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流民

不過,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卻是並沒有發起反攻。

因爲,只要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能夠抵擋住了黑風嶺天罡的這一夥土匪的攻擊,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就可以達到分一杯羹的目的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再者,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也是希望給黑風嶺天罡的這一夥土匪留一些面子。

畢竟,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日後擡頭不見低頭見。

說起來,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也是逼不得已才選擇成爲盜匪。

因爲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就是流民【流民就是受災而流亡外地、生活沒有着落的人。《管子?四時》:“禁遷徙,止流民,圉分異。”宋張齊賢《洛陽縉紳舊聞記?齊王張令公外傳》:“令招農戶,令自耕種,流民漸歸。”碧野《沒有花的春天》序曲:“於是從中原遷來了不少的流民,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紮了根。”】。

流民爲我們古時候的一種獨特風景。

每當發生大範圍的天災的時候,很多人在自己家裡面混不下去了,就只好成羣結夥背井離鄉去討生活【尋求生路;過活。清李調元《誥授中憲大夫永定河道韞山陳公墓誌銘》:“公忽謂餘曰:‘吾父母春秋高,急須祿仕,大丈夫要當赤手博功名,安能從文字間討生活乎?’”】

這些人就是所謂的流民。

所謂的大範圍的天災最爲典型就是蝗災。

蝗災,是指蝗蟲引起的災變。一旦發生蝗災。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以致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蝗蟲極喜溫暖乾燥,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

蝗災是世界性的災變,而且源遠流長,《詩經》中已提到“去其螟螣(螣即蝗蟲),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日本在《日本後紀》一書中首見蝗災。我國曆史上迭起蝗災。受災區多集中於河北、河南、山東三省。江蘇、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分佈,嚴重時可能遍及整個黃土高原,鄧雲特《中國救荒史》統計,秦漢蝗災平均8.8年一次。兩宋爲3.5年。元代爲1.6年。明、清兩代均爲2.8年,受災範圍、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

中國古代對蝗蟲認知不多,故有“蝗神”的說法。又有“蝗魚(蝦)互化”之說,如:宋代陸佃的《埤雅》:“或曰蝗即魚卵所化”。潘自牧的《記纂淵海》:“有蝗化爲魚蝦”。李昉《太平御覽》〈蝦門〉記載:“蝗蟲飛入海,化爲魚蝦。”。李蘇《見物》記載:“旱涸則魚、蝦子化蝗,故多魚兆豐年。”。

從環境角度看,主要是由乾旱災引起的。人們很早就注意到嚴重的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我國古書上就有“旱極而蝗”的記載。

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就是因爲家鄉發生了蝗災……逼不得已來到丹陰鎮這裡的流民。

但是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前身的流民並沒有在丹陰鎮討生活成功,逼不得已只好成爲盜匪。

不要小看流民,流民流民也是藏龍臥虎。

在歷史上,甚至於有一個流民建立的國家。

成漢(也稱成、後蜀;304年-347年)是中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時期之“十六國”之一。西晉末年,秦、雍二州連年荒旱,略陽、天水等六郡氐族和漢人等不得不流徙至樑、益地區就食。元康六年,氐首領李特率民入蜀。他們入蜀後,由於地方官吏的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還鄉,流民領袖、略陽氐族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於301年在綿竹聚衆起義。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後,特子李雄繼領部衆,攻下成都,據有益州,建立成漢。後李壽改國號爲漢。李雄是巴氐族人。都成都,盛時有今四川東部和雲南、貴州的各一部分。347年,成漢爲東晉實際統治者桓溫所滅,歷五主,共四十四年。

306年始建國號“成”,史書也有稱“大成”,或以爲“大”是尊稱。國號“成”來自於成都這個地名,也有說是襲用公孫述的舊稱(成家)。公元338年,漢王李壽發動政變,,改國號爲“漢”,史書上又合稱爲“成漢”,以區別於其他的“漢”的政權。由於統治地區主要爲蜀地,故又被少數史書稱爲“蜀”(如《十六國春秋?蜀錄》)。《晉書》又稱之爲“後蜀”,以別於三國時期劉備的蜀漢。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政權出現之後,已基本不使用“後蜀”來指稱“成漢”政權。

298年,略陽、天水等6郡流民數萬家十餘萬口,過漢中轉入益州就食【就食就是到有糧食吃的地方去的意思】。益州刺史羅尚逼迫在益流民限期出境,官吏趁機劫掠流民財物,激起流民反抗。流民擁賨人李特爲首領,設立大營,聚集20,000餘衆。李特和弟李流自稱大將軍,部衆皆各封以官號。302年李特克雒城,次年擊破郫江防線,蜀郡太守舉少城降。羅尚聯絡諸村堡攻流民軍,李特陣亡。

