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王進士來, 自然是來問宗澤考試之事的。王進士可是爲宗澤這個最得意的弟子操碎了心。這不,宗澤剛纔考場出來,他就迫不及待的上門了。

王進士抿過幾口茶後,問宗澤道:“這次考試如何?”

宗澤趕緊一一道來:“其它還好,就是開場的截搭題可是嚇了我一跳,我都沒想到首題都會是一道截搭題……”

聽宗澤說完, 王進士莞爾道:“所以, 這就是爲什麼要求你們基本功過硬啊。《四書五經》要讀了再讀的。考試總是要做好萬全準備纔好。”

王進士又繼續問起了宗澤這次考試的心得, 要他學會總結經驗教訓。宗澤連連點頭,想着自己最後一場的驚險事兒, 亟待找個人傾訴一番,可是看到爹孃俱在一旁。怕將娘嚇着,宗澤忙又吞了回去。

見宗澤幾次張嘴欲說什麼,又沒開口。王進士思忖宗澤可能是有什麼事, 看他神情, 想是不想讓他娘知道。於是王進士笑着對林淑芳道:“我說世侄女,今兒個我來了,你可得好好的做幾樣家鄉菜端上來。可是不要去外面叫了。”

聽得王進士這樣說, 林淑芳連忙起身張羅去了。見他娘走開後,王進士問宗澤道:“我看你一直都有話想要說的, 可是有什麼事?說來聽聽。”

見娘走開了,只他爹跟王進士在座,於是宗澤趕緊將昨日考試快結束時的驚險情況說了出來。

聽得宗澤竟然遇到此等事體。王進士跟陳忠運都是嚇得心頭滴汗,真是險哪, 搞不好十年苦讀,一朝散盡。陳忠運氣的大罵了一通那彭符。

王進士沉吟一陣,對宗澤道:“這事你也有欠妥之處。我們常說察言觀色。這世上最是有那等小人,心胸如同針鼻大小。那彭符當日問起你來時,你就應多觀察一下。發現此人難纏,你稍稍敷衍一下也不是不可。當然了,這事也不能怪你,畢竟偶然性太大了。不過,日後你卻是要從中吸取教訓。”宗澤諾諾連聲的應道。

因着這事,氣氛有點沉悶。宗澤說出來人舒服多了,但見好像驚着了父親跟老師。趕緊轉移話題道:“這試考完了,等放榜也急人。順天府的放榜好像是九月初五以前?”

說到等放榜,王進士是最有同感的。這滋味,真是誰等誰知道。宗澤有時想到這個,就難免想到前世等大學通知書的焦灼勁兒。

王進士道:“嗯,鄉試放榜時間,一直都是小省在八月底前,大省在九月初五前。順天府鄉試一向是要等到九月初五才能放的。這些天,你要是在家等的難受。適當的出去走走也可。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整日埋頭苦讀也要有個度纔是。”宗澤連連點頭應是。

說到等榜的事,王進士卻是想起一事。他前些天也聽人說起過,說聖上今年在國子監點了個解元。這人好像是宗澤。

王進士上次問宗澤國子監跟聖上奏對時的情形,跟這傳言也對的上。但是,王進士也想到那點,順天府鄉試的解元一定得是直隸人氏。所以,這個也還做不準。因此,王進士也就將這話嚥了回去。心道,一切靜待九月初五放榜再說吧。

王進士想到的這個問題,現在順天府主考官翰林院學士王景正犯愁呢。這可要如何平衡呢。他要是敢直接將那陳宗澤點爲解元,估計直隸學子會撕了他。可不要小看考生的力量,洪武年間那劉三吾的前車之鑑還擺在那兒呢。

可是他要是不點陳宗澤的話,那就是有違聖上之言了。隨着放榜日的一天天臨近。王景就有點越來越犯愁了。

不過,他也不是一直爲這事兒愁,這麼多卷子在這兒擺着呢。還是先看完卷子再說。

考生們的卷子由彌封所彌封後,謄錄官開始帶着人謄錄,謄錄皆用硃筆。用硃筆謄錄完畢,考生的墨卷封存。

這些謄錄之人也都非普通讀書人,全是外地各州縣的縣官謄錄。這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謄錄之人舞弊的現象。畢竟沒有誰捨得用自己頭上的烏紗帽去故意擡舉或打壓某個考生。

謄錄官用硃筆謄錄的卷子叫硃卷。硃卷謄錄好後,將墨卷一同遞到對讀官面前。對讀官對考生的墨卷跟謄錄的硃卷做對比,看看有無差錯。卷子校對無誤後,墨卷還是繼續封存;硃卷再呈到考試官面前。

王景他們一羣考試官夜以繼日的審閱着卷子。很快,王景評閱到了幾篇特別優異的四書文,此子竟然對自己的“十尺湯”這麼刁鑽的題目也寫的頭頭是道,文章論理極爲突出。

王景大加讚賞,待要提筆點爲第一。又頓住了,這個第一可不是好點的。直隸考生做解元的慣例跟皇上之意有衝突啊。

再一看這卷頭的“皿”字,他更不能輕易點了。“皿”字頭的卷子都是在京參加鄉試的國子監考生。所以,這個第一還不能點。但是,如果點爲第二又有點屈才。於是,王景命人將此卷妥善先在放在一邊。

