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

乞和,沒錯,由議和變成乞和,只是一字之差,但卻顯出滿清集團的日益頹喪之勢。

去國號,稱臣歸建州,獻傳國玉璽,送質子,歲歲朝供……滿清提出了新的乞和條件,希望藉此緩一口氣。但實際上,明軍的軍事行動卻還有持續,沒有一丁點的延誤。前線將領只是把使者看押起來,派人給朝廷送信,然後又象什麼也沒發生似的,繼續揮軍猛攻。

很簡單,滿清已經不瞭解明廷政治、軍事結構,以及處理事情的程序。軍人嘛,你就執行命令,按照計劃打你的仗,是不是議和,什麼時候停火,那不是你們關心的事,也不是你們能管的事情。在接到朝廷的新命令之前,你有什麼權力更改軍事計劃?或者擅自停止進攻?

況且朱永興早就透露過自己的底線,除了投降,就是滅亡,滿清沒有別的選擇。朝廷也斷不會有什麼議和之舉,乞和嘛,雖然離投降近了一步,但仍然是不可接受的。

原因很簡單,絕不給滿清喘息之機,也絕不給蒙古諸部以爲滿清能夠存在的可能。而一旦議和,或者說是朝廷有了這樣的意思,蒙古諸部對滿清的打擊就會鬆懈,甚至停止。

只有表現出徹底擊滅滿清的決心和意志,蒙古諸部纔不會首鼠兩端,而滿清的不斷失敗,也將使反清陣營的力量越來越大。歷史上,也正是明軍的連連失敗,才使得親附滿清的蒙古諸部越來越多。站在勝利者的一邊,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是最現實的考慮。

消息傳到北京,毫不意外,朱永興根本連見使者的興趣都沒有。只是通知前線諸將,滿清的使者放回,大明只接受無條件投降,沒有什麼議和、乞和。而朝廷的邸報上卻刊登了此事,借韃虜的卑言乞和來提振民心士氣。

名爲中興,實爲再造。大明帝國的名字雖然沒有改。但同每一個新興王朝差不多,缺的不是活力和自信。經歷過苦痛戰亂的人們,無論是官吏,還是普通百姓,幾乎都希望一勞永逸,徹底解決韃虜這個大禍患。儘管財政緊張,儘管生活還不是特別好,但對於戰爭的心氣卻是非常足。

當然,這與明軍的連番獲勝。與朝廷並未濫加賦稅有很大關係。要是象崇禎時,邊餉、遼餉等加個不停,卻是打一仗敗一仗,還被韃虜在畿輔之地數次肆意劫掠,時間長了,民衆自然會生出牴觸情緒。

其實對於國家,從自身所擁有的能力來看,普通百姓比那些家財萬貫的縉紳豪富付出更多。就象在異族侵略的時候,很多妓女要比士大夫更有節操。也就是說。老百姓雖然讀書少,甚至大多是文盲,但在其樸素的觀念中,更希望能夠抵禦外侮,能夠安樂生活。

也正因爲老百姓的生活本就不易,他們的要求也就不高。也就更知道感恩。就以現在的北地而言,政府的賑濟是盡力了,老百姓雖然吃得粗糙,還要自己想辦法解決一些,但只要沒有動亂。餓不死,有希望,便對朝廷、皇帝感恩戴德。

但就是這樣的老百姓,就那麼點小小的要求,在歷朝歷代,也總不會滿足他們。相反,流民、亂民、暴民、刁民等等稱謂倒是五花八門,盡是貶斥之語。好象老百姓稍有不滿,便是給朝廷、國家添麻煩,卻很少去解決產生不滿的根源,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對老百姓是堵,是防,是愚弄,是鉗制?還是疏導,教育,寬容,並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力,而不是懼怕民衆的力量?

“昏君才什麼都害怕,害怕有人造反,害怕有人篡位,害怕——”朱永興用力揮了下手臂,說道:“從古至今,歷朝歷代也都從沒有禁止過老百姓擁有武器,民用火槍合法化,也只不過是刀劍的升級而已。況且,這也將首先在某一地區試點,然後再視各省情況逐步實施。”

“萬歲,火槍乃國之利器,流之民間恐多生事端。”郭之奇對此是反對的態度,躬身諫道:“國家初定,社會穩定至爲重要。”

“郭卿之言有理,但卻未真正明白朕的思路,以及逐步推行民間火槍合法化的步驟。”朱永興伸手向下壓了壓,斟酌了下字詞,緩緩說道:“民間火槍合法,這只是個籠統的說法,其中還有很多限制。比如申領槍枝要經官府審覈,身家清白、無犯罪紀錄等等,還要宣誓遵守法律,纔可能取官府頒發的持槍許可證。而對某些人禁止持有槍枝,同樣也要有嚴格的規定,以儘量使槍枝不落入壞人之手。”

停頓了一下,朱永興繼續說道:“至於首先要實施的地區,朕認爲可以遼東爲第一。諸卿想必也清楚,照現在的速度,王師光復遼東失地已是指日可待。但韃虜退縮,這仗還要打下去。十幾萬軍隊啊,要深入內地進行作戰,物資糧草便是一個大問題。而遼東之地,曠土寡民,難養軍隊啊!只有移民實邊,方能既減輕國家的餉糧負擔,又保證了軍隊的人員補充,以及所佔之地的穩固。”

“萬歲,除移民實邊外,尚有屯田戍邊可以施行。”張煌言奏道:“遼東之地苦寒,且有戰亂之憂,現國家土地充裕,誰又願意遷徒?”

“那就需要政策引導和鼓勵了。”朱永興垂下眼瞼,沉吟着說道:“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條件足夠誘人,朕相信會招募到人的。而首先在遼東給百姓配發火槍,也是考慮到當地的環境,以及戰亂的風險。若是當年遼人家家有火槍,也不會被韃虜屠殺奴役了。”

“另外——”朱永興微笑着環視羣臣,“移民實邊的政策也將在西北推行,虛邊失地的前車之鑑,豈能不吸取啊?”

在人口稀少的邊疆,移民與鞏固防務歷來密切相關。這在歷史上是有成功經驗的,比如左宗棠率湘軍西征收復新疆時,就向當地移民,很快出現“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的景象。而“移民實邊”之功就此大書於史冊之上。(未完待續。。)

第64章 計議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47章 大戰(一)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78章 破路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36章 領悟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7章 詐取緬關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02章 轟擊第50章 伏擊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9章 世子殿下?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203章 總攻(三)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0章 大勝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201章 總攻(一)第191章 新氣象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50章 伏擊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83章 水西之變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37章 緬局有變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24章 隨想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36章 領悟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80章 京師大亂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90章 援助水西第47章 初勝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26章 提點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37章 緬局有變第39章 聖意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63章 求助他國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8章 元江城防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65章 佈署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33章 立威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9章 世子殿下?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