愈演愈烈,“四自原則”得到各地婦女協會的一致認同,隨着運動的開展而廣泛傳播。女性應當自尊、自強、自愛、自立,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被民衆所接受和支持。

甚至連那些保守派,都對“四自原則”極爲推崇。因爲其中的“自愛”,跟那些提倡徹底解放的女權思想不同,更加符合傳統的社會道德標準。

一時間,人們似乎把周赫煊歷史學家、演說家、作家、報人的身份都忘了,只記得他是個詩人和女權運動家。

但不論如何,周赫煊“婦女之友”的頭銜摘不掉。四年後,當上海《申報》評選“民國美男子”時,周赫煊雖然只能勉強擠進前五,但據調查問卷顯示,超過60%的女性都把票投給了他。

張愛玲在晚年接受採訪時說:“我讀中學那陣,周先生是女生公認的理想情人,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關注。每當周先生有作品問世,必然能在書店裡看到無數女學生的身影。”

338 邀請001 初到津門717 殺了吧1021 災情的背後624 抵達舊金山570 南下008 民國第一詩人483 轟動322 儀式306 無休無止的學潮690 國際大學者周赫煊先生作品研究學習討論會622 中美民間文化友好交流團278 婚期將近1025 人市458 談不攏啊211 軍師690 國際大學者周赫煊先生作品研究學習討論會298 劍掌無雙週赫煊630 一鍋粥979 抗戰時期的教育439 國恥1052 街霸621 混血兒026 天下大勢467 青年黨612 三陽線決戰論948 蕭乾877 雙槍老太婆696 領獎831 藥廠259 惱騷500 艱難的選擇232 仙俠小說903 愛國將軍644 入股523 串聯952 周赫煊的寫作風格910 被架空的馮玉祥227 內外妥協829 人才870 廢除排華法案191 美國商人363 魯樑罵戰437 勸諫724 第二篇文章025 各有所憂1047 最好的四星營長467 青年黨827 與子同袍726 孔大公子856 文人163 偶遇667 拜訪947 滇緬公路重開012 拆皇帝家大門833 雞犬不留372 留學生938 飛行員周赫煊861 美國士族880 空軍大捷879 周委員長394 影壇一姐363 魯樑罵戰660 中國航空協會170 明白人179 英雄救美073 又見情詩798 副使841 空殼元首456 默契302 醜兒835 受聘333 風起400 漢語和漢字531 陣痛634 真正的食腐禿鷲989 西北匪事209 歪曲報道105933 大轟炸與報告書937 隨行469 屁股歪了,腦袋也不好使716 爭論445 遇到同行653 前往武昌855 無意間做出的漂亮決定912 青年1027 周先生的明史初探846 老驥伏櫪664 交易012 拆皇帝家大門745 周大頭943 攪動天下706 原來是小說迷552 商業運作929 抓壯丁756 勝利曙光862 和平呼籲901 炸鬼子558 京派海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