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世界總不太壞

1985年,長生繼第一個女孩珊珊出生後,小兒子平平也已經兩歲,小兒子第一個女孩留夏也出生了。在大兒媳碎碎念下,無非是,“分田到戶,您就幫他們一家,不幫我們一家,這一碗水沒有端平。”

俗話說,話聽的多了,不當回事也成了一回事,年底,也就和青山也分了家,大家各自過自己的生活。

這期間,爲了生計,三哥挑着籮筐,找到小娥,讓一起出門鄉下收雞蛋,然後賣到養雞場,賺取點差價改善下生活,冬天時候,在二哥的照顧下,去城裡照顧癱瘓的病,換取生活所需。

80年代,一場轟轟烈烈的計劃生育展開。在農村,家家戶戶都以生男孩爲重要的事情,如果哪一家第二胎還是沒有生出男孩,都會在月子後三個月,計生辦會上門拖去結紮。

1987年,青山生了二女兒招娣,但同時也成了全村唯一一個沒有生出男孩子的家庭,這在農村是會被瞧不起,每個人都可以以此爲理由來數落你兩句。

痛苦不一定是身體,有時候精神更讓人崩潰。

長生家漸漸的過得喜氣洋洋,青山家卻是家徒四壁。

夏天,莊稼需要水才能存活,所以農田灌溉,都是靠人工翻車踩水。

這天夕陽西下,天邊掛滿了金燦燦的鯉魚斑,就像一條碩大的金色鯉魚遊曳於天幕。小娥收了雞蛋回來後,遠遠的看見青山光着背,穿着一條破的不能再破的短褲,已經能看見肉。第二天,青山穿上了您用賣雞蛋的錢給他買的新短褲。這一天高小沺上下

看了一個上午,下午一直指桑賣槐,各種能聽不能聽的通通飄出來。還沒到晚上,長生就跑過來一通興師問罪:“同樣是兒子,就不能一碗水端平嗎?”說完就走了。

小娥想着,這件事是自己不對,確實不該只買一件,只是錢不夠,所以就先買了一件給小兒子,本打算再攢夠了錢再給大兒子買,所以也就由着高小沺陰陽怪氣的罵了三天。

過個把月,終於攢了夠買背心的錢,這一次給長生買了兩件背心。高小沺說:“還不知道給了小兒子什麼,就是偏心,什麼好的都先給他,這次又是我們最後……”

小娥嘆了口氣,知道說什麼也沒有用,只會讓她數落的更久罷了,索性什麼也沒說,繼續方圓三四十里路和三哥一起收雞蛋,賣雞蛋,賺一點錢,想着攢棺材本錢,免得死了後只有席子,想想也挺寒心,都說養兒爲防老,爲什麼現在成了這樣,早知道剛生下來就該掐死他,後來又覺得,長生其實人不壞,只是聽信了老婆的話,以後會好的。

走在路上,和三哥聊天的時候,說起家裡這攤子事,小娥一邊抹汗水一邊抹淚水會說:“早知道這樣,我就不該答應這門親事;也不該當初長生說家裡困難,他只讀完小學就好,讓弟弟讀了初中,一切都怪我…,從根本上就分了心”三哥這時候會說:“今生苦前生因,都是命……”

青山不是沒想過也出去城裡謀生,但是前面出去的人並不想帶着他出去,有時候,人的猶豫是自己前行路上最大的敵人。“萬一在外面沒賺到錢,然後家裡的地又荒廢了”

1989年,易小綺的父親去世了。在沒錢的日子裡,青山瞞着家人去賣了一次血,換取了200元和給女兒留夏買了一雙大四個型號的鞋子,因爲這樣子可以多穿幾年。可即便是這樣,現實有時很殘酷,三叩九拜的時候,被女方家裡,作爲煤礦主席的姐夫嘲笑的不行。

而越是窮,往往有時候總禍不當行。

同年,小娥的家婆去世了,作爲長子,父親不在就是自己兒子頂上,兩個兒子被分攤上了喪葬費。喪葬費包括各種開銷,棺材板也是三個兒子平分(嫁出去的女兒不用負責),分攤到了青山身上,就有了700元的債務。700元,就算再去賣血,也是遠遠不夠的,家裡關係好一點的親戚借了個遍,還差300元。

