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

一連數天的觀察與試探讓楊紹清進一步確認了玻爾意的這位年輕助手,正是“胡克定律”的發現者,“細胞(cell)”一詞的首創者,英國著名科學家羅伯特※#8226;胡克。在孫露的口中,胡克簡直是一個全才式的人物,他對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化學、氣象學、鐘錶和機械、天文學、生理學等學科都做出過重要貢獻,同時在藝術、音樂和建築方面亦頗有建樹,因此又被後世譽爲“英國的達芬奇”。

不過羅伯特※#8226;胡克雖在科學研究上涉及甚廣,但他本人的運氣卻一直不佳,簡直可以用“倒黴蛋”來形容。他的許多項研究都存在着諸多爭議。例如在發現螺旋彈簧振動週期的等時性方面,後世對是胡克在先還是惠更斯在先,一直都存在着爭論。而這其中最富盛名的莫過於胡克與牛頓有關發現“平方反比關係”優先權的爭奪了。據說在1679年,胡克找到了平方反比定律。他寫信給牛頓,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設想。事實上,這時牛頓已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但治學嚴謹的牛頓沒有立即發表,對胡克的來信也沒有答覆。1686年,牛頓完成《自然哲學數學原理》,公佈了他的萬有引力定律。胡克聲明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是他首先發現的。1693年,胡克在皇家學會的會議上,又正式提出他發現萬有引力的優先權問題。牛頓聲明說,早在1666年他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由於牛頓在科學上的成就卓著,影響巨大,1703年擔任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使得胡克與牛頓的爭論在他後來的科學史上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

對於胡克與牛頓之間的瑜亮關係,楊紹清知道的並不詳細。但就從孫露的表述來看,胡克在光學和力學方面的研究雖有多處與牛頓“撞車”,卻不失爲一個偉大科學家。因此在楊紹清的心目中早已將牛頓和胡克,比作了歐洲的“臥龍雛鳳”。而他此次來英國的一大重要任務就是尋找以牛頓爲首的科學家。哪知牛頓這頭“臥龍”尚未覓得,胡克這隻“雛鳳”卻在誤打誤撞之下主動送上了門。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於是,之後接連數天,楊紹清都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與玻爾意、胡克等人就各類話題展開了激烈的探討。一個是擁有超越時代知識的東方學士,一個是汲攝廣泛的科學奇才。幾番交流之下,楊紹清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嘆對方果然名不虛傳。而年輕的胡克亦被眼前這爲學識廣博的東方學者給深深吸引住了。最初追隨玻爾意的想法,很快轉變成了對東方世界的無限嚮往。

另一邊,通過“牛津圈”的宣傳,加上之前萊頓大學的演講,越來越多的英國學者從英倫三島各個角落紛至沓來。玻爾意在斯泰布里奇莊園幾乎每日都要接待十幾名,甚至幾十名學者。而楊紹清與這些學者往往都一見如故,常常都秉燭夜談直至天亮。歐洲學者這中熱情極大地震撼了中國使團中的其他成員。在他們的印象當中,孔子當年遊歷諸國講學亦不過如此。衆人在欣喜於中華學術受人尊敬的同時,也認識到了科學在海外世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一日,在送走數名來自德文郡的教士後,楊紹清略顯疲憊地一屁股坐在了沙發上。這些交際一方面讓他收穫頗豐,另一方面卻也讓他疲憊不堪。眼看着親王殿下疲倦的表情,一旁守護着的鄭森不由湊上前關切的說道:“大人,您今天還是早點歇息吧。不管怎樣自個兒的身體纔是最要緊的啊。”

“是啊,楊先生,您現在看上去氣色不怎麼好,還是先上樓睡一覺,養養精神吧。”胡克跟着點頭附和道。

“噢,我沒事。人家大老遠的來一趟不容易。總不成讓人趁興而來掃興而歸吧。”楊紹清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隨口應付道。

“可是,這人不休息,就是鐵打的也抗不住啊。大人,您還是像胡克兄弟說的那樣上樓睡一覺吧。”鄭森毫不氣餒的勸解道。由於年齡相仿,加之兩人一個喜歡聽對方講海上的傳奇故事,一個則對對方製作的奇特機關好奇不已。鄭森與胡克僅混了幾日便開始稱兄道弟起來。

“那好,我在沙發上打一下瞌睡就行了。”繞不過鄭森的楊紹清點頭答應道。

“楊先生,我這就給您泡杯雛菊茶。這樣您能睡得更舒服一些。”胡克起身提議道。

“謝謝你,那就麻煩你了。”楊紹清微笑着說道。

“這算不了什麼。不過楊先生您可千萬別病倒啊。我們還要一起做燃燒試驗呢。”胡克表情關切的告誡道。而今的楊紹清已然成爲了繼巴斯比博士、玻爾意教授之後,最讓他崇敬的導師。他可不希望看見自己的老師因爲疲勞過度而病倒。

“你放心,我只是有點累。睡一覺之後,我們晚上就能繼續昨天的試驗了。”楊紹清欣然點頭道。眼見一臉欣慰的胡克出了門,楊紹清不由換了個坐姿回頭向鄭森問了一句道:“鄭少校,那個叫牛頓的孩子找到了嗎?”

