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劇本?”既然邁克爾·貝和布魯克海默都已經聚到了一起,那麼這部影片的編劇呢?就在蕭逸臣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他的目光無意間掠過了放在辦公室櫥窗裡的那五座仿製的奧斯卡獎盃(真的自然是被他留在家中),然後一個念頭閃電般的從他腦中掠過,對影片《珍珠港》的編劇,蕭逸臣的印象並不是很深,但是他記得這個編劇還創作了另外一個劇本,而那個原本應該屬於那個人的小金人,現在卻成爲了蕭逸臣私人藏品。
在蕭逸臣的記憶中,《勇敢的心》和《珍珠港》的編劇都是同一個人,既然《勇敢的心》署名變成了自己,那麼也就可以解釋爲什麼原作者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出現,或許在這個時空裡,那麼作者根本就不存在。想通了這些問題,蕭逸臣臉上終於流露出了釋然的表情。
“毫無疑問,您是編寫這個劇本最合適的人選!”邁克爾·貝錯將蕭逸臣的反應理解成了他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而且對這個題材同樣充滿興趣。“布魯克海默,還記得我之前跟你說過的話嗎?Xylon是一個熱心腸的人,我知道他一定能夠幫我們這個忙的!”邁克爾·貝這話是說給布魯克海默聽的,但是蕭逸臣卻覺得他這話更是像是說給自己聽的。一頂高帽戴在頭上,讓蕭逸臣想要拒絕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可以試試,但這需要一段時間。”無論什麼樣的答覆,蕭逸臣總是會給自己留足後路。他之所以答應邁克爾·貝的請求,一方面考慮到他和邁克爾·貝今後肯定還會有合作,關係不能搞的太僵;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看到因爲自己的緣故,《珍珠港》這部影片就此從好萊塢的歷史上消失;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記憶中的《珍珠港》雖然是不折不扣的大片,但並非佳作。
從影片《珍珠港》的成績單來看,邁克爾·貝同學偏科還不是一般的嚴重:狂轟濫炸100分,歷史政治60分,三角戀情0分。他選擇這一重大的二戰題材顯然很不明智,直接導致觀衆們不僅不去反思歷史緬懷先烈,反而爲一場亂世裡“亂愛”的曲折多磨而垂淚揪心,爲無數航母、飛機被炸開了花而拍手稱快、大呼過癮。出現這樣的結果,恐怕是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的。
不少人都認爲《珍珠港》的失敗是因爲邁克·貝太沉迷於大場面的打造了,這個觀點蕭逸臣是不能認同的。相反在《珍珠港》中,在劇情全面失控的情況下,那四十分鐘的轟炸戲纔是唯一成功的地方。邁克·貝不是沉迷於特效,而是陷進那段理不清的三角戀裡抽不出身了。大場面是他的看家本事,別的方面人們都可以指責他,可是特效方面他是大師,即便是在名導雲集的好萊塢也沒有幾個人能跟他比肩。
顯然是《泰坦尼克號》的成功,讓邁克·貝的心眼活動了。在蕭逸臣的記憶中,在這個片子沒出來的時候,就有很多報道都拿這部電影與《泰坦尼克號》相比:同是一段三角戀故事,堅貞的愛情都被放在災難的大背景下等等。
從這一點上看,《泰坦尼克號》的橫空出世確實對後世的好萊塢大片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在這之後人們對“大片”這個概念都有了全新的認識,邁克貝也對此有所觸動,大概他覺得自己一個玩特技的,永遠都成不了電影大師,非得弄出來一段不朽愛情才能證明自己的實力。
蕭逸臣知道邁克·貝拍這部電影其實有他更大的野心,以前是,現在也是。他想要再實現一次《泰坦尼克號》的空前成就,無論怎們說,他拍《珍珠港》都有點急功近利了。
蕭逸臣一直在想邁克·貝爲什麼要拍這部電影,爲了可以通過轟炸來展現他對大場面的掌控?蕭逸臣覺得不是,因爲就算電影拍得再漂亮,炸的再猛烈,炸的也都是美國的艦隊。這就有點像中國人看南京大屠殺似的,也許能讓大家受點愛國主義教育,可如何讓大家得到享受呢?
