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

新牧城這種新城市,有其他老城市沒有的科技感,結合華夏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有一種科技和自然融合的美感。

雖然爲了增加土地利用率,城市必須以高層建築爲主流,但這並不影響融入自然元素。

現在很多城市,都設置有城市文化協會,專門打造特色的城市,儘量避免千篇一律的老路。

作爲一座建立在戈壁灘邊緣的城市,新牧城的城市文化主題是“戈壁草原”、“室內農業”、“遊牧文化”、“自然保護”。

城市的高層建築都是統一規劃建設的,必須採用抗震能力極強的新材料和一體化設計。

坐在電車上,看着車窗外的城市,夕陽映照着街道和行人,橋本勤澤沉默地看着外面。

東瀛社會那種特有壓抑,在這裡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也是他毫不猶豫將家人遷移到新牧城的原因。

同時他也非常慶幸日文和中文的通用性,某種程度上,在整個東亞文明圈裡面,日文和中文的通用性是最強的。

而當年選擇廢棄中文的高麗,現在腸子都快悔青了,畢竟現在的高麗文字和中文完全是兩碼事,要扭轉過來,至少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日文改中文卻非常便捷,只要接受過正規教育的東瀛人,看中文可以連蒙帶猜個七八成,通常再教育幾個月,基本可以在華國境內,通過文字進行正常交流,這是一種巨大的優勢。

不知不覺,電車到了新豐小區門口,這是橋本勤澤住的地方,也是豐民農業在當地的員工小區之一。

江谷等人也住這裡。

與老式城市的擁擠不太一樣,新規劃的城市,居民樓距離公路,至少要有50米的距離。

走進小區,大量本地的植物,如山楂樹、沙棘、胡楊之類,充斥着綠化帶和小區的小公園。

雖然是高層建築,但新一代的居民樓,吸取了以前的經驗教訓,加上不像以前那樣唯利是圖,設計上更加人性化。

比如每一層樓之間,都設置了專門的衛生區,嚴禁居民擅自改造衛生間,避免配合防水層。

還有上下左右的隔音層,這也是標配之一,老式居民樓最麻煩的地方,就是樓上的動作和聲音,很容易傳遞給樓下,造成鄰里矛盾。

另外還有超大的綠植陽臺,通常是房屋使用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這是屬於公共區域,是物業借用給居民使用的。

剔除公攤面積,這是飛鵬建設公司一直以來的做法。

很多開發商搞公攤面積,實際是在損人利己,公攤面積對於居民或者物業都是一個弊大於利的東西。

因爲名義上,電梯、樓梯之類被算在公攤面積之中,那代表業主有處置的權利,但在實際的管理中,這一部分區域又是物業在管理。

業主的素質參差不齊,導致物業管理異常困難,很容易造成雙方矛盾。

因此飛鵬集團和一衆國企新建的居民樓,都統一取消了公攤面積,包括陽臺都算入公攤面積中。

橋本勤澤一家五口,申請到的房屋,面積達到260平方,其實他還可以購買新的房子。

按照最新的人均房屋擁有面積標準,只要人均低於150平方,就不會被徵收房產稅。

260平方的房子,就擁有面積85平方的陽臺面積,橋本勤澤家的陽臺分成兩個區域,一個綠植陽臺,一個是生活陽臺。

這些陽臺的功能已經確定,甚至有非常嚴格的管理規定,如果要改造,必須申請物業批准。

之前將陽臺劃入公攤面積,目的就是強化物業的管理權限。

“我回來了。”

“歡迎回來,可以吃飯了。”妻子橋本惠子已經做好了飯菜。

脫鞋洗手後,橋本勤澤看到父親和母親,正在看電視,而且是中文臺節目,有些好奇的問道:

“父親,爲什麼不看日文臺?”

