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欽差副使

徐晉看着一臉憋屈,神色疲憊,連眼圈都有點發黑的小皇帝,不禁暗歎,這十三歲的小子在羣臣的壓力下能撐到現在,可見性子不是一般的倔,試探道:“皇上,你真的不能接受楊閣老他們的提議?”

朱厚熜臉色一黑道:“當然,父母怎麼可以亂認的,徐晉,難道連你也要勸朕認孝宗爲父?”

徐晉搖了搖頭道:“那倒不是,皇上,咱們到書房聊吧。”

朱厚熜疑惑地跟着徐晉來到書房,徐晉從書案上取了張璁那本《大禮疏》交給前者,若有深意地道:“皇上,做任事都要把握好尺度,當心過猶不及!”

朱厚熜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打開奏本一看,頓時被裡面的內容吸引了,一口氣讀完後,高興得眉飛色舞,激動地道:“太好了,有了這份奏本,朕和父王便得以保存了,徐晉,倒不枉朕這麼信任你!”

徐晉輕咳一聲道:“皇上,這封奏本是觀政進士張璁的,臣只是代爲轉交而已。”

朱厚熜這才發現奏本的署名是張璁,輕擂了徐晉肩頭一拳,笑罵道:“你大爺的不早說,哈哈,朝中有這樣的人才朕竟然沒發現,不過現在也不遲。此疏妙極呀!”

朱厚熜這段時間天天被羣臣“狂轟濫炸”,只有招架之功,全無還手之力,這時突然得了這份《大禮疏》,簡直如獲至寶,又待了片刻便匆匆離開了,估計是準備在後天的大朝會上放一個威力巨大的“核彈”了。

看着興沖沖地離開的小皇帝,徐晉不由苦笑,今天拿到張璁的《大禮疏》後,他還猶豫要不要遞上去,但剛纔看到朱厚熜那無助的樣子,最終感情戰勝了理智,還是將奏本交給了出去。

可以預料,七月初一的大朝會將會有一場“龍爭虎鬥”,嘉靖朝持續十幾年的“大禮議”之爭即將拉開序幕。

轟隆隆……

一聲悶雷橫過長空,入夜後的京城竟下起了滂沱大雨,狂風雷電交加,而此時的黃河中下游,河南、山東一帶亦是陰雨連綿,而且已經持續幾天了。

大明正德十六年七月初一,大朝會,嘉靖帝朱厚熜命司禮監秉筆太監畢雲,當庭誦讀觀正進士張璁的《大禮疏》,並下旨要求爲父親興獻王在京立一座廟宇,此舉瞬時掀起了軒然大波,並且越演越烈,震盪整個朝堂。

之前的朝堂上,廷臣幾乎一邊倒地支持內閣首輔楊廷和,但張璁這份《大禮疏》一出,本來鐵板一塊的廷臣便開始出現分裂了,首先倒戈的是禮部左侍郎王瓚,他明確表示支持張璁,緊接着有更多的大臣跟風倒戈,其中不乏朝中的勳貴。

於是乎,朝臣徹底分裂成兩派,每天在廷上各執一詞地打嘴炮,大家引經據典,吵得不可開交。這下朱厚熜爽了,也爲之鬆了口氣,每天都幹勁十足地臨朝,然後坐在龍椅上“吃瓜看戲”,偶爾幫忙拉個偏架什麼的。

不過,好景不長啊。楊閣老眼看形勢趨向失控,於是開始耍流氓了,暗使幾名言官輪流上疏彈劾禮部左侍郎王瓚,而王瓚確實身上不乾淨被抓了辮子,只得上書請求辭官自保。於是楊廷和便趁機把王瓚貶到南京任禮部主事。

楊閣老收拾了王瓚,無疑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之前上躥下跳地支持張璁的朝臣都縮了。楊廷和能順利地過渡兩代皇帝,政治手腕可不是蓋的,緊接着又讓吏部“落實”了觀政進士張璁的職務,同樣調到南京禮部坐冷板凳。

於是乎,“大禮議”的第一輪交鋒就這樣被楊閣老簡單粗暴的終結了,然而,這顯然是治標不治本,本來意見統一的朝臣已經出現分裂,再起紛爭只是遲早的事。

正所謂夜長夢多,楊廷和顯然也意識到這件事拖得越久會越麻煩,於是稍作出了讓步,承諾只要朱厚熜承認弘治帝爲皇考,他便同意給興獻王加帝號,改稱爲:本生父興獻帝,而興王妃則稱爲:本生母興國太后。

楊廷和的這個提議顯然很有誠意了,不過小皇帝朱厚熜還在猶豫中,並沒有立即表示同意。

……

七月初七本是牛朗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然而天公卻不作美,今天,京城大雨傾盆。

就在天色黑下,城門將要關閉時,一騎快馬從廣安門疾衝入城,駿馬的四蹄踢得地上的積水像箭一般四散飆飛,馬背上的騎士身披蓑衣,身後揹着一隻暗紅色的筒狀物體,上面還插有令旗,赫然正是八百里加急的驛使。

正因爲如此,守城門的官兵並未阻攔,而是放任快馬狂馳進城。

七月初八清晨,一條爆炸性的消息在朝中傳開了,河南和山東交界段的黃河缺堤了,沿岸數以千計的村鎮被洪水淹沒,百姓死傷不計其數,損失相當慘重。

與此同時,當地錦衣衛眼線的密報也送到大內,密報上反映了地方官救災不力,常平倉中的儲備糧食虧空嚴重等問題,而且,當地百姓民心惶惶,隨時有發生民變的危險。

於是,朝臣的目光都迅速聚焦到黃河缺堤這件事上,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議考”之爭暫時被丟到一邊,畢竟洪水無情,賑災的事容不得半點耽擱,而且大災之後往往有大疫,不立即採取措施,後果會相當嚴重。

