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大旱災(下)

軍堡外面搭起了一座座粥棚,軍戶們大聲唱着:“我們身上穿的,來自老百姓,我們手裡的武器,也來自老百姓,我們的父母是老百姓,我們的姐妹也是老百姓,我們的職責,保家衛國,保護百姓!”

粥的香味,嘹亮的歌聲,引來了周圍飢餓的百姓。粥,是以玉米粉、番薯粒混合了一點蕎麥、小米和大米熬成的粥,雖然很稀,但可以讓人活下去。前來的饑民們排着長隊,端着碗,來領取軍戶所施捨的粥。

劉老根也在粥棚中忙碌着,他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岳父岳母和小舅子也來領粥了,於是他走上前去,在他的便宜岳父耳邊輕聲問道:“你們,你們,我不是給了你們一袋糧食了?怎麼又來領粥了?”

便宜岳父嘆氣道:“一小袋糧食,也不知道一家人能支撐多久,得留着預防萬一啊。我們一家大小,還是來這裡喝點粥,那樣活下去的希望才更大一些。”

不遠的濟南府城,德王府也開粥棚,施捨粥。這當然也是李國棟的功勞,李國棟離開了軍戶所之後,又跑了一趟濟南。因爲感激李國棟的救命大恩,德王大方的拿出糧食,建造粥棚施捨饑民。

連德王和魯王都施粥了,一些士紳也紛紛拿出糧食,建造粥棚,施捨給老百姓。雖然他們的粥稀得可以看到人影,而且其中還摻雜了不少爛菜葉、野菜、草根、米糠、麥麩甚至是木屑,但也救活了不少人的性命。

李國棟還動員山東百姓去捉蝗蟲吃,老百姓一開始不敢吃,因爲明末不像是唐朝。唐朝的時候,可是李世民親自動員老百姓吃蝗蟲,甚至還發動官府,以糧食換蝗蟲,一斗大蝗蟲可以換到一斗精米;一斗小蝗蟲可以換一斗糙米。明末的時候,不僅官府沒有銀子救助百姓,而且還流傳一種說法:認爲蝗蟲是上天派來懲罰人間罪惡的蟲子,若是吃了,會引起玉帝大怒,降下更嚴重的懲罰。

可是李國棟的軍戶們卻大批的抓蝗蟲來吃,而且還抓來了大批斑鳩、鵪鶉去吃蝗蟲,李國棟還緊急從鬥湖城寨調來了一批雞鴨,讓軍戶們趕着雞鴨去吃蝗蟲。

雞鴨,鵪鶉和斑鳩,吃了蝗蟲之後都長得異常肥美,之後這些雞鴨、鵪鶉和斑鳩又成爲了軍戶的美食,或者下蛋提供食物。

見軍戶們吃蝗蟲,老百姓也就打消了顧慮,開始大批的捕捉蝗蟲,這不僅消滅了蝗蟲減輕了災難,還填飽了肚子。

這樣一來,就把山東因爲旱災和蝗災造成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這些得以活命的老百姓,在今後清軍入關之後,他們在當地士紳的帶領下,組建了團練,爲抗擊清軍做出了重大貢獻,使得膠東牢牢的掌握在明軍手中。

士紳們也不是瞎子,經過清軍入寇劫掠的災難,他們看到李國棟的軍戶修建的一座座堡壘,也模仿李國棟的棱堡式樣,在齊魯大地上興建起不計其數的寨堡,儘管他們的寨堡大部分都是磚木結構的,可是在一些好心人的提醒之下,那些磚木結構的寨堡,加上沙袋,就變成了一座座堅不可摧的簡易城堡。

山東的災民得到了救助,可是河南卻是一片人間地獄。

整個河南,可謂是赤地千里,白骨累累。大災降臨,即便是一些小地主和富農,也活不下去了,餓死者不計其數。隨着旱災和蝗災,瘟疫接踵而至,給嚴重受災的河南百姓雪上加霜,不僅是一座座村莊變成了無人的空村子,甚至一些城鎮的人都死光了。

在山東和山西被人類和鳥類吃怕的蝗蟲也大量的飛去了河南,給河南帶來更嚴重的災難。

李國棟也派人去了福王府上,要求福王捐出糧食,建造粥棚,救助百姓,誰知道派去的人卻被福王野蠻的趕了出去!

周王還好,拿出了一部分糧食,建造粥棚,救助了一部分饑民。可是周王的財富遠不如福王,他還得留下一些銀子養活軍隊和民壯,因爲有消息,賊軍很快就要來河南了。

得到夜不收送回來的消息,李國棟憤怒的說道:“河南百姓餓斃無數,然兒福王仍豪奢糜費,紙醉金迷,不肯拿出一粒糧米賑濟災民。聽說福王都胖到三百多斤了,可有這事?”

張書恆道:“有,胖得像頭豬了!”

“就是一頭豬!這樣的傢伙,就應該被李自成當成一頭豬宰了!”

張書恆道:“主公,李自成復出,他們還編排了一首歌謠。”

“怎麼唱的?”

“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李國棟“呵呵”冷笑道:“說實話闖賊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不過他能掃蕩一批豬一樣的藩王,也算是對老百姓做了貢獻。福王如此,也難怪老百姓紛紛投賊了!”

