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李國棟幫過鄭芝龍大忙,鄭家軍依靠李國棟幫他鑄造的紅夷大炮,擴大了自己的船隊,建造了大批大中型戰船,依靠這些戰船,鄭芝龍取得了對劉香海盜集團的巨大勝利。
事實上沒有李國棟給鄭芝龍鑄造的艦炮,鄭家軍也能取得剿滅劉香的勝利。不過鄭芝龍兵不明白這一點,把很大一部分功勞歸功於李國棟幫自己鑄造紅夷大炮的份上。
既然主公的貴客,施福也不好不見,於是讓李國棟登上了他的船。
聽說不是爲了《清明上河圖》的事情來的,施福剛剛提着的心放了下來:“不知道伯爺來找下官,有何事?”
李國棟回道:“李某想讓鄭將軍幫個忙,希望施將軍能幫李某傳話。”
“什麼忙?”
“李某想在長江邊建造船場,不需要太多船,只要能縱橫長江,抵擋得住湖廣水師即可。希望鄭家軍能幫忙。李某問下,鄭將軍能否造出紅夷夾板船那樣的大船?”
施福皺起眉頭:“伯爺要建造水師,阻斷長江交通?莫非伯爺要造反?”
“不不,吾乃大明忠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豈可造反?這造船需要五年時間,因爲五年後天下將大變,建奴將抵達江邊。故需要水師來抵禦建奴渡江。”
“建奴會抵達江邊?”施福嚇了一跳,“這是危言聳聽啊!”
李國棟拱手道:“非也,李某已經說了,五年後天下將會大變。施將軍,此番建奴入寇劫掠,將士們奮勇作戰,擊退建奴。可是這朝廷竟然連軍餉都發不出來了,陛下被迫變賣家當,這才解決了軍餉問題。這樣的事,陛下能做一次,能做兩次,可是能永遠這樣幹下去嗎?等到宮中之物變賣殆盡,難道還能把皇城賣了不成?再無軍餉,恐怕官兵們都要譁變了!施將軍,您說這天下豈不是將會大變?”
施福大吃一驚:“沒想到朝廷竟然缺錢到這地步了?主公還以爲,宮中出售物品,肯定是朝中有奸佞慫恿陛下,賣出物品,交結天下富商,沒想到卻是朝廷缺銀子。某在江南行走,一片繁華,天下太平,根本就看不出朝廷缺銀子啊。”
李國棟長嘆了一聲:“江南可以說富甲天下,即便是湖廣,也是富得流油,誰能看出朝廷缺銀子?可是西北赤地千里,朝廷卻年年加餉,西北活不下去的百姓都當了流賊了。當年己巳之變,就有因爲朝廷欠了勤王大軍軍餉,結果軍隊譁變,當了流賊!”
“伯爺,此事事關重大,還是麻煩您親自去一趟福建,同主公見面之後,當面細談吧。”施福不敢擅自做主,於是邀請李國棟去福建。
李國棟拱了拱手:“好,李某正要去江南一趟,不妨跑一趟福建。那就先謝過施將軍了!”
施福拱手還禮:“那就請伯爺隨某同船,共赴江南,再往福建。”
李國棟讓小船上的張書恆和二十餘名擔任親兵的夜不收一起登上了鄭家軍的船,一同南下江南。
船隊路過淮安,李國棟邀請施福去淮安鬥湖城寨參觀,其實這也是向鄭家軍展示自己的實力。鄭芝龍是一個聰明人,只是聰明過頭了。爲何真實歷史上的鄭芝龍會降清呢?就是因爲大清佔領了江南,而鄭芝龍的海商集團想要賺取利潤,就需要有江南這個後盾。看一下鄭芝龍輸出的商品就知道了,瓷器、絲綢、茶葉,這些商品大部分都是產自江南,尤其是數量佔了最大頭的絲綢。
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就是因爲江南已經把大量的水田都改成了桑田和茶林了,所以江南出產的糧食產量可是年年下降,由明初江南產的糧食供給北方,變成了江南糧食只能自給,漕運運往京城的糧食,都是來自湖廣。
瓷器和茶葉,雖說瓷器產自景德鎮,但景德鎮瓷器是供給京城的官窯,江南也有大批瓷窯,江南產的瓷器質量並不比官窯差;茶葉,福建等地也有產茶,可是那個時代的日本和朝鮮還是喜歡江南的綠茶,福建產的烏龍茶在海外並不受歡迎。
那個年代,茶葉輸出的目的地主要是日本和朝鮮,還有南洋豬國,尚未開始大規模向歐洲輸出紅茶。歐洲人只喝紅茶,當年的紅茶只有武夷茶一種,產量極少。直到明朝滅亡之後,葡萄牙人才把茶葉傳到了英國,於是英國人喜歡上這種物品。從十七世紀末開始,英國開始大量引進茶葉。
在福建的茶葉成爲最重要的出口貨物之前,江南的絲綢、陶瓷和茶葉是最要海貿商品,南明失去了江南。正因爲丟掉了江南,所以鄭芝龍爲了自己的利益,去投奔了大清。
誰知道大清就是要打壓海商集團,因爲海商集團不好控制,結果降清之後的鄭芝龍被軟禁,後來又被髮配去了寧古塔,最後被殺。
清廷打壓了海商集團,也打斷了資本主義萌芽,把即將進入資本主義的華夏又給拉回到奴隸社會。
只要江南在手,鄭芝龍就能臣服大明。
一行人在淮安換了小船,沿着一條小河逆流而上,到了高家堰堤壩之後,船隊進入船閘。
船閘並非什麼稀罕之物,運河上就有多道船閘,從長江進入運河,運河通過黃河,皆有船閘,而且運河也不是在一條地平線上,淮安、淮陰之間也有船閘。只是高家堰船閘在施福眼裡意義不大,這裡不是繁忙的水上交通要道,這座船閘也沒有過閘費可以收,純屬賠本買賣。
李國棟讓王全耗費了大量人力建造成的高家堰船閘,自然不是商業用途,而是一座軍事用途的船閘。一旦清軍入關後南下,淮軍水師可以隨時通過船閘進入運河,情況不利的時候,水師可以通過船閘回到城堡,然後明軍打開高家堰水閘放水淹清軍。
水攻之計,玉石俱焚,洪澤湖下游的淮安、沐陽、安東等地都會成爲一片澤國,甚至連揚州都會被大水淹沒,整個江淮一帶的百姓就要遭到滅頂之災,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李國棟不會用光頭的水淹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