“回大人,我們已經派人去您所提供的地方探聽過了。但林肯郡境內叫姓牛頓的人家不少。我們很難肯定哪兒一個是我們要找的男孩。”鄭森如實的回答道。

“我知道僅憑這點線索想要從英國的茫茫人海中尋找一個叫牛頓的普通孩童十分困難。但我還是希望能在我們離開之前能找到這個孩子。他對我們十分重要。”楊紹清一臉凝重的囑咐道。掐指算來,後世大名鼎鼎科學巨匠牛頓,此時還只是一個剛滿十歲的懵懂孩童而已。孫露雖然提供了一些有關牛頓的情況。但一來牛頓的出身並不顯耀,楊紹清僅知他是英國林肯郡的一個農家男孩。二來英國也剛剛纔結束內戰,許多地方都很混亂。因此,想要在如此短暫的期限裡找到一個十歲左右會造風車男孩確實是一項難以完成的任務。

“大人放心,我們會加緊追察下去的。”鄭森一個拱手保證道。

“嗯,那就辛苦你們了。”楊紹清無奈的揮了揮手示意鄭森退下道。其實他本人對於找不找得到牛頓並不在意。因爲在他看來,牛頓的智商、資質固然超乎常人。可此刻的他還只是個孩子而已,無論是在心智上,還是在知識的積累上都尚未成形。就算將其強行帶回中國,亦不能保證換了環境牛頓還能像孫露所期望的那樣,成長爲一代物理大師。相比之下帶胡克回中國就實際多了。畢竟十八歲的胡克之前在巴斯比博士等人的引導下,已然踏入了科學的殿堂。加之又有玻爾意等人的親自指導,假以時日定能成大器。但不管怎樣,只要使團還在英倫三島之上,就不能放棄搜尋。可誰叫這娃娃的名諱上了女皇陛下欽點名單的首位呢。

就在覺得疲倦的楊紹清想要打瞌睡之時,忽然有人猛地衝進了房間大嚷道:“不好了!不好了!出大事了!”

“玻爾意教授、巴斯比博士,是天塌下了嗎?楊大人剛想打個盹,就被你們給驚擾了!”剛要出門的鄭森見兩人打斷了楊紹清的休息,當下就沒好氣的抗議道。

“噢,楊,真是對不起。不過,這件事實在太可怕了。所以纔會讓我們如此失態。”玻爾意歉然的說道。

“我的朋友,外面出什麼大事了嗎?”面對臉色蒼白、惶恐不安的玻爾意等人,楊紹清亦感受到了空氣中流淌而出的異樣氣氛。

“上帝啊,這何止是大事。簡直就是場災難。”巴斯比博士划着十字嚷嚷道:“克倫威爾,克倫威爾他解散了國會!”

“怎麼會呢。克倫威爾不是英格蘭共和國的締造者嗎?當初他不正是反對貴國國王解散國會,才起兵與王軍作戰的嗎?”雖然早知道會有這一天,楊紹清還是忍不住皺着眉頭問道。

顯然楊紹清的這一聲提問,讓在場的英國人多多少少覺得有些尷尬。確實,當初他們推翻斯圖亞特王朝,處死查理一世就爲了爭取自由。然而,內戰進行了十年,共和國成立了將近四年,可人們企盼的自由卻一直沒有降臨。國會始終處於一種規模小、不具有代表性的非主流地位。期望中的憲法則在錯綜複雜的教派爭端中一次又一次的流產。至於克倫威爾本人在掌權之後,亦是在依靠軍隊對英國進行統治,而不是想許多人想像的那樣民主的方式。而今,連非主流的“殘闕國會”都被解散了。彷彿1640年的情景又再一次在倫敦上演了,只不過這次宣佈解散國會的不是國王,而是國會親手推舉出來的執政。被人耍了的感覺讓巴斯比博士,惱怒的叫嚷道:“他是一個**者!一個大騙子!他愚弄了全英格蘭的人民。”

“是啊,據說4月19日那天,克倫威爾在倫敦白廳召開軍官會議,要求議會自動解散。作爲迴應,國會第二天便召開會議,準備了一個新的選舉法,打算將克倫威爾趕下臺。結果克倫威爾領兵衝進國會,將還在開會的議員趕出了國會。現在的倫敦人心惶惶,倫敦塔裡關滿了被憲兵逮捕的‘叛亂份子’。”玻爾意繪聲繪色地將自己聽來的消息轉述了一遍。

