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港灣裡的太子旗

象山港,港深水清,原本這一帶多是海上討生活的漁民,不過清廷一紙遷海令徹底改變了這個局面。除了討海沒有任何生計的漁民被強制帶走,很多抗遷的漁民甚至被屠殺,經歷了一番悲劇,象山港的周圍已經沒有什麼居民居住了。

遷海令主要是在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四省推行,其中福建受禍最重,但浙江這邊也被折騰得不輕。清廷劃設沿海的邊界,凡是邊界之外的地方,一律不允民衆靠近,更不要說居住。船隻和界外的房屋,乃至一切人類活動的設施盡數被燒燬,用於海防的城堡全數拆除。越界者不論遠近立斬不赦。凡遷界之地,房屋、土地全部焚燬或廢棄,一如後世有一位頭髮像是苞米須的美國總統要在邊界建牆,韃子也一樣設置了大量圍攔,用以阻止沿海居民出海。大量遷界之民丟棄祖輩經營的土地房產,不得不離鄉背井,甚至野處露棲,一般認爲死在遷界中的百姓“以十萬計”。

在這一時空裡,儘管鄭成功已經不是清廷主要的提防對象了,但是海軍實力強盛的白明修所部,則引發了清廷更大的重視,遷海令的執行也更加嚴苛,也造成了更多破壞。

然而就在象山港,仍舊有一些人的活動,他們倒不是普通的民人,而是抗清的義軍,爲首的,自然就是張煌言。

後世認爲南明在政治戰略上兩位可取的文臣,一位是“復楚包胥哭,何處吊荒原”的堵胤錫,另一位則就是“贏得孤臣同碩果,也留正氣在乾坤”的張煌言張蒼水。

“閣部,海風刺骨,您病才新愈,還是不要着了涼。”書童楊冠玉關心道。

張煌言則擺擺手,說道:“此時纔剛入秋,天氣甚是炎熱,吹吹海風才涼爽些,而且整日憋悶房中,胸臆難抒,總得出來走走看看。”

他望着波瀾壯闊的大海,說道:“河山錦繡,怎可使其淪落於腥羶!”

楊冠玉道:“太子殿下光復南方五省,天下義士壯懷激越,抗清大事必然有望的。”

張煌言也是心裡振奮,他道:“世人皆稱,慈煊太子天縱英才,膽略過人。太子治嶺南,往來船上粵人交口稱讚,俱論之爲賢君。恨不能爲太子分憂解煩,只是江南義師也事關重大,總得爲殿下集結義勇,有朝一日復江南時,方派上用武之地。”

楊冠玉也是寬慰到他家先生:“太子不足一年可復五省,也許過不了一兩年,我大明王師便可以抵達江南了,到時候先生必然能重登江寧,一慰平生。”

張煌言嘆道:“清軍在湖廣、福建囤積重兵,殿下要先解此二處清軍之迫,再積蓄實力,招募雄兵,如何也是要在一年以後了。”

說起來張煌言之所以喜歡來到海邊,張望大海可不是真的想要吹海風。自白明修平定廣東,便經常派遣船隻來到浙江這裡,與張煌言進行交流。粵船來此,不僅會給張煌言的義軍提供一些補給物資,甚至是武器彈藥,而且還會將廣東那邊發生的事情傳達給張煌言。

交給張煌言的東西包括這麼幾種,一種是太子殿下寫的親筆信,以示親善恩榮;一種則是內閣總理大臣唐北廬的一些指示,外加兵部一些對於義軍的指示;最後則是各種雜七雜八的報刊資訊了。

剛接觸各種報紙的時候,張煌言還感到十分新奇,不過很快張煌言立即就認識到了報紙這東西的美妙。在這個時代畢竟是信息缺乏的,士人能夠讀書已經是不易,藏書鉅萬的家族更是受人尊重。信息的流動是受限的,量小而速慢。

但是報紙和雜誌則顛覆了這一切,每一次從廣東送過來的報紙,都讓張煌言愛不釋手。從諸多理政院頒佈的種種政令解釋和宣導,民間一些輿情的反饋,乃至於《國聲》雜誌上“大儒”馬恩講解的諸般新意,後來又有各種讀書士子,包括王夫之這樣的名士都開始在上面論學,更讓張煌言極爲看重。

