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大事開小會2

第396章 大事開小會2

(限免不到一天,有從開頭看到最新章的?)

周卿是個厚道人……這是不是說的反話,在場衆人無法判斷。

君心難測,今天究竟是隻議北伐,還是北伐和救百姓都要議,幾位大臣也不清楚。

“既然周卿已經提起,那咱們就先議解救百姓的事!”

“你們……都有何想法?”

當趙延洵拋出問題後,在場衆人沒一個答話。

北伐是趙延洵想要的,所以大家可以暢所欲言,但這解救百姓是否真心……他們就摸不準了。

所以,他們乾脆都不說話。

趙延洵從王位上站起身,徐徐走向大廳中央,來到了周承平的面前。

“周卿……你既提及此事,對此有何高見?”

此刻周承平還跪着,在趙延洵問話後,他很淡定答道:“殿下,臣以爲可照舊例,王府派出軍隊四下搜索即可!”

瞅了一眼地上的周承平,趙延洵平靜道:“起來吧!”

隨即他繞着沙盤一邊走一邊說道:“誠如諸卿所言,解救百姓和北伐並不衝突!”

“本王的打算是,王府將人手分做兩部,一部往南一部往北!”

“往南者四下搜索,遇有百姓立即解救,遇有城池當即收復,一切就如……周卿所說之故例!”

往南開拓,確實是趙延洵的想法,他說的是真心話。

也正因爲往南可照故例,所以沒什麼可多說的,趙延洵才把他放在後面商議。

“往北者,也如成卿所言,可直將遼平逆賊蕩平!”

趙延洵這番表態,算是一錘定了音。

“往南往北,說起來容易,可要實施卻紛繁複雜……”

“軍隊調派,糧草轉運,賞功罰過……這些都要你們詳加商議!”

坐回王位上,趙延洵簡單整理了衣袍,隨即說道:“周卿說的對,王府之重當在百姓,今日就先議南向事宜吧!”

“臣替百姓,叩謝王爺天恩!”

言罷,剛剛起身的周承平,再度向趙延洵行五體投地大禮。

“本王膺天之命,解救百姓本屬分內之事,何足言謝……周卿請起!”

議事最容易發生矛盾的地方,便是道路和理念難以統一,眼下這一階段過去了,自然該進入具體事務的討論。

具體事務,正如趙延洵所說,是極爲紛繁複雜之事。

不管南向還是北向,都要牽涉到用兵,除了軍隊的作戰壓力,還有後勤方面的巨大壓力。

除了這兩樣,還有解救百姓的安置,收復城池的管理等問題,這些都要提前做好預案,絕不是一句照故例就能結局的。

當然了,接下來的議事主要是大臣們提意見,然後相互討論,最後由趙延洵拍板。

這個關乎隴右未來的會議,就由他們五人在一間不大的屋子裡,將所有過程逐一議定。

即使到了這一步,接下來更爲具體的安排依舊複雜,但這些趙延洵已可以當甩手掌櫃,只需要最後驗收結果。

兩樣大事,一番議論下來,時間已到了中午。

眼見衆人已是口乾舌燥,趙延洵對身側的霍安吩咐道:“霍安……再上幾盞茶來!”

“是!”

又是一杯茶下肚,衆人才覺得好受了些。

“諸位,方纔所議之事,下去之後要儘快落實,兩天之內糧食調撥啓運,五天只能大軍要開拔!”

把時間期限提出來,等於是給長史司和樞密院壓擔子。

“是!”

“好了,你們各自回去辦差吧!”

“臣等告退!”

衆人隨即退出大殿,議了一上午的事,出了大殿他們才能喘口氣兒。

出了大殿,四位大臣之間並無多言,只是急匆匆往外走去。

剛纔議事內容很多,他們得趕緊回去梳理自己的任務,然後纔好向下分配任務。

關和泰走到周承平身邊,壓低聲音道:“老周,你這脾性還真改不了了!”

似乎有默契一般,兩人腳下速度減慢了些,與成文光和陳安明拉開了距離。

按道理說,作爲王府最高級別的官員,相互之間不應該有真心話。

可對曾經的老搭檔,關和泰還是忍不住要說兩句。

周承平脾性耿直,但他並非不懂人情世故,他知道關和泰說的是什麼。

“爲民請命,爲官之職責,我只做該做的事!”

