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衆心所向

遠道而來的胡顯成,在遼陽僅僅留了三日,便再次啓程前往海州,直奔郝老六而去,並由海州經復州、蓋州、金州,再返回鎮江堡。這一趟,將是胡顯成對這三日商議而成的事項,做的最直接的巡視。

這三日裡,蘇翎與胡顯成、趙毅成幾乎是足不出戶,日夜都在總兵府後院的一所偏院內商議要事。胡顯成最終也未能去看看遼陽城四周的十幾座大營連綿不斷的威風。作爲當初十七個兄弟之中唯一已經成家的,且自千山堡起其便一直致力於農事與日常管事所積累下來的經驗,胡顯成依舊被蘇翎派作民事上使用。儘管胡顯成屬下也有不少兵馬,單是鎮江堡的新兵集訓大營,便有兩萬多名新兵,但終究與帶兵上陣無緣。胡顯成離開遼陽時,多少是帶着些遺憾、羨慕的心情,自遼陽城外的軍營間穿過。

蘇翎兄弟三人商議的事項,依舊是以土地分配爲主,當然,這不免會牽扯到其餘的相關事宜。這種粗略定下的,僅僅是大致的目標而已,具體事宜,還是各自回去重新制定細則。胡顯成帶來的邵安東,最終還是被允許參與進來,做了兩日的記錄之後,第三日,略微摸到一些門道的邵安東,便能爲蘇翎等三人提供一些參考與建議。那思路自然不同,角度也算有新意,算是讓蘇翎看到了其所能發揮的好處。

時至天啓元年八月,蘇翎率部自千山堡羣山之中猛然出現之後,這軍事上的籌備、部署。算是已經達到了目的,源源不斷地糧餉、軍需也不必擔憂。甚至連運送事宜,也有遼東經略袁應泰管帶着那二萬多精壯負責。此時才處置土地問題,也算是適逢其時。這不說別的,單是正趕上收穫季節,便對今年地糧食徵收有一定好好處。遼東都司轄內,原有的衛所建制早已失去作用。從這一點來說,蘇翎此時才辦理與土地相關地事宜,已有些晚了。

按兄弟三人商議的結果,遼陽、海州處於戰事前沿,又多是援遼兵馬聚集之地,這裡便全由蘇翎處置。而其餘的後方地域,則仍由胡顯成全權處置。

對胡顯成來說,鎮江堡已經提前完成了這項工作。寬甸五堡以及千山堡也無需再做過多的調整,目標也僅僅剩下金州、復州、蓋州三衛轄地。這三衛。不僅地域要比千山堡大出數倍,且人口、土地也是成倍增多。向來是遼東都司的糧倉,以及後備兵源地出處。將這三衛納入蘇翎麾下。可以說這遼東都司便完全落入蘇翎的掌握之中。或者說,整個遼東目前所存在的區域,都將歸屬於蘇翎及其兄弟們所形成的勢力。

此事胡顯成已經略做準備,那些由千山堡抽調出來的管事們,已有五百人在鎮江堡集訓。這五百人不同於當初抽調到鎮江堡參與管事的人,完全是新來地,且正如胡顯成所說,其中不少人還不識字,集訓的內容全靠心記。

這裡不得不說說千山堡轄內的那些百姓們,也包括寬甸五堡那最先納入蘇翎麾下地數萬人口,如今可謂今非昔比,變化極大。那些昔日偷越邊牆逃亡的,連吃飯、睡覺都成問題地人家,如今可是家家有房,戶戶有地,過着往日難以想象的日子。經過數年地耕耘,那些盡心開墾出來的田地已經能夠確保一家人地吃食,且大多有所富餘。而胡德昌等人從未斷過的商隊,也帶來無數布匹、陶器等等日用品,用來交換無數山貨、皮毛以及人蔘,這使得千山堡轄內的人家,這銀子,也逐漸多了起來。

