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鐵骨錚錚

大明中興四年十二月十八日,張魁山等人壓着霍靳樑等俘虜回到北京城。

張魁山進宮拜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末將張魁山,幸不辱命,已清剿西部所有漢奸,光復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各地,請皇上明鑑!”張魁山恭敬的向朱慈烺覆命。

“好,哈哈哈哈,愛卿與衆將辛苦了,待回到南京城,朕將論功行賞,絕不虧待諸將!”朱慈踉哈哈大笑道。

對於張魁山等人如此迅速的掃平西部漢奸殘餘,朱慈踉感到很滿意。如今大明所有本土迴歸,內外皆定,各軍將領都爲此立下汗馬功勞,回到南京城後,論功行賞是必須的。

“謝皇上隆恩!”張魁山也不推辭,笑着謝恩道。

當前,朱慈踉在北京城還有一件事沒有做,那便是重新按照帝王的規格安葬崇禎皇帝,待這件事情做完,他纔會回到南京城。

重新安葬崇禎皇帝這件事情並不簡單,事實上從事情提出來到現在,已經過去大半個月時間了,可大量準備工作都還沒有準備好,而且太后也打算親自來到北京城參與,算算時間,太后大約還要兩天的時間纔到。

“皇上,掘土工作已經進行了大半,各種葬品也從江南陸續運來!”錢謙益全權主持修建崇禎皇帝陵墓一事。

崇禎皇帝陵墓的位置就位於天壽山北側,大明自成祖後的皇帝都是葬於天壽山,崇禎皇帝的陵墓的位置其實早就有了決定,只不過這些年大明內外交困,連年征戰,崇禎皇帝爲了節省經費,才一直沒有開挖自己的陵墓,而崇禎皇帝死後,李自成爲了面子才葬了崇禎皇帝,只不過做爲造反起家者,李自成當然不可能按照皇帝的規格來安葬崇禎皇帝,幫他挖陵墓更是不可能,所以便直接挖開已死去的田妃的墓穴,將崇禎皇帝葬進了一個妃子的墓中,不免也有些侮辱崇禎皇帝的意味在裡面。

滿人佔據北京城的時候,爲了籠絡民心,原也有爲崇禎皇帝重新修煉陵墓安葬一事,事實上,滿人已經挖開了近半土石,表面墓園也都修了不少,若不是後面徐州之戰滿人戰敗,或許滿人已經將崇禎皇帝重新安葬了。

也正是因爲滿人幫助挖開了近半土石,現在大明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到這個程度。

“儘量加大力度,預計能否在年前將陵墓建好?”朱慈踉問道,心裡他還是希望能趕回南京城過年的。

“請皇上放心,滿人先前已經幫助建了不少,大大節省了工期,大約五日之內,陵墓工事便可完工,正巧趕上二十四日宜安葬之時,屆時便可重新安葬先帝!”錢謙益說道。

“嗯,如此就好!”朱慈踉點了點頭,滿意道。

兩日後,周太后抵達北京城,朱慈踉親自在城門口迎接。

“兒臣參見母后!”朱慈踉對周太后行了個禮道。

“皇兒快起來。”周太后上前將朱慈踉扶了起來。

不到四十歲的周太后並不顯老,風韻猶存,當年她三十二歲隨朱慈踉南下南京城,至今已經六年多過去了。

周太后看着眼前的正陽門,當年她便是從這座城門離開的北京城,如今又要從這座城門進入北京城,六年多以來,她無時無刻不再想這一刻。

“皇兒,辛苦你了,你比你父皇厲害,你父皇在天之靈,能看到你光復北京城,驅逐韃虜,重新統一大明,當可安息了。”想到當年崇禎皇帝的死,周太后很是傷感。

她十五歲便嫁給崇禎皇帝,跟崇禎皇帝夫妻十八年,雖然說不上多麼伉儷情深,但也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朱慈踉淡笑不語,這些都是他做爲大明皇帝該做的而已,並不覺得有什麼可以值得稱道的。

十二月二十四日,剛剛完工的崇禎皇帝陵墓正好趕上了今日的宜安葬的日子。

田妃的墳墓被掘開,崇禎皇帝的遺骸被取出重新安葬。

周太后親自爲崇禎皇帝的遺骸蓋上皇袍明布,入殮蓋棺,將崇禎皇帝的棺木護送入陵墓內。

隨着各種陪葬品被送進去後,墓口漸漸被封閉,但這並沒有完。

“擡上來!”朱慈踉下令道。

當即,一塊蓋着白布的石碑被擡了上來。

白布被掀開,石碑上刻着四個大字鐵骨錚錚露了出來,旁邊還有幾行小字不稱臣,不納貢,不賠款,不割地,不和親,天子御國門,君王死社稷,鐵骨錚錚!

