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龍吟

龍武二年七月初八,紅日初升,霞光萬道,灑在大秦宮上。

三通鼓一過,文武百官,在引班御史的帶領下,執笏而行,走上那高高的盤着五爪金龍的金階,魚貫進入紫宸大殿。

在陣陣跌宕起伏的洪鐘大呂聲中,虎豹齊嘯,狼象低吼,皇帝擺出全副儀仗,身着黑色龍袍,頭戴十毓冕冠,腰配龍泉寶劍,御紫宸殿。

韓贊周站在丹墀一側,手上拂塵一拂,仰首高聲喊道:“陛下升殿,百官跪迎!”

秦牧手按着劍柄,從後殿走出,兩名宮女,持雉羽宮扇隨行,立於御座之後。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行三拜九叩大禮,拜倒滿殿。

秦牧站在盤着金龍的御座前,目光透過遮面的垂珠掃了整個大殿一眼,比往時慢了須臾,才展開大袖,徐徐坐下。

“衆卿平身!”

“謝萬歲!”

文武大臣起身,退回班列,大夥心裡明白,皇帝突然召開大朝會,還故意遲緩片刻才讓大臣起身,這是在立威!

所有大臣都微垂着頭,沒人敢正視丹墀上的龍椅。一種凝重的氣氛瀰漫着,讓站在班末的那些官職低下,平日連參加常朝的資格都沒有的官員心中大感忐忑,額頭隱隱見汗。

今日,皇帝佩劍上殿,或許不只是要向外敵發出反擊的怒吼。

攘外必須安內,今日,誰敢反對他,指不定會被先“攘”掉。

剛剛坐下的皇帝,再次站了起來,殿外的微風吹入,丹墀上那黑色的龍袍輕輕拂動,兩邊的鍍金仙鶴中噴出的輕煙。讓丹墀上那個高大的身影變得有些縹緲。

“朕,自御極以來,夙興夜寐,勵精圖治。然今四境不靖,內亂又起。有人說,這是朕有失仁德所至,彈劾之聲不絕,似乎朕不下罪己詔,便不肯罷休。”

丹墀上傳來的聲音,平靜。但有力。

此刻,整個金鑾大殿除了秦牧的聲音,甚至聽不到一絲呼吸聲。

皇帝一開始就把話說得如此之重,讓殿中大臣本就忐忑的心情變得更加沉重。

這些日子,批評的聲浪確定是此起彼伏,雖然很少有人敢直接把矛頭指向皇帝本人,但遭到攻擊最多的,無不是那些堅持執行皇帝意志的人。這其實就是在間接的攻擊皇帝。

罪己詔豈是輕易能下的?

除了明末的崇禎皇帝把罪己詔當成家常便飯外,沒有哪個皇帝會輕易下罪己詔。

作爲開國皇帝。罪己詔這三個字更是最大的忌諱。

因爲罪己詔是在自我否定執政的正確性和合理性。

秦牧按着劍柄,平靜說道:“朕,今日不妨告訴你們,朕不會下罪己詔。除非。朕的子民都說朕該下罪己詔了,否則,休想。”

秦牧的底氣,來自於大秦門外那堆積如山的龍幣。更準確地說,是來自於那一雙雙撐起大秦天空的手。

有了這樣的底氣,他的聲音不大。卻讓人於無聲處聽驚雷,心頭陣陣震顫。

“大秦定鼎之前,之所以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因爲大家能團結一致,共御外辱。但現在,面對外敵入侵,有些人想的卻不是如何去抗擊外敵,而是忙着想看朕的笑話。”

滿殿大臣心驚膽戰地答道:“臣等不敢!”

“不敢嗎?荷蘭人入侵、蒙古人入侵,西南土司作亂,一封封告急文書傳來時,你們都在忙些什麼?現在,告訴朕!”

