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外層探索

bookmark

聯邦在月球、金星的一系列大工程,並沒有影響其他太空探索工作。

比如火星,在去年年底(2021),航天部就在火星的火衛一上,建設了火星前哨基地,也派遣了5名宇航員,長期值守在火星前哨基地。

而這個火星前哨基地,除了負責研究火星的生物之外,也肩負着通信中繼、監控太陽系外層之類的任務。

今年,這個前哨基地又陸續擴大。

目前已經擁有362個太空艙,以及一系列物資儲備,加上建設起來的通信站、維修站之類。

2022年的11月2日。

祝融級012號飛船,經過173天的飛行,運輸了3400噸物資,以及8名宇航員來到了火星前哨基地。

在基地內值守了一年零三個月的第一批宇航員,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可以搭乘飛船返回藍星休整了。

比起金星那邊,火星這邊更加麻煩一些,主要是因爲火星地表不太安全,存在各種致命的微生物,因此暫時不能在火星地表建立基地。

如此一來,基地只能設置在火衛一、火衛二,或者火星近地軌道上。

這些區域建設的基地,都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低重力環境,低重力環境對於宇航員的身體會產生各種不良影響。

儘管航天部已經爲所有的宇航員,都配備了內壓服,以及內置納米內甲、納米機器人,還有各種緩解太空綜合徵的藥物。

但這些手段,也僅僅是延緩,不可能達到根治的效果。

而金星則與火星不一樣,不僅僅可以設立地面基地,其星球重力也與藍星非常接近。

在金星地表,和在火星軌道上,兩者是存在巨大差異的,單單就宇航員在兩地的正常工作時間,就大概有2~3倍的差距。

第一批值守火星前哨基地的宇航員,僅僅是在這裡工作了15個月,加上來回的10個月左右,總時長也就25個月左右。

倒不是不可能延長,而是沒有那個必要,因爲隨着時間的延長,宇航員身體可能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會直線上升。

萬一宇航員在中途出問題,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現在又不是航天運輸力緊張到需要一克一克計算的時代,大不了多安排幾趟宇宙飛船。

第二批宇航員的隊長蘇曉宇,和第一批值守宇航員交接完成工作後,便親自送他們進入冬眠艙,開啓祝融飛船的自動駕駛系統。

祝融飛船噴吐着淡紅色火焰,逐漸消失在蘇曉宇等人的視線中。

“好了,大家各就各位吧!”蘇曉宇轉過頭來向所有人說道。

“明白。”一衆宇航員笑着回道。

雖然只有八個人,但他們的負責的各項任務,卻非常繁雜。

其中三人負責火星地表的工作;倆人負責與藍星總部的通信,以及後勤和管理工作;剩下的三人,則負責小行星帶、木星和土星的探測任務。

儘管知道在太陽系內,金星和火星是目前最適合人類的類地行星,但聯邦對於小行星帶,以及其他外層行星,並沒有放棄。

此時正在小行星帶、木星和土星服役的探測器,一共有136顆。

其中在小行星帶的探測器,有55顆;在木星軌道有42顆;在土星軌道有39顆。

之所以發射如此多的探測器。

一方面,是因爲距離太過於遙遠,導致探測器不能太過於龐大,這限制了探測器的功能,因此需要更多的探測器,來攜帶各種儀器設備。

另一方面,則是因爲小行星帶、木星和土星,擁有的天體太多了。

小行星帶上,有數量龐大的小行星,而木星和土星,則是因爲它們的天然衛星太多了。

這麼多探測器,其實還是不夠的。

比如木星的木衛二,以及擁有大氣層的土衛六,就是滅霸的老家——泰坦星。

這兩個星球,是聯邦重點關注的星球。

現在佈置在木衛二的探測器,分別是“杜鵑號”、“牡丹號”、“風信子號”;而佈置在土衛六的探測器,分別是“花崗岩號”、“和田玉號”。

航天部還感覺不夠,就是因爲這兩個星球的奇特。

木衛二有龐大的冰蓋層,這個冰蓋厚度,可能達到100公里,而冰蓋下面,可能存在液體海洋。

而土衛六,則擁有濃密的大氣層,其氣壓強度是藍星的1.5倍,這同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星球。

