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該往哪裡走

從1886年劉向陽穿越到這個時代變爲劉芾以後,他在臺灣經營了整整20年,把一個本應該被日本人佔領,基本沒有什麼工業的小島,建設成了一個能建造大型水面艦船、能自行建造遠航潛艇和各種輕重武器、能夠自行煉製各種油料、能夠量產從摩托車到裝甲車拖拉機、能夠採購原料自行合成有機農藥和化肥、能夠加工各種輕工業產品和日用品、能夠糧食自給自足加出口、能夠大面積種植甘蔗和樟腦並加工成成品出售的獨立的強國。

1906年的臺灣人口達到了近400萬,在1902年進行的臺灣第一次人口普查中,臺北市以33萬常住人口位居臺灣第一大城市,而基隆、刺桐都差不多有25萬常住人口排在次席,淡水、新竹、臺中排在第三位,人口數量接近20萬。而人口比例中,早期來臺的福建客家人佔了最大的比例,大概有41%,臺灣的原住民比列爲14%,另有36%的大陸移民,包括後期跟隨劉銘傳來臺的淮軍及其家屬和這些年來不斷從大陸吸收的流民;剩下的9%人口則是東南亞和歐美各國的移民。

1905年臺灣的經濟總產值達到了190000多萬元,由於臺灣發行的貨幣價值和美元差別不大,大約相等於19億美元,當年美國的經濟總產值爲280億美元左右,是臺灣的14倍,而美國的的人口爲8300萬人左右,是臺灣的21倍,美國土地大概爲962萬平方公里,臺灣面積大約是3.6萬平方公里,是臺灣的267倍,所以臺灣在人均GDP上,已經超過了當時美國343元,達到了475元。當然了,臺灣的GDP中,有一部分是劉芾私人資金的作用。

民以食爲天,作爲一個季風性氣候的海島,臺灣的氣候對於種植業很有幫助,但是由於臺灣中部從北到南都貫穿着山地,只有四周靠海的平原可以耕種,所以臺灣的可耕地並不充裕。到1905年,臺灣的可耕地面積已經達到了60萬甲,這裡的甲是福建當地的丈量單位,一甲約等於十畝左右,也就是說大概有40萬公頃耕地。其中35%爲水稻,20%爲玉米,40%爲甘蔗等經濟作物,年產糧食200萬噸,砂糖產量20萬噸,樟腦和樟腦油的產量也達到了0.8萬噸,基本佔世界年樟腦總量的70%。

1906年臺灣的常備武裝力量達到了10萬人左右,其中陸軍5.5萬人,轄4個師;海軍4萬人,分駐4個海軍基地;空軍5000人左右,目前只有淡水的空軍基地。陸軍基本全部裝備了AK-03式半自動步槍,這種AK-01的改進型步槍,容彈量還是10發,更多的使用了衝壓零件,後坐力更小,重量也略微減輕,更適合亞洲人體格。由AK系列步槍發展而來的TK-03型輕機槍也全部裝備到了陸軍的每個班,達到了一個班兩挺,這種輕機槍和步槍使用同一種7.62毫米的子彈。剩下的就是DK-03型重機槍了,這種重機槍採用了12MM口徑子彈,可以發射穿甲、照明、全裝藥威力的12MM子彈,在800米的距離上,還可以穿透5MM厚的均質鋼板。