秦牧終於忍不住沉喝一聲,包括司馬安、路振飛等內閣大臣在內,全部在這一聲沉喝中,一齊伏地不起。

“朕,想做個寬仁的君主,不想做那兔死狗烹的事;但,你們也不要逼朕太甚。”

秦牧這話,說得很重,但這個時候聽來,也很能聽出幾分真誠的意味。

大臣們紛紛答道:“臣等不敢,臣等萬死!”

“今日,在這金鑾殿上,對所有入侵之敵,朕只有一句話,堅持還擊!朕的態度已經表明了,正所謂亡羊補牢,爲之未晚。諸位大臣,可還願與朕團結一致,共御外辱?”

這樣的問題,當然不會有人跳出來說我不願意,誰也不想找死。

今天這場大朝會,皇帝表現得如此強勢,除了有民意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有軍方的支持。

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在這場政治浪潮中,立場與皇帝都是一至的。維護皇帝的尊嚴,就是在維護軍方自己的利益。

有了軍心民意的支持,後面還有一個隱藏於人們注意力之外龐大財團,皇帝一發話,三百萬龍幣立即到位。

回想當年的崇禎皇帝,幾次三番低聲下氣相求,才求到五十兩銀子。這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皇帝啊!

“顧炎武!”

“臣顧炎武,恭聽陛下垂示。”

“命你立即擬一份討賊草詔遞上來。”

“臣遵旨。”

“退朝!”

滿殿大臣還在驚愕之中,秦牧已經然起身,大家只得大禮參拜:“恭送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場大朝會就這麼散了,很顯然,皇帝並不是想在這場大朝會上商議什麼事,他只是要表明他的權威和態度。挾着強大的軍心民意,讓所有大臣明白,什麼叫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如今外敵入侵,當以抗擊外辱爲重,在這個時候,誰再多放一個屁,誰就是自取滅亡。

大朝會散得很快,但大臣們心頭的壓力卻沒有散去,離開金鑾大殿時,各級官員彼此很少交談,提着心猶未放下,都保持着一份謹慎。

但各人心裡,疑雲層層,皇帝就這麼散朝了,對接下來的戰事,難道皇帝心中都已有定論了嗎?

就在各個大臣心中疑惑的當口,有太監出金鑾殿,高聲喊道:“陛下有旨,着內閣輔臣,六部尚書,外交部侍郎,海陸兩軍大都督,即刻到華蓋殿議事。”

司馬安、李源等人聽到旨意,心中都不禁暗暗舒了口氣,還好,皇帝沒有因爲佔據了絕對上風,而意氣用事。

包括其他大臣,聽了這道聖旨,也才暗暗鬆一口氣。

回望那巍峨威嚴的金鑾大殿,還有那些肅立的大漢將軍,金瓜武士;高高的殿脊上的飛龍鎮獸,在陽光下灼灼生輝,雲天之高,氣象之大,一切都是那麼神聖不可侵犯。

不錯,這就是大秦。神聖不可侵犯的大秦王朝!

華蓋殿裡的議事,在緊張地進行着,各部官員回衙之後,收拾起心情,紛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工部的燈火徹夜不息。

兵部的燈火徹夜不息。

戶部的燈火徹夜不息。

軍器監的燈火徹夜不息。

海陸兩軍都督府的燈火徹夜不息。

第二天,一道討賊詔書,自金碧輝煌的大秦宮發出,詔告天下:犯我大秦者,雖遠必誅!

