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借刀殺人上

作爲博平侯,武帝的葬禮楊天也有參加,武帝的陵墓就秦始皇陵的對面,與雄傳壯麗的秦始皇陵相比,周武帝的孝陵就猶如一個小土包,顯得非常寒酸。

不過,武帝崇尚節儉,陵墓的規模是武帝親自指定,這點大家對新登極的周宣帝無法指責。

葬完武帝,宣帝開始對自己的親信大勢提官,吏部下大夫鄭譯提爲開府儀同大將軍,內史中大夫,東宮侍讀劉昉,被授大都督,遷小御正。

另外堂兄弟宇文貞爲大冢宰,列文臣之首,宇文賢爲大司馬,列武臣之首,漢王贊、秦王贄,紀國公宇文提,宋國公宇文實等人也獲得高位。

宣帝的這些堂兄弟年齡多是二十歲上下,有的甚至才十四五歲,秦王贄更是隻有十一歲,他們並無多少爲官經驗,遂獲高位,整個朝庭頓時顯得一片烏煙瘴氣。

楊天雖然只有十二歲,宣帝看在皇后和楊堅的面子上,竟然也給了一個驃騎將軍的官位,授予開府之權。比楊堅得到這個職位早了四年。

安排妥當後,宣帝自認爲皇位已穩,已迫不及待的想享樂,喪期未過,宣帝馬上下令百官脫去喪服,皇帝和官員都可以參加吉禮。

這條旨意引起朝中一片譁然,宣帝的行爲以武帝的仁孝形成鮮明對比,建德三年叱奴皇太后死時,周武帝甚至要用周禮來寄奠母親,周禮要求守孝三年,因爲羣臣反對纔沒有實行,最後宇文邕妥協,衣着和飲食都嚴格接照周禮,每日早晚只吃一溢米(合80克),他的兄弟和百官在太后安葬前都要如此做。

叱奴皇太后安葬那天,皇帝赤腳步行上百里,親自將叱奴皇太后的遺體從長安城送到成陵,以示自己的哀痛之意。葬完太后,武帝仍然服喪三個月,穿着喪衣,早晚只食一溢米。

雖然衆臣不要求現今皇帝也學武帝當年的行爲,但剛剛葬完自己老子,就想迫不及待脫下喪服取樂,這也太讓人心寒,許多人議論紛紛,對宣帝的行爲搖頭嘆息。

京兆丞樂運上疏道:“陛下安葬先帝之期已過急,如今喪期未過,先脫喪服,臣恐陛下遭天下之人恥笑矣。”

宇文贇見自己剛當上皇帝就有人敢反對,勃然大怒,將樂運的奏章丟給地上,道:“朕是皇帝,誰敢笑我。”就要派人捉拿樂運治罪。

鄭譯和楊堅有同窗之誼,宣帝提撥他高位,而且將朝政也委任到他手上,這一天得意洋洋的來到隨國公府拜見楊堅,楊堅讓楊天也跟着作陪,恭賀鄭譯高升。

鄭譯年齡在四十左右,面色白潤,滿臉紅光,瞧見楊天,嘖嘖稱奇:“隨公,令公子相貌堂堂,小小年紀已是驃騎將軍,他日成就不可限量。”

楊天對於這個鄭譯當然聽過,不過,都是到太子府拜見太子妃楊麗華時聽到的,這個鄭譯只會陪同太子狎玩,千方百計討太子歡心,在楊麗華口中自然沒有好話,不過,楊天卻知道這種小人得罪不起,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連忙恭恭敬敬的向鄭譯行禮:“小侄拜見鄭叔叔。”

“好,好。”鄭譯連忙在身上摸了摸,掏出一顆明珠,遞給楊天:“老夫今日來得匆忙,也沒有準備禮物,這顆明珠權當見面禮。”

楊天將明珠接過,又道了謝,才請鄭譯重新坐下。鄭譯搖頭晃腦的道:“隨公,當年同學中,吾觀隨公之相最貴,如今果不其然。”

楊堅知道鄭譯明着是捧自己,實際上是自鳴得意,他冷笑一聲道:“鄭兄,你今日雖拜開府儀同大將軍、內史中大夫,堅卻不敢恭賀。”

鄭譯頓時詫異:“隨公此話怎講?”

