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澤還要說什麼,薛冬卻臉色一變,直直坐起了身子,正色道“擎蒼的肉身下來了”她突然感覺到袖珍界中的空間壁壘某一處沉重無比,那是擎蒼溫養出肉身的地方。於是立即將韓永澤送進了袖珍界,自己頭一歪精神體也進了袖珍界。
紫色的天空一片厚重,仿若陰天的雲紫壓壓的低沉得都快讓人透不過氣來。薛冬和韓永澤找到擎蒼肉身的溫養處發現電雲中一道極亮的光柱就要傾斜下來,韓永澤一急便要上去阻止。
“你瘋了嗎?那是電能,你能阻止得了嘛?”薛冬及時拉住他,不讓他上前。從擎蒼的能量團大小厚重分析,他很有可能已經進階到了s級且還在不停的壯大,韓永澤根本扛不住他的電柱。
“你能吸收他的電能,你去阻止吧!”韓永澤皺着眉頭對薛冬急道。擎蒼的能量團依附在袖珍界的空間壁壘一千多年,裡面駁雜着他的肉身碎末和精神力。原本按照韓永澤和薛冬的打算,是讓擎蒼的肉身在電流層中將他的能量團吸收完,這樣擎蒼就會完全甦醒。
可是天空中的能量層還剩下這麼厚,擎蒼的肉身就下來了,這樣的擎蒼甦醒後根本就是一具喪失了記憶的,他會忘了所有人所有事,包括韓永澤和薛冬。
“讓他下來吧”薛冬望着那道很快要到達地面了的光柱,目光呆滯的喃喃道“這是他自己的選擇。他不想記得我們”。儘管能量團中的精神力還在沉睡,可是他還是有潛意識的,既然他覺得這個時候讓自己的肉身甦醒,那他就一定不想記得他們了。所以,何必呢,非要擎蒼強迫想起過去幹什麼呢?
有些失魂落魄的薛冬被韓永澤一把抱在懷裡,他溫柔的說“你不要急,也不要慌,擎蒼這麼做一定是有原因的,他可能潛意識裡覺得你在外面受苦。所以想早點甦醒下來幫你,可是他沒有料到這麼做會讓自己失去記憶,等他的實力提高了,能夠運用的電能越多,便能慢慢想起你來的。”
“那就等他想起我來,我們再相見吧!”薛冬呆滯的目光中沒有淚水,她已經學不會怎麼哭了,她等了他一千多年,等來的卻是一具遺忘了所有的空殼。薛冬現在不光是身體痛連心也開始痛了,好吧。這又是一筆賬,算在伏羲頭上。
韓永澤搖搖頭,他知道這個女人又陷入了一種扭曲的固執中,但是薛冬卻不等他再說什麼,直接掐斷了韓永澤心中萌發的那個想要將擎蒼帶過來的念頭說道“我等他五百年想起所有的事來,五百年後如果他還是想不起來,就當我償還了他愛我那幾年的恩情,從此橋歸橋,路歸路!”擎蒼爲了她丟了性命。她也替他溫養了肉身和精神力一千多年,所以這筆帳他們兩人算清了。而當初承諾的一百年的誓言,是擎蒼自己失約了,她再等他五百年,夠還了。
輕輕推開懷中的薛冬,韓永澤的舌尖苦的發澀,他憐惜的望着眼前這個快要接近崩潰的女人,不再說出任何一句反駁她的話。薛冬就是要用這樣的方式強迫自己去堅持,只有她的心越痛,她纔會越恨伏羲,而只有恨才能讓她堅持撐着劇痛的身體活下去。
韓永澤逼回了自己的眼淚,他陪着她,一千年也好,一萬年也好。他都會陪着她。所以她不願意見擎蒼,那麼便不見吧。只要她的內心能好受一點,只要能爲她分擔一點點的痛苦。現在讓韓永澤去做什麼都願意。
於是兩人便不再管擎蒼會落在何處,回到了魔谷。留下薛夏在天空中直直搖頭嘆息,他的姐姐啊,爲什麼能堅強到這種程度?而擎蒼?也太可惡了,然將他們所有人都遺忘了,遺忘了他們也就算了,最不該遺忘的就是他的姐姐。所以薛夏也不打算理會擎蒼了,讓他一個人自生自滅好了。
擎蒼落在最南邊的一處水域邊,赤身又陷入暈迷的他被一位來挑水的農夫救起扛回了家,照顧了幾天後便清醒了過來,但是從睜開眼睛的那一刻他發現自己大腦然一片空白,當和藹的農夫問起他的名字時,茫然的擎蒼卻彷彿突然聽見耳邊有人在喊“擎蒼擎蒼,你回來,我在這裡”於是他便告訴那位農夫,自己叫擎蒼!
“擎蒼?呵呵,好名字啊”農夫穿着一身方便下地幹活的土布衣服,和藹的端來一碗水,望着擎蒼漆黑的眼眸嘆道“我看你也是個可憐人,現在什麼都不記得了,不如就在我們這個小村落住下吧,等你什麼時候想起來要去哪裡,再動身吧!”
“謝謝,請問老伯叫什麼名字?”擎蒼點點頭,彆扭的想要扯出一抹笑,但是他的笑容很僵硬,彷彿自己以前不是常笑的那種人。
“呵呵我姓薛,你就叫我薛爸爸吧!”農夫笑着接過擎蒼喝完了水的碗,轉身出了臥室準備去做飯了。他在袖珍界多年遊歷,袖手旁觀這個世界上千年,如今是該做點什麼了。
在這個南邊的小村莊住了幾個月,擎蒼髮現這個叫薛爸爸的農夫不僅僅是個農夫,還是個心中有丘壑的智者,他給擎蒼說袖珍界,說袖珍界外面的地球,還說了很多很多的法律條文,以及治國之道,他說袖珍界中如今各個部落各自爲政,沒有規章也沒有制度如同一盤散沙般就是因爲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人來領導他們,所以袖珍界的人在地球上只能被動的防守,還說了主神,說了地球上有個很邪惡的人叫伏羲爲了不讓袖珍界發展起來,而關押了主神一千多年。
所以身爲袖珍界的子民,都要爲主神而出一份力,要好好鍛鍊身體,好好修煉異能,爭取有朝一日反攻地球,佔領地球,殺掉那個邪惡的人所製造出來的龐大魔族軍團。(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一百六十五章 甦醒
《末世之開天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