張煌言甚至還日日捧着報刊雜誌在做讀書筆記,重要的內容他要抄寫下來,反覆研讀,之後又會寫下一些心得和見解。最近張煌言已經開始反向開始給報刊雜誌供稿了。

張煌言還在給白明修的信中這樣誇讚報刊一物:“……報紙雜誌時時刊發,流傳於民間,連士子與朝綱,推教化於黎民,廣開言路,洞悉民情,爲亙古未見之善政也。”

自己困於浙江沿海,倍感孤獨寂寥,只有通過這些手段,張煌言才感覺到自己仍於反清復明的大事有些許參與感。所以張煌言時不時就要跑到海邊來,期待看到從廣東來的船舶於此靠岸。

兩人站了一會兒,楊冠玉勸道:“閣部,時候也不早了,咱們回返吧。”

張煌言今天又沒等來船,略微蕭索,頷首應下。

不過就在他們剛想要離開的時候,張煌言遠眺海平面,似乎看到了依稀帆影。

“咦,冠玉你看,那邊是不是有船?”

楊冠玉本想說是閣部大人想得心切而眼花了,可是他放眼望去,似乎真的看到了船的影子。

過了一會兒,帆影更加清晰,甚至也更加密集了。

楊冠玉驚呼:“好多船!”

張煌言整個人已經躁動起來,“看到沒有,打的是我大明旗幟,是廣東派來的水師,哦不,現在稱呼海軍了。如此多的船艦,定是太子派遣人馬來浙江,助我義師抗清的。”

“那船……好大啊!”楊冠玉看清了最當先的一艘巨船,漆黑的船體,看上去威武霸氣。

等到船舶駛入港灣更近,甚至馬上就要登岸的時候,張煌言已經看清了那艘船體漆黑、巨大無比的艦船上打着的旗子——大明太子監國朱。

“太子的旗號,是太子的旗號!”張煌言已經無法淡定,他萬萬是想不到,自己做夢都想拜見的太子監國朱慈煊,居然親自率領大明海軍艦隊來到了浙江,就出現在他眼前的港灣之中,這讓他懷疑自己看到的是一場海市蜃樓。

011 戰緬甸(下)488 軍法如山301 光復遊行394 炮打長崎247 華夷之辨079 朝貢國559 西清萌動235 轉軌074 澳北府362 給禽獸一個時間表499 費揚古稱帝033 獅級戰列艦?不!你想多了546 黑市商人512 更多的中文翻譯555 試金石775 始料未及的空戰結果610 傳武284 三帝085 提前出戰635 震怒的西清皇帝377 藩屬國146 決戰黔西南(六)012 破阿瓦(上)442 優越感146 決戰黔西南(六)351 草原上的炮響031 沙廉的英國人313 登岸560 整肅風紀462 伊斯法罕條約388 外銷武器691 善戰者無赫赫戰功222 思維誤區168 鐵甲艦362 給禽獸一個時間表665 準備不充分586 你的火箭真垃圾580 已瘋723 不萊梅的早晨336 韃子的剩餘價值494 意大利王國405 殖民的邏輯625 考慮一下當個國王690 大明人看戰爭491 西班牙國王駕崩736 戰犯164 江南戰役籌備會(中)590 西清的鐵甲洪流039 受降禮385 皇帝也要高考(下)774 高斯克對高大爺391 琉球逐日(中)094 千里通話687 轟炸第八軍團289 副本結束104 天命在我446 印度洋體系(下)100 瓊州海戰(下)590 西清的鐵甲洪流215 策反104 天命在我059 晉王誅賊之戰(五)440 思鄉的西班牙人729 承麟的變化219 流民事件(中)788 互相傷害709 丹麥海峽(中)251 白蓮教尊204 太子殿下的日常(一)629 “光榮革命”712 登陸是假消息519 死亡射手331 大祭禪讓(二)501 學中文的學院171 明軍之魂705 平波斯(下)104 天命在我413 斯里蘭卡388 外銷武器556 反莫臥兒聯盟612 先下手爲強065 殺吳賊774 高斯克對高大爺059 晉王誅賊之戰(五)440 思鄉的西班牙人303 天下從來不是你的007 接應318 永曆返國122 反伏擊(上)725 災難製造者004 永曆239 王爺商人546 黑市商人170 大明王師667 並不順利的撤軍728 蘑菇721 尤季西奇212 毒計374 慫韃子161 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