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無心插柳

兵部尚書陳新甲從京城出發的時候,雄心勃勃。

與朝中的其他尚書比較起來,陳新甲的身份有些特殊,他是萬曆年間的舉人,直接授官,而後一步步升遷,大明一朝,由舉人做到六部尚書的僅僅兩人,弘治年間的工部尚書賈俊,其次就是陳新甲了,如果不是原內閣大臣楊嗣昌的舉薦,讓陳新甲能夠從地方進入兵部,陳新家壓根不可能出任兵部尚書。

正是因爲這樣的身份,擔任兵部員外郎、郎中和侍郎的時候,陳新甲做事情就特別認真,得到了皇上的賞識和重視,終於在前任兵部尚書傅宗龍被關押進入大牢之後,順理成章接任兵部尚書。

皇上賦予五省總督洪承疇特別的權力,負責剿滅中原的流寇,在陳新甲看來,有些過分,畢竟兵部纔是總理朝中一切軍中事宜的,不過是皇上做出的決定,陳新甲不會說什麼。

洪承疇出任五省總督之後,一直都在西安府城,沒有發起對流寇的進攻,皇上着急,陳新甲同樣着急,雖然兵部沒有干涉中原的事宜,但陳新甲一直都很關注,所以在皇上授意陳新甲給洪承疇寫信,建議洪承疇主動發起對流寇進攻的時候,毫不猶豫。

洪承疇沒有遵照信函之中的建議行事,這讓陳新甲吃驚,且內心隱隱有了不滿。

陳新甲以舉人的功名成爲兵部尚書,得到了皇上的信任與賞識,很不簡單,既然他能夠成爲兵部尚書,繼續努力,就可以進一步的升遷,進入內閣,甚至成爲內閣首輔,到了那個時候,陳新甲就真的成爲大明第一人了。

從京城出發,陳新甲一路風餐露宿,全力趕路,取道北直隸,從河南進入陝西,在他看來,這次奉旨前往西安府城,就是最好的機會,如果能夠督促洪承疇主動出擊,獲取作戰的勝利,改變中原混亂的局面,那就是巨大的功勞,肯定會得到皇上和朝廷的讚譽,爲今後進一步的升遷,打下很好的基礎。

離開京城的時候,皇上專門召見,要求陳新甲宣旨之後,不要馬上離開西安府城,督促洪承疇按照聖旨的要求行事,所以說,陳新甲實際上已經參與到剿滅流寇的決策層之中。

。。。

五省總督洪承疇,早就接到了朝廷六百里加急的塘報,得知兵部尚書陳新甲將要代表朝廷前來宣旨的時候,情緒上有些波動。

年前陳新甲曾經寫信,建議洪承疇發起對流寇的主動進攻,不過分析中原的局勢之後,洪承疇有了自身的想法,沒有采納陳新甲的建議,現如今過去不過兩個月的時間,陳新甲就代表皇上和朝廷前來宣旨,恐怕與如何的剿滅流寇有直接的關係。

陝西巡撫宋賢來到廂房,看見洪承疇愁眉不展,面帶微笑開口了。

“大人這是怎麼了,是不是在爲兵部尚書陳大人的到來憂心啊。”

洪承疇點點頭,在宋賢的面前,他沒有必要過多的隱瞞。

“正是,宋大人,你我詳細分析過中原的局勢,流寇勢大,李自成與羅汝才盤踞在延安一帶,麾下有七十萬人,我們沒有充足的準備,進攻他們是不行的,弄得不好導致自身處於危險的境地,至於說盤踞在湖廣保康的張獻忠,明顯想着逃竄到四川去。”

“四川的地形複雜,不利於大軍作戰,我若是率領大軍前去圍剿張獻忠部,很有可能出現追擊戰的局面,那樣的情況之下,糧草的供給、追擊的距離,以及大山之中作戰的弊端,全部都要展現出來,導致我們傾盡全力,卻得不到好的結局。”

“其實我最爲擔心的,還是陝西的局面,一旦李自成和羅汝才知曉我率領大軍離開了西安府城,是不是會對西安府城發起強攻,李自成和羅汝才攻陷洛陽府城與南陽府城,已經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影響和損失,西安府城是決不能有閃失的。。。”

