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西域

簡單介紹一下明代西域概況,方便大家瞭解本書這幾章的故事背景。

本文所說西域,除了現今新疆,還包括中亞的一部分。

明朝時期的新疆,其實是一部完整的東察合臺汗國史。

只不過明朝並沒有用察合臺來稱呼東察合臺汗國,而是簡單粗暴地用它的首都名稱來命名它的國號。

比如亦力把裡、別失八里,給人一種很陌生的感覺。

其實不管怎麼叫,都是東察合臺汗國。

蒙古崛起後,成吉思汗吞併了西遼。

他將西遼故地一分爲三,最大的一塊分封給了自己的次子察合臺,較小的一塊分給了後來繼承大汗的三兒子窩闊臺,新疆東部的哈密地區被單獨劃出,直接歸蒙古中央管理。

後來忽必烈建立元朝,在新疆設立過三個行省,但都沒有持續很久,分別被察合臺汗國和伊利汗國瓜分。

元朝的勢力也就退出了新疆中西部,只保留東部的哈密地區。

再後來察合臺汗國吞併了窩闊臺汗國,新疆進入了察合臺汗國時代。

而元朝則繼續領有哈密地區,元朝和察合臺汗國的這一領土劃分,也影響了後來的明朝政府對西域的領土主張。

元朝時期,元朝和察合臺的關係非常差,雙方打了幾十年。

元末起義時,察合臺汗國完全不把元朝當作自己的蒙古同胞兄弟。

看到起義軍造反,它也乘機出兵打元朝。

後來徐達和常遇春北伐大都,元順帝出逃,元朝就此滅亡。

元朝滅亡後,明朝一時還沒有接管元朝的所有領土,乘這個機會,察合臺汗國變本加厲地攻打哈密,企圖併吞哈密。

看到察合臺汗國如此喪心病狂,原本管理西域哈密地區的元朝肅王兀納失裡便投降了明朝,表示願意爲明朝鎮守西大門,抵禦察合臺汗國的侵蝕。

明朝接受了哈密的歸附請求,封兀納失裡爲忠順王,直接在哈密設立哈密衛。

從此後,兀納失裡的後裔均被明朝封爲忠順王或者忠義王,並由明朝派來的漢人充當長史輔佐外加監視。

這個半獨立的附庸政權被稱爲哈密國或哈密衛,如果連同明朝在附近設立的其它六個衛所,這個地區也被稱爲關西七衛。

關西七衛同大明以嘉峪關爲界,明軍基本上不會越過嘉峪關。

在明代早期,如果關西七衛遭到其它蒙古部落的攻打,明朝會派兵支援,若關西七衛內訌,則會出面調停。

不過七衛中的沙洲衛最爲弱小,漸漸抵擋不住其他六衛的攻伐,在獲得明廷首肯後,於正統末年至景泰年間內遷至嘉峪關以內,成爲後世裕固族的先祖。

明廷另設罕東左衛,以全七衛之名,到了中後期,明朝國勢衰落,也就不怎麼管這七個部落的死活了。

www¸ тт kдn¸ C〇

再說統治大部分新疆的察合臺汗國,這個國家在元朝末年也分裂了。

汗國的西部,也就是中亞地區,被巴魯剌思部、速勒都思部和札剌亦兒部,等突厥化的蒙古部落掌控,被稱爲西察合臺汗國。

新疆部分則被稱爲東察合臺,兩部形成對立。

元朝滅亡時,東察合臺汗國乘機佔了元朝在西域的軍事重鎮別失八里城,並以此爲國都之一。

所以在明朝初期,東察合臺汗國被明朝稱爲別失八里,注意了,是東察合臺被稱爲別失八里,與西察合臺無關。

別失是地名,八里是突厥語,翻譯成漢語就是城的意思,所以別失八里的意思就是別失城。

