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兵興揚州

白翥等穩定了濟寧城中的局面,立即讓吳元吉率五千士卒揮兵北上,增援濟南。梅應元雖然在得到李巖的指令的第一時間便率部向臨清方向撤退,但散落在魯西和魯北的其他闖軍卻不能立即集結。被官軍擋住歸路,大部被剿滅。

李巖在失去濟寧之後,也有點心灰意冷。他知道依照山東目前的局面,在得不到開封那邊支援的情況下絕難擊敗周顯。與其空耗兵力,還不如好好經營已經佔據的城池。

他將自己手下的軍隊分爲三部分。其中一部近兩萬人,由梅應元統領,駐紮於臨清。一部大約三萬之衆,由李巖親自統領,分兵駐紮在定陶、鉅野兩個點,形成了一個掎角之勢,共同防備着濟寧城的官軍。最後一部,萬餘人,是李化鯨的殘餘人馬。李巖讓他率部前去南陽增援,徹底將這個不安分的因子排除到山東之外。

闖軍在山東的兵力雖然多於官軍,但戰力卻遠遠不如周顯手下的那些兵卒。李巖自覺在練兵上不如周顯,佔據的地域也比不上週顯,長久對峙下去,官軍在山東的優勢必然會越來越大。這也是他最初想要配合李定國完全壓制周顯的原因。但事與願違,以目前的情況,想要在短時間內擊敗周顯已無可能。

但好在周顯只有他那數萬士卒,而李巖身後還有數十萬闖軍。只要南陽那邊能夠取勝,這邊的戰事便顯得有點無關緊要了。李巖之前和李定國分化山東,也不過想拖延一下週顯擴張的時間。現在從長計議,也未必是壞事。

在想清楚了這些之後,李巖便決定採取守勢。他穩固已經佔據的地方,將兵力收縮進幾個主要的城池,並積極練兵。而且在明知自軍還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除了派出李化鯨率部前去南陽外,還從軍中挑出最精銳的五千士卒前去增援。除此之外,他還從繳獲的糧草輜重中挑出一大部分運去前線。雖在兗州,但李巖的目光早已放到了前線。山東這邊最多是小打小鬧,而南陽那邊則決定今後天下的走勢。

在官軍在濟寧與闖軍交戰的同時,在魯北的李定國,在得到周顯回兵濟南的消息後,也立即從各地抽調出近兩萬士卒再次出兵臨沂。在這個過程中,李定國所率的隆武軍雖然攻破了魯南重鎮莒城,斬殺了兩千餘官軍,但在臨沂城下被談震彩擋了下來。只不過這一次因爲官軍早已把大部百姓向北遷移,他們損失頗大,但所獲卻不多。

反而是艾能奇打着隆武皇帝的旗號出兵西向後,除了個別城池,淮南各地基本上是望風而降。他接連拿下鳳陽、壽州、霍丘、潁州等地,然後南下進逼合肥。而和以前各地鄉紳對他們這些流賊極其敵視不同的是,一些鄉紳在他們逼近之時竟然主動來投,拿出糧餉犒賞他們,甚至徵集鄉勇幫助他們穩定局面。

孫可望得知這種消息之後,也藉着隆武的名義授予這些人各種官職。一些平時失意卻十分有能力的學子,或者有錢財卻地位低賤的鄉紳富戶紛紛來投,使隆武新朝迅速壯大,而孫可望也迅速擴張了手中的勢力。

但攤子一時鋪的太大,發展太快,兵力不足的問題也顯現了出來。看着李定國與周顯交戰多次,而所得不多,孫可望便有意讓李定國停止與周顯糾纏,抽調兵力前往淮南。

但李定國顯然不認同這點,他覺得徐州地勢平坦,易攻難守。如若不重視周顯,等其實力增強之後,必然與江南的官軍南北夾擊。勝時或無問題,但一旦戰敗,後果將不堪設想。隆武朝新起,首先考慮的應是穩固四邊,以立於不敗之地,而不是急劇擴張。但在孫可望的不斷來信下,李定國最後還是退讓了。他把自己手下的萬餘精兵交給白文選,讓他領着他們前去淮南,只留下了一些弱卒和所有的騎卒。

李定國手下騎卒雖強,但靠他的這點兵力,也難以在魯南再有什麼大的成就。李定國撤兵回郯城,臨沂這邊的戰事也暫時告歇。

隨着隆武軍進軍淮南,在鎮江前線的十幾萬官軍也陷入了分裂。兵部尚書史可法在得到崇禎帝的旨意後,堅持進軍揚州,此舉得到了朱大典、鄭鴻逵等將領的支持。但馬士英、劉良佐卻不願出兵進攻防守嚴密的揚州城。他們藉着隆武軍肆虐淮南的由頭,在史可法不知情的情況下就率部沿江西上,進軍安慶,只爲保存實力。而方安國、牟文綬等將也各有心思,甚至還有人私下與隆武新朝聯繫。