洪承疇一口氣將內心的想法全部都說出來了。

宋賢微微點頭。

“大人的擔心,下官知道,不過下官覺得,皇上若是對目前中原的局勢不滿意,大人也只能按照皇上的旨意行事。。。”

洪承疇有些吃驚,看着宋賢。

“宋大人,你這是什麼意思,皇上敕封我爲五省總督,負責剿滅流寇事宜的時候,賜予了尚方寶劍,內閣與兵部都不得干預我的部署,現如今我好不容易開始佈局了,難道又要做出徹底的改變嗎。”

宋賢臉上露出了苦笑的神情,他覺得洪承疇太過於投入了,以至於無法關注到朝中的變化,原任內閣收服範復粹致仕,已經說明了一切。

“大人,此一時彼一時,下官還是建議大人好好的考慮考慮。。。”

。。。

兵部尚書陳新甲抵達西安府城的時候,洪承疇與宋賢等人悉數到永寧門去迎接。

陳新甲下馬的時候,洪承疇與宋賢快步走過來了。

“洪大人,宋大人,本官代表朝廷前來宣旨,事情緊急,還請二位大人安排好地方。”

洪承疇本來還想着與陳新甲寒暄幾句話,融合一下關係,聽見這些話語,臉色一下子變得嚴肅。

“陳大人,本官已經安排好一切,陳大人的行營佈置在巡撫衙門的寅賓館。。。”

“好,好,那就有勞洪大人了,本官這就去寅賓館宣旨。。。”

一行人進入永寧門之後,直接朝着寅賓館的方向而去,其他在城門外等候的官吏看着這一切,臉上的神情變得很精彩。

進入寅賓館的大堂,陳新甲看着洪承疇開口了。

“洪大人,事急從權,本官就在這裡宣旨了。”

洪承疇從容不迫的整理了身上的官服,跪下接旨了。

“臣太子少保、督查院右副都御史、領兵部尚書銜、五省總督洪承疇,恭迎聖諭。。。”

陳新甲看了看跪在前面不遠處的洪承疇,嘴角露出了一絲的微笑。

從品階上面來說,洪承疇是高於他陳新甲的,如果不是前來西安府城宣旨,陳新甲見到了洪承疇之後,態度一定要恭敬,可現在不一樣了,朝廷的塘報已經抵達西安府城,明確了他陳新甲是代表皇上和朝廷前來行使權力的,所以兩人的地位不相上下,嚴格說起來,陳新甲的地位還要略高於洪承疇。

打開了聖旨,陳新甲不疾不徐的開始宣讀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洪承疇的腦子一片空白,他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聖旨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求他洪承疇率領大軍,主動發起對流寇的進攻,迅速穩定中原的局勢,聖旨字裡行間已經對他洪承疇保守的作戰部署表示了不滿意。

這至少說明,皇上改變主意了,不會任由他洪承疇來決定五省總督府的一切事宜。

“臣領旨謝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陳新甲將聖旨遞給洪承疇的時候,雙手托住洪承疇的胳膊,幫着洪承疇站起身來。

大堂的門外有錦衣衛守候,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洪大人,本官離開京城的時候,皇上特意囑託了,洪大人對中原的局勢很清楚,皇上很是欣慰,不過,正月已過,中原的流寇蠢蠢欲動,必定再次攪起波瀾,若是朝廷沒有任何的動作,流寇怕是更加的囂張,故而皇上特旨,令洪大人率領大軍主動出擊,若是各省總兵膽敢違背洪大人的鈞令,洪大人可自行處置。。。”

洪承疇對着陳新甲抱拳,面色平靜的開口了。

“陳大人,本官一定按照皇上的旨意辦事,主動出擊,打敗流寇。”

陳新甲笑了,看着洪承疇再次開口。

“洪大人,皇上還說了,盤踞陝西延安的李自成和羅汝才勢大,一時間難以剿滅,洪大人可留下部分的軍士固守西安府城,率領大軍出擊湖廣,徹底剿滅流寇張獻忠部。。。”

