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有朝再見 (肆) 第三節 各奔

王重陽自隨北武團出發行動起,一直忐忑萬一遇上毛雅,雙方動手,會令林朝英爲難甚至哀傷;但不除此魔頭,難慰慘喪楚州衆亡魂,辜負墓中創「金童劍法」時的立志。對子夜晴空的小望月興嘆,忽聽得遠處傳來,蕭自如高聲地道:「什麼風把『殲金懾望山』孫掌使吹來?」

孫博樂學他拔高了嗓音,道:「看蕭總護法不似遠來迎接,剛在外幹完什麼勾當?」

蕭自如哈笑一聲掩窘,道:「孫掌使開玩笑了,蕭某不外趁思量之時,順道視察周邊環境,恰巧被你遇上。這小娘子是誰?」他問的是,站在孫博樂身旁的樂符。

那她追尋失蹤了的方荻,途中遇上與狗兒分頭行事的孫博樂。樂符道:「揚武幫樂符是也。」

蕭自如對她這般回話,不禁一怔,道:「小娘子豪邁非凡,我正在思量貴幫人馬何事遲遲未至。」

樂符道:「我是獨個兒來找魏庚的。」

蕭自如轉向步近的王重陽道:「世雄兄,不若你與孫掌使在此,守候施錄事與揚武幫人馬,我與萬掌門等先行視察西北前方,如何?」

孫博樂喜乘機可把王重陽調走,便點了頭。

王重陽自覺暫該邊站旁觀,也附和了。

蕭自如甫一離開,樂符即悄聲對王重陽道:「取你頭顱的人已到。」瞧他喜上眉梢而感不悅。

孫博樂則看出他眉宇隱現一絲憂愁。

林朝英照吳南穎指示互奔東西,自己領着穿上毛雅外衣的部屬,往東方折返,讓她與毛雅遠奔西邊。走進兩側參天樹林,林外傳潺潺水聲的山道,迎面一片黎明前深邃的天色,林朝英祈盼道:「外婆,保佑哥與南,在西域開展幸福新生活,我……亦能早日與他歸隱墓中。」霍然一片環刀薄刃靠貼左額,林朝英輕功趨退若神,稍微扭擺便避開,拔劍將環刀止住並準備砍斷連繫的鏈子。其時另一較小較厚的環刀飛近,迫她疾退。

林中跳出的萬曦藍面帶嬌笑,時而手持內圓刀牽引,時而腳踢環刀或拋撥鏈子,令守缺環刀像亂噬羣蛇。林朝英使出遊虛劍法之「飄零無寄」,以凌亂破無定,爭先制敵。萬曦藍改主以內環刀爲軸心,縮窄了攻擊範圍,主力堵截林朝英的去路。林朝英劍花繞身旋削,一招「拂花香散」橫掃、挑破萬曦藍的防線。

其時,荊天門及小清派衆人,圍攻那八名部屬,狗兒從右邊樹林躍下,掄着「蝦鬚鉤」棒掩護喬裝毛雅的及其餘逃生。

萬曦藍合內圓、中環兩刀併爲盾抵擋劍勢,僅餘外環刀乘隙偷襲反擊。林朝英冷笑兩聲,萬曦藍格外刺耳,心裡無名火起:「王重陽怎會迷上,如何狂妄討厭的魔女?」再度飛出中環刀,施以顏色。林朝英即改使「色透羅幃」,劍如簾幕折射的月色,招式變得迷離,攻守難測。萬曦藍搶攻卻墜入迷陣,瞬間面部險遇六七劍連刺,高舉合起的內中外三刀阻擋。林朝英全是虛招,得逞後迅速逸出,打算與狗兒會合。

一股力量從頂壓下,林朝英退回原處,見蕭自如雙掌轟地後即改揮拳橫掃,旋劍使出「煙籠芍藥」似煙像紗蓋體。「令平神功」乃後唐一猛將所創,號稱一拳令天下平,攻勢如洪水滔滔,故亦有「平令一拳」之譽。蕭自如以保彭氏在荊天門權勢不變爲條件,哄得安榮勳遺孀彭夫人,委以重任並交託秘笈。惜與安榮勳同是緊慎、自珍之輩,未能發揮拳法「捨身取義」的要旨,加上神功新練,蕭自如只得五成功效,未能盡展一舉殲滅的威力,雖然如此,尚能與萬曦藍把林朝英攔住了。

