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輔易人(1)

內閣首輔孔貞運走向偏殿的時候,臉色是陰沉的。

今日要商議的兩件事情,都是朝中最爲重大的事宜,在孔貞運看來,都是不應該出現的問題,換做以往,這些事情內閣早就定下來,或者說皇上直接就確定下來。

出任內閣首輔以來,面對各方壓力與詰責,孔貞運心力交瘁,他試圖讓皇上信任內閣,將諸多重大的事情交給內閣商議,不過這種努力最終失敗,皇上對內閣的不滿意越來越多。

孔貞運不禁想起原內閣首輔溫體仁,兩個多月前,原內閣首輔溫體仁在家中病逝,皇上深感痛惜,追贈溫體仁太傅,諡號文忠,給予了極度的哀榮,要不是後金韃子正在京畿之地肆虐,皇上還會召見溫體仁的家眷。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作爲孔子的第六十三代孫,孔貞運的眼界是很高的,曾經也看不上溫體仁和張至發等內閣首輔,甚至彈劾過溫體仁,真正成爲內閣首輔之後,孔貞運才明白,內閣首輔沒有表面上那麼風光,所謂高處不勝寒,內閣首輔若是不能夠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係,不能拿出皇上的滿意的策略,不能夠果斷的處理問題,不能夠斡旋各方的關係,就等於熱鍋上的螞蟻,不僅是皇上會訓斥你,下面的文武大臣也會給你臉色看。

原內閣首輔溫體仁,擔任內閣首輔近八年的時間,處理了諸多的難題,協調了方方面面的關係,保證了朝局的正常運轉,得到皇上的信任,已經非常不簡單了,繼任內閣首輔張至發,以及孔貞運本人,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們壓根沒有得到皇上的信任。

大明王朝已經進入多事之秋,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內閣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需要做出的決斷也越來越關鍵,但是內閣首輔因爲得不到皇上的完全信任,權力反而越來越小,某些得到皇上信任的內閣大臣,權力好像超過了內閣首輔,更不用皇上信任的中官了。

孔貞運也做過努力,試圖改變這種局面,但幾次嘗試之後,他發現是徒勞,局面是根本不可能改變的,這倒不是說孔貞運沒有什麼能力,而是皇上已經不可能那麼信任內閣。

皇上登基以來,有了太大的變化,這種明顯的變化,不僅僅是因爲皇上的改變,與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有着莫大的關係。

孔貞運在朝中多年,明白其中的奧妙,不過身爲孔子的第六十三代孫,他有自身的底線,更是要維持自身的尊嚴,儘管有些話不適合說出來,有些事情裝聾作啞是最好的,但明哲保身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做的事情。

孔貞運有一個執着的認識,關鍵問題上面,必須要堅持原則,不能留下遺憾,不能委曲求全,他不願意離任之後,被朝中大人指着脊樑骨唾罵。

這是孔貞運的底線,也是所有自詡爲清流之人的底線。

進入偏殿的時候,內閣次輔劉宇亮,內閣大臣楊嗣昌、黃士俊、方逢年、薛國觀,秉筆太監王承恩,內侍高起潛等人,已經到了偏殿,皇上也進入了偏殿,正在暖房歇息。

所有人的神情都是肅穆的。

孔貞運對着衆人抱拳打過招呼之後,站在了左邊最前面的位置,垂目等候。

皇上終於上了御臺,坐在了御輦之上。

“朕今日讓諸位愛卿到偏殿來,主要是商議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三邊總督盧象升抵禦後金韃子捐軀,朝廷該如何賞賜,第二件事情,山東巡撫宋學朱彈劾薊遼督師吳宗睿,與後金韃子勾結,擅自歸還後金多羅貝勒嶽託的屍首。”

“這兩件事情,在朝中的爭議頗多,朕一時間無法決斷,讓諸位來到偏殿商議,朕期望你們一切以朝廷爲重,爲朕分憂,提出最好的建議。”