洪承疇臉上沒有什麼神情,內心五味雜陳,皇上的命令都這麼仔細了,還要他這個五省總督幹什麼。

洪承疇知道,雖然中原有十多路流寇,但真正有影響力的還是李自成、張獻忠和羅汝才,其餘的暫時不會形成太大的影響,所以作戰的目標必須對準這三路流寇之中的一路,打敗他們之中任何一路流寇,對中原的局勢纔有實質性的影響。

“陳大人,本官明白了,本官這就調遣大軍,圍剿盤踞湖廣的張獻忠部。”

陳新甲點點頭。

“洪大人,本官有一個建議,張獻忠盤踞在湖廣的保康,隨時都有可能逃竄進入四川,那樣就不利於朝廷大軍圍剿了,故而洪大人可以令四川總兵秦良玉將軍從夔州出發,進入湖廣,一方面是從興城的方向阻止張獻忠部進入四川,另外一方面與洪大人一同剿滅張獻忠部,同時,洪大人還可調遣湖廣剿總兵官左良玉,令其從襄陽府城的方向進發,進擊保康,發起對張獻忠部的進攻,如此三路大軍圍剿張獻忠部,何愁不能徹底剿滅流寇。。。”

洪承疇瞪大了眼睛,看着陳新甲,這一瞬間,他改變了對陳新甲的看法,原來陳新甲對於中原的局勢,還是有準確的判斷。

第一百五十六章 豪宅第七十章 預感第七百八十七章 最頭疼的事(1)第二百一十四章 慘敗的消息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末路(1)第四百二十三章 遼東邊軍的自尊第五十三章 乾淨利落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梟雄末路(10)第四百一十六章 肺腑之言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塵埃落定(4)第二百七十九章 成爲了對手(2)第二十三章 富貴險中求(2)第一百六十六章 女兒好第三百四十一章 密談第七百四十二章 攻心第四百五十六章 爭執和決斷第六百五十五章 一頭豬的威力(2)第三百九十五章 痛快(3)第六百二十四章 果然轟動第三章 管中窺豹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梟雄末路(4)第八百零八章 忍無可忍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摧枯拉朽(4)第六百八十二章 明目張膽第六百五十七章 李定國的決斷第五百一十八章 悔悟太遲(2)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氣第五百零八章 衆人的決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考驗智慧(2)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末路(16)第四百七十三章 家人的心態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九百五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六百七十七章 釘釘子第一千零一十章 還是無奈第五百六十二章 吳三桂的想法(2)第五百七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七百九十二章 鐵腕手段(3)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四百七十五章 長駐遼東第九百二十六章 定鼎之戰(10)第三百四十四章 關鍵的關鍵第一百九十五章 意料之中第六百四十章 洪承疇的拜訪(2)第七百六十二章 滅頂之災(6)第九十一章 斡旋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生死時刻第四百六十三章 決戰第九百七十八章 科舉風波(6)第二百四十五章 民生爲大第三百七十一章 果斷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計不錯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八百七十二章 特殊的春節第八十三章 運氣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輔易人(1)第九百一十章 果敢的決斷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十六章 乞丐第二百九十七章 理性的選擇第四十六章 家族護衛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開門紅(1)第九百八十一章 籠絡人才(1)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廣益第一百二十二章 難以置信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遭遇危險(3)第六百六十一章 預感第一百七十九章 態度都明確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四十二章 佈置第二百五十八章 深層思考第二百八十一章 商會第二百二十五章 也許是天意第三十五章 旁觀?第五十九章 巧妙應對第七百八十六章 漕運大整頓(2)第八百八十三章 紛至沓來第七百九十八章 形勢驟變第四百一十七章 薊遼督師府第六百一十三章 震動四方(2)第九百五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七百一十八章 旁觀的心態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憤怒第四百七十三章 家人的心態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壽的建議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興地太早第二百一十九章 從頭再來第七百一十七章 悲歌(4)第三百七十五章 末路(4)第三百七十八章 罪己詔第四百四十二章 驚變第七百七十三章 氣量與格局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可死拼第四百三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九百九十六章 皇家日報(3)第八百一十一章 有意的試探第五章 族規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