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戰(2)

崇禎十七年四月初一,李自成在明皇宮武英殿內即皇帝位,接受羣臣的祝賀。

李自成定國號大順,建元永昌,改崇禎十七年爲永昌元年,立嫡妻高氏爲皇后。

上表祝賀李自成即皇帝位的羣臣中間,陳演、錢謙益等人引發了外界高度的關注,同時還有原大明提督京營太監曹化淳。

李自成即皇帝位,在南方引發了一些風波,應該說基本沒有誰認賬,李自成所謂的皇帝號令,在南方沒有任何的作用。

就在李自成即皇帝位的這一天,高起潛和黃得功先後抵達了山海關。

京城外城陷落的時候,高起潛隨即從隆安寺的暗道逃往了城外,還好大順軍軍士全部都往城內去了,僅僅永定門外面留守有軍士,這讓高起潛能夠順利的逃脫。

逃出京城之後,高起潛本打算前往山東,他不知道永平府的情況如何,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夠越過通州和營州等地,所以高起潛選擇了從武清前往天津衛,希望能夠從天津衛乘坐漕船前往山東,只要到了山東就徹底安全了。

人算不如天算,高起潛抵達武清的時候,其手下打聽到了,天津衛一帶戒備森嚴,尋常人根本無法靠近,如果是從京城逃出去之人,見到之後就要抓捕,這讓高起潛嚇出一聲冷汗,細細思索之後,無奈回頭朝着山海關的方向而去。

從三月十八日逃離京城,一直到四月初一,高起潛才抵達山海關,這期間吃盡了苦頭,在進入永平府之後,高起潛才知道,李自成麾下的大順軍,還沒有進攻這一帶,只不過駐守永平府的衛所軍士所剩無幾了。

黃得功與高起潛的情況差不多,只不過黃得功逃出京城之後,選擇前往宣府,準備召集還在宣府的舊部,一同逃往南方去,他們僅僅到達了順義,就險些被駐守此地的大順軍軍士發現,無奈之下,黃得功將麾下一同逃出來的軍士分爲了若干隊,每隊十人到二十人左右,這樣不會過於引人注目,他們分散之後繼續朝着宣府的方向而去,千辛萬苦抵達昌平州之後,黃得功得到了準確消息,宣府駐紮的軍士全部歸順了大順軍。

無奈之下,黃得功率領已經不多的軍士,回頭朝着山海關的方向而去,他們晝伏夜行,很少走官道,吃了太多的苦,期間還差點斷了口糧。

一路前往山海關的時候,高起潛和黃得功都聽到了大順軍準備要進攻山海關的消息,好在兩人都沒有猶豫,還是選擇前往山海關。

。。。

山海關,總兵府,大堂。

看見黃得功走進大堂,高起潛吃驚的站起身來了,臉上寫着震驚。

“黃總兵,你什麼時候到山海關來了。。。”

黃得功看見了高起潛,也是大吃一驚。

“監、監軍大人,您什麼時候到山海關來了。。。”

兩人相互看着,站立了足足一分多鐘的時間,還是高起潛首先開口,說是自己剛剛抵達山海關,還沒有來得及洗漱,就來到了總兵府的大堂,黃得功跟着開口,說自己也是剛剛抵達山海關,就來到了總兵府大堂。

京城已經被大順軍攻陷,皇上自縊,朝廷不復存在,這一切高起潛與黃得功都知曉,他們可以說是死裡逃生,再次見面,雙方已經沒有了上下級的關係,高起潛不再是監軍,黃得功也不再是宣府總兵。

不一會,廖文儒和吳三桂進入了大堂。

高起潛是熟悉廖文儒的,更是熟悉吳三桂,說起來高起潛對吳三桂還有恩,當初吳三桂得到提拔,以及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被押解到京城之後,高起潛都幫忙開脫,當然,吳三桂也給了高起潛大量的錢財。

