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崇禎南狩

洪承疇看完了信,向多爾袞一拱手道:“王爺,吳三桂肯向我們借兵是好事啊,王爺,您可以讓皇上給吳三桂封王!只要吳三桂肯爲我所用,就讓吳三桂對付流寇好了,我軍跟在後面撿便宜就好。”

多爾袞道:“可惜了,崇禎沒死,被錦衣衛救了出來,李老二還慫恿崇禎同流寇和談,洪憲臺你的爲崇禎報仇的檄文沒用了。”

“王爺,奴才以爲,什麼大明、流寇都不足爲懼,李老二纔是我大清心腹大患!”洪承疇咬牙切齒道。在他心裡,他已經是投敵了,既然他自己已經是投了韃虜,那麼就乾脆幫助韃虜打下江山,這樣所有人都在韃虜的統治之下,就沒有人敢罵他了。

崇禎獲救,對洪承疇來講確實是當頭一棒,本來他都幫多爾袞設計好了,制定好了大清一統江山的戰略計劃,結果因爲崇禎被人救出,他的計劃難度就加大了。更可惡的是,李老二居然慫恿崇禎同賊寇和談,這不是聯手起來準備對付大清?

洪承疇當然知道,一旦大清垮了,他將要面臨的是被人當成烤鴨給片皮了。

多爾袞轉頭向福臨一拱手:“皇上,讓奴才們都先退下吧,本王還要同洪憲臺和範大學士回府商議事情。”

“退朝!”福臨道。

多爾袞讓洪承疇、范文程和多鐸三人跟着自己回他的攝政王府。

“李老二確實是厲害,本王聽說,他的三萬人馬,打得左良玉八十萬大軍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左良玉被嚇得都不敢出城浪戰了。如此強悍的明軍,乃我大清最大的禍害啊。”多爾袞感慨一聲。

洪承疇笑道:“王爺,其實左良玉根本就沒有八十萬大軍,左賊號稱八十萬,其實有三十萬都算多了,三十萬之中,扣除了輔兵流民,真正能戰的只有十萬。李老二以三萬戰十萬能夠取勝,也是正常。王爺,請恕奴才直言不諱:李老二的兵馬戰力同您的八旗軍相當,以三萬八旗軍擊敗左賊十萬,豈不是輕輕鬆鬆?”

多爾袞感慨一聲,把他不願意承認的事情說了出來:“我大清天兵遇上李老二,可是屢戰屢敗,還未曾打過一場勝仗,所以說,此人軍隊的戰力尚在我八旗軍之上。”

洪承疇道:“王爺此言差矣,李老二的軍隊戰力最多等同八旗軍,之上此人善於計謀,尤其善於利用地形。王爺,請容奴才說句難聽的,若是大清天兵到了江南河網之地,恐怕會被此人利用地形打得慘敗。”

多爾袞哼了一聲:“我大清天兵爲何要深入南方河網之地?最壞的結果,也就是南北對峙。”

“王爺,大清必須南下江南!否則被李老二在江南發展起來,此人必然會北伐,到時候大清連京師都守不住,只能退回關外!”

“那麼洪憲臺你說一下,又要如何對付李老二?”

洪承疇道:“其實要對付李老二也很簡單,我軍入關之後,攻城不可強攻,儘可能智取,以招撫爲主;入關以後,不可劫掠富商和士紳,取得他們的支持;最後就是,以投降明軍爲我所用,讓他們去和李老二打個你死我活,我軍精銳在後面以逸待勞。李老二最大的弱點就是兵力不足,雖然其軍隊十分精銳,但人數不多,無法佔領更多地盤,而我們可以利用投降明軍來搶佔地盤,逐漸對他實行合圍之勢。”

范文程也說道:“王爺,奴才也補充一條,明國要守住江南,必須守住兩淮。守江必守淮。一旦流賊被我軍擊敗,他們會退往湖廣。李老二極有可能利用流賊在湖廣抵擋我軍,那麼他自己的精銳部隊就會集中在兩淮之地。我軍在兩淮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同李老二決戰!”

洪承疇表示贊同:“若是能招降明軍,我軍可得百萬之衆,只要對降軍進行整頓,以嚴厲的軍紀對待,他們就能一戰。我軍可在兩淮之地集中百萬大軍,首先消滅李老二的主力!”

多爾袞問道:“李老二詭計多端,倘若他不遠在兩淮之地同我軍決戰,又該如何是好?他的大軍退入江南河網丘陵地球,可令我軍寸步難行啊。”

“他必須死保南京,想要守住南京,就必須守住兩淮之地。奴才以爲,決戰地點不是淮安就是揚州!”

多爾袞點了點頭,對范文程道:“範大學士,你去找吳三桂的使者,就說本王同意他的要求,可以給他封王!”