“做事也要講策略,方法……你在大殿上直言,擾亂殿下思路,未免有攜民要挾之嫌!”

周承平反問道:“此事堂堂正正,難道不該在大殿上說?”

緊接着他更是直言道:“你們不說,總得有人來說!”

關和泰一臉苦笑,隨即搖了搖頭,他覺得自己是多此一舉。

兩人之間無人再開口,當他二人走出永安門分即將分別時,卻聽周承平突然道:“關兄,多謝了!”

還是那句話,周承平懂人情世故。

“殿下有包含宇宙之懷,不會因言降罪!”

關和泰點了點頭,這一點他倒是認可。

像周承平這樣的異類,蹦噠這麼久還能身處高位,本就很能說明問題。

點了點頭,關和泰沉聲道:“你心裡有數就好!”

說到此處,關和泰突然露出笑容:“日後殿下光復大晉,你定是一代賢臣,史書上會有你的名字!”

“若真有那一天,我也當不了賢臣,無非是犯顏直諫的直臣罷了!”

“你不願當賢臣,那我來當好了!”

“你也當不了賢臣!”

“那我是什麼臣?”

“治世能臣!”周承平鄭重道。

關和泰一時愣住,若真能在史書上,留下個治世能臣的美名,那可比虛頭巴腦的賢臣好多了。

“老關,這世上離得開我這樣的直臣,卻離不開你這班能任事的能臣!”

沉默了幾秒鐘,關和泰不由嘆息道:“我一直以爲,在你眼裡我是奸邪幸佞之徒,原來是我看錯了你!”

誰知周承平答道:“瑕不掩瑜!”

關和泰不由失笑。

如此說來,自己還是奸邪之徒了,會做事的奸邪之徒。

“這話可別再讓我聽見!”

“那你也別再來教我做事!”

“一言爲定!”

兩人相顧一笑,隨即分別各自離去。

在王府議定大事,正要準備大幹一場之時,一艘客船正在灞河上行進,距離元陽碼頭已經不遠。

一名身着青袍的男子,此刻正站在船首憑欄而立。

說是男子其實並不準確,此人乃是由京城返回的太監劉德。

(本章完)

第313章 騎馬第164章 爭論第699章 邱佑先第32章 不歡而散第336章 理政堂開班第315章 冬狩2第778章 城外第629章 夜行第917章 兩山堡的黃龍旗第867章 抓捕第814章 劫了他第509章 請尊太皇太后第373章 王爺到第59章 不信任第277章 出手第343章 更大謀劃第236章 方向錯了第501章 承天大典2第682章 這是死命令第926章 功爵第733章 帝后第383章 進展第492章 殺喪屍2第13章 馴獸監第142章 吳家堡第452章 城內亂2第768章 這還是王嗎?第631章 鄭凡之心第412章 柿子撿軟的捏第240章 西向第405章 禮尚往來第774章 南方事第529章 刺激第691章 離譜到家了第525章 佔據第31章 放鬆一下第366章 胡小林第461章 慰問第438章 亂起3第938章 劉家堡2第542章 典禮前第736章 各有心思第857章 鼓聲第654章 渡河第127章 加戲第119章 城內權貴第288章 蓉妃病了第500章 承天大典1第584章 戰前動員第4章 見皇帝第733章 帝后第604章 類聚第248章 編練新軍第177章 隴右同僚第143章 殺頭日第804章 聯不起名第656章 道德大旗第9章 末世降臨第30章 禍患之源第905章 還施彼身第346章 試弓第707章 潰兵們的敬佩第251章 不同的夜第50章 元陽府第299章 諸事第483章 指揮使第800章 勸進第325章 慰問第729章 已經結束了第583章 夜動第475章 我彈劾過你第198章 夜難安第925章 捷後第120章 屍潮第910章 宴會第671章 佈置第290章 甦醒第111章 各府招募第503章 離別第249章 迎接第558章 識破第293章 天馬堡第231章 人不圓第388章 忠心不可鑑第63章 雍王要反?第911章 上諭第575章 戰爭號角第468章 陷阱第227章 父子議第716章 十八衛第29章 驚險第259章 震怒第607章 逃跑者第220章 隕石作怪第761章 做選擇的時侯第306章 兄弟不見第170章 五百斤第807章 登基大典2第177章 隴右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