不怪王景如此小心,這個卷子雖然是糊着名的,但想起當日陳宗澤在自己面前的對答,他對這個卷子的語氣論調,莫名的覺得熟悉。直覺告訴他,這個卷子極有可能是陳宗澤的。

接着,各經同考官將列好名次的《五經》試卷也給到了王景處。同考官推薦給主考的卷子有區分爲“正卷”和“備卷”。正卷即是各房考官按名次向主考官正式推薦的中式試卷;備卷則是當有正卷被主考官淘汰時備用替補的試卷。

這些卷子的名次定得可是很鄭重的。必須要同經各房同考官一致認可後,才能上報主考官裁定的。

排在最上面的,當然是各經房考官評定的各經第一了。《五經》第一就是俗稱的五經魁了。實際上五經魁也是每次鄉試的頭五名。因此,必須還要跟四書文相對應才能取的。

所謂四書文定名份,五經文定座次就是這樣來的。不過,文章本就是相對應,基本上《五經》文能寫的驚豔的,四書文也差不了的。

因着五經文本由各房考官評卷,而各房考官都是精通《五經》其一的高手才能擔任的。因此基本上各房同考官評定的《五經》卷,除了第一名還要對一下四書文考的如何外,其它的名次主考官都會直接通過蓋印的。

王景先是看完了《尚書》的考卷。《尚書》文第一名跟他的四書文還是有差距的,當不起鄉試前五的。因此被降爲第二,將原來的第二調爲第一。其它都是按原名次一一蓋印了。

緊接着王景又看起了《詩經》文考卷,打頭的當然是《詩經》論第一了。王景看過文章後,大加讚賞。

再看卷頭座號天字十六號,跟自己先前一直決定不下的《四書》文卷子是相同座號。王景對詹同定的這個《詩經》魁首沒有異議,直接加蓋上了自己的大印。

評卷一直在緊張而又有序的進行着。經過十幾天緊張的評定。評定基本上都出來了。只餘最後的順天府解元的評定了。

經過多方評定思量後,王景在貢院裡上了一奏章給皇上。這次解元的評點着實讓人有點爲難,還是列好方案,請聖裁的好。

現在正是大比之期間,各省鄉試提調官的奏章如雪片飛來。建文帝也是非常關心的,多有親自查看。這天,袁忠又捧了一本奏摺過來。說是順天府鄉試主考官王景的奏章。

順天府鄉試,帝國都城所在地,說是天下鄉試執牛耳者也不爲過。既然這順天府鄉試主考從貢院裡上摺子,想來是有要事了。建文帝命袁忠趕緊將摺子呈上來。

建文帝打開摺子一看,原來,王景在奏摺上說,順天府鄉試解元按慣例理當直隸人氏擔任,奈何國子監生陳宗澤這次考試成績尤爲出色,不忍其屈居第二。

因此,建議此次順天府鄉試設立雙魁:也就是將直隸戶籍的考生的卷子點爲順天府鄉試第一;然後又將陳宗澤的卷子點了順天府鄉試國子監生第一。第二名空缺。

建文帝看到王景的奏章中提到陳宗澤。想起來了,就是那個當日在國子監自己尤爲看好的學生了。此子不錯,鄉試竟也出色,沒讓人失望。只望會試他也不要讓人失望的好。

不過嘛,王景的這個提議也不可。解元本就只有一個,此乃定式,怎可輕易因人而改變的?於是,建文帝就在王景的奏章上做了批註。命人即刻送往王景處。

因着所有考試官,在沒有最終放榜前,都是不能出貢院的。因此,王景仍然是在順天府貢院內等着建文帝的批示。

現在雖是考試成績基本已定,但是後續的工作仍然很多。監臨官在忙着將中式舉子的名姓做成《題名錄》,以備九月初五進呈御覽。

提調官在忙着將中式考生的朱墨兩卷封號,發往順天府衙,以備提學道查驗。提學道查驗過後,又要立即星夜兼程將中式舉子朱、墨兩卷,限期發往解部以備禮部磨勘。此乃鄉試十分重要的一環,一旦未按期送達。提調官將因此被罰。

鄉試的提調官都是由一省布政使或是京城府尹擔任的。也就是,如果中式舉子的文章不能按期解部,這些布政使甚至巡按都會因此被罰俸的。

罰俸是小事,最主要的是聖上會因此認爲此人辦事不利,這可是大大的不好了。因此,此時的提調官們對此是尤爲緊張的。

這還只是中舉的考生的卷子安排。還有落第考生的卷子返還,也是必不能出錯。

此也乃提調官的大事。落第返卷,一是應落第考生的要求;二來,也是爲了展示鄉試卷子的評定是公平的、經的起考驗的,從而而設立的制度。在這上面也是不能出差錯的。

要知道,這些落第考生本就是有情緒,一個不慎,怕是會激起譁變,到時就更麻煩了。因此,這個也是一件大事。

因此,現在試雖然是考完了,但考官們仍然是一點也不輕鬆。王景這個主考官也更是忙碌的不行。這天正忙着時,有人送來了建文帝批覆的奏章。

王景也正等着建文帝的批覆呢。監臨官都過來問過幾次了,這次鄉試的第一、第二可有定下。

王景打開建文帝的奏章一看,好了,聖裁了,趕緊將第一、第二的試卷點好了。監臨官見本次順天府鄉試人員已定,也趕緊將第一、第二的名字錄入到題名錄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