那麼西察合臺汗國在幹嘛呢?很慘,被帖木兒所征服,淪爲了帖木兒帝國的一部分。這個帖木兒就是後來東征西討,牛逼哄哄,號稱要攻打大明的妄人,只不過他出徵到中亞就掛了。

帖木兒時期,東察合臺汗國也臣服於臣服他。

也就是說,在明朝成祖時期,西域基本上是帖木兒的勢力範圍。

帖木兒死後,帝國迅速分裂,繼承領土最多的沙哈魯沒有爭霸世界的雄心,開始入貢明朝。

東察合臺汗國在擺脫了帖木兒帝國的附庸地位後,也開始恢復入貢明朝。

後來遷都亦力把裡(現在的伊犁),因此又被明朝換了稱呼,從別失八里改成了亦力把裡,其實還是原來的東察合臺汗國。

亦力是伊犁的諧音,把裡也是八里的諧音,所以亦力把裡的意思是伊犁城。

遷都後的東察合臺汗國在前任可汗烏韋斯汗死後,諸子爭權,汗國四分五裂,這是大明宣德年間的事。

本書中被稱爲衛思汗的羽奴思爲部將掌控,直到1468年才真正繼立汗位,不過他也並未一統汗國,分裂各部僅名義歸附汗國。

那時的大明已是成化四年了。

本書對衛思汗的年齡有所更改。

以上就是明代截止到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年間的新疆歷史,也是本書的背景。

後續如下,感興趣的可以接着看看,不感興趣的就算了。

東察合臺汗國此後開始養精蓄銳,在恢復了一些實力後,摩拳擦掌,開始向東用兵,準備武力征討關西七衛。

但是伊犁離哈密太遠了,爲了吞併哈密,東察合臺的大汗阿黑麻將首都從伊犁遷到了吐魯番。

所以明朝的史書上又把東察合臺汗國的名字給改了,改叫土魯番汗國。

哈密國在抵擋一陣後,嚮明朝求援。

當時的明朝皇帝是嘉靖,這皇上整天忙於煉丹,對哈密這個附屬國懶得搭理。

最後哈密王開城向吐魯番投降,嘉峪關以西的所有羈縻衛所全部被吐魯番汗國吞併。

在東察合臺汗國迴光返照之際,吐魯番大汗有個弟弟叫賽依德,他因爲跟他的大汗哥哥有仇,然後就向西逃到了帖木兒後裔,也就是他表哥巴布爾那裡避難。

可是沒想的是,他剛逃到那裡,結果巴布爾統治的國家也朝不保夕了。

當時在中亞興起了一個叫布哈拉的突厥王朝,這個布哈拉汗國四處擴張,打的周邊汗國哭爹喊娘,巴布爾就是哭爹喊孃的其中一份子。

這裡的布哈拉人就是現在的烏茲別克人。

在布哈拉汗國的大軍壓境之下,巴布爾抵擋不住,便跟賽依德說,乾脆我們兵分兩路跑路算了,我率一路南下,去印度找出路。

你率一路向東,去找你哥,誠心誠意的多磕幾個頭,讓他寬恕你。

賽依德的心裡再有十萬匹草泥馬奔騰也沒辦法,實在是打不過布哈拉。

最後這倆表兄弟就在極其悲壯的情況下分頭找出路去了。

巴布爾南下之後,發現印度阿三真的是一幫垃圾,輕輕鬆鬆吊打,於是他也不客氣,指揮他的幾千殘兵敗將,直接就把印度當地的土著政權給滅了,建立了印度歷史上的莫臥兒王朝。

賽依德向東出發,一開始是抱着乞求他親哥饒他一命的心態。

結果沒想到,賽依德剛剛進入吐魯番汗國的境內,吐魯番汗國的喀什地區就叛亂了。

於是賽德對着巴依爾送他的幾千殘兵敗將講,你們都已經是喪家之犬了,難道還怕死麼?

跟我來,眼前就有一座喀什城,裡面有大把的美酒美食和美女,只要你們聽我的,拿下喀什,城裡面的寶物就都是你們的,因爲我是吐魯番前任大汗的兒子,這座城我是有權繼承的!