楊堅道:“大周皇位前番都是兄傳弟,到如今才父傳子,武帝兄弟衆多,未必沒有人想弟承兄業,若有一人鋌而走險,鄭兄身爲皇上的第一心腹,首當其衝即爲鄭兄,所以恭賀的話還是以後再講。”

鄭譯頓時冷汗迭出,六年前,武帝剛剛收拾宇文護,出巡在外,武帝五弟衛王宇文直自持在剿滅宇文護餘黨中功高,想廢太子搶奪繼承權,謊稱武帝病危,率軍攻打東宮,差點得手,當時宇文直的叛兵突然掩至東宮的肅章門,幸好東宮留守尉遲運及時將大門關上,爲止,尉遲運的手指還被叛兵用刀從門縫伸進來砍去半截無名指,可見當時情況兇險。

肅章門被關上後,叛兵又搬來木柴,放火燒門,想將大門燒燬,柱國大將軍李賢的兒子,司衛上士李詢當機立斷,下令禁兵搬來木柴,在內也放火,熊熊大火纔將叛軍擋住。當時太子只有十四歲,而鄭譯就陪在太子身邊,兩人都被嚇得半死。

武帝在位時尚且有人打主意,何況此時武帝已去,新君剛立,想起那次的兇險,鄭譯彷彿眼中又出現了熊熊大火,在隨國公府中頓時如坐鍼氈,不到半刻,就匆匆離去。

楊天望着自己老子,心中大讚,只憑剛纔廖廖數句,大周的皇室恐怕就要掀開一場血雨腥風。

鄭譯從隨國公府出來就匆匆入宮,正碰到宣帝看完京兆丞樂運的上疏,見到鄭譯,宇文贇心情稍好,將樂運的奏章丟給他:“鄭愛卿,你來的正好,朕正要派人捉拿樂運,你就辛苦一場。”

鄭譯正想向宇文贇進言防範幾位皇叔之事,一個樂運根本不放在眼中,將奏章匆匆瀏覽了一遍,向皇帝道:“皇上,暫慢,樂運只是一個小小的京兆丞,安有膽子對皇上的行爲評論,臣擔心的是怕背後有人撐腰。”

宇文贇一驚:“何人敢如此?”

鄭譯道:“至少也是番王之流,如果陛下捉拿樂運,正好給他們一個機會抹黑陛下。”

第2章 隨公國府下第43章 親兵上第91章 戰起第9章 晉王第四十六突氏第24章 穿牛鼻第31章 入城第18章 那一場雨第17章 頡利可汗第29章 親事上第80章 來客第14章 大運河(一)第58章 反擊第47章 懸崖上第56章 慕容第13章 禍因上第42章 正主下第74章 女人第70章 敗局已定第11章 搶親上第70章 勇將下第76章 楊堅崩第96章 激戰第21章 臥虎藏龍上第27章 殿前爭論第25章 差點錯過第95章 洛陽宮第40章 鬧賊下第65章 巡視邊關第4章 血汗工廠第28章 處罰第3章 甦醒上第45章 計定第67章 營州第33章 憤怒上第51章 大戰開啓第62章 半渡而擊第28章 尋君千里下第11章 佛道二門第49章 新羅與百濟的分歧第9章 洛陽行第37章 水戰第47章 刀尖上跳舞第57章 身份轉變第38章 水軍初勝第32章 名滿京城第16章 佳人下第34章 水軍第98章 破鏡第12章 搶親下第69章 搜捕第95章 天意第37章 發泄上第45章 殺機上第23章 一隻風箏第六十五章第46章 螳臂當車第103章 軍紀第62章 半渡而擊第49章 捉襟見肘上第47章 懸崖上第59章 急趕第57章 歸來第82章 貓妖第53章 賜名上第94章 恢復漢姓第64章 線索第52章 準備下第27章 求醫第13章 禍因上第26章 突厥來使第57章 歸來第22章 農學院第15章 大運河(二)第2章 米價第48章 互算第98章 破鏡第70章 涿郡第四十六突氏第6章 朋友下第15章 佳人上第92章 渡江第71章 出征第67章 血戰第53章 追查第43章 圍城第88章 打擊第5章 朋友上第63章 攻心爲上第70章 意外第67章 血戰第15章 楊約第47章 前驅第23章 危險上第3章 班底上第100章 誓言第77章 情報第91章 戰起第四十六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