瞥見狗兒已帶衆部屬遠去,蕭萬他們卻毫不在意,縱然看穿了是假扮也不該冷漠如此,似乎志在強把自己留下,林朝英頓有所悟,使出新招「沙帶寒籠」,一劍分刺蕭自如眉心、咽喉、雙肩和心臟。按照「令平神功」路線本以攻破攻,但蕭自如膽怯硬改攻爲守,便顯得失據。萬曦藍瞄準林朝英全力攻蕭自如,背部破綻大露,狠下殺手。林朝英知她對己恨意甚深,定不錯過施襲,即時反手一劍刺向她的上腹。萬曦藍再度懊悔下緊急退守,林朝英乘時拋出精鋼索帶,捲住高處樹幹,拔高身子凌空,竄入枝葉裡,消失影蹤。蕭自如焦急地與萬曦藍對望一眼,同感她猜測到事情的端倪,隨即沿原路返回。

「不用等了,我們走吧!」孫博樂道。雖然未曾目睹遇見蕭自如之前,他幹了什麼勾當,但憑他的神色,孫博樂可斷定他要求王重陽留低,內必有詐。

樂符不想孫博樂帶他會合那魔女,但又不想碰上施魏庚,怕憶起他的薄倖,便不作聲。

王重陽想了一想,道:「未知何故施魏庚遲遲未至,這更叫人擔憂萬掌門他們在前頭,很可能遭遇兇險。趕快去瞧瞧。」說罷,便朝西北方往。

孫博樂偷望眼,樂符的表情帶點不懷好意,想她爲阻世雄大哥與朝英相會,將必途中破壞。哈,小娘子妳可知我和朝英約定了,各帶魔人與世雄大哥西遁南歸?妳出手,倒省卻我的功夫。

林朝英藏匿枝葉裡沒有離開,悄沒聲地背後盯梢,眼看蕭自如等人奔向西方,確定了自己猜測他們的企圖沒錯,便催展輕功超越過們赴前頭營救。

樂符沿路擾亂,孫博樂裝作懵懂暗裡配合,把王重陽漸引到向南岔口上。三人繞來轉去近一個時辰,已近辰牌時份,樂符堅持在溪邊休息。她在舀水、整妝之際,聽得孫博樂呼喝一聲,便跑上往南的山路。王重陽一直心緒紛雜,未加細察細想,便跨步緊隨其後。莫非那魔女就在南邊等候?樂符邊氣忿被孫博樂利用,替他人作了嫁衣裳,邊追趕前去。

孫博樂怕遲則有變,不再耐樂符擾來複去,乾脆使出這招,趕快把王重陽帶到南邊。

孫博樂拚了命狂奔,王重陽一時亦難以靠近,約過了兩刻鐘,無意間瞥見右邊山坡下有一背影,認出是荊天門那小胖子,何事只剩下他獨個兒急趕,難道蕭萬真的遇襲?不由得轉追截他詢問。孫博樂回頭見王重陽突然改向西跑,憤然半空揮了一拳,忿然「故弄玄虛」之計枉費了,咬牙掉頭尾隨。