嘉靖帝當天便連下數道聖旨,敦促地方官搶修河堤,同時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安定民心,掩埋屍體,以免發生民變和瘟疫。另外,着令內閣立即選派欽差前往災區督辦賑災事宜,同時徹查地方常平倉有無虧空。

七月初八下午,文華殿附近的內閣,以楊廷和爲首的內閣四老均到齊了,此外六部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通政使均到場。

這是朝臣的最高級別會議,幾乎所有重要部門的一把手都到齊了,目的就是推舉督辦賑災事宜的欽差。

經過約莫半小時的商議,大家最終決定推舉都察院副都御史蕭淮擔任欽差正使。

既然欽差正使有了,接下來便是討論副使的人選,正當大家各抒己見時,一直沉默的首輔楊廷和淡道:“欽差副使便由翰林修撰徐晉擔任吧!”

此言一出,四周頓時鴉雀無聲,靜默了片刻,禮部尚書毛澄首先道:“本官附議!”

“本官附議!”戶部尚書楊潭立即跟進。

緊接着三輔毛紀,還有四輔蔣冕也表示同意,次輔樑儲暗歎了口氣,隨即也表示附議,就當致仕之前再助老搭當一臂之力吧!

內閣四老,再加上兩名六部尚書,這份量已經足夠了,其他人再反對已經沒什麼意義了,於是都紛紛表示同意。

楊廷和見狀點頭道:“既然大家沒意見,那本官便擬旨,任命副都御史蕭淮爲欽差正使,翰林修撰徐晉爲欽差副使。”

在場一衆大臣均神色各異,都是官場老狐狸了,又豈會瞧不出楊閣老“垂青”徐晉的原因,無非是尋個由頭把他調出京罷了。

聽說皇上經常未服出宮跑去見徐晉,而且觀政進士張璁那封《大禮疏》之所以能繞過內閣,直接送到皇上的手中,估計也是徐晉暗中幫的忙。

而現在正是逼使皇上接受內閣提議的節骨眼,楊閣老顯然不想節外生枝,所以趁機把徐晉這根“攪屎棍”調出京去。負責賑災事宜,沒有幾個月時間絕對回不來。

第364章 此山有虎第312章 使團到達第233章 窩裡鬥(兩張合一)第367章 朱婷鈺第850章 禍福難料第936章 一網打盡(四)第984章 野心勃勃第756章 奪城(下)第472章 爭貢之役第1142章 依薩娜的請求第105章 我不怕(求票)第986章 各懷心思第766章 師徒夜話第866章 走火了,受驚了第940章 請君入甕(下)第427章 通風報信第1118章 牛刀小試(下)第30章 消寒文會(四)第176章 庚帖(求票求訂閱)第513章 拙劣伎倆VS簡單粗暴第570章 情義第786章 織田秀吉第461章 漢奸之路(求票)第257章 舌燦蓮花,太監狡猾第238章 密鑼緊鼓,殺機!第486章 附馬不值錢第843章 官匪殊途(求票)第1220章 圍城打援(上)第1293章 殺出宮門第449章 大朝會(上)第718章 權力是毒藥第1131章 大捷啊第553章 暗流涌起(兩張合一)第672章 夜襲,大帥駕到(上)第776章 楊閣老的撒手鐗(兩章合一)第573章 引爆第260章 徐解元(求票)第237章 道高一丈(求票)第1250章 揚長避短第676章 殺良冒功第1105章 廷議(上)第327章 皇帝登門(上)第410章 圍剿隔山馬(中)第610章 方向——揚州城第1243章 嘉靖巡邊(上)第315章 妥協,主意第1325章 卜孩兒第292章 賞春文會(五):珍瓏棋局第26章 此之非凡第437章 陰差陽錯第1104章 午門爭論第1059章 爲了你唄第203章 伏擊,偶遇第619章 調兵反擊第288章 賞春文會(一)第86章 反殺第286章 魏國公第655章 欽差駕到第590章 倭襲東臺縣(下)第1250章 揚長避短第1176章 仇人見面第852章 徐子謙特來拜訪第1328章 追蹤(上)第504章 雲中有信第993章 摧枯拉朽(下)第751章 香港島之戰(中)第427章 通風報信第1199章 徐砍頭來了?第646章 五峰船主的崛起第309章 佛朗機貢使(求票)第867章 軟禁第703章 奇兵乍現第285章 心腹隱患第527章 大明寺,養生堂第610章 方向——揚州城第644章 碰了一鼻子灰第128章 少年一曲臨江仙(求票求訂閱)第853章 到時再說吧第385章 四姝進宮第1351章 玉門關決戰(中)第1252章 郡王?第822章 深藏不露第970章 四時分祭第756章 奪城(下)第1322章 失蹄第1341章 北靖王二破敦煌第367章 朱婷鈺第1159章 慈眉善目第32章 試食(求票)第1258章 北靖王第400章 兵刀起第133章 被打擊了的老男人第401章 燎原之勢第371章 潛移默化第1061章 流言惡語第538章 巡行東臺第663章 江西舊部第1306章 閒王無兵第437章 陰差陽錯第533章 欽差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