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

瀾滄江,發源於青藏高原,自景東縣流入思茅地區,然後流經西雙版納,出境稱湄公河,連接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匯入南海,是中國連接東南亞國家的水運大動脈,有“東方多瑙河”之稱。

江水在景東漫灣脫去了峽谷、高山的約束,變得比較寬闊,水也淺了。大大小小的船隻排開在江灣之中,足有上百艘之多。岸上則是兩千明軍的營地,由晉王李定國的表弟馬思良和總兵胡順都率領,走陸路,由滇省和暹羅邊境一直沿江護送而來。

曾經作爲暹羅使者的蘭瑪菩提坐在一艘大船的船艙中,正與一位暹羅青年說着話。

“征伐安南鄭氏只用了二十餘日,休整亦不過一個多月,岷殿下便能率明軍出兵再戰,確實令人驚訝。”帕碧羅闍把目光從艙外收回,笑着說道:“此次若再能獲勝,形勢便可好轉,與我暹羅國也是益處甚大。”

“大人所言甚是。”蘭瑪菩提表示贊同,說道:“不論是對我國宿敵緬甸,還是新敵廣南(安南阮氏),明軍日後皆可成爲助力。在錦線的炮兵訓練完畢,亦對北部戰事有利。”

帕碧羅闍輕輕點了點頭,略沉吟了一下,說道:“岷殿下對西夷的看法和結論纔是金玉良言,可惜我王及衆臣卻沒有警醒之意。法人若被引進曼谷,則我國大禍至矣。”

十六世紀以後,西方殖民主義勢力逐漸滲入暹羅。1516年葡萄牙和阿瑜陀耶王朝簽訂了第一個條約,規定葡萄牙人可以在阿瑜陀耶城、丹那沙林、墨吉、北大年、六坤等地居住、經商和傳教;1598年西班牙和暹羅簽訂通商條約;1612年英國被允許在北大年開設商館;1617年荷暹簽訂通商條約。

現在的暹羅是納雷王統治,他的寵臣是希臘冒險家華爾康,擔負了外貿總監和財政大臣的重要職務。但這個傢伙與法國人勾結,一再勸說納雷王允許法**隊進駐暹羅,並取得對曼谷和墨吉的控制權。

因爲擔心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以及對納雷王門戶開放政策的不滿,部分暹羅大臣和貴族已經結成了親王派。與親法派進行着明爭暗鬥。帕碧羅闍雖然出身不是貴族,但他是納雷王乳母的兒子,與納雷王一起長大,感情甚好,現在身爲象軍副統帥,還是親王派中的一員。

蘭瑪菩提還沒有派別,他也不希望暹羅上層發生分裂。對帕碧羅闍的話不置可否,便想岔開話題,“岷殿下似不喜女色,若獻美女,似有不妥吧?”

“此時當有興王圖霸的姿態,豈有不喜女色之男人?”帕碧羅闍淡淡一笑。說道:“一番心意而已,岷殿下可自行處置,又有何不妥?”

“那是下官多慮了。”蘭瑪菩提自嘲地一笑,繼續顧左右而言他。

帕碧羅闍也不就暹羅國戶開放的政策繼續詢問,蘭瑪菩提並不是什麼位高權重的人物,他也不想費心拉攏,只不過想借着這次輸糧援助。與對西夷頗有警惕的天朝岷殿下進行下商討。一是想尋求解決之道,二也想在大明局勢有所舒緩後,能對暹羅王室有些影響。

此時已經到了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天空漸漸紅得燦爛起來,江水慢慢變得象是一盆火了。

“岷殿下大軍似乎到了?”蘭瑪菩提突然豎起了耳朵,所目光轉向艙外。

哦,帕碧羅闍目光一閃,直立起身。走出船艙,極目向遠處眺望。

……

六天行進了兩百餘里,每天的行進里程大概是:四十里,二十五里,二十五里,三十五,四十。四十。這樣的速度朱永興並不是特別滿意。但他看到了士兵的狀態,看到了速度提升的餘地。

獨輪車還是有效果的,隨着徵借和購買的數量越來越多,以及士兵們操作水平的提高。朱永興覺得適應期已過,行進速度可以達到五十里左右,甚至更多也有可能。

而且獨輪車在雲南的鄉間並不少,特別是茶區生產運輸更爲多見。因其是單輪,車子走過,地面上留下的痕跡,是一條直線或曲線,又被稱爲“線車”。所以,一路行進,一路徵集,也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

如果是短距離行進,騎兵佔有優勢是肯定的。但要是十天半個月的長途行進,馬匹就顯得太嬌貴,耐力反倒不如人了。不是有句流傳很廣的話嗎,“勝利是靠雙腳走出來的”,其實也未嘗沒有一定的道理。

而且戰馬不僅吃草料,還要吃糧食,以保證體力,實在是耗費巨大。養一個騎兵的花費,能夠養好幾個步兵,況且雲南的地形,對於大規模騎兵作戰並不是很適合。

所以,朱永興才向李定國建議少帶騎兵,只作爲奇兵或追擊時使用。一方面減小後勤壓力,另一方面也能爲輜重部隊提供足夠多的馬匹。而獨輪車不僅能幫士兵裝載盔甲兵器,還能夠馱動目前軍的天威炮、轟天炮,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輜重車隊的壓力,解放出不少的人員和車馬。