這時候,崇禎皇帝已經沿着運河南下了,李國棟的三萬六千大軍護送崇禎沿着運河南下,巡幸南京。

運河兩岸,騎兵、步兵、輔兵和牽引着火炮的馬匹沿着河堤,緩緩南行。十多萬逃難百姓跟在淮軍的後面,拖家帶口,艱難的往南行走。中間的運河河面上,一支船隊正順流而下,船隊最中間是一艘裝飾奢華,船樓高大的皇帝龍船,頭尾都有戰船護送。

皇帝的船隊沿途過去,一路上都有百姓加入了逃難百姓的隊伍中,十多萬人的百姓隊伍迅速壯大起來,不過一日時間,難民的人數就劇增到了二十萬人。

老百姓拖家帶口,跟着淮軍長途跋涉南下,雖然路途艱苦,可是到了南方,他們纔有活下去的希望,遭災的北方,已經是不可能有足夠的糧食養活他們了,至少要到兩淮之地,纔有足夠的糧食。

“娘,我走不動了,能不能歇會?”老百姓人羣中,一名大約六歲的小女孩央求道。

“不能歇,一歇就跟不上天子御駕了。”母親拉起小女孩。

“娘,爲什麼我們要跟着天子一起走?”

“孩子,跟着皇帝一起走,我們就不會餓死了。”

崇禎皇帝乘坐的大龍船是一艘有三層樓高的大船,甲板下一層水手和侍衛居住的底艙,甲板上面兩層,一樓是可以臨時上朝的大廳、書房和廚房,二樓是皇帝、皇后和公主的寢宮,這艘船就像是一座浮動在水面的行宮。但是沒辦法再大了,無論是運河的寬度、水深都不夠,也不可能更高了,再高就無法通過一些橋樑。

大龍船的二樓雖說是寢宮,可是樓層並不高,否則就無法通過運河橋樑了。

朱媺娖站在船尾平臺上,眺望河岸上衣衫襤褸,拖家帶口的百姓,她落下眼淚:‘父皇,今日我等南下,爲何則多百姓寧可背井離鄉,也要隨我?’

“娖兒,是朕愧對百姓啊。百姓若尚留北地,何以活命?”崇禎感慨道。

就在此時,河堤上傳來了嘹亮的軍歌,只聽到淮軍將士放開嗓門齊聲高歌:“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一曲南園十三首其五唱罷,接着將士們在李國棟指揮下,高聲唱起了《滿江紅》,雄壯豪邁的歌聲直衝雲霄,令人腎上腺激素加快分泌,全身熱血沸騰。

李國棟還讓將士們唱了精忠報國,聽到雄壯的歌聲,崇禎憑欄遠眺,看着岸上這支精銳之師,也跟着激動萬分:“真是精忠報國的精銳之師啊!”

“這更是一支仁義之師。”周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出來了,感慨萬分的說道。

“只是朕這一走,把列祖列宗都丟在京城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去啊。”崇禎哀嘆道。

第277章 城下血戰第450章 攘外安內第895章 擒殺高進庫第775章 崇禎遇刺(中)第148章 俄木布汗第572章 開封城外第511章 反攻突破(下)第734章 陳圓圓第488章 盧象升南下第219章 多爾袞佔歸化第758章 多抓俘虜當炮灰第860章 桂王朱由榔第509章 地道地雷第225章 鑄模造車牀第881章 打土豪分田地(四)第766章 資本主義國家第36章 冷箭機關第392章 爭取時間第434章 大搬家(下)第523章 攔截清軍(一)第157章 新城寨建設第245章 斬殺瞿堂第26章 土默特騎兵第670章 荊州大戰前夕第96章 神機箭夜襲第642章 江南銀號開業第374章 假煙換糧食第565章 賊將軍左良玉(上)第133章 謀取固安第436章 襄陵大營發展第390章 逃亡的土默特人第141章 徐光啓孫元化第917章 攻克廣州第816章 紅娘子大鬧魯西第122章 壕溝陷阱(中)第768章 火攻對火攻第719章 路遇災民(下)第305章 駱駝和炮兵第99章 大敗多爾袞第553章 常熟錢謙益第245章 斬殺瞿堂第338章 擄掠生女真第585章 趁火打劫第921章 伏擊何騰蛟(下)第536章 欺君之罪第232章 柳隱如是第580章 福王朱常洵第198章 千里奔襲(三)第821章 水騎聯合演習第367章 雙簧大戲第421章 天雄軍第286章 前往西寧第582章 洛陽之戰(上)第240章 攻破賊窩第62章 慘勝如敗第600章 流民分配第113章 剷除後金細作第159章 探賊窩第894章 智取惠州第401章 降清條件第407章 神兵對天兵(三)第249章 嶽託毒計第214章 前往杭州第218章 林丹汗敗逃第624章 戰賊騎(五)第153章 虎大威第73章 救大明百姓(四)第66章 招降明軍降卒第35章 伏擊哨騎第381章 奉命降請第888章 橫掃潮州府第623章 戰賊騎(四)第767章 將計就計第237章 水下導火索第355章 皮島第78章 我願爲死士殺嶽託第139章 後金退兵第391章 忽悠羅剎人第541章 募捐第873章 三大銀號第6章 追殺範永鬥第853章 火燒揚州(四)第63章 奇襲大安口第347章 渡海計劃第351章 鄭家軍船隊第358章 江華島第128章 改進火炮計劃第306章 草原哨騎戰第929章 大西軍闖軍聯手第686章 不臣之心第693章 湖廣爭奪戰(五)第140章 朝廷的水很深第531章 士紳商人炮灰(中)第96章 神機箭夜襲第189章 擊傷王自用第143章 辣椒粉烤羊肉第577章 福王世子第741章 別讓昏君南下第492章 孫之獬降清(下)第680章 軍戶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