除了輕武器,臺灣陸軍還裝備了60MM和80MM迫擊炮,經過這些年對發射藥的研發和對迫擊炮彈的密封環的改進,這兩種迫擊炮的射程分別達到了3000米和4000米,質量也控制在了50公斤以內,裝備在臺灣陸軍的排一級單位。自75MM野戰炮裝備陸軍並得到好評以後,機械所又先後研發了88MM和105MM的加農榴彈炮,這種炮的炮管比較長,在使用全裝藥炮彈進行平射時,和加農炮的彈道相似,可以完成加農炮直射的大部分任務;而使用減裝藥大角度射擊時,又可以達到榴彈炮曲射的效果。不過由於這兩種炮都比較重,全重達到2—5噸,只能用卡車牽引,所以只裝備到了旅一級單位,作爲一種壓制性武器集中使用。另外,陸軍還裝備了改進型的步兵地雷,這種全重2公斤,使用玻璃珠作爲殺傷碎片,有效殺傷範圍可以達到20米,最遠殺傷距離超過了150米。除了這些槍械和火炮,陸軍最厲害的裝備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也是臺灣獨有的裝甲車,到1906年臺灣陸軍擴軍開始,山鼠和獾式裝甲車已經裝備了300多輛,由於在第一次臺灣保衛戰中表現出色,陸軍又向機械廠訂購了500輛,準備加大裝甲車的裝備密度。

陸軍的裝備雖然多且雜,但是並不是最燒錢的,臺灣軍費的大頭被臺灣海軍給消耗掉了。由於是海島,所以臺灣海軍天生就註定要成爲包圍臺灣的主力,除去逐步換裝的近百艘鯊魚級和金槍魚級潛艇以外,十多年來換下來的大黃魚級潛艇,也還有50多艘,大多是在近海執行巡邏或者交付給潛艇部隊的後備役部隊,作爲訓練使用。除了潛艇,臺灣海軍還擁有幾十艘海燕級魚雷快艇和5艘基隆級驅逐艦,再加上計劃建造的幾艘重巡和驅逐艦,臺灣海軍將由原來的純防禦型海軍向防禦進攻型轉變。

出去陸軍和海軍,臺灣還比其他國家多了一支兵種,那就是新成立的臺灣空軍,雖然現在只有幾千人,且機場就一座,但是在未來的幾年內,臺灣空軍就將變成一個大兵種,機場也將遍佈整個臺灣島,這些都和劉芾的大力支持分不開。

而從賣假藥開始,到與大衛合資建立冰箱廠,再到派遣施耐德去美國鑽探石油並開辦石油公司,劉芾從一個十多歲的少年變成了一位年近40的中年大叔。看着臺灣日新月異的向前發展,而且擺脫了被日本人佔領的命運,並終於逐漸被國際社會所接受,劉芾心裡雖然有些驕傲、有些滿足,但是更多的還是對前途的迷茫和忐忑。

在劉芾的心中,由於瞭解了以後上百年的國際變化,所以對臺灣這個彈丸之地並不看好,主要是臺灣島的面積太小,而且物產並不豐富,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戰爭,臺灣很可能被敵人封鎖住,那麼大部分物資都要依賴海運的臺灣將不能持久作戰,而且臺灣的北邊,橫亙着一個龐大的陸地和國家,按照劉芾的瞭解,幾十年後,臺灣將會被美國當成封鎖這個新國家的一個重要基地,所以如果永久待在臺灣島上,前途並不太光明。隨着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世界各國都將迎來一次從新洗牌的機會,劉芾的計劃,就是利用這兩次大洗牌,來爲自己和這些國人尋找一個更光明的出路。

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30章 日本沉沒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37章 有點緊張第65章 深挖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74章 國防(二)第6章 戰爭擴大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64章 收網第26章 衝鋒隊第70章 外籍軍團第56章 一戰爆發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章 難題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120章 羅德島第75章 7、8、9三個省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12章 轟炸機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64章 R本和爪哇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24章 冰箱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18章 西線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142章 車禍第6章 也算悲壯第41章 漏網之魚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105章 博弈(二)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69章 佔領西雅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106章 妥協第71章 戰略轟炸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30章 合作社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38章 辛亥革命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27章 新藥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34章 暗度陳倉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86章 險勝第60章 佈網第4章 闖關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25章 夫人外交第69章 建國(一)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36章 蘇德宣戰第75章 國防(三)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71章 安南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25章 上海行第23章 三路並進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51章 戰備(一)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38章 辛亥革命第98章 獨立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69章 佔領西雅第120章 羅德島第18章 空襲第4章 橫掃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