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

現實正如孫露在大殿上擔憂的那樣,雖然來自全國各地的國會議員均已齊聚帝都。但在大多數百姓眼中,那些來自帝國偏遠省份的國會議員遠沒有沿海富裕省份的國會議員來得搶眼。憑藉着雄厚的財力,富裕省份的國會議員往往能輕而易舉的在輿論宣傳中佔據主導優勢。當報紙在醒目處大肆鼓吹那些出自富裕省份的議題,有誰還會去在乎來自偏遠省份的聲音呢。然而在財力聲勢上的劣勢,並沒有就此打垮那些來自弱勢省份國會議員。或許當他們背起包袱遠赴南京之時,就早已做好面對如此困境的準備。畢竟自己的身上揹負着家鄉父老的囑託,無論如何都不能白來一次京城。

此時此刻,在南京城內的山西會館之中,喬承雲便抱着這樣的想法正與其他二十多名山西議員商討如何在即將召開的國會上遞交自己的議案。雖然相比其他北方省份山西省還算是個有些實力的省份,可一到京城與那些富得流油的東南沿海省府比起來,立刻就矮了半截。數日以來別說是有關山西的議案了,就連整個山西議員團都顯得默默無聞。眼看着東南諸省的議員團在城內城外活躍異常。對於頭一次參加國會的山西議員們來說,他們所要承受的相應的心理壓力是不言而喻的。而此刻的一個消息卻讓在場的山西議員徹底陷入了黯然的情緒之中。

“嚴員外,這麼說來,朝廷現在已然訂立好了新一輪的五年計劃,各省未來五年的上供份額也已內定好了咯。”書房內喬承雲率先打破了沉寂道。

“嗯,根據從大內傳出的消息來看確實如此。據說陳首相在前幾天已經將相關的摺子遞呈給了女皇御覽。若是這樣的話,山西按照內閣擬定的財政預算在之後的五年內,平均每年需向朝廷繳納的上供份額將達到三成。”姓嚴的議員點頭承認道。言辭之間他那蒼老臉龐上的皺紋在不經意間也變得更深起來。

“嚴員外,你說陳首相已經把相關的摺子上表了皇上。這…這事豈不是木已成舟了嗎。”

“是啊,皇上都已經看過摺子。那還有什麼好爭論的。”

“天啊,三成。這也太高了一些吧!”

聽那嚴員外這麼一說在場的議員當即便跟着沮喪地你一言我一語起來。在他們看來五年計劃和財政預算一旦經過御覽,那便是敲定了的事情。就算日後需要遞交國會審覈也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一切均已無機會改變了。眼見衆人失望的表情,喬承雲似乎還不肯就此放棄,卻聽他緊跟着追問道:“嚴員外,你可知女皇陛下對內閣遞交的摺子有何反應嗎?”

“喬莊主,老夫不過是一介草民而已。相關的消息也不過是從外頭打聽來的。又怎能得知當今聖上的真正聖意呢。”嚴員外苦笑着搖頭道。需知爲了得到這個消息山西會館可沒有少破財。可誰知最後得到的竟會是這樣一個消息。早知如此,那還不如不打聽。那樣的話,至少整個議員團還能保有一點士氣。

“這就對了。既然吾等尚且不知陛下的聖意思。又怎能就此輕言放棄。畢竟朝廷的財政預算只有在通過國會的審覈之後纔可以實施。”喬承雲連忙向在場的衆人打氣道。

“喬莊主,話是這麼說。可定規矩的終歸是朝廷。再之前的三屆國會有哪兒一次否定過內閣提出的財政預算?”一個山西議員不已爲意的說道。而事實也正如他所言,中原之前雖然已經召開過了三次國會,但幾乎每一次都是全票通過內閣所提交的議案的。這其中即有當時全國上下同心共御外敵的原因,同時也是出於國會對內閣在心理上的劣勢。畢竟在許多議員的眼中父母官終究是父母官。更不用說是身處朝堂的內閣大臣了。身爲一介草民的自己怎能膽大妄爲地駁斥朝廷命官,乃至皇帝陛下的政令。

可就在在場的衆人紛紛點頭附和之時,喬承雲卻道出了另一種看法:“在下倒不認爲此次內閣的財政預算會像前三次那般輕易被通過。據說此次江浙、嶺南諸省的上供份額也均已超過了三成,有些省份甚至達到了五成。因此依在下看來,在上供份額的問題上,會與內閣產生分歧的不僅只有山西一家。”

“喬莊主此言差矣。江浙、嶺南諸省向來財大氣粗,增加一點兒上供份額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九牛之一毛。”

