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殿試

秦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紅日初升,光芒萬道,秦牧一身黑色王袍,腰配寶劍站在高階上,內閣輔及六部尚書等大臣列於兩側。

衣着鮮明的殿前武士撐旗執鋮,雄壯而威武,讓場面顯得更加莊嚴肅穆。

三百六十二名貢士由禮部官員引領,魚貫而入,向着高階上的秦牧大禮參拜,高呼:“吾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秦牧擡擡手讓大家起身後,朗聲說道:“爾等都是萬里挑一的英才,是大秦的希望所在,今日殿試,本王期待你們能以一身所學,作出更精彩的論述,爲國獻計獻策,開始吧!”

殿試只考一場策論,是以有秦牧有“論述”一說,幾百名貢士再拜,然後不分名次,各據一幾,就坐在庭院明明的冬陽下開考。

這次殿試的題目是秦牧親自出的,題目爲: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于,其說未嘗不效論;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西洋人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實,中國往往求天朝上國之名而失利益之實論。

這道題目其實是三合一,要貢士們就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論述。

第一個方面是平戎方面的學問:“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于。其說未嘗不效。”

賈誼是漢代名士,寫過《過秦論》。還給漢文帝上過奏表提出防禦匈奴的策略。他的策略中的“五餌三表”大致意思是:

是給匈奴點美食、美女、高堂華屋、財物、奴婢,用些先進的東西爲誘餌,誘匈奴來投降,等他們來投降後,皇帝本人再跟他們打成一片,親自酌酒給他們喝,讓他們感動得稀里嘩啦的,然後就就會納頭會拜了。三表是要求漢文帝應爲天下表率。以德服人。

《漢書》的作者班固譏笑賈誼這些策略是書生意氣,不切實際,空談誤國。

但事實是,秦穆公確實靠財物美女誘得西戎歸附過;越王勾踐也曾憑藉美女西施讓吳國亡國過;中行說投靠匈奴後,也勸誡匈奴單于不要喜歡漢人絲綢和華屋美女,那隻會讓匈奴人變得軟弱,說明中行說也認爲賈誼那一套對匈奴有很大的威脅。

秦牧的題目中的第一條就是讓貢士們論術。到底是賈誼說得對,還是班固說得對。

第二個方面是有關變法治國方面的問題:“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

申商指的是戰國時期的申不害和商鞅,以變法著名,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意思是諸葛亮不是法家,但使用了法家的治國方略。王安石也是使用法家的理論來實行變法,但他只做不說,諱莫如深。

秦牧要讓貢士們論述諸葛亮和王安石爲什麼這麼樣,並縱論各家學說在治國方面的長短。

第三個方面可歸爲外交策略方面的問題:“西洋人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實,中國往往求天朝上國之名而失利益之實。”

大意是西洋人對外注重實利。而中國對外重名輕利,兩者之間屬優屬劣。讓貢士們在這方面也展開論述。

這三合一的問題涉及到了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是秦牧挖空了心思纔想出來的;

尤其是最後一道題看似很簡單,但相信自古以來的科舉都沒考過這樣的題目,秦牧希望通過這道題目,讓讀書人睜眼看世界,把中國的文化與西方的文化對比一下,不要總是盯着自己的腳尖看。

貢士們有一天時間來寫策論,秦牧很期待從中得到一些真知酌見來。

包括會試主考傅山、內閣輔臣、六部尚書,以及翰林學士顧炎武等人見了秦牧出的這道題目,也都不禁對他刮目相看。

這題目出得有分量啊,古今中外、軍事政治經濟變法都囊括在其中了,應試者若是隻會背些八股範文的傢伙,見了這樣的題目肯定是兩眼一摸黑。

開考之後,秦牧負着手,在各個考生之間慢步徐行,希望能看到一些獨到的見解,一般而言,殿試通常只是走個過場,大多數皇帝出場只是做做樣子,讓貢生們歸爲“天子門生”而已。

但秦牧不但出題出經過深思熟慮,而且打算認真看完每一位考生的答卷,他經過會試第一的韓靖桌邊時,見他正在埋頭疾書。

秦牧停下來看了看,見他的答卷上有言:

“夫天子主中夏控制百夷、自有強國芘民之道。善治國者、不能必敵之可勝而能爲必不可勝、使強鄰黠敵聞風奪氣、凜然而不敢犯、則天下安矣。若導人於淫靡之事、以乘其敝而取之、此所謂穿窬之智也、豈王者自強之大計乎。及吾讀漢書賈誼傳、則於五餌三表之說削而不書、猶復深譏其疏、以垂戒後世。於是乃嘆班氏之書、其去取爲至精、而其識爲至遠也。”

韓靖這番論述大意可以這麼理解,打鐵還得自身硬,靠點歪門邪道去引誘他國糜爛,豈是自強之道?

