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拆遷戶

蘇州的江南銀行工地已經開始投入建設了,確切的是,是先搞破壞,方圓一里之內的平民區,正被施工隊拆遷。

李國棟這時候還真的有些佩服萬惡的封建社會的辦事效率,在拆遷平民區這一塊,辦事效率高得出奇,釘子戶是不可能有的,也不需要什麼強拆隊,知府大人一榜公告發下去,所有的小老百姓都乖乖的根據公告上的提示,從家裡搬出去,搬到官府(事實上的李國棟)暫時給他們安排的窩棚區居住。

知府張學曾爲何會出面?道理太簡單了,這江南銀行的三十九名股東,任何一個人都是張學曾惹不起的,就算功名地位最低的張煌言,也是一名舉人,領頭的是武威伯,雖是武人,卻是新興勳貴,又是同盧象升、錢謙益等人交情匪淺,其餘的人,都是江南士紳,區區一名蘇州知府,在辦事的時候自然十分賣力。

但李國棟也沒有虧待他,花了五萬兩銀子,買下張學曾所做的《秋興詩意圖》。

“伯爺過獎了,區區拙作,難得能入伯爺法眼。”張學曾高高興興的交出了他的《秋興詩意圖》。

“賺到了!”李國棟和張學曾兩人不約而同的在心裡暗道。

這位蘇州知府大人,可是明末清初九大畫家之一,是董其昌的學生兼好友,他的《秋興詩意圖》雖然不如董其昌的《秋興八景圖)來得珍貴,但是在後世,也是價值連城的國寶。等過上幾年,這位蘇州知府一蹬腿,他的畫就可值錢了。

李國棟一方面行了賄,另一方面又得到了國寶,沒有比這生意更划算了。

陳冬明是蘇州城內一座茶葉工場的紡織工,在蘇州這個地方,有技術的紡織工人,其實生活過得很不錯,一名紡織工每天收入一錢兩分到一錢五分銀子,年收入在四十到五十兩之間,所以說當年江南的紡織工,不僅一家可以過上不錯的日子,甚至還能養丫鬟。

可是自從新式機械出現之後,原本四、五個人的活,現在一個人加上一頭毛驢就能完成了,像陳冬明這種技術不怎麼樣的紡織工也就因此下崗。失去了工作之後,他把原來的宅子賣掉了,一家五口人搬到平民區去居住。平時家裡的收入,依靠自己去碼頭當苦力,家裡的老婆擺個小攤子來維持。

陳冬明聽一些人說起過,是武威伯發明的機器讓自己失業的,在這件事上,他對李國棟意見很大。可是去年的洪水,又因爲李國棟,使得蘇州百姓沒有遭災,若是洪水來了,那些豪門大戶受到的影響不大,他們這些小老百姓可就倒了血黴了。所以現在陳冬明對李國棟這個人,可以說不知道怎麼去評價,說他好吧,他發明的奇巧淫技剝奪了自己的飯碗;說他不好吧,他給蘇州帶來了更大的繁榮,每天停靠在蘇州的船隻更多了,只要勤快點就不會餓肚子,更何況,他修築了堤壩,救了一方百姓。

“老頭子,我們住的地方要拆遷了!”這天,他老婆回家之後,告訴他一個震驚的消息。

“什麼?”陳冬明大吃一驚,“我們的房子要被官府拆了?”

“不是我們的房子,是這一片都要拆掉,官府的告示都張貼出來了。我又不識字,看到圍了一羣人,就問了他們。”

陳冬明連忙問道:“官府告示在哪裡?快帶我去看看。”

他老婆連忙帶他去張貼官府告示的路口,剛到路口,就看到一羣人圍在那裡。陳冬明擠上前,只見告示上寫着,限令他們在三日之內做好搬遷準備,到時候會有人來登記,登記完後,就到朝廷安排好的窩棚暫住。今後房子造好,會根據之前的房子大小,給他們重新分配住房。

“重新分配房子?官府有那麼好心嗎?”回到家裡後,陳冬明埋怨的說道。

“可是官府貼出告示,我們不搬的話還能和官府硬扛嗎?”老婆問道。

“當然不能了,我們小老百姓,拿什麼和官府鬥啊?官府說搬,只能搬了。”陳冬明流下了眼淚。這個家雖然破,但還是棲身之地,可是現在,他連這個家都保不住了。

三日後,官府的人來了,有衙門裡的小吏,也有幾名穿着鴛鴦戰襖的明軍士兵,小吏手中拿着冊子,挨家挨戶的登記。

“這是你自己的房子?”小吏問道。

“是的。”陳冬明回道。

“那邊的也是嗎?”