於是在賽依德的刺激下,他帶的幾千哀兵很快就佔領了喀什,並以喀什爲基地不斷向親哥進攻。

屢戰屢勝,最後居然還建立了葉爾羌汗國。

與他哥哥的吐魯番汗國分據新疆的東西兩部,新疆也進入了葉爾羌和吐魯番對峙時期。

差不多到了嘉靖中期,賽依德乘吐魯番與瓦剌開戰之機,率兵突襲吐魯番,結果居然一舉滅了吐魯番汗國,於是新疆進入了葉爾羌汗國獨霸時期。

但是葉爾羌汗國的實力很弱,它名義上統治新疆,實際上很多地方都管不到。

中亞的哈薩克汗國瞅準了機會,乘機進入了新疆。漠北草原瓦剌也看準了葉爾羌汗國很弱,有幾個部落便進入了新疆的北部地區。

於是新疆西北的哈薩克汗國、新疆北部的瓦剌和碩特部、新疆南部的葉爾羌汗國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一直到了明朝滅亡都沒有結束這個對峙局面。

在這個時期,新疆沒有一天是統一的。

先是察合臺汗國分裂,接着帖木兒帝國下克上,反克了東、西察合臺汗國。

帖木兒死後,察合臺汗國短暫統一了新疆,然後再次分裂,從之中分裂出來葉爾羌汗國再次下克上,滅了吐魯番汗國。

在葉爾羌和吐魯番內戰期間,瓦剌的和碩特部和哈薩克汗國的勢力也進入了西域,雙方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一直持續到了清朝康熙時期。

最後強調一下,爲了避免本書被宗教人士抗議,出動河蟹大神封書,本書不會涉及現今社會還在流傳的幾大宗教,只會有白蓮教這種已經完全消弭的宗教,及草原上的原始信仰。

其實前面的歷史背景介紹,也應該是有宗教因素的,我刻意略去了,見諒。

第167章 阿剌後手第135章 北上第200章第1章 被坑第303章 礦藏第118章 晨忙第330章 火銃第17章 爲師第147章 關外形勢第173章 鄰居第294章 黃雀在後第287章 緩和第299章 拜會第315章 夾谷山第283章 紅水河畔第323章 小段有禮第278章 迴歸第362章 上火第56章 錢不夠第63章 毒發?第344章 面聖第123章 報官第174章 託付第383章 犯邊第90章 住手第129章 計成第242章 交易第254章 深夜來客第293章 螳螂捕蟬第329章 雷鳴?第104章 相撞第227章 借刀第328章 再生變故關於第241章的修改說明第122章 悶棍第269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122章 悶棍第14章 接骨第372章 鹽引第321章 闖陣第208章 生機第25章 行乞第312章 炎神鎮第300章 夜談第4章 金大腿第66章 往事(1)第298章 見面禮第263章 關西局勢第297章 協掌千戶第171章 會餐第276章 賠償第117章 再出點子第44章 初遇人販第243章 矛盾第365章 轉機第355章 萬事俱備第34章 擡滑竿第387章 前奏第61章 再會(上了個推薦,四千字大章答謝)第266章 西輯事廠關於第241章的修改說明第324章 更進一步第70章 千里相送(四千字大章)第1章 被坑第136章 張秋第186章 消受不起第305章 朝貢第61章 再會(上了個推薦,四千字大章答謝)第384章 叛亂第230章 先遣第201章 求親第156章 逃離第144章 毀屍滅跡第66章 往事(1)第35章 想法第217章 事泄第160章 王八爺第299章 拜會第351章 看戲第69章 背鍋第190章 掃雪第395章 武威第16章 景泰第209章 喘息第115章 算賬第171章 會餐第39章 契機第282章 挑釁第116章 秀才能耐第164章 知院阿剌第130章 火拼第168章 天賜之物第269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375章 離別第372章 鹽引第111章 擒賊擒王第319章 孃親第146章 刺青第40章 失蹤第333章 五城兵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