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這首《論詩》是清朝詩人趙翼所寫,後兩句可謂是膾炙人口了,與太祖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着異曲同工之妙,蘊含一種捨我其誰的傲然之氣,換一種說法就是洋溢着一股獨孤求敗的裝逼味兒。
正所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徐晉吟出這樣一首傲氣十足的詩,倒是沒讓在座各位書生感到不滿,人家是縣試、府試、院試三案首,斬獲江西省前無古人的小三元,再加上詩名在外,完全有資格吟出這樣一首詩,別的不說,光就是那首大氣磅礴,蕩氣迴腸的《臨江仙》便足以傲視整個大明詩壇。
所以一時間盡是喝彩讚歎之聲!
袁城笑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如今該輪到咱們江西徐子謙引領風騷了!”
祝青山附和道:“袁兄所言極是,大家以後便叫徐案首徐風騷吧!”
兩府書生都鬨堂大笑起來,徐晉不禁哭笑不得,連忙道:“大家叫我徐咬定、徐案首、徐江仙、徐三元都可以,唯獨不能叫徐風騷,免得別人聽了還以爲在下乃風塵女子!”
衆考生再次鬨堂大笑,有人起鬨道:“徐案首,大家不叫你徐風騷可以,三杯酒如何?”
徐晉只好依言喝了三杯。
太白樓四樓全是雅間,如果沒有身份地位,即使再有錢都沒資格在這裡宴客。
此時,四樓一處雅間內正檀香嫋嫋,由整根木樁雕琢而成的茶几旁,正有三人在品茗清談,而且均是一身道袍,髮束道髻,其中一人正是那天在藤王閣擔任評判的李士實。
李士實六十許歲,頭髮花白,臉色紅潤精神,頗有點鶴髮童顏的出塵味道。李士實曾經官至都察院都御史,後來因瞧不慣當今正德皇帝嬉遊成性,故憤而致仕回了老家南昌,如今是寧王府的座上賓。前文曾經提過,李士實精通風水學,乃風水流派“巒頭派”的代表人物。
此時與李士實品茗清談的兩人均是王府豢養的江湖術士,一名叫李自然,另一名叫李日芳。
話說這些江湖術士都喜歡給自己取姓李的名字,或許是因爲唐朝李淳風這位大忽悠太出名了吧,這位和袁天罡並稱初唐兩大神人,著名的預言奇書《推背圖》就是這兩人合著的。
李自然聲稱自己能知“天命”,寧王朱宸濠之所以生出謀反之心,與這位李自然也不無關係,因爲這傢伙曾經告訴寧王朱宸濠,說他有天子之相,朱宸濠信以爲真了。
另一位李日芳則自稱懂得望氣之術,曾說過南昌城的東南角有天子之氣,於是朱宸濠便在那裡建了一座陽春書院來收納天子龍氣。
此時,三位李大仙正悠閒地喝着茶,一邊談些玄之又玄的風水相學,樓下忽響起陣陣喧譁嘈雜之聲,而且還越來越吵。
李自然不禁皺眉道:“什麼人在此喧譁擾人清靜!”
李士實微笑道:“今日院試放榜,估計是那些考生擺宴慶祝而已,李道長乃修行之人,何必與這些凡夫俗子一般見識呢!”
李自然頓時有些不自然了,作爲修道的“世外高人”,這點養氣功夫都沒有,確實有點丟價,端起茶杯淺嘗了一口掩飾尷尬。
“若虛道長所言極是,正所謂道法自然,道心穩固之人又豈會輕易受旁人影響呢!”
旁邊的李日芳皮笑肉不笑地說一句,嘲諷的意味很明顯,正所謂同行是冤家,更何況兩人同是王府內混飯吃的“高人”,所以平時便互不對眼,自然不會放過諷刺打擊對方的機會。
李士實乃六十多歲的老官僚了,哪瞧不出兩人之間的明爭暗鬥,所以並不接李日芳的話茬。
正好此時一名小二進來加熱水,李士實便隨口問道:“樓下誰人喧譁?”
小二賠着笑道:“今天院試放榜,樓下被廣信府和南昌府的諸生包場了,擾了三位道長的清靜,實在對不住。”
李士實微笑道:“無妨,本次院試的案首可是南昌府考生?”
小二笑道:“那倒不是,而是廣信府上饒縣的徐晉徐公子。”
李士實心中一動:“哦,竟然是他,那豈不是連中三元了!”
小二猛點頭,崇拜地道:“可不是,話說這位徐公子雖然年紀輕輕,不過卻纔高八斗啊,蟬聯縣試、府試、院試三案首,咱大明立國至今就獨他一份兒了!”
