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有借無還

從宋朝開始,隨着中國航海及商業貿易的發展,中國人移居海外及越南的人數逐漸增多。宋朝末年,由於中原動盪,遺臣義士也多逃奔越南。明成祖時期,出於政治及經濟文化的原因,曾遣鄭和七次遠航西洋,占城爲首站必到之地,加強了相互的往來,對華僑移民又有重大影響。

到明中葉,兩國互舶貿易極盛,廣東、福建人士赴越南經商者日漸增多。另外,明成祖時調滇桂兵八十萬入安南平亂,到明宣宗放棄安南時,大部分士兵隨員留居在了越南,從事農業、開礦、商業等行業。

周小山便是滇桂華裔,既居安南,便要交稅納糧,已經歷經數代。黎、莫爭位,莫、鄭交兵,鄭、阮對峙,大打小打不斷,近百年來安南就沒消停過。周氏也深受其害,在賦稅多如牛毛的壓榨下,家境也是每況愈下。不僅祖輩開懇積攢的土地被變賣得只餘兩畝坡地,連他也在徵兵作戰中成了傷殘。

就在一家人苦捱度日,不知什麼時候便會飢困而亡的時候,運氣卻一下子砸在了周小山的頭上。幸好,幸好自己還會說點漢話,周小山不斷地感到慶幸,偷偷捏了捏懷裡硬梆梆的銀子。自己咋就成了村長,又給銀子,又讓自己主持發糧食,還讓自己把華僑華裔組織起來,維持村裡的治安。

走過一座大院落,周小山才從做夢般的幻覺中驚醒,狠狠地瞪了一眼那寬大氣勢的黑漆大門,吆喝的聲音不由得高了起來,臨了還狠狠地啐了一口。

該死的阮大戶,這下子該倒臺了。這分的糧食就是從他家搬出來的,以後說不定還要分你的地,分你的財產。

嗯,剛剛那個阮家小姐哭起來倒是挺可憐的。我呸,人家明軍又沒幹別的,只是說借你家的糧食,還打了欠條呢!咋就跟個守財奴似的,和她老爹一樣的吝嗇黑心。想起阮大戶掐着脖子要糧收稅的可惡,周小山頓時覺得阮家從老到小,一點也不可憐,對,就是不可憐。

……

咱們是大明王師,仁義之師,不能強搶硬奪,打欠條就對了嘛!朱永興看着書記官把這沓廢紙收好,不禁嘿然一笑。打家劫舍都能落個好名聲,這好事哪能不去做呢,要多做,不讓做不行。

駐守村子的十名軍士已經挑選出來,正由宣教司的官員訓話,可有幾個傢伙的眼神有些飄忽,直往前來領米的隊伍中瞟。

混蛋,人家姑娘穿得暴露,不,是衣裳襤褸,你們也不能如此沒有定力嘛!看誰機靈,到阮大戶家借幾件好衣服給人家穿。要是這點小招術都不會,那就活該打光棍。朱永興翻了翻眼睛,沒好氣地一擺手,上馬走了。

說是駐守,其實就是仿效後世的警察派出所,維持下治安,給華裔和願意歸附的窮人撐撐腰,但太過分了也不行。取卵是可以,殺雞還不是時候。

對於朱永興不緊不慢地推進速度,那嵩感到不解,這分明是給安南鄭氏調兵遣將的時間。要按他的想法,應以騎兵猛烈突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敵人,不給其集結抵抗的機會。

朱永興耐心地向那嵩解釋道:“當年我大明也曾收復安南,但越人抵抗不止達二十年,終於耗盡了朝廷的耐心財力,退出了安南。其一是朝廷派至安南的官員,往往以高壓控制,使當地人大感困苦;其二是鯨吞太甚,明軍雖多,但分佈地域也廣,各地乍服乍叛,軍隊疲於奔命,如陷泥潭;其三則是陳朝未失人心,以興復陳室爲號召,越人從風響應,聲勢浩大。”

“然今勢已然不同。”那嵩也逐條分析當初大明朝廷的失策,“殿下以寬仁待越人,使其脫困苦之境,免欺壓之厄;再者,安南鄭氏橫徵暴斂,百姓心生怨恨,少有肯聽其號令,爲其而戰者;且我軍現只佔數地,並無鯨吞散兵之憂。”

“那總督所言甚是,所以吾才率大軍討伐安南,因其形勢不同也。”朱永興輕輕點了點頭,說道:“但敗安南兵易,使其喪失糾纏再戰之力難。若是進速過快,則安南兵潰而散於四野,勢必爲患。我軍異地作戰,剿之不易。倒不如以勢壓之,迫其後退集結,然後一戰而定勝負,逼鄭氏籤城下之盟,暫息刀戈,使我軍有一立足之地。”

那嵩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南有阮氏爲敵,北有高平莫氏盤踞,鄭氏想必不敢集全國之兵與我軍決戰。只要擊敗其北方主力,鄭氏便多要納款求和。只是要割地的話,怕是不會輕易應允。”

“吾不要鄭氏割地。”朱永興笑得奸詐,說道:“或逼其承認駐兵權,或租借其地,到期即還。”

嘿嘿,租個三五十年,鄭氏估計也該完蛋了,或是被反抗的民衆推翻,或是被阮氏所滅,或是被我蠶食殆盡。到時候債主都沒了,我想還也沒辦法還不是。只好勉爲其難,把有期變無期,繼續佔着這些土地了。

“劉備借荊州?”那嵩稍微一愣,便會心地笑了起來,“殿下睿智,既能達到目的,又賞了鄭氏一塊遮羞布。”

“還有那高平莫氏。”朱永興用馬鞭輕輕一指,帶着嘲諷的冷笑,“吾已派人聯絡,待到我軍大勝,則必蠢蠢欲動。示之以恩,誘之以利,可收‘以越治越’之效也。”

“小三國呀!”那嵩的目光愈發清澈,已經多少猜出了朱永興的陰謀詭計,聯莫制鄭,確實是一步好棋,扶持莫氏爲傀儡,不僅會大大降低佔領區越人的反抗慾望,更會使鄭氏惶恐不安。畢竟莫氏在安南還有一些影響力,一旦得勢,可能比異土作戰的明軍更有威脅。

沒錯,莫氏確實有利用價值,並不是廢柴一塊。就象明末清初之時,明朝的皇帝對百姓並不善待,施政也頗多殘苛。但王朝更替之時,面對更殘暴的統治者,老百姓又覺得以前生活似乎還好些,又起了懷念的心思,使“反清復明”大有市場。

第97章 唯一生路第47章 大戰(一)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71章 流寇戰術第63章 攻掠遼東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69章 譏諷第9章 決戰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46章 火箭列裝第64章 計議第2章 鬥熊救美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04章 報應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200章 佔優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200章 佔優第11章 祖上榮光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85章 急行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37章 李晉王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66章 棄險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63章 攻掠遼東第32章 賜名白族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28章 拉英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88章 毒蘑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94章 思考方法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93章 三馬來會第203章 總攻(三)第68章 正戰穩進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24章 隨想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64章 計議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80章 京師大亂第39章 兵臨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