第二回 誓永堅持 (叄) 第一節 鐵掌第一回 誰令心牽 (貳) 第三節 立約第一回 誰令心牽 (壹) 第二節 任務第六回 那生死別 (壹) 第一節 並劍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柒節 石盆第二回 誓永堅持 (肆) 第三節 青牛第四回 緣份倒顛 (壹) 第二節 折煞第七回 有朝再見 (叄) 第二節 毀倉第五回 幾番考驗 (壹) 第三節 刺使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陸節 墮橋第二回 誓永堅持 (叄) 第四節 死訊第七回 有朝再見 (肆) 第五節 導引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三節 險洞第六回 那生死別 (壹) 第一節 並劍第五回 幾番考驗 (壹) 第一節 泉噴第一回 誰令心牽 (貳) 第三節 立約第七回 有朝再見 (肆) 第一節 知遇第一回 誰令心牽 (貳) 第二節 恨種第三回 相纏莫辨 (壹) 第四節 金童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一節 血蟎第二回 誓永堅持 (貳) 第四節 中針第五回 幾番考驗 (壹) 第三節 刺使第三回 相纏莫辨 (壹) 第五節 滅門第七回 有朝再見 (貳) 第四節 捨得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柒節 石盆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陸節 墮橋第六回 那生死別 (壹) 第二節 碧袍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四節 異獸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陸節 墮橋第二回 誓永堅持 (貳) 第一節 玉山第一回 誰令心牽 (貳) 第三節 立約第六回 那生死別 (肆) 第二節 哪朝第七回 有朝再見 (叄) 第二節 毀倉第六回 那生死別 (貳) 第四節 相時第一回 誰令心牽 (壹) 第三節 祭玉第一回 誰令心牽 (壹) 第二節 任務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三節 險洞第一回 誰令心牽 (壹) 第三節 祭玉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二節 危牆第二回 誓永堅持 (叄) 第五節 糧車第三回 相纏莫辨 (壹) 第三節 七夜第一回 誰令心牽 (壹) 第四節 同桌第二回 誓永堅持 (貳) 第三節 三生第五回 幾番考驗 (壹) 第一節 泉噴第五回 幾番考驗 (壹) 第三節 刺使第三回 相纏莫辨 (壹) 第四節 金童第一回 誰令心牽 (貳) 第一節 狗兒第一回 誰令心牽 (貳) 第三節 立約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伍節 斷崖第二回 誓永堅持 (貳) 第一節 玉山第二回 誓永堅持 (貳) 第二節 羅網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陸節 墮橋第七回 有朝再見 (貳) 第三節 狼狽第五回 幾番考驗 (壹) 第五節 案疑第五回 幾番考驗 (壹) 第一節 泉噴第六回 那生死別 (貳) 第三節 合剌第二回 誓永堅持 (貳) 第四節 中針第六回 那生死別 (貳) 第一節 春貫第七回 有朝再見 (壹) 第二節 助陣第二回 誓永堅持 (肆) 第二節 玉女第二回 誓永堅持 (叄) 第一節 鐵掌第二回 誓永堅持 (叄) 第三節 鬥場第五回 幾番考驗 (壹) 第一節 泉噴第二回 誓永堅持 (壹) 第四節 海殞第四回 緣份倒顛 (壹) 第四節 奇丐第七回 有朝再見 (壹) 第二節 助陣第二回 誓永堅持 (叄) 第五節 糧車第七回 有朝再見 (壹) 第一節 拯民第六回 那生死別 (壹) 第二節 碧袍第二回 誓永堅持 (肆) 第二節 玉女第二回 誓永堅持 (壹) 第四節 海殞第二回 誓永堅持 (貳) 第一節 玉山第六回 那生死別 (貳) 第四節 相時第二回 誓永堅持 (壹) 第四節 海殞第六回 那生死別 (貳) 第三節 合剌第四回 緣份倒顛 (壹) 第二節 折煞第一回 誰令心牽 (貳) 第一節 狗兒第七回 有朝再見 (壹) 第三節 移師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三節 險洞第五回 幾番考驗 (壹) 第五節 案疑第六回 那生死別 (貳) 第二節 問君第三回 相纏莫辨 (壹) 第三節 七夜第五回 幾番考驗 (壹) 第四節 房守第一回 誰令心牽 (壹) 第四節 同桌第二回 誓永堅持 (叄) 第六節 一言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二節 危牆第六回 那生死別 (叄) 第一節 姐歸第二回 誓永堅持 (肆) 第三節 青牛第三回 相纏莫辨 (壹) 第五節 滅門第三回 相纏莫辨 (壹) 第五節 滅門第二回 誓永堅持 (叄) 第三節 鬥場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四節 異獸第一回 誰令心牽 (貳) 第三節 立約第六回 那生死別 (貳) 第三節 合剌第四回 緣份倒顛 (貳) 第柒節 石盆第五回 幾番考驗 (壹) 第四節 房守第五回 幾番考驗 (壹) 第三節 刺使第七回 有朝再見 (壹) 第三節 移師第七回 有朝再見 (貳) 第二節 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