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國士

“劉伯溫,你是說曾經作了《燒餅歌》的劉基劉伯溫。”儘管昨天晚上已經被施耐庵和羅貫中師徒給震驚過了,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朱重九依舊差點沒把眼睛從眶子裡給瞪出來,劉伯溫,居然是劉伯溫,英烈傳裡頭那個手持羽扇,搖一搖就前後推算五百年的那個,妖魔鬼怪見了都得退避三舍,人世間更沒對手。

自己做夢都想把這個人給翻出來,哪怕是三顧茅廬也在所不惜,卻沒想到人家早就做了蒙元朝廷的官,幾個月前才因爲紅巾軍進攻杭州而失業。

對於自己記憶中所掌握的歷史,朱重九現在於細節方面,早已不報太大希望了,從文武雙全的胡大海、大字不識的徐達到懷才不遇的朱元璋,跟自己記憶裡那些形象,基本上就沒有一處是能對得上號的,更可氣的是揚州知府羅本,在自己眼皮地下晃了快一整年了,若不是昨天晚上見到了施耐庵,自己居然還想不到他居然就是寫了三國演義的大神羅貫中。

現在又冒出來了一個劉伯溫,結果也是一樣,居然不好好地在家裡研究星相,推算真龍天子出於何處,卻跑到蒙元朝廷那邊做官,還不受人待見

正亂七八糟地想着,卻又聽見胡大海高聲說道:“燒餅歌肯定不會是劉伯溫做的,否則,蒙元朝廷那邊早砍了他的腦袋,不過,這個人很有本事,人品也極爲端正,當年在江西做官,秉公執法,不畏強權,被老百姓稱爲劉青天,後來雖然因爲得罪上司被免了官職,卻闖出了偌大的名頭,凡是他住過的地方,士紳豪強都主動收斂,地痞流氓也不敢做得太過份。”

“此人師從鄭復初,文采斐然,見地也遠超常人。”逯魯曾想了想,也低聲點評,“不過此人對朝廷一向忠心,當年曾經竭力反對朝廷招安方國珍,在任上時,殺起明教子弟來也毫不手軟。”

“居然還是個雙手佔滿了義軍鮮血的反動派。”聞聽此言,朱重九心裡忍不住打了個突,從前第一段時間揚州當地士紳們的反應上來看,自己好像也不怎麼受他們的待見,貿然派人去邀請劉伯溫,萬一對方直接翻了臉去出首,那以後就只能用刀子打招呼了,彼此間再也沒有緩和的餘地。

“他當年殺明教子弟時,天下還沒出現大亂的跡象,此外,明教子弟,也是良莠不齊,難免有一些作奸犯科地落在他手裡,被殺了也是活該。”看出朱重九臉上的猶豫跡象,羅本趕緊出言補充。

“哼,那幫神棍裡頭,能找出幾個好人來。”胡大海撇了撇嘴,毫不客氣地說道,“慫恿着別人去造反,自己遇上危險就立刻腳底下抹油,滿嘴上扯的都是大義,碰上個實誠的,就往死了騙,不害得人傾家蕩產絕不罷休,不信大夥去打聽打聽,也就是咱們淮揚,徐、宿這一帶,明教的人還收斂一些,不敢太造次,在汴梁那邊,都快成一羣螃蟹了,做得比蒙古人還要過分,劉福通卻不肯管上一管。”

“通甫。”耿再成使用了個眼色,低聲阻止,有道是打人別打臉,當着朱重九這彌勒教大智堂主的面兒,你說明教裡邊個個都是神棍,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麼。

“我只是實話實說而已,咱們都督的堂主是鬧着玩的,跟他們那些神棍一樣。”胡大海翻了翻眼皮,大聲補充。

“嘿嘿嘿”議事廳裡又爆發出一陣鬨堂大笑,朱重九的大智堂主,雖然已經被劉福通和徐壽輝兩邊都確認過了,但是,淮安軍裡邊,卻沒幾個人真的拿堂主身份當回事,首先,明教眼下在淮揚各地,沒有任何特權,朱重九自己也從不跟他們發生瓜葛,其次,眼下無論在地盤上,還是在實力上,淮安軍都絲毫不比劉福通和徐壽輝兩人差,放着好好的一方諸侯不做,誰有功夫去做什麼明教的堂主,被頭上一大堆這使那使,這尊,那尊給管着,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枷鎖帶麼。