馬士英、劉良佐的離開將官軍的矛盾赤裸裸的暴露在衆士卒眼前,內部不穩,軍心士氣極其低落。但這種情況下,史可法最終還是決議出兵。他派人聯繫在江北的陳子龍,駐紮在崇明島的韓括,讓他們配合進攻。還派人到山東通知周顯,約定日期,讓他從北出兵,兩相夾擊隆武軍。

這一切計劃的都很好,但實施的過程卻慘不忍睹。還未開戰,他們何時進軍便已被被劉文秀所知。史可法雖然忠心任事,卻不通軍事,更不知如何協調諸軍。近十萬大軍就像餃子一般被趕下江,蜂擁而上強攻揚州。劉文秀用裝滿稻草的小船,引燃後衝向官軍船隊,燒了正在進攻的官軍的後路。

官軍因此大亂,劉文秀全線出擊,官軍大敗。數萬士卒戰死或者淹死,僅遊擊將軍以上戰死者就有十幾位。要不是隆武軍缺少船隻,或許就可以直接拿下鎮江,兵臨南京了。

後不久,總兵方國安暗地歸降隆武帝,引劉文秀進攻鎮江。幸而朱大典及時調兵平叛,擊敗方國安,才守住了城池。

方國安逃去揚州,隆武帝正擔心孫可望勢大,難以控制。看到方國安來投,心中大喜,立即任命他爲左都督。此舉雖引得孫可望的不滿,但他也不想和隆武帝鬧翻,等於默認了他對方國安的招攬。

第三百零五章 馳援寧海第八百九十八章 傳言第四百六十二章 閒談裝備第八章 百辟揚文第八百四十九章 辦報地五百一十一章 孫傳庭出獄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皇城島4第二百三十二章 文華殿廷對第六百零一章 松山之戰7第一百二十章 金狼汗旗第二十章 舞侯祠第四百一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四十七章 黃蜚的心思第四百五十二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第五百四十八章 侯方域2第二十六章 財路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二百八十六章 誘騙第八百五十五章 沂州攻防3第一百四十一章 下棋第一百三十五章 返回明境第八百八十三章 白翥第947章 議和2第九百一十四章 奪城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心之戰3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第一百五十章 盧象升之道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試第二百一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九十四章 赴京師第八十八章 脫明自立第六百零九章 松山之戰15第一百一十二章 松山之戰18第五百零七章 孟越心事第六百三十七章 葬歌第四十六章 逃跑第八百八十四章 兵出陝西第三十二章 排陣第四百九十六章 城中驚變第九百九十四章 南陽大戰4第四百零九章 突襲漢城第十二章 山東之局12第二十章 舞侯祠第五百九十八章 松山之戰4第943章 朱慈烺2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兵前序第二百七十四章 整裝軍備2第二十二章 張元第一百一十七章 轉折第五百九十三章 議和條件第五十二章 兵起10第五百零四章 拉長戰線2第六百二十六章 買賣生意第六十六章 縣衙被破第六百零三章 松山之戰9第二百二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九百章 孫可望的思考第九百五十章 陳名夏第953章 變革2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大公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抄家3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947章 議和2第九百一十章 崇禎帝的旨意第八百五十四章 沂州攻防2第八百九十四章 濟南城亂第三百一十四章 處置俘虜3第四百八十一章 夜襲2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眼定情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7第八百九十二章 激烈廝殺2第七十三章 離京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曹將軍第四百六十二章 閒談裝備第五百四十八章 侯方域2第二百四十六章 萊州局勢第十八章 進入臺灣第八百五十九章 沂州攻防7第六百五十七章 登萊來信第八百零三章 過海州第二百四十一章 海上漕運第二百七十一章 韓括第九百五十五章 棗莊煤礦第三十二章 進軍第二百四十四章 蒸汽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於七的眼光第六百二十六章 買賣生意第八百零五章 震遼陽第二百五十七章 巡視軍營第一百八十章 火器痹症第四百四十二章 孔有德第二百零二章 斥候出發第九百一十八章 夏魁元第八百五十七章 沂州攻防5第一百三十章 形勢驚變第九十四章 赴京師第三十四章 出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於七送信第九百九十二章 南陽大戰3第五章 山東之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