青山斗膽去找了自己父親的親弟弟,也就是自己的親叔叔,畢竟這位當官的親叔叔給他自己媳婦的家人都謀到了不錯的位置,還有村裡的人找幫忙,都能解決一些問題,想到自己這層這麼親的關係,總該能幫上一點,就算不幫忙,借點錢,總歸還是可以的吧……

這位親叔叔,倒是幫忙了,只不過提出給青山放貸,一年3%的利率……外加一頓數落,大致意思是:“爲人父母偏心,你該找你母親;你父親去世了,你看你哥哥,他娶了好老婆,孃家人跟你一樣也有當官,幫的挺好;我是幹部,不能爲親侄兒,逾越職權,這是規矩;你過不好,怪自己,誰讓你生了兩個女兒.......”字字句句,如針扎一般受着。

人,總是被傷到了裡子,纔會想到改變。小兒子讓母親出面去往母親老家問問看,是否有人能帶上去南下打工。

這個世界,總不至於太壞,有人總是會樂意伸出援手。

1989年底,小兒子帶着媳婦,在小娥孃家人的引薦下,準備過完這個年,就跟着他南下,但這樣一來,就需要把留夏和招娣交給小娥負責看管。

長生的媳婦高小沺說:“我們也缺人,幫你帶就要幫我帶,要不然就一個都不要帶,如果你帶了,今後一切生老病死,我們都不管。”

這時候易小綺說:“放心,您幫我帶孩子,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會有您一口吃的。”

兒子和媳婦南下後,三年來,因爲沒有賺到多餘的錢,買不起火車票,沒有回過一次家。但有付款回來,都不多,大概一年100元,農村沒有銀行也沒有信用社,就是匯款到之前罵自己的叔叔那裡,沒辦法,他住在鎮上。

一年有兩次書信回來,都是先寄到三哥那兒,然後三哥每次過來都會帶點小零嘴,比如麻花,糖果,再加上書信一起,一字排開。零嘴分給小孩,書信念給大家一起聽,回信就您口述,三哥寫好了寄回去。

5.世界總不太壞9.奶奶的哲學5.世界總不太壞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12.病中的奶奶小娥7.過年了7.過年了10.孫女招娣的記憶4.苦真的是甘來嗎?12.病中的奶奶小娥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9.奶奶的哲學9.奶奶的哲學4.苦真的是甘來嗎?10.孫女招娣的記憶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6.聽奶奶講故事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4.苦真的是甘來嗎?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6.聽奶奶講故事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5.世界總不太壞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6.聽奶奶講故事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2.出嫁往往是最幸福嗎?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2.出嫁往往是最幸福嗎?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10.孫女招娣的記憶4.苦真的是甘來嗎?12.病中的奶奶小娥5.世界總不太壞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4.苦真的是甘來嗎?7.過年了5.世界總不太壞12.病中的奶奶小娥5.世界總不太壞12.病中的奶奶小娥5.世界總不太壞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2.出嫁往往是最幸福嗎?5.世界總不太壞5.世界總不太壞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4.苦真的是甘來嗎?6.聽奶奶講故事7.過年了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4.苦真的是甘來嗎?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6.聽奶奶講故事8.奶奶小娥和孫女的日子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5.世界總不太壞10.孫女招娣的記憶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12.病中的奶奶小娥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7.過年了7.過年了4.苦真的是甘來嗎?9.奶奶的哲學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4.苦真的是甘來嗎?6.聽奶奶講故事7.過年了9.奶奶的哲學12.病中的奶奶小娥6.聽奶奶講故事1.童年曾是最快樂的日子12.病中的奶奶小娥7.過年了11.奶奶小娥的快樂時光9.奶奶的哲學12.病中的奶奶小娥4.苦真的是甘來嗎?12.病中的奶奶小娥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3.一切真的是計劃嗎?7.過年了4.苦真的是甘來嗎?5.世界總不太壞10.孫女招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