至於寬甸五堡轄內的百姓,倒是從赫圖阿拉大捷中得到無數好處。那些按村組建起來的民夫隊伍,在戰後果然得到了事先許諾的分紅。那些戰利品中,金銀倒是不多,且就算有,也被全數收去,不算在紅利之內,這倒也沒有引起不滿。這些民夫大多一輩子也沒見過上十兩的銀子,驟然見到數千計的銀兩,除了驚詫,倒沒生出多少非分之想。當然,那些私藏銀子以及其餘戰利品的,都受到嚴厲的處置。

村民們分得的紅利,有牛羊、馬匹、布匹、農具等等,都是一般農家急需之物,非常實用,甚至在這邊牆一帶,有時會是有銀子也買不到的。當然,糧食在其中也佔了很大一部分。由赫圖阿拉直至牛毛寨一帶所有的女真村寨中存儲的糧食,連一粒也沒剩下,況且那些村寨中大多有現成的騾馬、大車等等,倒是讓運輸便利了不少。這些都使最初一副冷漠態度的百姓們心態大變,要說蘇翎在寬甸五堡開設市場等等一應舉措,讓百姓們看到幾分不同,那麼這次大捷便是最實惠的好處。

前面已經說過,遼東百姓的構成,本就異於山海關以內的大明百姓,尤其是這最接近邊牆一帶的人,不管是誰做了這片土地的官員或是首領,只要能有好處,便不會有什麼反應。而這一回,就連傳說中也從未聽說過如此的益處。跟着那位蘇將軍,居然連平民百姓也能得到好處,這如何不能使人心所向發生轉變?事實上從召集民夫時起,這數萬百姓的心態就已經開始傾向於蘇翎所部了。

至於當初隨劉出征地明軍士兵以及姜弘立所帶地朝鮮士兵。雖然在屯田新村裡勞作。日子卻也過得不錯。這不論是大明地士卒。還是朝鮮地小兵。都差不多是類似地狀況。在原地可沒什麼值得誇耀地家產。大多數都沒幾畝地。養家餬口全靠軍糧月餉。這到了軍中。再一克扣。或是被軍官勒索、驅使勞役。日子更不能說有多好。

而在千山堡。除了第一年較爲辛苦之外。次年便過起了比在家鄉還要好地日子。不僅頓頓都能吃飽。且還有了新衣。房子也隨着不斷地增建。到後來達到一人一座房屋地結果。而隨着蘇翎所部不斷增長地實力。這牛、羊、豬等等家畜。也很快在每家每戶出現。算是有了自家地財產。這樣一來。除了心思轉地快地去蘇翎所部當了兵。這剩下地。大概除了有些想家之外。便沒有任何可抱怨地了。

甚至有些朝鮮士兵還在屬於自己地房子建好之後。還請求將自己地家人接來同住。就此在千山堡落戶。同樣在明軍士兵之中也有這樣地事出現。只是太過遙遠。只能慢慢再辦。

當然。這些歸順了地士兵。是在一股神出鬼沒、誰也摸不清什麼時候會出現地鎧甲騎兵地清理之後剩下地。數萬之數。當然不能說都是一樣地心思。但只要稍有異動。便會消失無蹤。是生是死都無人知曉。

至於劉等數十名明軍較高級地武官。除了與一般士兵一樣擁有屬於自己地房屋、土地之外。唯一地優待大約是可以讀書。千山書院印刷出來地書籍。可以免費贈送一部分。隨着蘇翎所部地擴展。大部分地軍官都被詢問過是否願意出來做事。在經過集訓之後被派往各地。自然。那裡地日子過得要比屯田新村好得多。到最後。僅剩下劉等高級武官。在千山堡過起了田園生活。要說地是。這其中也有少數武官。被暗中清理掉了。