“可不是嗎,東南省份向來富裕,多上供些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他們每年都能從朝廷與海外的貿易中賺取鉅額利潤。而內陸的那些特困省份在一開始就得到了朝廷的照顧,不但能減免稅賦,還能經常得到朝廷撥下的專款。歲賜也比其他省份來得多。最慘的就是像我們省這樣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省份。交得不比富省來得少,待遇卻比窮省還要差。”

眼見衆人又開始抱怨起來,爲首的嚴員外不由揮了揮手示意衆人安靜下來。其實他本人又何嘗不爲此煩惱過。但光是煩惱,光是抱怨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想到這些日子東南省份議員囂張的表現,嚴員外在息噓實力差距的同時,也不禁發出了一陣感嘆道:“有道是朝中有人好辦事。我們而今之所以會如此被動,說到底還是在朝堂上缺少了代言人啊。”

“嚴員外,言之有理。無論是嶺南,還是江浙諸省在內閣之中都有相應的內閣大臣做後盾。反觀北方諸省在這方面可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了。”喬承雲嘆息着附和道。就像他感嘆的那樣,而今中華朝的內閣之中確實找不出一個北方出身的大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官場上的南盛北衰,也直接影響到了南北各地的發展。

可就在此時,不知是誰突然嘆了口氣道:“咳,要是黃大人在南京就好了。”這一聲嘆息立刻就引起了衆人的一陣共鳴。不少人都跟着點頭附和道:“是啊,要是黃大人在南京的話,他一定會爲我們做主的。”“對,朝廷現在就需要一個像黃大人那樣的官員來爲我們北方諸省講話。”

這衆人口中的黃大人,當然就是指現任河北省政使兼燕京府尹的黃宗羲了。雖然黃宗羲也是出身南方的官員,但他在燕京這五年的政績爲他在北方地區取得了無以倫比的人氣。因而當山西的議員在南京受到挫折,急切希望在內閣有一個帶言人時,黃宗羲便毫無異議地成爲了衆人心目中的一致首選。卻見此時喬承雲的眼中也跟着流露出了嚮往的光芒道:“是啊,若是黃大人能進入內閣的話。相信朝廷的在政策上也會隨之開始顧及一些我們北方諸省的想法了吧。”

無獨有偶,當喬承雲等人在山西會館內大談目前國會形勢之時,同在南京城內的一處院落內,另一羣人也在商討着相類似的問題。不過比起連猜帶蒙的山西人來,有陳子龍等內閣大臣親自答疑解惑的江南議員對朝堂上真實情況的掌握顯然要透徹得多。然而此刻王罡等人的表情卻絲毫不比喬承雲等人來得輕鬆。

“陳大人,照這麼說來下一界內閣東林就只剩下了陳大人、朱大人和沈大人三位了?”緊蹙着眉頭的王罡驚訝的問道。

“恩,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是下一屆內閣的最終名單。”在場的陳子龍點頭證實道。

“怎麼會這樣?!復興與東林在內閣中的席位不是向來都是六四分的嗎。”王罡不甘心的追問。雖然復興黨會繼續把持下一屆內閣本就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東林黨在內閣中的席位由原來的五個降到三個,這可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如果真如陳子龍所言下一屆內閣只有三個東林黨內閣大臣的話,那之前自己與東林黨的努力豈不是付諸了東流。

“王副會長,東林這次在國會中雖然搶到了比以往歷次國會都要多的議席,但算起來也不過只佔了總議席的三成左右。因此復興黨這次便突然轉口要求以各黨在國會中所佔議席的比例來分配內閣大臣的名額。而在這個時候,史可法和張煌言又雙雙自動提出要離開內閣。弄得現在東林上下頗爲被動。所以以目前的情勢想挽回此事頗爲困難啊。”陳子龍深深地嘆了口道。

“史大人和張大人雙雙提出要離開內閣!這又是怎麼一回事?”王罡再一次驚訝道。他原本以爲東林黨會失去兩個內閣大臣的職位是出於復興黨的原因。卻不想一問下來,竟然還有如此內幕。

“王副會長有所不知。史大人早在數天之前就已經向女皇上書要求告老還鄉了。同時提出告老的還有復興一系的海軍尚書陳奇策。而女皇也允了他倆的意願,還賜予了他倆一筆豐厚的賞賜。雖說以史大人未及花甲的年紀提出告老還鄉確實是早了一些。但想來史大人也算是四朝元老了,經歷了不少風雨起伏,想要回鄉頤養也無可厚非。”許久沒有發話的朱舜水感慨萬分的說道。在經過了將近兩年與復興黨的明爭暗奪之後,面對這樣的結局,朱舜水越發感覺到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在他看來史可法在這個時候選擇功成身退,也未嘗不是一個明智之選。

