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農人多疾苦。
天下四民之中,雖然各有生計。
好比商賈,南北販貨,以贏易食。
士則挾其長,傭書受徒易食。
農工亦是自食其力。
可偏有一重,天道使然,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們不得不望天吃飯。
半點由不得自身,略有風吹草動,哪怕只是老天爺打個噴嚏,說不得地裡的莊稼就得歉收。
糊不了口納不了稅交不了租,嚼裹都在地裡的莊戶人家,這日子也就過不下去了。
可就連桃李竹杏都有大小年之分,往往一年多產一年少產,遑論莊稼。
他們這南邊兒地界還略好些,因着風土適宜,再加上莊戶人家又自來擅長精耕細作的緣故,歷年收成大致還能維持在一豐一歉二平左右,莊戶人家總算勉強能夠豐年補敗,兌條性命。
可北地兒大多地界土地貧瘠,若說南邊兒收成還能按石算,那北地收成就只能以斗量了。
再聽其自生,五穀不升甚至十年九荒,也不是甚的稀罕事兒。
莊戶人家,辛辛苦苦一輩子,求的不過是個風調雨順,卻往往求而不得。
而作爲工商士族來說,雖然不必受這樣的磋磨,可就算不懂稼穡,這樣的常識俗務總是通的。
更別說他們這樣南北販貨的尋常商賈了,不比那些個富商巨賈,囤貨壟斷坐地起價,他們靠的就是貨殖豐歉吃飯,自然體會更深。
可偏偏秦家就同人不一樣。
或說明明都是土裡生地裡長的,偏偏這秦白芹就同旁的莊稼作物全不一樣。
細算起來加上今年,秦白芹問世已經整四年了。
在這四年間,除開頭一年實在難探底裡,這三年來,秦白芹如雷貫耳聲名遠播,卻是從來沒有略歉的時候,卻是歲歲都是豐年。
這還罷了,更叫人匪夷所思的是,這都三年過去了,這世上除開秦家那一系,還無一家壅出過白芹來。
倒是三年前,就有傳言說是京裡好些個商賈大戶已經拿了八仙居贈送的秦白芹在田莊上嘗試着壅制白芹了,只是就此打住,就再沒下文了。
原還想着或許是風土不宜的緣故。
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
這也實屬常情。
何況白芹從根上論本就是水芹,也算是水生作物,憑空將它挪到北地去,就是人都水土不服,何況菜蔬。
卻沒想到同處水鄉的蓮溪,甚至是崇塘,用的同樣也是蓮溪畔自生自長的水芹,還有秦家首創的壅土法,大量的精力人力財力投入進去,卻無一家成功。
而反觀秦家自是不消說,就連前年花了大把銀子又接受了一大摞條件纔買下秦白芹壅制手藝,也因此被他們明裡暗裡擠兌嘲諷了好幾個來回的錢德隆也賺了個盆滿鉢滿。
據有心人算過的一筆賬,舊年錢德隆光靠那五十畝園圃裡的錢德隆白芹,少說也賺了一隻手,五萬兩銀子,還是純利。
不僅如此,錢運仁這人說起來也真叫人服氣,以錢德隆白芹,帶攜着蓮溪內外,甚至寧江府境內的大半宣歙商人或多或少的得了名或得了利,甚是名利雙收。
自有後悔不迭的。
早知道錢運仁做不了蝕本買賣,卻不知道算盤打得這樣精。
可後悔也已經遲了,就算他們肯舍了銀子出去,秦家也已經不打算出手白芹的壅制技術了。
無論他們上門許以怎樣的重利,秦傢俱是不爲所動,好言婉拒。逢年過節隨禮上門,秦家亦是要加厚二三成回禮,更叫人重不得輕不得。
又不能來硬的,如今的秦家可不是當年的秦家了。
就只能這般虛耗光陰。
可他們耗的又何曾只是光陰,這可都是白花花的白芹,白花花的銀子呀!
也不是沒想過放下白芹另謀出路。
可這天底下賺錢發家的買賣確實數不甚數,可真正能這樣輕輕鬆鬆體體面面,不用涉險不用不見天日就能賺回大把銀子的美事兒又有幾樁的。
這樣一隻會下金蛋的金母雞明明就在眼前了,說不得使把力就能子孫無憂,又有幾個能放得下的。
這回好不容易能借口秦家暖房辦喜事兒的機會上門,他們如何能不親至道賀的。
卻不知道如此一來,卻是給秦家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不僅不明所以的俞阿婆在皺眉頭,腳不沾地忙着待客、還要時不時被人攔下說話攀交情的秦家兄弟也不禁在心底叫苦不迭。
錢運仁也忙,不過他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應酬,況且心裡頭痛快,自然也有心情同這些人耍個花槍。
他自是知道現如今外頭都在傳說,說他光憑一季白芹,就賺回了五萬兩銀子。
不過這卻是舊年的老黃曆了,今年他和杜大舅聽從秦老爹的提議,嘗試了五茬白芹的壅制。除了三茬常規白芹外,還有一茬十月上旬上市的秋提前白芹,和一茬預備在清明上市的春延遲白芹。
雖然這會子才上市了三茬白芹,還有兩茬仍在地裡,可他的純收益就已經超過一隻手了。
自然高興,可這卻還不是他最驕傲的所在。
而是依靠白芹,不但鞏固了錢德隆在蓮溪行業內的地位,還加深了同宣歙籍同鄉族人的聯繫。不但向外拓展了錢德隆醬園大糕坊南貨店的生意,還同大通號建立了初步的合作……一舉數得。
僅憑這一樁,待他百年之後,也足以在族譜上大書特書一番了。
心裡頭正暢快熨帖的,卻忽的想起有一回他過來秦家散心,尋秦老爹談天兒,無意中聽他提及也要將秦白芹寫入族譜中的方伎一例中,可這打頭的卻不是他老人家,而是家中的這幾個小丫頭,尤其是最小的那一個。
據說秦白芹從無到有,以及現在的秋提前和春延遲,都是小丫頭琢磨出來的……
而被錢運仁正念叨着的小丫頭,眼看着吉時將到,眼睛從正呼呼大睡的小貓兒身上挪開,抱着自己塞了一串兒新制銅子兒的新枕頭,跟在茴香身邊,已是準備入宅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