秦牧又復行去,到了司馬凱桌邊,見他寫下的其中一段是:

“吾以謂穆公之霸在增修國政、國勢既固則外交之術無往而不宜、且其時天下方以詐力相高、而秦又介居戎狄、行其狡黠之計以取利一時可也。若匈奴之在漢、竊謂雖好漢物亦不至遽即於靡弱。何也、匈奴界處北陲、剛猛忿鷙出於天性、豈獨其習俗使然哉。設漢不自謀所以禦侮之方、而專務出美善之物以疲人之國、吾恐財產耗竭而邊郡之寇掠自若也。”

從司馬凱的觀點看來,他也認爲如果漢朝不謀自強,尋求禦敵的辦法,而是專以財物美人糜人之國,恐怕把短褲都送出去完了,邊疆的敵人還搶掠如故。這和韓靖的看法基本相同。

秦牧看了還算滿意,其實賈誼的做法沒有錯,關鍵就看你在什麼情況下施行這樣的策略,秦穆公如果自身不強大,靠送幾個美人就想讓西戎歸附是不可能的,同理,越王勾踐如果不是用范蠡文種將越國治理得強大起來,送出西施也是白送。

修政以強自身,這是道。出美善之物以疲人之國,這是術。道與術並用,相輔相成纔是正理。

秦牧遊步徐行,不時停下來觀看貢士們的答卷,有些人緊張得直冒汗,但有些人即恨不得秦牧停在自己桌邊不走了,百人有百態,不一是足。

秦牧經過一個叫陳鎮遠的貢士身邊時,發現他已經答到第二個問題,只見他寫道:

“天下之患莫甚於不權時勢、而務博寬大之名。雖申商之術、儒者弗道、然時勢所值、激於不得不然、善爲國者必不敢因循顧忌、而貽天下以不測之患........”

他這觀點,在秦牧看來,還算可以,於便停下來細看,陳鎮遠一發不可收拾,筆下洋洋灑灑近千言;

他不光論述了諸葛亮和王公石變法的苦衷,秦牧總結下來,他的思想竟是以儒爲皮,以道爲肉,以法爲骨。雖然這層意思表達得很含蓄,但內裡就是這麼個意思。

這在當下來說,他絕對稱得上是個異類了,而秦牧個人,也更趨向道家和法家,法家就不必說了,老子的《道德經》足以稱爲夏華最高智慧的結晶,至少秦牧是這麼認爲的。

漢唐兩代國家最強盛之時,都是以道家方略治國。道家提倡的“無爲而治”,絕非真的是無所作爲。

秦牧寧願把“無爲而治”膚淺地理解成官方對民衆的思想少了管束,讓各種思想和學說自由碰撞,少劃分些什麼是高尚的,什麼是奇技淫巧之類的加以貶斥。

另一方面就是放權,少對各行各業指手畫腳........

PS:感謝大頭魚12的厚賞,謝謝。

.

第499章 必然出現的裂痕第275章 氣壯山河第615章 史上最大規模的抄家行動第61章 春心蕩漾第344章 兵臨城下第294章 風起雲涌第867章 不會忘記第714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223章 重設軍事體制第1083章 殺出盧浮宮第719章 呂宋大拓荒第642章 青藏局勢第248章 尋找外援第972章 心態第112章 烈火焚城第499章 必然出現的裂痕第529章 姚江春正好第281章 烽煙歲月紅娘子第916章 戰備調整第770章 浮屍塞海戰未休第1160章 莫斯科沒有眼淚第93章 婚禮之變(4)第1076章 亂第269章 秦王即位詔第704章 陛下可是要用法家治國第628章 玄機子第450章 挺進徐州第1134章 薩法維帝國的命門第995章 私奔第120章 要挾第726章 經筵開出的小花第808章 焰火表演第512章 東海艦隊第985章 責任第776章 一團亂麻第547章 釜底抽薪第360章 面對現實第347章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第8章 我是袁粉第1089章 堵與疏第315章 脈脈雙含水蜜桃第646章 草原私有化第826章 詩聯(下)第979章 順流而下第889章 天山省第449章 風雨飄搖鳳陽城第94章 婚禮之變(5)第551章 漢城風雨聲第233章 天下爲先第1152章 步步爲營第1126章 開始圍剿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516章 朝鮮王子第160章 董小宛侍浴第675章 揚帆啓航第691章 悲喜兩重天第861章 帝王之心第159章 匆忙的日子第861章 帝王之心第772章 告捷第535章 簡在帝心第562章 萬騎奔襲走雷霆第981章 應變第111章 驅狼吞虎第796章 封狼居胥第210章 井岡山遇匪第749章 飛翔第127章 瞬息萬變第897章 前塵第145章 縱觀九萬里河山第915章 洛可可風第636章 逢林莫入第142章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第319章 渡淮奔襲第697章 兩頭忙第286章 勸進第458章 宿命的輪迴第803章 一念之差第864章 埋伏第1037章 過猶不及第557章 驚天陰謀第545章 風聲鶴唳第332章 賢良淑德第148章 李定國斷尾求生第615章 史上最大規模的抄家行動第579章 一隻死老鼠第1019章 最長一夜(一)第660章 登基大典第749章 飛翔第974章 發現之旅第880章 狼狽不堪的奇他特第277章 五間俱起,莫知其道第712章 破城第203章 請將不如激將第746章 梅子黃時雨(二)第662章 西班牙人偷襲第106章 煙花之惑一封致謝信第1044章 年終茶話會(下)第692章 一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