“他以前做的事情,可以忽略不計。”見大夥都不因爲劉伯溫的過往經歷而排斥此人,朱重九想了想,低聲說道,“清源回去後就立刻可以寫信給他,如果需要準備禮物的話,也一併斟酌着辦就好了,另外,如果令師有出仕的心思,你不妨替我向他發出邀請,以他的本領和聲望,可以先在揚州路做個學政。”

“謝大總管。”羅本立刻躬身下去,高高興興地替自家老師致謝,學政一詞,出自《周禮》,在淮揚體系內,負責掌管一地府學,雖然級別只有從六品,但整個淮揚地區,在才設了淮安、高郵和揚州三個學政,實在是金貴的很,並且以後整個揚州路的學子,名義上都是學政的門生,對後代前途的影響力不可限量。

“清源不必客氣,令師的才華,我一向佩服。”朱重九擺了擺手,笑着迴應,“只是他從來沒出來做過事,未必習慣,所以暫時先委屈一下,等熟悉了咱們這邊的情況,再另行安排合適位置。”

既然決定通過學校來爲自己培養人才,朱重九就沒打算把各地教育部門交到當地士紳手裡,而見識廣博,又天天慫恿讀者殺官造反的施耐庵,無疑是個合適的人選,至少,他不會教出一堆王八蛋來,明明父輩們飯都吃不飽,始終都被蒙古人當作驢子看,還天天懷念大元朝的黃金時代。

“不委屈,不委屈,家師早就曾經跟微臣說過,想找個太平地方,教幾個弟子,安安心心地頤養天年。”羅本立刻又躬身下去,鄭重施禮。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以他的眼光看,自家老師的確過於書生意氣了些,做個學政之類清貴官,反而能盡展其長,如果真的放到別的位置上,反而弄不好會誤事,讓大夥都不好交代。

“劉基那邊,你也儘量去請,他肯來便來,不肯來也別勉強,無論如何,要保證送信人的安全。”朱重八想了想,又將話頭帶回了正題。

“微臣會請求恩師也給他寫一封信,邀他先過來看看,以劉基的爲人,即便不願意來,應該也不會對同門師兄翻臉。”羅本點了點頭,爽快地迴應。

“末將也舉薦一人,學問本領不在劉伯溫之下。”見羅本接連推薦了兩個人,都得到了朱重九的重視,胡大海有些眼熱,想了想,大聲說道。

“誰。”包括朱重九在內,所有人都將目光轉向他,異口同聲地追問。

“宋濂,字景濂,別號玄真子的那位,學問好,名聲也極大,朝廷多次徵召他出仕,都被他以母病爲由給推辭了,末將跟他家是遠親,最近聽聞他爲了避兵禍,舉家遷入了江寧城中,如果主公看中他的話,末將立刻想辦法將他給弄,把他給請過來。”胡大海得意地仰起頭,一幅與有榮焉的模樣。

今天朱重九剛剛說希望大夥舉賢,他就想推薦劉基和宋濂兩個,不料反應稍慢了一拍,被別人給拔了頭籌,如今終於又追了上來,心中豈能不好生得意,說完了話,立刻拿眼睛偷看大夥如何反應,看聽聞宋濂的名字之後,自家都督會不會像劉基一樣被驚得目瞪口呆。

果不其然,朱重九立刻又愣住了,好半晌,才喃喃地說道,“通甫,通甫跟宋濂是遠親,他,他還有個別號叫潛溪先生對不對,你居然認識他,幹什麼不早點把他給請過來。”