這或許是有史以來,最簡潔的一道詔書。只有九個字,但代表的卻是大秦宮裡,那位九五至尊一聲清厲的龍吟。

這些天來,被戰爭的陰雲籠罩,氣氛有點陰鬱的南京城,因爲這聲龍吟,瞬間有種雲開霧散,金光萬道的感覺。

市井間,有狂放的少年,仗劍狂歌,意氣風發地高唱着“秦有銳士,劍有鋒芒。黑衣玄甲,橫掃八荒。”

國子監裡,有書生要學班定遠投筆從戎,紛紛到午門前叩闕,請天子特批他們從軍。

有兩淮十八名鹽商,因邊境戰亂生意受損,特進獻三十萬龍幣以資軍用,請天子早發王師,平定邊患。

更有三十三名海商,彷彿要壓倒鹽商一般,一次進獻八十萬龍幣,作爲皇家海軍軍資,請天子早日平定海疆。

商人是最精明的羣體,皇帝不向朝中權貴借錢,而向商人一口氣借三百萬龍幣,其他商人立即從中聞到了別樣的味道。他們紛紛慷慨解囊,爲了自己的利益少受損失只是表面的理由。

但不管他們內心包藏着什麼用意,或是皇帝自己有意藉機擡高商人的地位,他們的慷慨解囊,無疑進一步推高了民意。無論是對於朝中大臣,還是對於軍方,既是動力,也是壓力。

這個時候,舉國只能有一個聲音,那就是:戰!

ps:月票弱弱的,分類榜都沒衝上去,這是月初第一天,心裡急啊!再來一章更新,助我衝上榜去。

兄弟姐妹們,拜託了!

.

第12章 東廠拿人第790章 李定國行險第476章 誰敢不服第387章 張家口、福州城第496章 計退羣綸第309章 江陰六十日第538章 地球儀第603章 兵臨燕京第871章 臣服第609章 乾清宮裡初見大玉兒第1158章 兵臨莫斯科第818章 尋找平衡點第306章 前方後方第728章 烏衣巷第59章 往死裡練第684章 全州血戰第932章 中亞第一場血戰第177章 變化莫測第109章 接着下套第666章 坐立不安第801章 蘭州失守第174章 可憐的宋應星第1057章 證券交易第156章 長沙會議第907章 暹羅殘兵第726章 經筵開出的小花第240章 擴軍備戰第315章 不屈之魂第1142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108章 提高福利第895章 有錢腰板硬第918章 小心通貨膨脹第431章 一派腥風捲怒濤第179章 金風細細動秦淮第1095章 莫臥兒宮變第227章 花徑不曾緣客掃第546章 范文程之謀第173章 長沙見聞第63章 戎馬倥傯第844章 有罪假定應該推翻了第192章 鶯歌唱罷軍鼓響第95章 蝗蟲大軍來了第234章 三個倒黴蛋第191章 娘子,快開窗!第225章 從善如流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424章 血戰與論戰第650章 八部聯軍第459章 莫教美人空幽怨第224章 翩躚佳人逐波來第556章 漢官縮影第977章 空港第1151章 啓發第24章 有心打鼠卻遇虎第42章 一個希望第786章 雙管齊下第649章 以邊養邊第602章 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第31章 大秦鐵騎第968章 疑陣第425章 四面合圍第328章 恭喜秦王第825章 詩聯(上)第144章 有刺客第242章 匹夫之賤,與有責焉第105章 步步驚心(二)第244章 國之不亡,黨爭不斷第859章 解凍前夕第702章 馬尼拉海戰(四)第582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753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596章 兵馬未動,大義先行第190章 世上如儂有幾人?第1154章 內憂外患的奧斯曼帝國第1058章 雙刃劍第962章 扶不起的阿三第528章 慶功宴第1113章 又起風了第26章 朱騰戰死第1096章 指鹿爲馬第827章 再三斟酌第818章 尋找平衡點第1098章 隔岸觀火第931章 頑強的哈薩克騎兵第492章 殿上發難第937章 各自謀算第355章 一帳秋光第1153章 引蛇出洞第725章 海軍聲音第100章 江右門戶失守第384章 月下燈前第407章 龜殼裡坐個閻羅王第719章 呂宋大拓荒第377章 幣和稅(一)第496章 計退羣綸第1139章 伏兵四起第373章 抄家第432章 狐奸似鬼爲狼謀第1121章 冰凌第665章 劉猛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