這樣一來。儘管其中必然還隱藏有不穩定因素。可總體來說。整個千山堡轄內。是一副衆心所歸地局面。如此。便爲胡顯成不斷從千山堡轄區內抽調人手。創立了基礎。

在千山堡時,管事這個稱呼,不過是代稱,既不算官職,也不代表地位,僅僅是某一項事務的領頭人。所有的管事都是從貧民中選出來的,如今在鎮江堡一帶,所有有過經驗的管事早已抽調一空。這胡顯成集訓的五百人,卻都是千山堡以及寬甸五堡一帶的普通百姓。所謂集訓,不過是將以往千山堡的規矩,以及在辦事過程所遇到的問題的解決辦法集結成冊,然後命人讀給這些人聽,並一一考覈其應對辦法。

好在這些必須掌握的處置原則,大多與農事有關,這些百姓即便不識字,也沒有多少困難,左右不過是丈量土地、收取稅糧等等。另外,胡顯成還將歷次戰事中殘疾或是士兵的親人中選了數百人出來,也進行同樣的集訓。這些人將分別奔赴各地,帶諸事辦妥,再將家眷遷移過去,就此落戶紮根。由山中搬到平原地帶,這可沒人不願意,甚至以此爲榮。當然,那些軍人家屬們,更是興致高昂。

這些昔日的窮苦百姓,如今有機會出人頭地,自然個個爭先。雖然這些人看上去都算是憨厚老實的人,可這反倒是令胡顯成成較爲放心使用的基礎,只要是定下的規矩,都會得到徹底的執行。

當然,待遇是豐厚的。每月有月餉,家眷到了之後還另有月糧撥付,至於住宅,那更是免費提供的。簡單一算,就算不種那照樣撥給的農田,這些管事一家大小也會不愁吃穿。(,如欲知後事如何,

第35章 漫天煙雲第5章 商人心思第19章 新遼商第58章 變通之道第8章 千山書坊第13章 強行監軍第36章 百萬之初第19章 新遼商第22章 火器四營第71章 火炮長槍第7章 保留地第75章 躍躍欲試第26章 商務總辦第20章 阿哈諸申第26章 背影如煙第30章 來去由心第22章 赫圖阿拉第6章 烈火焚城第54章 攻守易勢第7章 女人問題第3章 西洋之慾第14章 登州計劃第22章 京韻邊聲第88章 斬草除根第13章 以牙還牙第20章 漸變舊俗第22章 京韻邊聲第47章 大興土木第27章 新世界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50章 逃亡官兵第59章 將軍賜名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45章 鎮江新城第21章 且變且行第11章 暗磨刀第57章 臉面交情第57章 女真國策第18章 鎮江堡第73章 襲擾規模第28章 死而復生第21章 且變且行第30章 來去由心第66章 周全安置第11章 天朝小國第13章 如箭在弦第56章 牛錄歸附第28章 無主之城第30章 事在人爲第87章 一敗塗地第24章 世家大戶第15章 兵事之初第58章 各算各的第4章 豪酋遲暮第26章 背影如煙第4章 雷厲風行第93章 遷居移民第3章 七恨起兵第5章 鎮江參將第78章 利刃穿心第64章 依計漸進第24章 布場作坊第28章 新生活第9章 以血授職第67章 長斤斧軍第2章 百戶屯田第73章 先走一步第19章 安享冬雪第56章 疑神疑鬼第33章 叛將結局第21章 遙相呼應第15章 堅城瀋陽第44章 賀禮雲集第18章 鎮江堡第9章 未來基石第9章 莽撞之餘第72章 海上船隊第82章 震懾之戰第28章 雪夜湮滅第82章 震懾之戰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21章 水師一部第25章 各取所需第37章 欲赴蒙古第38章 部族分立第19章 安享冬雪第21章 餘波未止第75章 袁家遷族第7章 全心備戰第15章 因糧而往第8章 煙花柳巷第20章 部族戰爭第80章 戰事前移第18章 鎮江堡第8章 暗流涌動第9章 李氏農莊第26章 遼陽血戰第66章 周全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