總而言之,朱永興採取的措施儘管尚需改進完善,但確實大大減少了軍隊中輔兵的數量,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

到達漫灣,只是整個反攻行動的初始階段。渡過瀾滄江,走雲州(雲縣),過順寧府(鳳慶),便進入了永昌府。從時間和目前的速度算,最多也就是七八天便能兵抵永昌城下,路程呢,約略有三百多裡。

這六天的行軍中,朱永興亦是棄馬不用,同士兵一起徒步前進。他的體魄甚好,又有多年驢客的經驗,一天走四十多裡也不覺疲累,何況還是輕裝。當然,行軍途中總有偶然事件,朱永興已經下令除了憲兵隊和工兵隊用馬,以及斥候探馬外。其他所有的馬匹都只能爲輕傷員和病號服務,此外誰都不能使用馬力。

自然,在所經地方的仕紳或土官前來夾道迎接或拜見時,朱永興不打算太過引人注目,所以會騎一會兒馬,但一等到了郊外荒野,朱永興就會以身作則地和士兵們一起步行。

這樣的表率作用有着很大的效果,就算有的士兵感到勞累,也沒有怨言,也不敢有怨言。皇室宗親,朱姓子弟,都和他們差不多,也沒有車轎享受,誰還能比殿下千歲更嬌貴。

過了瀾滄江,便加快行軍速度,每天至少五十里,以五天爲限。朱永興不斷地觀察,不斷地計算,覺得在進入永昌府之前,與大股清軍接戰的可能性並不大,可以比較放心地加速前進。

儘管滇西的清軍防守兵力有了加強,但分佈在廣大的區域,又要固守重要城池,機動兵力卻是很有限。佔地廣闊,這是戰略優勢,但也會成爲分薄軍力的包袱。清軍入滇時間尚短,點、線的佔領已經形成,但要轉化成面,顯然還需要時間。

“……把戰略上的劣勢轉變爲戰役、戰鬥上的優勢,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這是朱永興在講武會上很沒有節操地剽竊後世的經典軍事理論,但卻很適合目前滇省,甚至全國的抗清形勢。通俗地講,就是在局部的戰役和戰鬥中形成兵力優勢,用小勝利的積累來逐漸改變大形勢的劣勢。

清軍踞滇日短,根基不穩,人心不固,連歷史上的那嵩都能看出來,朱永興豈能不抓住這樣的時機。悶頭髮展,那不是絕地求存的節奏,清軍也不會給他那麼多的時間。反攻是爲了相持,是爲了把腳從懸崖邊上挪開,是爲了獲取更多的資源和人力。

三江之外,確實多是邊荒之地;安南之地,也不能提供太多的動力。礦坑礦洞,也就那麼幾個,還多控制在土司手中,是他們的財富之源。可以報饋,可以按賦稅徵收,也可以花錢去買,但終歸不是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沒有足夠大的地盤,沒有足夠多的資源,想擴充兵馬,何其難也?只說是兵精糧足,那也是暫時維持,是搶安南的,是借暹羅的,還有數不清的欠條在外面。

想想蓋着自己印章的欠條、餉田票、功田票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了,朱永興就在心中苦笑。驢糞蛋兒,表面光,誰知道自己是欠了一屁股債的苦命人啊?

暹羅使者啊,好,不錯,只是帶糧食來了嗎?沒說再拿金子銀子意思意思?聽說你們那的佛像都貼着金萡呢,好想去摳啊?

“外官叩見殿下。”蘭瑪菩提跪倒拜見,根本不知道笑得親切的朱永興心裡正有着摳金萡、扒佛衣的齷齪念頭。

“外將拜見殿下。”帕碧羅闍自視頗高,穿着戎裝,並沒有行跪拜大禮。

朱永興對此並不怎麼在意,跪拜禮他本就不喜歡,拱手作揖就很好。

“不必多禮。”朱永興伸手虛扶,說道:“貴國的慷慨相助,吾十分感謝。”

“殿下言重了。”蘭瑪菩提趕忙謙謝,“殿下曾言,大明與我國乃兄弟之邦,互幫互助豈不是理所當然?”

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74章 貪心不足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39章 兵臨大理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32章 魚龍白服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48章 黯然收兵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68章 正戰穩進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201章 總攻(一)第72章 廝殺第4章 封賞,臺灣第133章 立威第5章 琉球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72章 血戰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5章 破城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06章 不負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96章 各有安排第49章 烽火燎原第48章 大戰(二)第81章 襲擾第91章 軍隊建設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77章 突破,崩潰第260章 追擊第97章 唯一生路第92章 僞造,詭道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51章 戰後佈局第38章 突破方向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91章 新氣象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95章 初印象第69章 勳章,土地第23章 伏擊之地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26章 無題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86章 復臺建議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38章 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