至於福祿羹的說法,李國棟認爲完全是無稽之談,李自成不可能拿一隻美味的鹿來和福王這個令人噁心的大胖子一起烹了。若是李自成聽說了福祿羹的說法,保證會瞪大眼睛,眉毛倒豎:“鹿乃美味,額怎麼可能浪費鹿肉?”

按照原本的歷史,距離福王被殺還有一年時間。因爲清軍入寇劫掠,原本被孫傳庭和盧象升打得奄奄一息的李自成又死灰復燃,張獻忠等人也降而復叛了,楊嗣昌得了崇禎皇帝的詔書,即將出兵剿賊。因此李國棟決定先回山西。雖然他沒有打算真的剿滅李自成,可是做做樣子出兵的表面工作還是要做的。

回到襄陵城寨,這裡看不到一點遭災的樣子。其實山西遭災幾乎和陝西同步,比河南和山東早了好幾年,這時候的山西,災情嚴重,連汾河的水都乾枯了,黃河水量嚴重不足。

但李國棟的城寨內卻是一片繁榮的景象,將士們滿臉紅光,根本看不出有人捱餓的樣子。不僅如此,城寨外面還搭起粥棚,將士們給周圍捱餓的百姓施粥,救助周邊百姓。

可以說改良過的番薯和玉米這些新式作物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救活了無數百姓。另一方面,襄陵城寨的屯軍們挖掘了無數深井,以井水灌溉,解決了乾旱的問題。

至於蝗蟲,就更容易解決了。襄陵城寨內養了大批雞,蝗災到了,這些雞都被放出去。之前李國棟還對鵪鶉、斑鳩等鳥類進行了人工馴化和養殖,這些鳥也被放出去了。因爲養熟了,鵪鶉和斑鳩晚上還會回來。

吃了大量蝗蟲的鳥類,下蛋又多又大,這又給屯軍官兵提供了鮮美的副食品。

沿着汾河谷修建的襄陵城寨,此時成爲了山西的世外桃源,大量山西災民涌來,這也讓李國棟感到了極大的壓力。

不過他也有解決辦法,給災民們提供糧食,給他們施粥,但是讓他們幹活,譬如說挖井、修建水渠、開墾荒地。之後再把一部分災民送去山東,填補上那些無主之地。同時,李國棟還再次派人去淮安,讓王全再送來一批糧食。

除了王全可以送糧食之外,李國棟還讓李宏暗中操作,從土默特人那運送一批糧食和牛羊來救急。作爲土默特汗的李宏,麾下還有一批李國棟的特工人員,這點事辦起來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第274章 金國援軍到了第740章 崇禎南狩第78章 我願爲死士殺嶽託第584章 洛陽之戰(下)第805章 揚州搬遷工作第91章 車營和火器第640章 收服王輔臣第900章 安南優質煤第670章 荊州大戰前夕第201章 大淩河之戰第285章 楊府赴宴第870章 重型攻城巨炮(下)第410章 清軍突圍(上)第630章 教訓闖賊(下)第271章 騎兵步戰第540章 武威伯第780章 聯明平賊第692章 湖廣爭奪戰(四)第632章 盾車破營(一)第899章 煉焦廠第771章 崇禎下揚州第148章 俄木布汗第678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34章 金軍入寇第29章 殲滅晉商商隊第905章 東江口之戰(中)第321章 多爾袞渡河(中)第254章 楊嗣昌的親信第823章 清軍棱堡第717章 寡人爲陛下報仇第418章 投奔盧象升第104章 雪橇佛郎機第782章 聯虜平寇第391章 忽悠羅剎人第30章 悲慘的民壯第190章 難民築城第92章 改良火藥第825章 考城攔許賊第231章 蘇州紡織第628章 教訓闖賊(上)第865章 贛州之戰前夕第473章 曲阜衍聖公第236章 替天行道?第747章 李自成發財第644 安置房第799章 攻入南京第327章 固守待援第670章 荊州大戰前夕第377章 百萬贖金第563章 赤地千里第609章 逆天而行第523章 攔截清軍(一)第400章 勸降第192章 擊潰水匪第101章 讓你成熊廷弼第二第885章 組建民兵第553章 常熟錢謙益第507章 蒿水橋之戰(五)第66章 招降明軍降卒第13章 前往大安口第35章 伏擊哨騎第669章 荊江水戰(下)第776章 崇禎遇刺(下)第802章 誰守揚州第582章 洛陽之戰(上)第167章 虧得大出血第149章 修建新寨第1015章 兵臨北直隸第81章 勸走百姓第535章 獻俘儀式第481章 救援高陽(三)第896章 惠州鐵行第912章 兵臨廣州城下第643章 小額銀票第112章 激怒皇太極第324章 多爾袞東撤第284章 宣大總督楊嗣昌第822章 洪承疇下山東第645章 去江南銀號存錢第547章 拍賣會(中)第835章 水騎配合(二)第743章 閹狗殺人了第323章 夜戰黃河灘第187章 炮擊流賊第236章 替天行道?第656章 戰左賊(中)第553章 常熟錢謙益第305章 駱駝和炮兵第116章 通州之戰(二)第439章 高陽孫府第618章 水師接應第61章 黃雀在後(下)第520章 夜襲嶽託(四)第708章 南狩留守之爭第489章 孫傳庭入獄第923章 吳三桂西征第120章 消毒救治傷員第857章 生擒多鐸第248章 賣新式糧食第47章 大安口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