高起潛站起身來,對着廖文儒抱拳開口了。

“廖都督,吳總兵,咱家到山海關來叨擾了。。。”

黃得功有些吃驚,想不到眼前這位看上去年紀不大、面色剛毅之人,居然是登萊新軍總兵廖文儒,要知道廖文儒這個名字,在北直隸一帶也是如雷貫耳了。

“下官宣府總兵黃得功,見過都督大人,見過吳總兵。”

廖文儒的臉上帶着笑容,吳三桂的臉上則沒有多少的表情。

朝廷一直都認定吳三桂爲山海關總兵,只不過真正的山海關總兵是劉寧,這一點朝中的文武大臣心知肚明,誰都不說,要知道這可是當初皇上最爲憤怒的地方,也是認定吳宗睿有異心的重要證據之一。

“高大人,黃總兵,一路辛苦了,既然來到了遼東,就好好歇息一番,明日我派遣軍士,護送你們到錦州去,等到北直隸一帶徹底穩定下來,二位再行決定準備到什麼地方去。”

高起潛和黃得功都有些發愣,他們沒有想到廖文儒會說出來這樣的話語,京城被李自成攻陷了,皇上自縊身亡,大明朝廷不復存在,兩人也沒有地方可去了,特別是高起潛,家室本就在京城,此番京城被大順軍佔據,想必家中的財產也剩不了多少,如果就這樣回到京城去,恐怕活下去都有些艱難了。

高起潛畢竟是朝中的太監,長時間陪在皇上的身邊,看見了很多的事情,馬上就明白廖文儒話語裡面的意思了。

“這個,廖都督,咱家此番到遼東來,就是投奔吳大人的,不管吳大人做什麼樣的決定,咱家都是堅決擁護的,咱家不準備走了,黃總兵,不知道您是怎麼想的。”

高起潛的話語,讓廖文儒都有些吃驚了,如此的直接,官場上很少見,難怪高起潛能夠得到皇上的信任。

黃得功雖然是武將,但也沒有蠢到家,聽見高起潛的話語,連忙跟着開口了。

“末將與高大人的想法一樣,既然來到了遼東,就跟隨在吳大人身邊效力,末將一定竭盡全力,吳大人如何吩咐,末將就怎麼做。。。”

看見高起潛和黃得功明確表態,廖文儒神色也變得略微嚴肅了。

“高大人,黃總兵,何去何從之選擇,二位還是認真考慮一番,今日二位來到了山海關,我也就不客氣了,二位在京城的時候,負責駐守外城,直接面對大順軍的進攻,與大順軍捉對廝殺,護衛京城,我想問一問,二位覺得大順軍的戰鬥力如何,他們是如何進攻京城的。”

京城的相關情報,廖文儒一清二楚,高起潛率領八萬明軍軍士護衛京城的外城,黃得功則是率領軍士守衛永定門,與大順軍展開了激戰,不管二人作戰的結果如何,至少清楚大順軍的實力,以及進攻的方式,登萊新軍雖然曾經大敗大順軍,不過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大順軍究竟有哪些變化,作戰的能力如何等等,廖文儒還不是特別的清楚。

廖文儒說完,首先開口的還是高起潛。

“廖都督,咱家覺得,大順軍的戰鬥力不是很強悍,與登萊新軍比較起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咱家與大順軍交鋒多次,覺得大順軍的進攻習慣依舊沒有多大的變化,他們新營的軍士還是在前面衝鋒,老營的軍士則是待機而動,大順軍進攻京城的第一天,咱家斷定都是新營的軍士,翌日大順軍出動了老營的軍士,進攻力強了很多。。。”

廖文儒微微點頭,高起潛不愧是長期領兵作戰的太監,對於戰場上廝殺的事情,還是頗爲熟悉的,一下子就能夠點到最爲關鍵的地方。

高起潛說完之後,黃得功跟着開口了。

“廖都督,高大人說出了大順軍進攻的特點,末將也曾經與大順軍交鋒,感覺大順軍的變化還是很大的,至少大順軍的軍士有自信心,悍不畏死,而且大順軍有專門督戰的軍士,這些軍士身穿紅色的軍服,下手毫不留情,大順軍的軍士,很懼怕這些督戰的軍士。。。”

