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雲日後辦電子廠,肯定是需要很多管理人才的,但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他還找不到特別優秀能獨當一面的人才,所以只能是先矮子裡面拔將軍,培養培養崔林雷子他們這些人,畢竟這些人能力先不說,起碼對自己是忠誠聽話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段雲需要廠裡的管理人員必須有技術,但這年頭高學歷的人實在太少了,中專生大學生這些高學歷的人才首選都是進入大型國企,而至於像他這樣的小電子廠,根本就不在這些人的考慮之列。
而且你就算是把工資開的很高,在很多人的觀念中,私企都是不入流的企業,他們也寧可選擇工資低,但看起來卻非常穩定的國企上班,而且就算能招進人來,想留住這些人才也依舊是很困難的事情,這就是現實。
在80年代曾經有個非常有名的民營企業家魯冠球,在1969年的時候,曾經帶領6名農民集資4000元創辦了寧圍公社農機廠。
當時的魯冠球和步鑫生一樣,都是全國知名的企業改革家,他從一個小農機廠開始,重點研發汽車萬向節,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後市已經發展成爲國家520戶重點企業和國務院120家試點企業集團之一,資產近百億,員工13,000名,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實驗室,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而在80年代的時候,魯冠球的場子雖然順利生產出了萬向節,但他知道,仿製始終不是正道,想要長遠發展,必須走科研之路,只不過他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廠裡員工都是“農民游擊隊”,連小學生初中生都不多,員工文化水平整體偏低,這樣的員工素質顯然是無法開發出新產品的。
正在這個時候,國家恢復高考後的第1批大學生相繼畢業,可統招統分的高等教育制度下,作爲鄉鎮企業很難爭取到大學畢業生。
1984年,使任國務院,張勁夫同志到萬向節廠去考察,魯冠球急迫的想要“買”幾個大學生,張勁夫聽後覺得買字不好聽,魯冠球靈機一動,改口說“我付培訓費”,就這樣,一人6000,他用24,000元引進了4名大學生。
24,000元在當時可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大學生到來後令魯冠球如獲至寶,他們被當作貴賓對待,廠裡爲他們單獨安排了房間,還配了電視,甚至專門給每人配備了一輛永久牌自行車,魯冠球就是希望他們能永久留下來。
但這4名大學生中最終沒有全部留下來,其中一名大學生還是走掉了。
由此可見,即便是給這些大學生們如此優厚的待遇,私人企業依然很難留住人才。
段雲本來就是博士學歷,但一個企業想發展壯大,光靠他一個人是不行的,而且前期的話,還只能選擇從自己最信任的這些人中進行培訓,挑選出可以重用的人。
另外段雲也在總廠和大集體這邊尋找合適的人才,現如今的於淑蘭就已經兼職爲他的作坊做賬,將來的話,他可能還需要更多這樣的“兼職”。
段雲既然身在體制之中,同時也是國家幹部,它不可能放棄這個近水樓臺的機會,雖然他也在挖國家的牆角,但他也並沒有虧欠國家,他研製出了新產品,幫助大集體扭虧爲盈,而且下一步還要提升國產汽車變速箱的技術能力,從這點上來說,段雲是肯定對得起國家發給他的工資和福利的。
“段哥,我們肯定會好好學習的。”
“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我看見書本就犯困,現在自從跟了段哥以後,這才知道有文化的重要性,還希望段哥以後能多多指點。”
崔林曹東聞言後說道。
崔林和雷子的倆人以前上學時時候學習並不好,雖然還當不了吊車尾,但成績一直是中下游晃的,後來託關係進了本廠子的技校,在技校的時候也沒好好讀書,混了三年就出來當工人了。
至於曹東的學習還算可以,只可惜當初勉強上完初中,文化底子不高,但腦瓜和學習能力還是比這倆人要強一些的。
對於一些出身社會的人來說,很少會動起再學習的念頭,即便是有人學習,也是爲了混個文憑,但段雲的要求他們是必須要聽的,因爲他們知道段雲本事大,跟着他將來肯定還會有更大的發財機會的,所以想抱住段雲的大腿,就要按他說的來。
“就他們幾個哪是個讀書的料?當初跟我一起在技校的時候,就從來沒好好聽過幾天課,天天逃課逃的比我都快,你讓他們學文化,簡直太瞧不起他們了。”一旁的高磊見狀,笑着調侃了一句。
“哈哈哈。”段雲聞言哈哈笑了起來。
“我們過去那不覺得讀書沒用嗎,反正出來也是個當工人的,在技校考全校第一又能如何?”雷子這個時候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是啊,以前上學就是爲了混個工作,現在不一樣了,段哥說要把我們培養成領導,那我們肯定要好好學啊。”崔林也跟着說道。
“先自己學,不會的地方,你可以請教我的兩個徒弟大軍和二虎,你別看大軍和二虎是村裡人,文化程度還不如你們高呢,可人家是真心下功夫學技術,現在已經能看懂電路圖紙了,你們幾個又不缺胳膊少腿的,怎麼說也不會比我的兩個徒弟差吧?”段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