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

逆流伐清

感謝把盞龍血熱,沉默de夏花,老昆明,不是笑笑生,有閒來看書,霹靂火04,修羅小卒,長安四載,相見有是多年,w123q123,莫當真,奸gr,相見有是多年等書友的支持,祝朋友們萬事順意。還有半個多月的衝刺備考,更新較少,還請大家多多諒解。

夜幕降臨,明清兩軍的大戰還在持續。只不過,明軍已經取得了野外戰場上的勝利,此時正在做進攻清軍營寨的準備。

穆裡瑪臉色鐵青,在帳中走來走去,下面站着噤若寒蟬的將領們。外面炮聲隆隆,殺聲震天,他們的心也隨着上下翻騰。

野戰大敗,漢軍死傷最重,驍勇的滿蒙八旗也未能展現騎射無雙、力挽狂瀾的威風,在明軍的陣前撞得頭破血流。如今只剩下六千餘漢軍,不足一千的滿蒙八騎,兵力差距更大,還能固守住營寨嗎?

儘管這些耿藩將領缺乏信心,但卻不敢輕言撤退。他們都清楚,如果營寨不保,那五千迂迴繞襲的騎兵部隊便被切斷了退路。對此,穆裡瑪肯定是不會同意的,甚至他還會指望一邊堅守營寨,一邊緊急召回圖海,內外夾擊,反敗爲勝呢!

如果再有幾千騎兵,哪怕只是兩三千,今天的結果便會不同吧?穆裡瑪來回踱着步,萬分後悔當初作出分兵的決定。明軍戰陣確實嚴密,火力確實兇猛,但今天的戰場上,騎兵還是衝到了陣前,並且在衝擊中對明軍的刺刀兵造成了一定的殺傷。只不過因爲後續無力。才被火槍的輪番射擊所擊敗。

而現在倚寨堅守,或許是唯一能夠扭轉戰局,反敗爲勝的機會了。撤兵是能保住一些實力,可也意味着拋棄了那數千騎兵。當然,也可以把勝利的希望寄託在圖海身上,但那畢竟有些過於理想化了。

信使已經派出。計算時間的話,援軍最快兩三天便能趕回來。營寨還算堅固,木柵、壕溝、刁斗、哨樓等工事俱全。八旗軍自老奴起,行軍打獵,冬則立柵,夏則掘壕,安營紮寨極爲嚴密,這已是傳統。穆裡瑪雖年輕缺乏實戰經驗,但這些固定的東西卻還知之甚深。

兩三天。應該是能夠守得住吧?明軍雖人多勢衆,但離十則圍之的兵法理論,還是很有差距。只是,這防守卻還要依賴這些漢軍兵將了。穆裡瑪想到這裡,即便很想痛罵,甚至是鞭打這些在戰爭上率先潰敗的將領,也只好強忍怒氣,溫言撫慰。

“諸位。勝敗乃兵家常事,適逢小挫。倒不必喪膽怯敵。”穆裡瑪擠出一絲笑容,開口說道:“圖海副都統率鐵騎在外,不日即至。我軍倚堅寨而守,若存死戰之心,難道不能支撐?介時內外夾攻,敵軍豈有不敗之理?”

江元勳等人悄然對視。心中瞭然。穆裡瑪沒有雷霆之怒,自然是要他們繼續死命賣力,抵擋住明軍的攻擊。只是,穆裡瑪好象不太清楚明軍的戰力,出營浪戰是不敵明軍。難道單純防禦便可以了?遠的不說,新會、廣州、梅州,是如何迅速陷落的?營塞堅固,難道比得上青磚石頭建的城池?

咦,這麼說來,明軍的攻堅能力似乎比野戰更強呢!江元勳暗自咧了咧嘴,這不日而至的援軍,怕是等不到了。而僅剩下的這些兵將,恐怕也要在防守營寨時損失殆盡。如果明軍完成了包圍,或許要全軍覆沒也說不定呢!