高起潛和黃得功說到大順軍作戰特點的時候,廖文儒已經在沉思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登萊新軍雖然強悍,但也要熟悉大順軍的作戰方式,這樣才能夠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對大順軍展開大規模的進攻。

等到高起潛和黃得功說完之後,廖文儒開口詢問了。

“高大人,黃總兵,大順軍進攻的時候,隊形是否異常的密集啊。”

高起潛和黃得功同時點頭。

“廖都督,您說對了,大順軍軍士進攻的時候,隊伍特別的密集,這應該是他們作戰的習慣,以密集的隊形,給對方巨大的震懾。。。”

廖文儒的臉上,閃現了一絲的笑容,他扭頭看着身邊的吳三桂。

“吳將軍,你還有什麼需要詢問的事情嗎。”

吳三桂對着廖文儒抱拳之後,看向了高起潛和黃得功。

“高大人,黃總兵,末將剛剛聽到說,大順軍軍士悍不畏死,作戰的時候很少主動撤離,末將想知曉,什麼情況之下,大順軍軍士會主動撤離。”

高起潛略微的思索了一下。

“吳總兵,咱家覺得,大順軍軍士在傷亡太大的時候,還是會主動撤離的,不過他們新營的軍士,很少撤離,倒是老營的軍士,一旦損失過大,就會選擇撤離。。。”

吳三桂點點頭,再次對着廖文儒抱拳。

“廖都督,末將沒有什麼問題了。”

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的是厲害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九百九十一章 挑起事端(2)第九十章 真相不重要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五百一十七章 悔悟太遲(1)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東(11)第十九章 算賬第五百一十章 死裡逃生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有些惆悵第二百零六章 不出所料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六百二十五章 可悲可嘆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第二百章 善意的提醒第九百五十五章 迫不及待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緊急調整第七百四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九百九十章 挑起事端(1)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末路(14)第五十八章 有些微妙第一百三十章 找尋突破口第三百章 親征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墜入深淵第八百四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1)第二百三十七章 論功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一百七十六章 懟上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皇上的聖旨第五百八十三章 史可法的擔憂第七百零五章 掌控山東(10)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散關之戰(8)第九百五十五章 迫不及待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應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六百八十七章 命中註定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立規矩(1)第六百三十二章 值得慶賀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六百三十二章 值得慶賀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沒有餘地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孤膽英雄(4)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六百二十九章 閃電戰(3)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散關之戰(8)第一百五十四章 職權範圍第六百九十二章 暗度陳倉(2)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錦州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絕佳計謀第三百一十六章 皇太極的震撼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計不錯第八百一十四章 雪中送炭(3)第六百四十四章 兵部的干涉第三百六十四章 溫體仁的幫助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大打擊(1)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七百一十二章 殘存的希望第三百七十八章 罪己詔第三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三百六十六章 祥和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石二鳥第九百七十章 主動建議第七百二十九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2)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展的速度第六百八十二章 明目張膽第二十章 應對第七章 真正的變化第二百三十三章 務必精準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六百零七章 內心想法第五十三章 乾淨利落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爲己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識第一百二十三章 統籌規劃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應第三百八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七十六章 大婚第四百二十八章 當頭一棒第六百六十二章 註定如此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無毒不丈夫(3)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一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八百七十五章 豁然開朗(1)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運大整頓(1)第九百六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六十三章 殿試之後第五百三十七章 長亭之盟(1)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猶豫和彷徨第七百八十章 脣亡齒寒(2)第九百五十九章 義無反顧第六百四十四章 兵部的干涉第一百二十三章 統籌規劃第四百一十七章 薊遼督師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暫時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