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金河灣這邊離不開他啊,去南美就算最快最快,一個來回也得小兩萬公里的海路,就算每天分秒不歇的趕路,連無風帶都忽略了,以海波號的平均最快航速九節算,也只能跑400公里,光跑路就得跑小三個月。這還是理論上的,實際上這個時間可能要翻倍,也就是說光路程就得半年左右。
土豆也好,地瓜也好,還有什麼玉米、橡膠、菸草、辣椒、奎寧,總不能都長在海邊等着自己去摘取吧,那就得上岸尋找。這一上岸可就麻煩嘍,一艘船幾十個人去肯定不夠用,按照洪濤這個性格,怎麼也得三艘船纔敢出行,這一下就把金河灣能用的老水手抽調空了一大半兒,來來回回一年多,等回來的時候,還有沒有金河灣都是個問題。所以洪濤把這個南美之行的計劃押後了,什麼時候自己把金河灣還有印度洋航線全整合利落,海峽公司真的在這條航線上站住腳,再去不遲。
“洪兄,那還等什麼?只要把這些東西找回來,你就是我大宋的功臣,是可以被寫進史書的!不如我們先去吧,回來再弄學校和馬場不遲,我相信朝廷也會理解的!”羅有德沒有懷疑洪濤是在騙他,每次洪濤說的東西他都記着呢,一般都能實現,就算不能實現,也會把詳細理由講出來。能有畝產幾十石的糧食,還養什麼馬啊,還辦什麼學校啊,這不是捨本逐末嘛!
“朝廷理解不理解,關我屁事!我現在還走不開,而且準備不充足,羅兄也不想我們到了那裡被當地食人族吃了吧?等我準備好的時候,自然會通知羅兄的,到時候咱們帶着文郎中一起動身。去那極東之地好好領略一番!在這之前,不管是我還是羅兄,先得把手中的事情辦好,這樣我們走的時候也不會牽腸掛肚了,是不是這個道理?”洪濤只是畫了一張大餅,引誘羅有德玩命幹活兒,並不是真要去南美。他連計劃都沒有呢。但一定要說得分分鐘都要啓程似的,這樣效果才更好。
“洪兄所言極是,是爲兄心急了,家裡也不能耽誤,這是基業啊!冒失了、冒失了,洪兄莫怪!”羅有德讓洪濤這麼一說。也覺得自己是太着急了,這麼大人了,一說出去玩連家都不要啦,很容易被人輕看幾分的。
“那咱們倆就一起努力,把這份基業幹好,爭取早一天能揚帆遠航,去找我們的玉米、土豆和地瓜?”洪濤覺得這個忽悠的火候已經差不多了。有必要再立個誓約啥的,只要倆人一拍手,自己的大後方基本就算拿下了!
“土豆、地瓜……它們到底長什麼樣兒呢?”羅有德毫不遲疑,伸手和洪濤拍了一下。腦子裡還在念念不忘那些畝產幾石、十幾石的糧食。
紹定五年的冬天很快過去了,當紹定六年的春天來臨時,西瑁洲上已經看不到熬煉鯨油的濃煙了,也沒有了一股子一股子的臭味兒,換來的是一陣一陣的讀書聲。原來那座簡陋的小院現在被擴建成了三個並排的大院子,三百多個孩子分成了三個年級六個班,就在這些院子裡上課。這裡面有三分之一是來自金河灣的後代。剩下三分之二里面還有三分之一是黎人小孩,其餘的全是羅有德和那些海商們送來的自家後輩和親戚家子弟。
別看這個學校建在邊遠的西瑁洲島上,海商們卻連一絲怨言都沒有。還稱讚洪董事長老謀深算。他們覺得這種教授絕技的學校,就不該設立在大庭廣衆之下。甚至有的海商覺得把學校放在西瑁洲上都不太安穩,不如直接弄到大船上去,那樣才踏實。路途的遠近對於他們來說算個屁!成千上萬的海路他們都跑過,幾百里路還算遠?如何確保學校的安全和機密纔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既然是絕技嘛,知道的人越少就越值錢,以後這些自家子弟學成了,個個都是他們的搖錢樹。想跑遠航掙大錢,沒有這些孩子就玩不轉新海船,玩不轉新海船就跟不上洪董事長的船隊,跟不上船隊就掙不了錢啊!這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必須機密!