“叛亂份子?!哼,究竟誰纔是共和國的叛亂份子。”巴斯比博士不屑的冷哼道。

“不管怎樣。現在事情都已經發生了。我們還是想想接下來該怎麼辦吧。威爾金斯神甫前幾天剛去了倫敦城。不知他現在怎樣了?”玻爾意不無擔心的問道。

“玻爾意教授你放心。克倫威爾再怎麼囂張,他都不會敢去動教會的人。威爾金斯神甫在倫敦應該不會有事。”先前還頗爲激動的巴斯比博士這會兒又轉兒安慰起自己的朋友來。

“是啊,玻爾意教授,我也聽說克倫威爾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楊紹清跟着附和道。本想來英國轉一圈,“拐帶”幾個科學家回去的他怎麼都沒想到,自己和使團會如此“幸運”地碰上克倫威爾政變。

“克倫威爾忠不忠於上帝,我不得而知。不過,至少他現在沒有遵守自己當初的誓言。”表情嚴肅的巴斯比博士說到這兒,不由回頭向楊紹清懇求道:“特使大人,我有幾個朋友現在急需您的幫助。他們都是優秀的學者,但他們現在在政治上處境並不妙。我希望您能帶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去東方。”

“行,這沒問題。”楊紹清爽快地答應道。

“噢,我的朋友您可真是一個慷慨而又富有正義感的人。”巴斯比博士感激的行禮道。

“不過,楊,我們的船現在還停泊在南安普敦。而今英國這麼混亂,我想我們還是早點啓程去直布羅陀海峽與龔特使會合吧。”不想夜長夢多的玻爾意趕緊提議道。

給玻爾意這麼一提醒,楊紹清也覺得現在的英國確實不是久留之地。卻見他思略了半晌後,最終決定放棄尋找牛頓的計劃。當下便點頭答應道:“那好,鄭上校,你這去派人通知貔貅號作好啓程的準備!”

“是,大人。”眼見不用再去找什麼會造風車的男孩,鄭森興高采烈地敬禮領命道。

於是,在一番匆忙的收拾之後,玻爾意帶着自己多年研究的重要資料隨楊紹清等人在一個霧氣濛濛的早晨離開了自己生活工作多年的實驗室。與他們一起同行的還有巴斯比博士介紹來的幾個學者和技師。據悉,他們都是共和黨與平等黨人。倫敦發生的事件,讓他們惶惶不可終日,不得不選擇了流亡生活。在他們心中比起惡魔一般的克倫威爾,遠航去東方危險顯然是忽略不計的。再加上之前受楊紹清感染同意去中國的英國學者,使團的規模一下子就比來時龐大了兩倍。這讓負責警衛安全的鄭森憂心不已。他十分擔心使團的招搖表現會將英**隊引來。畢竟使團最初進入英國時就是比較低調,現在又帶了幾個敏感份子一同隨行。換作任何一個國家的官府都是不會坐視不理的。可出乎鄭森意料的是一直到衆人抵達安特衛普與貔貅號會合,英國政府都沒出面找過他們麻煩。

此刻,站在貔貅號甲板上鄭森頓感一身輕鬆,只要他一聲令下船隻起航,就能給這次麻煩的旅行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然而,還未等他下令升帆,對面海平面上突然出現了數十艘氣勢洶洶戰艦,將南安普敦的港封了個水泄不通。戰艦上赫然掛着新模範軍的戰旗。

【……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 廢國會英格蘭惶恐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第359節 玻意耳西喻東服衆 陳子壯一語驚四座 黑色柳丁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61 齊聯手王罡籌農校釋新政衆儒探淵源第15節 暗戰(一)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161 多爾袞錦袍藏書信多爾博救父忙點兵第12節 大魚吃小魚第17節 國會(一)第36節 決戰牧野(二)第25節 蜀中攻略(二)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28節 蜀中攻略(五)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楔子第35節 朱仙鎮第38節 兩京風雲第14節 盛宴(六)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第3節 誰是獵物?第二十節61 齊聯手王罡籌農校釋新政衆儒探淵源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35節 決戰牧野(一)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第9節 新安財閥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第三十一節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四十三節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第三十四節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31節 宗族會議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8節 銀圓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63 爭標段晉商巧貸款爲商務倭朝遣特使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11節 雄獅再鬧中印半島蛟龍橫鎖湄公河口第37節 理想與野心25 韓半瓶攜妻投小舅張村民投票換酒席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第11節 石柱義莊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36節 決戰牧野(二)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11節 海盜第32節 除夕笛聲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二十二節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3節 議會與申明亭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110 陳子壯進諫收道統楊紹清簡介歐洲事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十六節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第20節 湯若望第十節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