李特死後,其子李雄領導流民軍繼續作戰,控制了成都以北大片土地。303年12月,李雄率軍攻入成都大城。304年10月,流民擁李雄稱成都王。

306-6月,李雄即皇帝位,國號大成,史稱“成漢”。成漢開疆拓土,疆域東到建平(今湖北境),北到漢中、仇池(陝、甘南部),西到漢嘉(今天全)、沈黎(今漢源),南到寧州(今雲南省境)。李雄在境內廣設郡縣,爲政寬和,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經濟有所發展,百姓富實,西蜀出現當時南、北方不曾有的太平局面。334年雄病死,兄子李班繼位。同年雄子李期殺班自立。

335年,李雄死,子、侄爭奪帝位,以兵戎相見。

338年,李壽奪取政權,改國號漢,年號漢興。李壽死,李勢繼位。其時統治集團內部分崩離析,加之僚人反抗和遭受天災,成漢國勢日蹙。343年壽死,子李勢繼位。

346年,東晉大將桓溫伐蜀,次年3月克成都,李勢逃至晉壽(今廣元市)而降,成漢由是滅亡。

李雄統治時,戰事稀少,政刑寬和。賦稅也較輕,男丁每年納谷三斛,女丁半之,戶調絹數丈,綿數兩。這是成漢全盛時期。李雄死後,宗室間爲爭奪帝位不斷髮生內亂,安定局面破壞。李壽父子統治時務爲奢侈,大興土木,濫施淫威,致使上下離心,百姓不滿,在東晉進攻下迅速滅亡。

在巴賨李氏和六郡大姓領導下,秦雍六郡流民起義演變成爲外來大族與土著大族的鬥爭。外來大族一度勢危,由於涪陵大族徐舉和青城範長生的歸附,才轉危爲安,建立起成漢政權。李雄稱王后,拜範長生爲丞相,尊稱“範賢”;稱帝后,加爲天地大師,封西山侯。通過對範長生的優待尊重和對部曲制的承認,兩類大族相互妥協,形成聯合統治,同時,巴賨貴族間也推行了部曲制。

第176章 李冰冰第248章 墨家第86章 梅山來歷第338章 幸運的皇帝第226章 拳打腳踢第253章 農家第154章 神交第87章 老子姓名來歷第215章 流民第274章 林黑兒第321章 飛燕發飆第386章 豔照門第195章 茶道第310章 飛天大盜第14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第252章 陰陽家第109章 告祖完成第227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69章 奇人第315章 衣服飛走了第313章 鯉魚塘第7章 七仙女被懷大海編排第44章 苦惱第70章 意外第187章 “方便”不方便第18章 苦命人第228章 驚天大案第48章 三個裨將頂過午無雙第264章 金丹第33章 事實真相第247章 道家第379章 和尚也有情第269章 陳碩貞起義第178章 動亂第278章 天理教暴動第10章 多洛米骨牌效應第243章 歷史真相第78章 傳說還在繼續第205章 你有錢嗎第262章 道君第337章 剩者爲王第58章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第247章 道家第152章 造成性盲的緣由第332章 人的共性第284章 劉邦第264章 金丹第261章 宋徽宗第322章 先天高手第205章 你有錢嗎第256章 商鞅變法第285章 輕飄飄第25章 獻寶第345章 傾城傾國第316章 裸奔第158章 “義學”惹的禍第203章 歷史沿革第101章 祠堂第69章 芳華絕代第190章 無可奈何第249章 縱橫家第118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九)第361章 地府相見第164章 晴天霹靂第243章 歷史真相第265章 黃巾起義第91章 八字第46章 替罪羊第52章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第89章 葬禮第40章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第383章 牛郎不是牛郎第230章 連鎖反應第235章 破鏡重圓第63章 沉魚第162章 害了女兒第92章 走遍天下不滿升第244章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第243章 歷史真相第384章 七仙女下凡第242章 背景第116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七)第329章 義帝第382章 佛道之爭第46章 替罪羊第220章 不了了之第268章 趙廣起義第337章 剩者爲王第181章 無家可歸第373章 鬼啊第314章 借力打力第76章 跳下去萬丈壁第72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239章 董仲舒其人第215章 流民第257章 吳起變法第282章 霍光第211章 盜亦有道第68章 羞花第351章 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