“沒關係,我在老年大學學習了中文,現在多看中文節目,練習一下聽讀。”橋本新材是一個乾瘦的老頭,帶着一副老式眼鏡。

他母親橋本廣雅笑着說道:“你父親是閒不住,找點事情做。”

“那樣也好。”橋本勤澤表示理解,在北海道生活的時候,他父親是大學教授,退休後還必須去兼職。

這種情況在東亞非常普遍,退休老人幾乎很難真正退休,除非真的家裡有礦,不然普通人退休後,只能選擇再就業。

國內也就這兩年來,情況大爲改善。

除非是特殊人才,可以退休返聘,其他人一到年齡,就強制進行退休。

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刺激人口增長,也是爲了促進青年就業率,以及老年人的再教育、新消費。

或許有人會感到非常疑惑,爲什麼強制退休可以刺激人口增長?

其實裡面的深層次邏輯,在於減少內卷,讓老年人迴歸家庭,減少年輕人在家庭投入的時間。

當老年人勞動力大量退休後,就可以採用機械化、智能化取代一部分低端製造環節,進行產業升級。

看似勞動力整體減少了,實際上質量卻提升,而且工資水平可以逐步提升。

另外老年人也並非一味地休息,通過社會扶養計劃,他們基本都是衣食無憂的人員,可以做一些義工、義教,豐富一些傳統文化。

比如現在各個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就充斥着大量的老人,他們有時間慢慢學習。

當然有人會說,老人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什麼用?

這其中自然有用處,因爲每年都有人退休,這意味着大量新鮮血液流入。

另一個原因,那就是老人又不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有家人朋友,在潛移默化下,他們的家人朋友,也可能會學習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只要基數足夠大,總有一些年輕人會被影響到,將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變化家傳技藝傳承下去。

不然老人和年輕人都忙着工作刨食,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後只能變成一種口號,或者只剩下一個商業化後的殼子。

另外學園都市又需要大量有經驗的老人,向學生們傳遞一些傳統文化、革命精神和愛國精神。

這方面的工作,黃修遠一直在做,特別是現在很多老一輩還沒有徹底離世,要把握住最後的機會。

當然,適合進入教育領域的老人,都是經過重重篩選的,不是那種老流氓、老公知。

而且大中華聯邦的教育系統,正在逐步覆蓋整個大中華區,在本土之外的學園都市,也需要大量人手。

因此啓用有經驗又衣食無憂的老人,成爲當前的權宜之計。

類似於橋本勤澤的父親,這種大學退休教授,其實屬於可轉化的老人之一。

要邁向星際文明,需要的不僅僅是財力武力物力和科技,還要在精神和文化上,實現全新的蛻變和革新。

第七百四十六章 異常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六百一十八章 “救援”第五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一百四十三章 期貨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一百零四章 輸水計劃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二百八十三章 鼎革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二百九十二章 驅狼吞虎第五百二十四章 超低軌第二百零一章 收購整合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七百零一章 進化(三)第七十八章 天水水務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六百三十九章 腦庭第六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三十四章 孤島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宮第十二章 發展理念第五百四十三章 歸燕第五百六十一章 漸變第四十三章 鵬城來客第二百九十四章 增長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三章 大腦抑制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五百一十七章 冷凍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五百六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十七章 購地洽談第三百六十一章 利益與本質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三百五十三章 爆雷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第八十七章 紡織第七百六十七章 纜繩之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第二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三百九十一章 背後的交鋒第六百九十六章 理念第三百四十八章 缺口疑惑第四百九十一章 壓力素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七百五十八章 建立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五十章 考察與討論第三百一十七章 潘多拉魔盒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崩盤第七百四十七章 原因第十八章 達成共識第五百零一章 尾場加速第五百八十六章 寒潮第一百八十八章 熱議和電器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二百二十二章 專利流氓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九十五章 旱情(續)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第三十一章 材料革命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變蛋白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春賀歲第二百六十九章 賀蘭山第五百一十三章 未來第三百一十四章 補充與滯銷第六百六十一章 功能模擬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春賀歲第三十六章 六錐球氧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蘋果第二十七章 催化劑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四十五章 無心栽柳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七百三十五章 造物(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六百一十五章 隱患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三百八十六章 熱議與約見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一百四十二章 紅土地第四百三十八章 消息和目的第六百一十四章 着陸第五百四十章 地下水層第五百四十七章 蟾宮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二百七十四章 降解第二十四章 竣工第六百八十五章 試探第六百七十六章 鋪設光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