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官吏並舉

高義歡心中清楚,東籲國已經被孫可望控制,可是孫可望居然上書給了他一個藉口,東籲王也上奏表示是誤會,高義歡便也就裝起了糊塗。

中南半島肥沃,確實令高義歡垂涎欲滴,不過他現在卻沒有那麼好的胃口,關外需要人口,雲貴也需要人口,西北更需要人口,魏國內部沒有擴張的動力。

中國地大物博,王朝初期,人口減少,人均資源太豐富,最適合的政策是道家學說的修養生息,讓民間恢復元氣,恢復生氣。

東南亞氣候炎熱,魏軍並不適應,況且要擊敗孫可望並不容易,屆時耗費鉅萬,擊敗周軍,國內又沒有準備好佔據此地,無法從中獲利,反而需要耗費錢糧維持,就只能像永樂年間佔據安南一樣。

此時魏國並未準備好,所以高義歡就坡下驢,叫停了干涉東籲的準備。

不過他並未承認孫可望的說辭,而是派出一名官員前往調查,至於調查需要多久,就看高義歡覺得什麼時候時機成熟了。

孫可望剛佔據東籲,還沒消化,也不想和魏軍開戰。

這樣一來,兩方便形成了默契,高義歡裝作不知道,孫可望掌握東籲傀儡政權,繼續給高義歡進貢稱臣。

在處理完此事後,高義歡開始着手恢復民生,首先除了東南外,近期不再主動發起戰爭,減少朝廷開支,節省下來的銀錢,用於鼓勵生育,並對移民提供免稅政策。

地方上,高義歡開始推行,修養生息的策略,而內政方面,則將翰林院,改爲帝國政治大學,國子監改爲帝國事務大學。

翰林院原來是朝廷養才儲望之所,科舉考試後,朝廷會選一小部分進士,進入翰林院,讓他們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瞭解官場,懂得處理政務,然後再委任實職。

這算是一種官員的培養制度,不過大不分進士卻沒有機會進入翰林院,就被任命了官職。

科舉考試主要考的儒家經典,進士並沒有做官的經驗,也不懂一些事務該怎麼處理,所以高義歡決定將翰林院改爲帝國政治大學,將每年科舉考中的進士,全部放入其中,培養三年後,再任命官職。

歷代以來,科舉成爲進士後的輝煌前景,使得大量讀書人投身科舉,可是科舉進士每隔幾年也就取那麼兩三百人而已,造成了人才浪費。

因爲科舉帶來的巨大收穫,整個社會重文士輕工商,大家都去考科舉,便拖緩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爲此,高義歡爲了扭轉這種局面,決定對大魏官制進行改革,將一部分技術官位,比如工部修建河道、製造火炮、又比如戶部賬目覈算,等一系列與一門技術或者多門技術相關的官職,從原來官制中剝離出來。

這部分官員,將從改名爲帝國事務大學的國子監中進行選拔,地方一些重要的吏員,也逐漸從此選拔,並提高待遇,取消世襲制度。

與政務大學嚴入寬出,入學即是七品,出來包分配不同,進入事務大學的條件低很多,生員或者有一技之長就行,採取寬入嚴出的策略,三年後尚需進行選拔考試,來根據自己攻讀的科目,去參與對應的吏位選拔。

官與吏,一直以來都是官高高在上,吏則是小吏,特別是明朝禁止了吏員參與科舉後,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高義歡意圖提升吏的地位,兩者並舉,官來決策,吏來執行,並允許幹得好的吏員,轉爲官,瞭解一些特定技術的官員,也可以兼任吏職,來提高吏的地位。

這種改革後,朝廷許多具體的事務都將由吏來執行,而爲了讓這些吏能安心做事,高義歡下旨,並記入組訓,嚴禁吏員結黨、參黨,違者革職,視情節輕重,還要判以流放、入獄、殺頭等刑罰。

黨這個事務出現後,就很難消滅掉,並且會逐漸形成趨勢,高義歡這麼做,只是希望以後即便黨爭再起,只要具體執行事務的吏員,不參與其中,國家便依然能夠繼續運轉。

在大魏,政治大學算是文科,事務大學則算是理工科,而還有另一所大學,則是早已更名的帝國軍校,算是兵科。

這三所帝國大學,分別爲大魏朝廷,培養各方面的人才。

高義歡高屋建瓴,卻又不是個特別勤政的皇帝,內政方面他不怎麼管,選擇了能夠很好領會他意願的李巖來推行改革,而帝國軍校的事情,則由他自己來處理。

兩黨案確實給魏國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大批官員被罷免流放,短時間內恢復不過來。