西瑁洲上的疍家人基本都被洪濤撤回了金河灣,鯨油、肥皂、蠟燭的生產作坊也跟着一起撤走了,那邊有的是地方安放。現在金河灣有足夠的運輸能力了,沒必要再在西瑁洲這個小島上佔着一個坑。最主要的是南寧軍的馬場正式成立了,洪濤有了一塊更合法、更大、更有發展潛力的基地,不再需要西瑁洲這塊踏腳石。另外,自己的老丈人泊福、妻兄泊小二也該回金河灣享享福了,他們已經在西瑁洲上守了好幾年。老泊福每次過年回金河灣,都整天抱着洪鯢不撒手,老頭兒嘴上說沒事,心裡卻分分鐘都樂意回家和大傢伙一起住,享受享受天倫之樂。
和西瑁洲上這幾家留守疍家人一起回金河灣的,還有三家黎人,泊福管他們叫花黎,不是花梨木的花梨,而是臉上帶着刺青的海南黎人。自打馬場的事情一定下來,榮老頭就再度出山,連同泊福老人一起由洪濤和幾個疍家小夥子陪着,駕着小帆船沿昌河進了山。他們去找相熟的黎人頭領交涉去了,商談的事情只有兩個,一個就是請黎人幫助疍家人開採石碌鐵礦,一個就是邀請黎人去金河灣與疍家人一起分享那片富饒的土地。
別看疍家人不太樂意和宋人一起扎堆生活,他們對黎人卻比較親近。這也算是同病相憐吧,兩個族羣都是被時代拋棄的,全都受歧視,一個在山區苦熬、一個在海上飄蕩,大家不聯手合作,生活將更苦難。在洪濤來之前,黎人的大部分食鹽都是和疍家人換的私鹽,而疍家人生活需要的布匹、醫藥、牲畜,基本都是從黎人那裡換來的,算是一對兒經濟互補型的難兄難弟。
洪濤給黎人開出來的條件很優厚,金河灣爲他們提供開採鐵器,然後用糧食和他們換鐵礦石,有多少換多少。爲了表示自己的誠意,捕鯨者號上還帶了一噸大米,不管買賣談得成談不成,這些大米就當做黎疍兩家世代交好的禮物了。這是洪濤頭一次進入黎人的寨子,看着那些穿着藍黑兩色黎布,赤着腳排着隊載歌載舞歡迎自己的黎家年輕人,心頭只有兩個字兒,真窮!
黎人家庭的所有家當,全都體現在家裡女人的頭面上,各種銀首飾、掛件,誰的多誰就是寨子裡的富人。但也僅限於此,他們大多數家庭連瓷碗都用不上,只能用木頭挖成一個碗,家裡的火塘上吊着一口鐵鍋,誰家的新、大,誰家日子就過得好一點。至於食物嘛,那是有啥吃啥,黎人不善於耕種,他們生活的環境也沒法大面積耕種。土地是有,但是樹林裡野獸蟲子太多,種下去的種子還沒等發芽呢,一多半就被野獸和蟲子吃掉了,剩下一半剛發芽,也就被啃光了。所以他們還過着狩獵、採集、以物易物的原始生活。
對於用鐵礦換糧食的生意,幾家在石碌附近的黎人頭領都表示願意幹,不過他們不認識啥是鐵礦,倒時候還得由洪濤這邊派人教教他們。但是對於舉族遷徙去金河灣的事情,幾家黎人頭領都不太樂意,雖然他們和疍家人關係不錯,卻也沒好到可以性命相托的地步。金河灣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去了之後適合不適合黎人生活、會不會受欺負,都是他們所擔心的。
洪濤也沒指望一次接觸就能說服他們,就算親兄弟,你突然跑人家家裡說讓人家搬家,成功率也不會太高,必要的心理準備他還是有的。不是不放心嗎?那好,咱想辦法讓你們放心不就得了。什麼辦法呢?派人去考察唄!找幾家願意去的黎人,跟着船一起走,到金河灣住個三倆月,合適不合適立馬就清楚了,到時候再聊走不走的問題不就容易多了。
可是在這個問題上,洪濤想得有點太容易了,黎人如果這麼開明、這麼樂意改變,他們早就下山歸化宋人了,還用得着他來勸說?一個族羣的頑固性是很強的,越是封閉的族羣,這方面就越頑固。他們會固守着他們的生活方式,輕易不肯改變。洪濤此時又沒法用他的忽悠大法,因爲雙方語言不通,說了全是白說,還得由榮老頭翻譯。忽悠這門學問,是需要語氣、神態和很多身體細節來陪襯的,通過別人翻譯的只是語言的含義,其中的很多元素都被剔除了,基本也就失效了。
“啊!又娶一個媳婦?翁翁,我已經爲金河灣犧牲一次了,總不能每次都輪到我吧,要不您也來一個得了!哎呀!”黎人也沒完全拒絕洪濤的提議,人家說了,如果讓疍家的首領娶了黎人首領的女兒,那兩家人就是親戚了,親戚說話他們還是信的。所以幾個黎人頭領身旁突然就多出幾個黎人小女孩,娶哪個都成,反正得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