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將要一統天下,衆將聽了高義歡的話卻有些急了。
高義歡微微笑道:“大家放心,朕心裡有數。”
說完,高義歡一揮手,“你們都退下吧!”然後問李來亨道:“來使是何人?”
李來哼一抱拳,“是南京內閣學士何騰蛟!”
“老何啊!”高義歡眉頭一挑,沒想到是個人老熟人,站起身來,“帶他過來,不,等會兒朕親自去迎接。”
說起何騰蛟,當初可是幫了高義歡的大忙,要不是因爲有他,魏軍早期便處於,清明兩大勢力的夾擊之下,必然難以久持。
正是因爲何騰蛟,高義歡纔在奪取荊州、襄陽,湘北常德、嶽州兩府後,依然能與南明和平相處,並通過交易,從江南獲得大量的資源,用於對清戰爭。
只不過隨着高義歡的壯大,嚴重威脅南京後,何騰蛟被朱慈烺厭惡,在政治上失勢,南京不重用他,大魏也不再需要他,他便成了一個靠邊站的人物。
這次朱慈烺派遣何騰蛟前來,多半是看中了,何騰蛟和他的關係。
這時高義歡忽然叫住,正退出大帳的幾人,“趙大憲,你過來,朕有要事吩咐。”
趙大憲忙轉身,又走了回來,“陛下請說。”
高義歡低聲對他說了幾句,趙大憲頻頻點頭,然後拱手而去。
幾年的時間裡,何騰蛟蒼老了許多,身子已經撐不起,那身緋色的官袍。
這時何騰蛟在幾名明軍士卒的陪同下,正注視着漫野的魏軍營盤,看見江風吹拂下,獵獵作響的旌旗,心中一陣感嘆。
當初那個他認爲可以利用,爲自己政治加分的厚顏土寇,如今居然成了北國天子,真是讓他沒有想到,變化會這麼快。
他身後,幾名明軍士卒的目光,四處打量,觀察着魏軍營壘,還有江岸邊的情況。
此時,營寨前的拒馬樁,被魏軍士卒搬開,營門被嘎吱打開。
一身黑色龍袍,頭戴金絲翼善冠,頭頂一枚雞蛋大小的珠子一晃一晃的高義歡,手扶着腰間的玉帶,大笑着走了出來,“哈哈哈~何閣部,你怎麼來了!”
時隔多年,何騰蛟又看見這張圓臉,不想高義歡已經做了皇帝,早知今日,他當初無論如何,也不會受高義歡的脅迫,幫高義歡做事。
南明歷史上有許多官員,類似馬士英、何騰蛟等人,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對南明的滅亡負有責任,可以說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不過他們卻又都守住了傳統士大夫的底線,失敗後都是絕不背叛明朝。
“大明使者何騰蛟,參見大魏皇帝。”何騰蛟拱手一禮。
形勢比人強,既然來求和,首先得承認高義歡的地位,否則就不用談了。
“哈哈哈~”高義歡滿面紅光,“何閣部與朕是舊識,不必多禮,來裡面請!”
何騰蛟遂即與高義歡等一起,往大帳而去,一路上他身後的幾名隨從,目光不時的亂瞟,便見營地中的魏軍士卒,正忙碌的趕製木筏和小船。
這時一行人來到大帳,高義歡坐在御案後,陳名夏坐陪,何騰蛟在右側交椅上落座。
高義歡揮手,屏退倒茶的士卒,然後問道:“何閣部渡江,所謂何事啊?”
何騰蛟陰沉着臉,拱手道:“爲了江南百姓免受兵禍,特意來與魏國議和。”
高義歡微微笑道:“江南之地,唾手可得,朕爲何要議和?朕與何閣部乃是舊交,何閣部不如就留在江北,爲朕效力如何?”