白顯忠、徐萬耀等人或多或少也有些想法,明軍的堅韌戰鬥和兇猛火力,以及滿蒙八旗的落敗,對他們的心理打擊極大。他們也清楚閩省的形勢十分危險,鄭軍與明軍水師正聯手在沿海進攻,耿藩兵馬此番配合滿蒙八旗,派出的可是大部主力,一旦損失慘重,以後如何抵擋明軍的攻勢?就算他們能逃脫一死,可兵馬沒有了,耿精忠還能饒了他們?

按他們的想法,也不是馬上就棄寨而逃,而是留條後路。如果眼見抵擋不住,那便後撤保存些力量,而不是穆裡瑪所主張的死守。可想法歸想法,卻不敢在此時提出,因爲他們是奴才,主子的話哪能不聽?

穆裡瑪對江元勳等人的沉默很是惱火,臉色沉了下來,厲聲道:“爲了皇上,爲了大清國,我意已決,死戰不退。傳令下去,有畏縮不前者,斬!有擅言後退者,斬!驚慌失措、亂我軍心者,斬……”

一連串陰狠的“斬”從穆裡瑪口中迸出,顯示着他的決心,卻也將這些清軍推入了死地。眼見事已至此,江元勳等人再心中不願,也只得與滿蒙八旗的將領一起轟然應喏。

……….

大大小小的火炮被推了上來,黑壓壓的炮口直指清軍的營寨,炮兵呼喝指揮的聲音到處都是。

攻城拔寨,對於明軍來說已經算不上什麼困難的任務,只是由於時間緊,才採取了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打法——炮轟。

各部明軍在調動,白天廝殺中沒有什麼損失的一個師擔任主攻,魏君重所率的第一師只負責警戒和防禦,趁此時間可以進行一下休整和補充。

雖然在野戰中獲勝,並且抵擋並擊敗了滿蒙八騎的衝擊,但魏君重臉上的神情卻不見喜悅,而是皺着眉頭在苦思,旁邊的小桌上放着剛剛統計上來的死傷數字。

這次野戰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日後對陣騎兵的戰鬥還會有很多,且不會再是區區千餘騎兵,對於今天作戰的評價,以後作戰的改進,魏君重這個主將必然要考慮很多。

“刺刀有點短,盔甲還不夠堅固,火炮的威力今天也沒有完全發揮……”作爲魏君重的老搭襠,軍校的同學,第一師的參謀長,許名臣是有話就說,一點也不藏掖。

魏君重對此已經習以爲常,也正是有這樣直言不諱的建議,第一師才能不斷改進調整,成爲明軍的頭號精銳。

“看來,殿下起初所設的長矛兵還是正確的?”魏君重並沒有馬上確定,而是用疑問的口氣反問道:“但如果是在既設的陣地上迎敵,火炮的數量多一些,威力又得以充分發揮,刺刀兵的存在不僅能抵擋騎兵衝擊,還能加強火槍射擊的強度吧?”

許名臣沉吟不答,他知道魏君重在想什麼,攻城拔寨是用不上他們了,可對陣那支分兵的清軍騎兵,應該還是他們的任務吧?這榮譽,當然是必定要爭取的。

…….(未完待續。。)

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6章 柔情蜜意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39章 聖意第71章 慘烈第81章 襲擾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5章 山東攻略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272章 血戰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5章 定情第86章 輕視,放鬆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98章 我認得你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82章 勝利的標誌楔子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85章 情動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78章 勝利之因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90章 援助水西第67章 梆子腔第93章 三馬來會第47章 初勝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160章 大結局第86章 復臺建議第71章 慘烈第70章 正面決戰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7章 歡歌暢飲第94章 相疑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71章 流寇戰術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94章 相疑第86章 接戰第154章 赴廣東第98章 以南養北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45章 大反攻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271章 阻擊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70章 開路迂迴第10章 慷慨陳詞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76章 再棄險要?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章 陌生之地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90章 俘虜處置第90章 援助水西第5章 破城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02章 轟擊第48章 大戰(二)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111章 結果第35章 阻擊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52章 縴夫,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