童試三案首被稱爲“小三元”,雖然含金量遠不如“大三元”,不過也是相當了不起了。
這名小二顯然是個話嘮,話匣子打開便關不住了,繼續道:“剛纔小的加水經過時,那徐三元正吟詩來着: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嘖嘖,案首不愧是案首,咱就算不懂詩,聽着這首也覺得有氣勢!”
李自然淡淡地道:“不過取了秀才功名而已,竟敢如此狂傲自大,看來也只是淺陋輕狂之輩!”
話說李自然剛纔吃了掛落,對樓下發出噪音的衆考生都十分不爽,這時禁不住出言嘲諷。
店小二訕訕地笑了笑,李士實微笑着揮了揮手道:“你且退下吧!”
店小二連忙提着水壺退了出去,關上門後撇了撇嘴,暗道:“呸,牛鼻子道士,裝什麼裝,淺陋輕狂之輩?有本事你也考個小三元啊!”
房間內,李士實若有所思地喝着茶,他精通風水學,在相術方面也有研究,那天在藤王閣上見到徐晉,便覺得此子面相奇特,當天回家後還特意翻了許多相術書籍,反覆研究了許久。
不過越是研究,李士實反而越迷糊了,根據相學所述,這個徐晉理應是福薄早夭之相,不過現在卻活得好好的,而且命宮鋥亮潔淨,中嶽(鼻子)秀挺紅潤,眉目清明,神彩照人,這可是大富大貴,平步青雲的徵兆啊。如今徐晉連中三元便恰好證明了這一點。
……
寧王府東院,寧王世子將一隻茶杯摔碎在地,杯中茶水飛濺到了監察御史劉忠的腳邊。
劉御史腦門滲出了一層細汗,戰戰兢兢地坐在座位上不敢動。
寧王世子臉色陰沉無比,指着劉忠大聲罵道:“廢物,瞧瞧你辦的好事!”
寧王世子交給劉忠的任務是要讓徐晉不能通過院試,最後結果徐晉不僅沒有名落孫山,反而高居院試榜首,試問寧王世子如何能不怒?
劉忠心中苦澀,無奈地道:“世子殿下,下官也沒料到許逵會如此倔,竟然點了徐晉爲案首啊。”
寧王世子目露獰意,厲聲道:“許逵,敬酒不吃吃罰酒是吧,不知死活的東西。”
話說院試第二場考完的當晚,劉忠便上門找了主考官許逵,委婉地表達了寧王世子要求徐晉落榜的意思,誰知反而被又臭又硬的許逵給當場翻臉罵了出來。
而且,許逵第二天還停了劉忠這位副考官的評卷資格,改由他直接與閱卷人員對接,考卷不再經過副考官評審。
話說,徐晉院試第二場的排名纔是第六,不過許逵卻是毫不猶豫地點了徐晉爲案首。
本來,許逵對徐晉的治政理念不認同,就算徐晉兩場均拿了第一,他都不會點徐晉爲案首的,不過許逵爲人剛直,說白了就是屎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寧王世子暗動手腳對付徐晉,還讓劉忠來“威脅”許逵,這反而犯了許逵的臭脾氣,於是許逵乾脆把徐晉點爲案首,其中有鬥氣的成份。
你寧王世子不是想徐晉下榜,不是警告我不能錄取他嗎?本官便偏要錄取他,還要點他爲案首,你寧王世子能奈我何?
所以說,徐晉白撿了一個院試案首,而寧王世子卻氣得菊花痛!
寧王世子黑着臉沉吟了片刻,忽然獰笑道:“考前廣信府的考生不是公開討論過衛所制嗎?而府試的第一場策論就考了相似的題目。劉御史,你到布政司舉報許逵泄露考題,再上奏本彈劾他,剩下的就交給本世子了。”
劉忠面色一變,連忙道:“世子殿下不可啊!”
劉忠雖然迫於壓力依附寧王府,但他也不想做得太過份,整徐晉一名考生就算了,一旦彈劾許逵泄題,牽連實在太廣了,而且後果會十分嚴重,廣信府上百名考生恐怕會被削去功名。
關鍵是劉忠自己身上也不乾淨,這案件一查,若是最後板不倒許逵,自身恐怕會遭到反噬。
寧王世子面色一沉道:“爲何不可?”
劉忠苦口婆心地勸道:“世子殿下,一旦舉報主考官泄題牽連太廣了,必然有大批考生會遭懲處,怕是王爺也不同意這樣做吧!”
寧王世子頓時沉默了,他雖然水平不咋的,但也知道父王目前正在大力拉攏讀書人,要是這個時候整掉一個府的考生,那些讀書人恐怕更加會敵視寧王府了,話說上次綁架徐晉的事,還有幾個不怕死的書生跑到王府前大罵呢!
劉忠見寧王世子不再堅持,不禁暗捏了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