蕭逸臣認爲這部影片最大的缺陷還是在劇本上,一開始劇情的設定還不錯,兩個情深意重的好兄弟,而戰火也能夠讓他們這種友誼變得彌足珍貴,但是原劇本的編者顯然犯了不少的錯誤,而這些錯誤直接導致了整部影片在劇情上的缺失。
首先是女主角的塑造不夠徹底,怎麼看那些女主角同丹尼在一起的纏綿片斷也可以讓觀衆認爲她是愛上了丹尼的。可是雷恩回來後,她的痛悔的表現立馬就把前面的一切推翻了,她並沒有愛上丹尼,她始終愛的是雷恩。那麼前面的纏綿還有其必要嗎?劇情的三心二意使得這個原本與傳統相比有些不同的女主角叛逆得不夠徹底,她就不可以同時愛上兩個男人嗎?
在確定主流觀衆肯定不會接受這樣的結果後,以是編劇就硬生生地把一個原本有點深度的女性角色塞回了傳統花瓶的軌道。而這時女主角已經懷上了不愛的那個男人的骨肉,那就讓他們在轟炸中互相該原諒的原諒,該告別的告別,該死去的死去吧,這樣災難與愛情兩條線才能得以融合和貫通,纔夠乾脆果斷。
可是還是爲了照顧美國主流觀衆的情緒,美國軍隊不能只捱打不還手啊,在珍珠港事件裡展開必要的還擊想法雖然是好的,可美國人也不敢如此公然地篡改歷史,於是編劇只好畫蛇添足地在轟炸後又加上了美國報復的一幕,本該在轟炸中解決的感情危機也就只好安排在後面的報復行動中來了,以保持懸念。
這個愛情故事如此複雜,就算單獨拍攝一部電影也不過分。原來編劇有點對這個故事過於熱衷了,而這個故事又確實亂了一點。他認爲戰爭會把一切問題解決的。但是觀衆本來就心情不好,這回又趕上了日本飛機偷襲。
這大段的轟炸戲是全片最成功的亮點,然而外國觀衆看着挺過癮的東西,美國人看着肯定特別窩心,這不是往傷口上撒鹽麼?剛把這段歷史忘得差不多了,又把它提出來了。即使本阿弗萊克和喬什哈奈特聯手幹掉了幾架飛機,可跟自己的損失相比,這點成績能讓人心理平衡麼!
可是此時縱有未了的感情掙扎和精彩的空中戰鬥那也是無力迴天了,在經歷了四十多分鐘精彩轟炸後的觀衆已經是精疲力竭、無意欣賞了,此時都盼着影片結束呢。本身就也精彩不怎麼精彩的大轟炸結尾“高潮”戲也就只能給人一種高潮後的感覺,淪爲雞肋似的東西了。
除去40分鐘以昂貴特效堆積起來的華麗戰爭場面外,這部電影剩下的只是個蹩腳的三角戀故事。無深度、鬆散的故事將二戰變成一首愚蠢交響樂,在花去1億美金的爆炸場面背後,是兩個小時陳腐的浪漫戲。
用中國的老話的來說,這部影片就是“雷聲大、雨點小”,前期宣傳很賣力,也確實很吸引人,但是整部影片卻是乏陳可味,雖然電影沒賠着,但也沒賺多少。這對於從《勇闖奪命島》到《魔獸爭霸之龍族魅影》一路殺來,過關斬將從來沒失過手的邁克爾·貝來說多少有些臉面無光。而放在這個時候,那樣的電影蕭逸臣也絕對不會進行投資。同樣的投入,用來拍攝其他的電影獲得收益會更高。
但是邁克爾·貝卻將這個“燙手的洋芋”又重新丟給了蕭逸臣,不進行劇本的改編,肯定無法滿足觀衆的胃口。而且新的劇本在劇情安排上還要充分的考慮邁克爾·貝的拍攝特點,要讓他善於大場面打造的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這對與蕭逸臣來說算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當然蕭逸臣這也算是“自食苦果”,既然搶了原著作者的風光,那麼現在爲他來“擦屁股”也是應該的。蕭逸臣原本打算慢慢的修改這個劇本,但是邁克爾·貝三天兩頭的來電話向他詢問劇本的編寫進度,弄得蕭逸臣很無奈,爲此他不得不延遲了之前已經計劃好的中國之行,留在美國專心的來完成這個劇本。
面對手上的這麼一個“爛攤子”,原劇中倍受詬病的三角戀肯定是不能保留的,但蕭逸臣首先修改的還是劇情中出現的明顯歷史性錯誤。在原來的劇本中,雷夫被派到英國參戰,隨後被報陣亡,這是一個嚴重的歷史錯誤,在二戰歐洲戰場打響之後,嚴守中立的美國沒有再向英國派遣過飛行員。
所以在蕭逸臣修改的劇本中,雷夫是接受了美國政府在歐洲的一項秘密的任務,但是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的駕駛的飛機不甚被擊落,這樣的設定就避免了歷史邏輯上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