在兩黨案後,除了東南有事外,大魏朝野基本安定下來。

東南之事,一時間無法解決,高義歡一面令戶部撥款,穩定江南工商業,擴大與日本,西亞、南亞的貿易,一面加大投入,打造戰船,鑄造船炮,等待時機。

這些事情,有官員去做,而高義歡的精力,則投入到帝國軍校的建設中來。

時間一晃,到了武鼎五年秋,魏國即將迎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秋操,高義歡決定,趁機檢驗一下成果。

九月下旬的一天,長安城內的百姓,驚訝的發現,朱雀街道上多了許多衙役和玄衣衛,並禁止馬車在街上通行,不時還有一隊兵,在街道上走來走去,令百姓都十分驚惶,以爲又要發生什麼大事。

很顯然,南北黨案的影響還沒過去,不少人都開始擔心又有事情要發生,百姓們議論紛紛。

“前朝的時候,要大開殺戒就是這個排場,指不定是誰又要掉腦袋了!”

“不會吧,不是剛下旨沒多久麼?”

“你知道啥,這事可說不準,自古都是兔死狗烹!”

城中百姓議論紛紛,不明所以,忽然遠處一支排列整齊的軍隊,踏着整齊的步伐而來,他們清一色的新式軍服,大檐帽,腰間扎着牛皮腰帶,背上刺刀雪亮,當先一面旗幟上面繡着“帝國陸軍大學”的字樣。

第345章楊文嶽建言戰策第672章大戰落幕第27章烏合之衆第556章拿下郾城第861章西域風起第545章南京動盪第598章高義歡來了第902章明軍挑釁第889章晴天霹靂第115章勢力激增第306章準備就緒第219章劫獲船隊第73章賑濟災民第833章梭哈第944章觀察敵陣第954章明軍北上第453章送多鐸一個驚喜第447章第301章激怒第762章悶聲發財第625章劉順突圍第773章臼炮轟擊第365章江面相會第186章鎮外遭遇第517章保底糧價第322章看門狗還要自己買骨頭吃?第769章站在風口的姜襄第358章老孫有錢人啊第246章多爾袞輔政第865章求援使者第1040章天下之東第491章魏武軍飄了第902章明軍挑釁第857章拆臺三兄弟第815章劉宗敏的騷操作第890章關門打狗第31章趁亂髮財第979章劉黑子回京第110章二哥佔汝寧下第23章我們不一樣第825章收拳蓄力第191章別讓人打死了第1071章出征朝鮮第115章勢力激增第176章關中變化第1072章南黨第35章塑料兄弟情第1092章周國的野望第733章向帝國主義演進第614章豫南決戰(二)第935章賜名成功第149章嫂夫人和餃子第452章兵臨汝寧第125章召集士紳第278章先殺博和託第589章說服李定國第355章備戰荊州第991章汝南陷落第1002章突破江防第537章遊說張獻忠中第782章準備就緒第391章有陰謀第859章高大王甩鍋第614章豫南決戰(二)第571章能跑也是本事第959章陷阱第859章高大王甩鍋第593章汝南保衛戰下第849章火燒滿城第281章博洛你父兄人頭在此第1076章耿仲明出海第489章求錘得錘第1095章統一中南半島第273章燒麥田第924章滅清計劃第9章關外細作第8章熬出頭了第366章政治交易第927章突襲蒲津上第456章偷襲清營上第420章伏擊滿達海第279章再斬阿巴泰第475章那就留在漢川吧第438章你們爲什麼要坑本王第497章攻取嶽州下第836章大清快涼了第630章西魏王第308章攻下汝州第995章飲馬長江第454章神機妙算第89章決戰中州五第987章大戰開啓第831章排槍擊斃第857章拆臺三兄弟第181章搶劫軍隊是違法的第731章河東危機下第400章商洛山伏擊第1102章廣州灣大海戰第344章何騰蛟兵發荊州第470章王師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