對於這個宋濂這個名字,他可比劉基還熟悉,在另一個時空的中學語文課本里,就有此人的一篇《送東陽馬生序》,朱大鵬能背出其中每一個字,但令朱重九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宋濂的另外一篇,《諭中原檄》,簡直是天河泄地,氣勢萬鈞。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四句,在幾百年後的清末,還激勵着很多仁人志士前仆後繼,而“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爲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之語,更是開創了民族平等的先河,比後世某人提出來的“兩少一寬”,高明瞭不知道有幾十萬倍,(注1)

“他,他”沒想到自家都督對宋濂如此熟悉,胡大海也愣了愣,口齒變得有些結巴,“他,他那個人清高得很,也聰明得很,原來咱們只佔據了淮安一地,他未必豁出去一家老小的性命,陪着咱們冒險,但現在,整個江南都快別攪成粥了,他躲到江寧城裡頭,恐怕也難獨善其身,所以,還不如過來,跟着大夥一起博上一搏。”

“哈哈哈哈”在場衆人,又一次被胡大海的大實話,逗得鬨堂大笑,此一時,彼一時,剛打下淮安那會兒,有幾個人會看好淮安軍的前程,會想到淮安大都督府能有今天,而現在,大夥要地盤有地盤,要兵馬有兵馬,還握有大義在手,又何愁沒有謀士豪傑蜂涌來投,施耐庵、劉基和宋濂,只是第一波,今後,慕名而來人才還會更多,直到把大總管推到青雲之上,遨遊九霄。

注1:朱元璋的各民族一視同仁政策,的確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直到明末,還有大量蒙古人與漢人一道,爲保護大明而戰。

第4章 借刀(下)第54章 點將(下)第90章 抉擇(下)第159章 宿命第67章 關係(下)第280章 劉伯溫(上)第13章 道義(下)第312章 黃河賦(下)第154章 高築牆第159章 宿命第215章 鬼域第88章 抉擇(中)第83章 激流(下)第86章 雙贏(上)第45章 怪圈(下)第82章 華夏通寶第90章 諍臣(下)第225章 惡鬼第68章 抉擇(中)第311章 黃河賦(下)第108章 燒餅歌第142章 鬼神第14章 短章第166章 縱橫第99章 胡大海居然識字第21章 光與影(下)第82章 長遠問題第34章 潤物(上)第267章 沈萬三(中)第73章 猶豫(下)第1章 立春第68章 出洞(下)第7章 赴會(中)第298章 毒計(中)第62章 絕響(中)第263章 名人(上)第64章 抗命第48章 蘇先生的野望第63章 後路(中)第7章 藥(下)第119章 逯德山第289章 天算(下)第13章 英雄不問出身第205章 五虎第283章 天算(上)第26章 號角第64章 苦戰(上)第79章 破軍(中)第172章 幸福的古人第145章 武職第46章 背叛(上)第22章 神棍第9章 時間第9章 觀星(中)第52章 春歸(上)第14章 機會(上)第6章 彌天大謊第114章 逯魯曾之邀第43章 經濟(上)第42章 鑄錢第253章 朋友第70章 旁觀者第53章 點將(中)第97章 無題第17章 清洗(中)第195章 聯盟第67章 抉擇(上)第6章 漸近線(下)第14章 短章第315章 黃河賦(下)第4章 糊弄(中)第84章 等待(上)第21章 做個大炮仗嚇死你第224章 血債(下)第166章 縱橫第20章 老師死得早第85章 等待(中)第264章 名人(下)第80章 算計(下)第50章 打草谷第53章 破賊(上)第13章 道義(下)第11章 道義(上)第227章 人(下)第269章 沈萬三(下二)第8章 緩急第206章 羣狼第44章 較量(上)第37章 晨話第44章 徐州(中)第76章 謀劃第184章 間隙第272章 普天之下(下)第182章 拉朽(中)第312章 黃河賦(下)第73章 滌盪(上)第60章 雪崩(上)第194章 朱公路(下)第92章 齊心第203章 革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