“依我來看,要得江南,恐怕不那麼容易吧。魏軍雖得兩淮,卻被長江天塹所阻,一時間難以過江。荊楚之地,戰火紛紛,明西聯軍已經取得優勢,魏軍這邊不能渡江,萬一荊楚一失,恐怕反而落了下成。”何騰蛟沉聲道。
高義歡臉上露出不快之色,“南明江防薄弱,朕已經命人準備船隻,屆時大軍南渡,取南京易如反掌,何來不能渡江之說?”
“哼~魏國準備的船隻,就是那些木筏子嗎?現在大明江防雖受影響,可有水師在,也不是木筏就能橫渡的。”何騰蛟繼續道:“此戰繼續下去,雙方都無絕對勝算,若是兩敗俱傷,魏兵無力南下,大明尚可休養生息,而魏國又將面臨,西軍與關外建夷的攻擊。望魏國好好思量!”
高義歡臉色陰沉,沉默不語。
何騰蛟看了高義歡一眼,也不在說話,等高義歡的回覆。
高義歡陰沉半響,忽然笑道:“南明想要議和,給出什麼條件?”
何騰蛟心頭一喜,“雙方以現在控制的區域爲界,罷兵休戰,結締合約。大明公主是魏國皇后,兩家本是親戚,何故刀兵相見,不如南北共立。”
高義歡卻搖了搖頭,“這樣的條件,恐怕不行。”
何騰蛟聽高義歡這麼說,反而有些欣喜,“那魏國的條件是?”
高義歡站起身來,走到沙盤邊,指着湖廣道:“朕還要湖南!南明要歸還常德,還需要將長沙等州府,全部割讓給大魏。”
何騰蛟皺眉道:“這樣的條件,我做不了主,需要回去向陛下稟報!”
“沒有問題!”高義歡微微頷首:“何閣部可以回去告訴朱慈烺,朕的條件不會變,他不答應就立刻開戰。另外何閣部如果想通了,隨時可以來投靠大魏,朕必然厚爵待之。”
~~~~~~
南京城中,朱慈烺坐在御書房裡,聽完何騰蛟的彙報,遂即揮了揮手,“卿家一路辛苦,先回去歇着吧!”
何騰蛟本還想多爲朱慈烺分析一下局勢,聞語知道他要召見錦衣衛,只能行禮告退。
這時朱慈烺將那幾名跟着過江的錦衣衛喚來,詢問道:“北岸情況如何?”
爲首一人單膝跪地,“回稟陛下,魏軍大軍雲集江北,臣觀營中士卒,正在趕製木筏,準備渡江之用。”
朱慈烺扭頭過來,問道:“幾位卿家怎麼看?”
阮大鋮道:“陛下,高義歡同意議和,說明他心中沒有底氣,而趕製木筏,則說明了魏軍船隻不足。既然如此,臣以爲江北魏賊,不足懼。”
陳子龍則道:“魏軍兵臨長江,兵鋒直指南京,就如同象棋中的將軍一樣,我朝必須有所應對,況且魏軍手中肯定有船,只是不多而已。”
朱慈烺站起身,來回踱步,最後站定道:“讓何騰蛟繼續與高賊商議,拖延時間,然後從武昌調兩萬人回防南京。”
魏軍飲馬長江,朱慈烺不能不考慮自己的安危,不過他又不能大舉抽調湖廣兵力,所以只抽調兩萬人,乘船而下,趕來南京增援。
有這兩萬明軍,再加上水師,朱慈烺相信魏軍將很難渡江,而只要南京安全,湖廣便還可以打一打。
~~~~~~
隨着明軍水師撤出淮江,退回長江佈防,淮江水道已經完全掌握在了魏軍手中。
時夜,淮江水面上,一長串漆黑的物體,逆着江流,向西運動,宛如一條大蛇。
這正是從海州過來的魏軍水師,船艙內,士卒賣力的蕩槳,岸邊民夫拉着長繩,往淮安方向拖。
他們從海州南下到淮江入口,然後逆着江流到淮安,最後沿着大運河,進入長江,參與渡江大戰。
……
(感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