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醞釀

在荷蘭人的引導和鼓動下,當地人把各種憤怒都轉移到了華人身上,從1912年起,在爪哇各地,就慢慢掀起了一股搗毀華人工廠和商店,燒燬華人住宅,甚至殺死華人的排華風暴,再經過當地的一個阿拉伯人組織“伊斯蘭聯盟”的煽風點火和荷蘭管理當局的不聞不問,逐漸發酵成了一場大型的排華運動,並且席捲整個爪哇島。

由於在加裡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上的華人主要從事採礦和勞工活動,並沒有掌控當地的經濟命脈,所以,這場風暴主要還是集中在爪哇島上,在荷屬東印度的其他地方雖有發生,但是次數和質量都遠遠不及。

不過劉芾可不管數量和質量,他只要一個藉口,至於你是殺了1個華人和殺100個華人,在劉芾看來都是一樣的。

爲了把這個藉口弄的像樣一點,劉芾授意內務部,專門到三寶顏省找來了幾十名從爪哇島上逃出來的華人,然後再指使他們分別向三寶顏省、宿務省和呂宋省的當地政府,提出了避難申請,並向南海聯邦的法院提交訴狀,狀告荷蘭政府,指控它們的東印度殖民管理部門,無視當地人的排華運動,沒有很好的保護好當地華人的財產和生命安全。

在這幾個省的政府部門接到這些訴狀之後,都有點發蒙,因爲他們還沒有接到過這種外國華人到南海聯邦的政府中控告外國政府的事情,於是,詢問的電報飛向了位於臺北市的聯邦最高法院。

就在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撓着腦袋,在一堆法典中尋找論據的時候,在內務部的暗中指使和協助下,這幾十名爪哇華人也登上了臺灣島,並且來到了臺北市的聯邦最高法院門口,高舉着訴狀,跪成了一片。

這個景象被臺北的報紙、電臺記者們有意無意的撞見了,立刻就被登上了當天的報紙,而廣播電臺更快,在當天中午,就已經通過無線電波,把這個消息傳遍了擁有收音機的所有地方,甚至連美國西海岸和北京城裡,都有人接收到了這個廣播。

同報紙上登載的新聞一樣,在這則廣播中,先是把爪哇華人遭受的各種悲慘待遇再經過少許藝術加工,由播音員小姐用悽美的聲音敘述出來,然後就是幾位南海聯邦的專家學者,作爲評論員,對這個事件進行了徹底的分析,並指出,在這場長達幾年的、慘無人道、令人髮指的有計劃的屠殺海外華人的運動中,荷蘭政府作爲荷屬東印度地區的擁有者和實際管理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並且強烈要求南海聯邦政府採用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去援助這些身處他鄉、無依無靠的華人兄弟。爲了能擴大收聽面積,廣播電臺特意用中、英兩種語言進行了播音。

當天,聯邦最高法院和司法部的人就一起跑到了總統府,因爲他們也不知道這種事情該如何處理,現在那幾十個爪哇華人已經被外交部安置在一處旅館中,而他們的食宿費用,暫時由外交部墊付。

對於找來問自己最終處理意見的這些大法官和司法人員,劉芾暫時沒有告訴他們自己的決定,只是說自己也很意外,也沒有想好最終的處理意見,並且強調,在這件事情中,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應該充分發揮他們的職能,不要一有問題就跑來問總統。

第二天一早,外交部的發言人就接受了報紙和電臺記者的採訪,並且表示,由於這件事情沒有先例,且情況不明,聯邦政府已經派人去當地覈實情況,並準備由聯邦外交部、聯邦司法部、聯邦最高法院共同起草一份報告,呈交給總統。

本來,這件事到這就應該告一段落了,等着去爪哇調查的人員回來之後,再走外交程序,該交涉的交涉,該抗議的抗議,幾十個人的事情,大部分知道了這個消息的國家都沒有把它當做一個什麼大事。

但是,在爪哇難民抵達臺北的第3天,2名呂宋省的華商也跑到了聯邦最高法院,對爪哇當局提出了控告。而控告原因是這兩位華商的船在爪哇三寶壟港收購的菸草的時候,被當地人攻擊,他們的3名隨從都被當地人打傷,船上的貨物也被當地人搶劫一空,在他們向當地的荷蘭當局提出控告後,荷蘭官員還把他們關了起來,最後由家人繳納了罰款才被釋放。