朱由檢延續了一貫的乾脆作風。

這種乾脆的作風,在其剛剛登基的時候,曾經引來朝中的一片喝彩,可惜隨着時間的推移,很多人才明白,這種所謂的乾脆,是含有特殊含義的。

首先站出來的是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

“皇上,臣以爲,三邊總督盧象升雖然爲國捐軀,但身爲天下兵馬大都督,肩負皇上和朝廷的重任,卻判斷失誤,導致了固安之戰的失敗,更是引發了通州之戰的慘敗,令我朝廷遭受重創,京城陷入到巨大的危險之中,此乃重大的罪過,是要遭受嚴厲懲戒的,鑑於盧象升大人已經爲國捐軀,可不予懲戒,也不能予以賞賜。。。”

楊嗣昌說完之後,退回到隊列之中。

朱由檢的臉上沒有多少表情,看向了內侍高起潛。

盧象升爲天下兵馬大都督,高起潛則是監軍,當時的二十萬大軍,其中十九萬大軍由高起潛掌控,盧象升麾下不過一萬軍士,盧象升遭遇到後金韃子包圍的時候,高起潛沒有出兵救援,反而是率領大軍往京城方向撤離,在撤離的過程中,遭遇到後金韃子的圍攻,損失慘重,最終回到京城的軍士不足四萬人。

當然,具體的作戰過程,知道的人少得可憐,甚至可以說兵部尚書楊嗣昌都不是特別清楚,高起潛本人也絕不會說出來。

大明軍事制度有些特殊,領軍的大帥或者是大都督,與監軍的職責是完全不一樣的,原則上大帥負責軍事指揮,監軍則是負責後勤事宜,監軍還要代表皇上監控軍隊,包括大軍的統帥,戰役的勝負,主要責任在大帥的身上。

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監軍不僅可以直接掌控錢糧,還可以直接掌控軍隊,直接指揮大軍作戰,很多時候,監軍的權力遠遠大於統帥。

不過監軍是代表皇上監控軍隊的,不管監軍如何插手軍中的事宜,一旦作戰失敗,他們都不會承擔責任,因爲他們代表的是皇上,如果追究監軍的責任,就等於是追究皇上的責任。

這種畸形的制度,讓很多指揮大軍的統帥不滿意,卻無可奈何,說到底,軍中統帥代表的臣權,太監代表的是皇權,臣權與皇權對撞,結局不言而喻。

高起潛略微的猶豫了一下,還是站出來了。

“皇上,臣同意楊大人的建議,盧象升大人已經捐軀,不予賞賜,也不予懲戒。。。”

高起潛說到這些話的時候,臉不變色心不跳,還有些大義凜然。

孔貞運擡頭看了看高起潛,朝中的傳聞他早就聽說了,高起潛率領大軍撤回京城的時候,盧象升已經陣亡,由此可以推斷,通州之戰的慘敗,是高起潛指揮的,也就是說,讓大明朝廷損失十多萬大軍的通州慘敗,高起潛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還有最爲關鍵的傳聞,盧象升由京城前往天津馳援,率領的只有一萬大軍,其在固安被後金韃子大軍包圍,兵力肯定是不夠的,高起潛率領的近二十萬大軍,沒有在關鍵時刻馳援,導致盧象升兵敗身亡。

不過這些都是傳聞,沒有得到證實,也無法證實,畢竟朝中的文官沒有聖旨,是不能夠插手軍中任何事宜的,固安之戰失敗,通州之戰慘敗,包括內閣首輔孔貞運在內的朝中文官,根本就不能夠插手軍中的事宜,也就無法知曉實際情況了。

孔貞運很清楚,一旦這些事情被證實是真的,或者有人拿出了確鑿的證據,朝中必定掀起軒然大波,朝中文官的怒火,將集中到諸多太監的身上,或許會如同當年抗擊魏忠賢一般,爆發出來熊熊的火焰,導致無法控制的對抗局面。

略微的思忖之後,孔貞運站出來,抱拳對着皇上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三邊總督盧象升大人爲國捐軀,不管其身爲天下兵馬大都督,在指揮作戰的時候是不是存在失誤,其忠心可鑑,朝廷從激勵文武官員的角度出發,還是應該給予盧象升賞賜。。。”