看到這樣一個石碑,不管是周太后還是錢謙益等參加安葬的重臣,所有人心裡都震動了,特別是那一行小子,顯盡大明立國至今的錚錚鐵骨,不管是當年英宗被瓦剌俘虜,受多少折磨都寧死不降,北京城下,被鋼刀架在脖子上都呼喊大明抵抗瓦剌的進攻,還是六年前的崇禎皇帝,在北京城破之前,明明有機會逃離北京城,但他就是沒有逃,北京城破之後,寧願自縊煤山,也不願向反賊投降,更留下血書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連李自成等反賊看了都動容,不得不欽佩。

不說崇禎皇帝有多英明,但至少君王死社稷,鐵骨錚錚,他做到了,所以當得起這塊石碑。

立下這塊石碑,朱慈踉可不只是立給崇禎皇帝的,更是立給大明後世帝王的,他相信,有這塊石碑在,上面的字便會成爲錚錚祖訓,今後的大明曆代皇帝,不會有誰敢違背上面的錚錚祖訓。

朱慈踉立下這塊石碑,也是立下今後大明的錚錚鐵骨,更是立下華夏民族的錚錚鐵骨。

華夏民族寧折不屈,唯有不斷髮奮圖強,自強不息,才能在今後的歷史長河中,始終保持着最輝煌的一頁。

周太后流下了淚水,在場的所有男子都睜大着雙眼,血液沸騰!

南京廣報司派來的大明日報記事將這偉大的一幕記錄了下來,不日將通過大明日報,傳報天下。

數日後,隨着這一期的大明日報散發出去,天下震動了,所有大明百姓的胸口如同燃燒了一團熱血,有人雙拳緊握,有人激動的吶喊,發泄這令人無比振奮的一幕,甚至比北京城光復更讓他們激動。

不稱臣,不納貢,不賠款,不割地,不和親,天子御國門,君王死社稷,鐵骨錚錚!這一行字體在朱慈踉回到南京城後,被朱慈踉毫不猶豫的寫進大明今後的祖訓當中。

鐵骨錚錚,寧折不屈,無疑將在今後成爲所有大明百姓心裡的勵志銘,也是大明今後所有帝王的堅持,將不斷推動着大明向更巔峰前進。

第16章 山東總兵劉澤清的殺機第222章 徐州城下(一)第271章 鄭芝龍第953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一)第548章 蒙古人暴動(一)第18章 美人計?第366章 龍鳳彎之戰(二)第788章 統一四國(二)第1016章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一)第24章 奪取山東兵權第669章 殲滅沙俄大軍(一)第533章 準格爾之敗第59章 緊鑼密鼓第829章 多爾袞的無奈第1039章 實力大增的滿清第369章 悲慘的李自成(三)第683章 攻陷庫爾要塞(一)第148章 戰後第1024章 清奧間的聯姻第442章 關寧軍之殤(一)第996章 文明論第565章 議和(一)第925章 五國聯盟軍第919章 南攻墨西哥第241章 多鐸死!第349章 拒絕荷蘭人的求和第689章 全殲紅薩爾軍團(一)第1004章 進攻巴黎(一)第385章 羅汝才之敗(五)第933章 決戰巴拿馬(八)第328章 三道聖旨第933章 決戰巴拿馬(八)第214章 徐州援兵(二)第490章 清軍大敗第455章 兵入山東第445章 吳三桂的去路(一)第899章 中興二十三年(二)第585章 進攻漢城第676章 定王和啊蜜兒公主(二)第843章 滿人的緊迫(二)第1062章 滿清滅亡第1053章 決戰巴格達(二)第151章 回到京城第273章 對鄭芝龍的震懾(一)第270章 火器局的突破第406章 慘烈(一)第470章 主力抵達第217章 激戰薛城(一)第210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三)第521章 轉變對待屬國的方式第66章 逼宮第39章 回到南京第1074章 君士坦丁堡之戰(四)第88章 大婚第327章 秋糧的大豐收(二)第1005章 進攻巴黎(二)第267章 鄭森和錢初瑤(四)第30章 淮安城下(下)第982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五)第4章 兵臨城下第925章 五國聯盟軍第701章 蓋特伊維奇的妥協第226章 城外輪戰(三)第489章 決戰燕碭山(六)第646章 鐵路大動脈(一)第554章 改造蒙古(二)第296章 遍佈整片大地的火焰第974章 多爾袞的秘密武器?第1029章 血腥的非洲第1024章 清奧間的聯姻第776章 殺往仰光第13章 七旋山之戰第754章 南渡河之戰(三)第341章 收復臺灣(二)第32章 二十萬大軍雲集第644章 悽慘的農奴第781章 攻入仰光第932章 決戰巴拿馬(七)第1048章 兵臨伊斯法罕第512章 攻打李家第1020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二)第250章 撫卹事宜第749章 進攻緬甸第1048章 兵臨伊斯法罕第463章 洪承疇(三)第906章 英軍敗逃第1074章 君士坦丁堡之戰(四)第573章 鴨綠江口海戰(三)第1031章 與歐洲合縱?第742章 易服前夕(一)第393章 黎州城外的大戰第623章 倭寇令人震驚的表現第768章 圍殲暹羅大軍(一)第456章 首戰告捷第184章 棄守泰安(下)第116章 決戰(中)第499章 血洗蒙古草原(一)第466章 東光縣城下(一)第152章 兩個女人第657章 勸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