這下,通過報紙和電臺的煽情,整個南海聯邦,尤其是臺灣三省立刻就被轟動了,1月25日,臺北的2所大學的2000多名學生,走上了街頭,舉着各種各樣的標語,在市政府、聯邦政府和各國大使館門口開始了抗議遊行。

他們高呼着發對荷蘭政府、反對歧視華人和要求政府出面解救華人的的口號,向各國使館和南海聯邦政府示威。

同時,在其他的6個省裡,也發生了規模不等的華人抗議遊行,主要都是由當地的華人組織的,還有少部分和華人接觸比較頻繁的當地人也加入了進去。

遊行一直持續了3天,而且通過報紙和廣播也傳到了南洋各國,並且在各國華人中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在南海聯邦成立的這1年多時間裡,南洋很多華商和家族,都開始和南海聯邦進行起各種貿易來,由於南海聯邦生產的很多產品都遠銷到了歐美等地,所以這些貨物也都成了南洋華商的進貨目標。再加上聯邦內部對於外來華人和當地人的平等政策,讓這些久居海外,受盡了歧視的華商們很是欣慰。

隨之而來的,就是一股一股的移民潮,不管是窮的還是富的,誰不願意在一個不受欺負的地方生活呢,只一年多的時間,呂宋省、安南省就接受了3萬多名華人移民,不過其他幾個省的數量並不多。

這次的爪哇排華事件,讓這些有過被欺負被歧視經歷的華人們都很難受,他們覺得現在自己終於找到了一個可能爲自己做主的政府了,於是他們也都狀起膽子,走上了街頭,在標語中寫上了自己內心的訴求,以期望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這幾天,作爲南海聯邦政府,一直都沒有發出什麼聲音,這到不是聯邦對自己的國民不重視,也不是聯邦想寧事息人,而是聯邦政府中存在兩派不同的意見,雙方在如何處理排華事件上意見明顯不同,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整天就在聯邦政府裡打嘴仗。

其中一派是以外交部、商務部、財政部、司法部和教育部爲首的制裁派,他們主張通過外交手段和經濟手段,向荷蘭政府施壓,從而使得荷蘭政府出面,調查這次排華事件,然後再就當地華人的損失等問題,商談賠償。

而以內務部、國防部、勞工部、科技部和警察總局爲首的討伐派則認爲,這件事本身就是由荷蘭人引起的,他們是幕後黑手,與他們商談排華問題,無異於與虎謀皮,根本談不出什麼,至於向荷蘭政府施壓的問題,討伐派更是認爲,荷蘭遠在歐洲,聯邦無法用經濟手段迫使其就範,而且荷屬東印度地區基本以向歐洲出口香料和農產品貿易爲主,聯邦也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制裁。所以,不能用什麼外交手段,應該出兵,殺上爪哇去,才能達到解救當地華人的目的。

最後,由於誰也說服不了誰,雙方只能一直打到了劉芾這裡。劉芾本來也沒指望他們能拿出一個可行的辦法,畢竟在這個時代,人們的眼光無法看的更遠,也就看不到很多機會。

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29章 民用航空第4章 夜襲的游擊隊第33章 挑事專家第50章 聖迭戈第86章 險勝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111章 裁決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31章 南北日本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13章 登陸琉球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106章 妥協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20章 問題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13章 羅莎莉亞第3章 行蹤泄露第13章 登陸琉球第81章 深入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69章 佔領西雅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12章 黑完美國黑法國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16章 大衛回來了第84章 得手第16章 戰略轟炸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36章 賭贏了第43章 各懷鬼胎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130章 懷疑第24章 伯爵莊園第64章 計劃破產第85章 野戰第36章 空襲遠東艦隊第18章 空襲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55章 西殘東癱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67章 核反應堆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29章 再NB的流氓也怕軍隊第2章 談判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73章 國防第76章 貴族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1章 該往哪裡走第47章 民國(三)第108章 新礦工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32章 國際聯盟第51章 戰備(一)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58章 “潑婦”第7章 爪哇第48章 臺灣空軍第59章 麥克阿瑟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23章 世界輿論第46章 騷擾第68章 潰敗第10章 快速艦隊第72章 誘餌(一)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94章 榜樣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23章 親王喬治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21章 夜戰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17章 工業基地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14章 裝病第41章 未雨綢繆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