孔貞運還沒有說完,楊嗣昌出列了。

“孔大人,下官不同意您的這種見解,所謂功不抵過,盧象升大人正是因爲捐軀,朝廷纔不予責罰,須知固安之戰的失敗,通州之戰的慘敗,與盧象升大人有着莫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是直接的關係,如此情況之下,皇上僅僅是因爲盧象升爲國捐軀,就予以賞賜,如何向天下人解釋,如何讓朝中的文武百官服氣。。。”

孔貞運啞然了,不知道該怎麼說,儘管他聽到了有關固安之戰、通州之戰的很多傳聞,但都沒有實際的證據,如果在偏殿將那些沒有證據的事情說出來,不僅僅會遭受到皇上的訓斥,也會徹底得罪高起潛等太監。

這樣的事情,孔貞運當然是不會做的。

偏殿沉默了,沒有誰繼續開口說話。

能夠進入內閣之人,都是人精,哪怕是當年異常耿直的方逢年,也改變了不少,衆人都能夠看清楚眼前的態勢,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誰還願意爲死去的盧象升說話,要知道內閣首輔孔貞運的話還沒有說完,就遭遇到楊嗣昌的反駁,偏偏皇上沒有開口阻止。

這樣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

可以說,盧象升的結局早就確定下來,今日所謂的商議,不過是走過場罷了。

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難而上的機會第五百六十七章 重點不同第六百零二章 算準了第五百六十章 再建市舶司第八百四十一章 功虧一簣(4)第七百八十三章 恢復漕運第七百一十二章 殘存的希望第五百八十一章 瘋狂交易第八百六十三章 強硬與柔軟(1)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末路(14)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范文程的悲哀第三百一十五章 蓋州的收穫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五百章 下狠手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摧枯拉朽(5)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鼎之戰(8)第五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的想法(1)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頓軍務(1)第一百零五章 愛屋及烏第二百四十三章 轉變思想第五百章 下狠手第四百七十二章 朝野震驚(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三百一十章 強大的自信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梟雄末路(9)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爲重要的事情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四百四十一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三百三十四章 震撼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拼死一戰(3)第四百零二章 針尖對麥芒(1)第六百三十六章 楊嗣昌的掙扎第八百六十三章 強硬與柔軟(1)第一百零一章 不期而遇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壽的建議第三十二章 彩頭第六百一十四章 震動四方(3)第七百一十二章 殘存的希望第三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八百七十章 睿智的決斷(1)第三百九十章 奇女子第五百一十七章 悔悟太遲(1)第二百一十七章 好大一場雪第七十二章 運籌第九百五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九百八十一章 籠絡人才(1)第九百六十二章 徒勞無功第八百一十章 敗着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遭遇危險(3)第九百五十五章 迫不及待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丟車保帥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九百五十二章 騷亂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梟雄末路(12)第二百九十五章 精準的分析第三百八十三章 拖字決第五百六十五章 用心良苦第九百九十六章 皇家日報(3)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梟雄末路(9)第二百五十八章 深層思考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腥之夜(1)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聲嘆息(1)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該出手就出手第四百三十二章 拼死一搏第三百八十章 一視同仁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沒有餘地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末路(1)第九百六十章 邢氏的睿智第二百一十四章 慘敗的消息第八百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1)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憤怒第一百五十七章 漕運黑幕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九百二十章 定鼎之戰(4)第五百九十九章 虛報與誤判第四百八十七章 遼東構架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二百三十章 絕妙建議第一百八十二章 穩準狠(1)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二百一十六章 嚴陣以待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緊急調整第七百四十九章 壓頭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決定第五百五十三章 無法轉向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另一面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有些亂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來不及了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摧枯拉朽(4)第九百七十五章 科舉風波(3)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有些惆悵第九十七章 陳靈雁的心思第十三章 育苗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話的力量第七百六十五章 生不如死第四百一十章 大度第一百章 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