“那陸軍部的張大人呢。張大人年紀尚輕,總不成也告老還鄉了吧。”王罡不肯相信的追問道。若說本就對東林目前事務存有間隙的史可法選擇退出,還情有可原。但要說才三十多歲的張煌言也主動退出內閣,那就讓人難以理解了。再說張煌言雖屬東林一系,但身處軍方的他卻與東林黨較少有接觸。復興黨就算是要擠也輪不到他啊。

“張大人爲什麼會突然主動提出退出內閣,老夫等人也不清楚其中的原由。只知前天女皇特別召見了張大人一次。之後張大人便着人告知我等他將不出任下一屆內閣大臣。”陳子龍如實的回答道。

王罡一聽此事還牽涉到了女皇陛下,當即也只得接受了這一事實。於是他便轉了話題道:“這一次有如此多的大臣退出內閣。新一屆的內閣一定會有不少新面孔吧?”

“換人是肯定的。不過這幾人對你我來說也並不陌生。陳邦彥他們決定讓張家玉元帥出任陸軍尚書,李海上將出任海軍尚書。至於內務部嘛。王副會長以爲會由誰來接替史公的位置?”陳子龍賣了道。

給陳子龍這麼突然一問,王罡不由低頭沉思了一下道:“這…恕在下愚頓。而今京師內似乎沒什麼復興一系的官員有這個威望和資歷可以接替史公的位置。難道說是南洋的陳總督?”

“王副會長怎麼盡往南邊想。此公可是由北而來的。”朱舜水搖着頭提醒道。

“由北而來?莫非是那燕京的黃府尹。”王罡猛然反應過來道。

“不錯,正是黃宗羲。其實復興黨讓黃宗羲來出任內務尚書並不令人驚訝。只是大家一時半會兒沒能往北邊想而已。”陳子龍撫須點頭道。

“是啊,說起來黃宗羲也算是開國之臣了。當年組閣之時沒有他位置,吾等還曾納悶過。可而今想來一切早就在陳邦彥等人的算計之中了。聽說這五年來他在北邊積累了不少的人氣和名望。此次復興黨能在北方拉到如此多的席位他更是居功至尾。現在他又被調入內閣頂替史公的職位。看來陳首相對黃太沖的期望可不小呢。”朱舜水跟着分析道。其實他心裡更清楚這樣的安排與其說是陳邦彥的意願,不如說是女皇陛下的意思更爲準確一些。因而東林上下才不敢對此安排抱有任何的異議。

“那照兩位大人所言此次內閣變動巨大,是否意味着朝廷在日後會有什麼新動向呢?”王罡緊跟着追問道。對他來說官場上的黨派拉鋸並不是他所關心的重點。作爲一個商人能掌握國家的動態才能做大生意。

而在場的陳子龍等人又何嘗不知王罡心中所想。卻見陳子龍沉吟了一下,跟着開口道:“內閣這次的變動確實不小,特別是陸海兩軍。張元帥和李將軍都是帝國的宿將。由他二人出任內閣大臣,一定能激勵起陸海兩軍的士氣吧。”

“陳大人說得有理。不過軍部的事還是軍部的人最瞭解啊。”朱舜水更着符合道。耳聽陳、朱二人一唱一達,王罡的眼中很快就閃出了意會的光芒。

【……116喬議員感嘆新預算 王公子探聽新內閣 文字更新最快……】@!!

()

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四十三節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32節 朝鮮使節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第15節 結社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四十五節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三十八節楔子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96 行大禮中西產分歧取西經使團得正果166 沈廷揚批駁當朝政黃宗羲冷諷託夢人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第29節 隆武皇帝(上)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十八節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第二十六節第2節 藩王第29節 隆武皇帝(上)第18節 國會(二)第四十節第23節 君與臣(上)第295節 爲求援英使表忠心 牽歐洲女皇扶島國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16節 八旗眷屬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第16節 暗戰(二)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73 催糧款官府押公田求說法農夫告御狀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8節 盛京之戰(二)61 齊聯手王罡籌農校釋新政衆儒探淵源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39節 楊府夜談(一)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第31節 蜀中大西168 弘武帝北訪收番王兩重臣爲國起爭執第5節 帝都風雲(五)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11節 石柱義莊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13節 巾幗英雄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13節 同氣聯枝(上)第18節 國會(二)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18節 紅月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第四十節第17節 首相的大計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第22節 荷蘭人第7節 茶與茶杯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48節 開封之戰(二)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298節 駕龍艦施琅抵安曼 勤胡王華僑受封賞楔子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22節 雙頭鷹第24節 蜀中攻略(一)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19節 審判夜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二節第八節第6節 盛宴(一)第32節 忙碌的四月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第28節 天下之法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三十三節第329節 弄玄虛摩根得先機 爲殲敵施琅縱英艦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第三十五節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13節 血染東直門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