“不是,那是隔壁老王的。”

這句話一出口,幾名士兵突然哈哈大笑,陳冬明真不知道他們到底在笑什麼。

不過幾名士兵笑了一陣,就打開卷尺,開始丈量房子了。

“東西都整理好了吧?整理好了,立即搬走!若是沒整理好,給你寬限兩個時辰時間,時間到了不搬的,將會押入大牢!”小吏道。

“老爺,草民都已經準備好了,馬上就能搬走。”陳冬明連忙回道。

家裡東西不多,而且有提前三天的時間收拾,這時候陳冬明一家早就收拾好了。他們把家中的瓶瓶罐罐和破舊傢俱都搬上了車,一家五口人離開了這破房子。離開家門的時候,陳冬明還一步一回頭。一家五口人,陳冬明推着車,老母親也坐在車上,老婆拉着兩個小孩。前面有幾名穿着鴛鴦戰襖的士兵引路。

跟着士兵走出城門,這時候的蘇州城,隨着經濟的繁榮,城牆外面沿着河邊已經出現了不少房子,那些地方大部分都工場和倉庫,還有一些船家也住在城外。

士兵帶着搬家的老百姓,來到一處已經搭好了窩棚的空曠地。

“你們在這裡暫時居住半年左右,冬季到來之前,可以讓你們搬進新家。”一名士兵說道。

陳冬明應了聲,帶着家人搬進了一間官府給他安排的窩棚內。他仔細打量這間窩棚,棚子是以竹子修建的,屋頂也是竹子建的,棚子的面積不大,四面透風,不過還好,夏季就要來了,住在裡面還是比較涼爽的。

選定的銀行區附近的居民在一日之內就全部搬遷了,這一次共計搬遷了五千多戶人家。李國棟站在已經空蕩蕩的平民區跟前,感慨道:“這辦事效率,真夠快的!”

“當然了,”一名小吏連忙討好的笑道,“伯爺要辦事,小得們哪裡敢怠慢?我們府尊老爺都發話了,一定要給伯爺方便。”

“年輕人,做得不錯。”李國棟伸手拍了拍這名小吏的肩膀。

小吏受寵若驚,連忙跪地:“多謝伯爺擡舉!”

李國棟轉頭對工程兵們喊道:“進去裡面檢查一下,確定沒有人了,就能開工了!”

“走!”劉老根帶着幾名士兵走進平民區內,工程兵逐屋的檢查過去,發現確實空無一人。

聽了劉老根的彙報,李國棟大手一揚:“開動起來!全拆了!”

工程兵們帶着大鐵錘、鐵釺,浩浩蕩蕩的走進了平民區。

劉老根手持鐵釺,往牆壁上撬動幾下,扎出了幾個孔,隨後就有人掄起大錘,只幾下功夫,就把一面外牆給砸倒了。外牆倒下後,幾名工程兵推着一輛絞車進入院子內。

第102章 返回通州之路第158章 再會曹文詔第91章 車營和火器第742章 炮擊刁民第255章 損失慘重第356章 攻打漢陽第879章 打土豪分田地(二)第908章 鄭家軍入珠江第123章 蒙古炮灰(上)第813章 侯恂侯方域第37章 孫得功勸降第563章 赤地千里第509章 反攻突破(上)第43章 轉攻大安口第255章 損失慘重第597章 開封之戰(下)第850章 火燒揚州(一)第742章 炮擊刁民第394章 火燒草原(一)第377章 百萬贖金第719章 路遇災民(下)第36章 冷箭機關第774章 崇禎遇刺(上)第406章 神兵對天兵(二)第107章 雪地車營首發第348章 特務組織第97章 毒火包第290章 八大福晉第230章 復社第373章 杯水車薪第275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412章 清軍逃亡之路第784章 渡江之戰(下)第862章 八旗俘虜兵第584章 洛陽之戰(下)第318章 嶽託慘敗第354章 鰲拜夜襲第178章 智取河曲第297章 張可望借糧第99章 大敗多爾袞第309章 虎入羊羣第376章 水匪劫船第927章 出使四川(下)第831章 忠貞營第479章 救援高陽(一)第364章 夜襲水師大營(下)第440章 修繕高陽城牆(上)第635章 盾車破營(四)第239章 鴛鴦陣破悍匪第165章 歸化城第362章 摧毀高麗船場第745章 皇家運輸隊第490章 清軍要攻濟南第193章 流民中的匠戶第682章 南下長沙第491章 孫之獬降清(上)第452章 夜不收遇險第699章 孫傳庭來了第748章 壞消息接踵而至第113章 剷除後金細作第42章 城頭攻防第844章 組合拳打擊第38章 激怒敵人第822章 洪承疇下山東第873章 三大銀號第421章 天雄軍第541章 募捐第482章 救援高陽(四)第898章 惠州鋼鐵集團第765章 殺肥豬和剪羊毛第900章 安南優質煤第357章 搶光高麗人第19章 情報換牧奴第374章 假煙換糧食第543章 比窮大賽(下)第247章 番薯粉第303章 追殺喀爾喀使團第211章 江南士子第627章 助周王守城第98章 煙幕火雷加內應第716章 賊軍追兵(下)第191章 水匪來襲第129章 鑄造三磅炮第759章 俘虜炮灰攻城第1015章 兵臨北直隸第875章 船過分水嶺第7章 遭遇嶽託第546章 拍賣會(上)第209章 河蚌養珠第296章 鳳陽遭賊第68章 遭遇哨騎第205章 女真戰察哈爾第700章 崇禎十七年新年第910章 鄭家軍戰粵軍第59章 伏擊揚古利第18章 真相第864章 贛江水戰(下)第505章 蒿水橋之戰(三)第145章 大德旺商號第133章 謀取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