從星球具備的條件來看,木衛二、土衛六甚至比火星,更加適合誕生生命。

既然火星都存在生物,那木衛二、土衛六,也可能存在生物。

雖然這些奇特環境下,誕生的特殊生物,可能伴隨着未知的風險,但這其中也蘊含着一些研究價值。

比如火星的熒惑真菌、噬熱真菌,就具備很多科研價值,可以研究出各種各樣的技術,甚至關係到人類的未來,能否真正適應各種宇宙環境。

生命存在的意義,有時候不僅僅是生態本身的一環,而是一種環境下的造化。

這種經過自然環境,億萬年的變化,而誕生出來的生命,其本身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奇蹟。

在火星的生態圈中,目前一共發現了723種物種,而這些物種中,有一部分蘊含着藍星生命沒有的特殊有機物。

這些有機物中,有不少已經被研究出相應的功能,其中有幾種有機物,對人類的機體有效果。

比如“細胞休眠液”的核心成分,就是借鑑了一種火星生物的特殊有機物,這種特殊有機物,可以減少細胞在冬眠過程中,出現記憶丟失的現象。

又比如當下非常火熱的“脂肪控制劑”,也是從火星生物的特殊有機物成分借鑑過來的,這種藥物可以讓人體的脂肪,維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現在市面上,各種各樣的新藥,有不少就是從火星生物身上研究出來的。

很多生物科學家,已經將目光從火星生物上,轉移到其他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上。

顯然他們的目的,就是爲了獲得全新的有機物。

畢竟比起人類的人工合成,自然界也蘊含着非常多未知材料,特別是生物材料上,這可是大自然億萬年來的結晶。

或許人類的未來,就在那不起眼的外星生物身上。

我們既要仰望星空,也要細觀粒子,兩者都是宇宙規則的組成部分,也是緊密相連的整體。

這一次火星前哨基地的運輸物資中,就包含了50臺探測器,以及一批小型運載火箭。

蘇曉宇他們的工作,就是要將這些探測器,送到小行星帶、木星和土星上。

爲聯邦的科研人員,提供更加全面清晰的探測數據。

火星前哨基地的儲備燃料並不多,本身也沒有什麼工業能力,這方面需要在下一階段完善。

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六百零三章 發電站第三百二十章 雲防禦第九十三章 旱情第七百七十六章 意外和意外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五百五十六章 風雲際會第三百八十二章 杏花樹下第一百零八章 包裝盒第四百六十二章 技術與消息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六百五十二章 預感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人性第三百三十三章 無聲第六百六十七章 變化(三)第七十八章 天水水務第二百六十四章 香石竹第六十九章 鮮奶上門第三百零四章 路管內部第二百三十五章 片段47第一百七十五章 博覽會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五百六十八章 困難重重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能源與新模式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典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二百九十八章 計劃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一百六十四章 閃退門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七十九章 搶修第六十二章 互聯網布局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四百五十六章 歸途與猜測第三百六十二章 參觀第一百五十八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九十三章 到貨第三百二十一章 難以置信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一百二十八章 璃龍(四)第十二章 發展理念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八十二章 萍水相逢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化(四)第五百三十四章 漸變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生第七百六十八章 測試場第一百八十章 不差錢第七百五十四章 發電技術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五百二十四章 超低軌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七百七十七章 堅冰之下第二十三章 佈局第八十五章 無可奈何第六十八章 奶牛產業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七十七章 寒風凜冽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傾銷第一百零五章 特立獨行第二百零三章 電力問題第五百九十六章 月球(七)第三十章 燃氣推廣第四百二十二章 被掩蓋的惡第二百六十八章 氣網第七十三章 紛至沓來第六十九章 鮮奶上門第八十七章 紡織第四百二十四章 在人間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三百五十九章 打包第一百二十一章 整合兼併第五百四十七章 蟾宮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第一百二十九章 宣傳短片第五百五十九章 競爭激烈第一百七十五章 博覽會第七百七十章 在金星第五百三十四章 漸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四百六十五章 植物與牙第七百三十二章 開端(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消息和目的第三百七十五章 細胞陷阱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