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封羽父女進京。以封羽爲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度支使,增侯爵封邑。封若水入宮,冊爲正四品女典,依舊住在印月軒中。各宮都有賞賜,我賞了好些衣裳首飾、珍奇古書、文房四寶並珍稀藥材。晚間,封若水前來謝恩。
我華服端坐於昭陽殿上,封若水款款上前行禮:“女典封氏參見貴妃娘娘,娘娘萬安。”
我虛虛扶起:“封大人請起。本宮一直在等你回宮。”
一年前辭別封若水,還是在出雲閣的門前。龔佩佩的自戕,激起她強烈的悲憤與怨懟。臨別時,那一身飄忽淒冷的白衣,至今難忘。今日相見,她上着淡水紅織錦短襖,下着寶藍長裙,清雅明麗,宛若新人。這方是我在陂澤殿初見的名儒千金封若水。
她盈盈一笑,欠身道:“微臣得再度仰瞻鳳儀,實是微臣之幸。”
我笑道:“本宮早就說過,封大人是本朝的宋若昭,是備受敬重的女學士,怎能閒置鄉野,以告老爲終?自是要召進宮來,爲國效力。”
封若水道:“娘娘謬讚。”
我笑道:“妹妹從前用的書房已經打掃出來了,妹妹去瞧過了麼?”
封若水道:“姜公公已帶微臣去瞧過了。”說着微微一笑,“舊地重遊,都是前朝往事。”
與封若水相對而坐,總讓人想起當年在狹長的小書房商議國事的情景。當時她一身洗得發白的舊衣,神色彷徨,手足無措。豈如今日在這金碧輝煌的昭陽殿,容光照人,莫可逼視。沉默片刻,我笑道:“當今英明,既看重妹妹,妹妹可要好生輔佐。”
封若水笑道:“微臣謹遵娘娘教誨。”
我又問道:“令尊可還安好?京中居所都妥當了麼?”
封若水道:“多謝娘娘關懷。家父一切都好,現已入政事堂,身邊不過幾個老家人服侍,倒也省事。”
我笑道:“那就好。還請老大人保重身體,方能忠君報國。”
“微臣代家父多謝娘娘關懷。”封若水的目光穿過敞開的隔扇,在蟬翼劍與承影劍之間停留片刻,忽而眸光一動。蟬翼劍與承影劍都是邢茜儀的舊物,舊年高曜駕崩,封羽力主邢茜儀之子濮陽郡王高曄登基,因此得罪了高暘,不得已辭官回鄉。封若水辭官時,還曾說出“志從其義”的話,想來心中一直爲邢茜儀母子不平。
我看中的,正是她的不平。
封若水怔了片刻,低下頭輕輕嘆了口氣。良久,她鼓足勇氣道:“微臣有一事不明,可否請教娘娘?”
我笑道:“你我故人,有話但說無妨。”
封若水笑道:“多謝娘娘。”說着望一望我身後的綠萼,綠萼當即率衆人退下。封若水這才道,“請問姐姐,陛下爲何突然召我們父女入朝?還授以高位?”
我笑道:“剛纔不是說了麼——”
封若水站起身,目若寒星:“玉機姐姐,我想聽實話。”
這一聲“玉機姐姐”,我已盼了許久:“是我向陛下推薦了封大人與妹妹。”
封若水垂眸半晌,再一次鼓足勇氣道:“多謝姐姐青目惠薦。然而究竟是爲何?”
站在濟慈宮宮牆的暗影下,天色格外刺眼。想起尚太后在宮苑中教小宮女練劍的情形,想起我爲她繪的肖像。人與畫都不知去了何處,也不知她是否看見了幼時江南風光,她是否如畫中人一般,臨水照影,浣花洗劍。
冊封后的第一個望日,我須得向林太后與啓皇后請安。林太后待我有些冷淡,寒暄幾句便無話可說。細細想來,小時候在熙平長公主府見到林太后,她時常會賞我東西,或拉着我的手問幾句。入宮後偶在宮宴上遇見,她也熱情禮待。十數年過去,反不如當初了。畢竟在她心目中,啓春纔是支撐信王府度過重重危厄的正經主婦。
從濟慈宮出來,又去守坤宮,宮人說皇后鳳體不適,暫不宜相見。朔望既不肯見,平日裡就更不會見面了。如此,除卻太后偶爾召見,或去北宮陪芸兒母子說話,我幾乎無事可做。玉樞那裡我是再不敢去的,封若水常在小書房坐到深更半夜,我不便尋,她不便來。我整日不是看書,便是發呆。年關將近,整座皇城都忙碌起來,越發顯得我是個閒人。尤其做了妃嬪後,宮外的消息遲滯缺失,我這才體會到“金絲雀”是何含義。
這一日,我特意命小錢拿了腰牌出宮去,請越國夫人進宮談講。從一大清早我便盼着,易珠直到午後才進宮。只見她一身紫地五彩團花齊胸襦裙,氅衣上鑲着華貴的銀灰色貂毛。濃雲般的烏髮綰做飛天髻,簪着藍寶石與紫英石,愈發顯得肌膚明淨如雪,雙脣殷紅如花。
易珠端端正正行了一個大禮,笑道:“貴妃娘娘萬福金安!恭喜娘娘,賀喜娘娘!”
我連忙扶起:“妹妹總算來了,我可盼了你大半日了。”說罷與她攜手入內。
若是旁人在我的昭陽殿,必是斂聲屏氣,低眉垂首,易珠卻大喇喇地將正殿與書房都細細打量了一遍,方除下氅衣,熟稔地在西偏殿的熏籠上烤火,頭也不擡地笑道:“早知道姐姐必嫁一個不凡之人,卻不想竟做了貴妃。”
我揮手令衆人退下:“妹妹何必笑我。”
易珠揚眸凝視,慨然復又自哀:“不是笑姐姐,實是羨慕得很。婚姻貴在有情,果然自小的情分最是難忘。似妹妹這樣的,是沒人疼的。”
猶記得易珠初封穎嬪的那天夜晚,一霎曇花,兩靨嬌羞。至少那一夜,她的歡喜與期待都是真實的。而我,今生永失此刻。我不禁瞪了她一眼:“太宗若不疼你,也不會放你出宮了。這些年,你又如何能這般逍遙快活?我若有法子,也絕不進宮。”
易珠本能地瞥一眼門外,但見綠萼與銀杏都帶領衆人遠遠站在昭陽殿外,這才微微鬆一口氣:“我知道姐姐爲何進宮。自廬陵王與貞德皇后遷入桂宮,我便知道他要做太子。桂宮啊……本來就是皇太子的居所。”
爲收羣臣之心,儘快平息物議,高暘立高朏爲太子,以示百年後將歸還至尊寶座。但他正當壯年,日後皇子衆多,怎容得下李芸這一對孤兒寡母?“這個皇太子,遲早會廢掉的。即使他真心想將皇位傳給太子,他的皇子也不會善罷甘休,兄弟相殺,必不可免。妹妹當知道宋宣公與吳王闔閭之事。”
易珠淡淡道:“我知道。正因我知道,所以勸姐姐一句。姐姐操勞半生,何苦再費這個心?姐姐已然盡力,既然木已成舟,就好好做一個寵妃。這皇位,不爭也罷。”
我微微苦笑:“難道我是爲了皇位?我只想保住那孩子的性命。”
易珠怔怔地看着我,張了張口,低低道:“我明白了。值得麼?”
多麼熟悉的問題?彷彿還是高曜守陵歸來的那個早春,我見他形銷骨立,虛弱得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心痛地問他:“值得麼?”他說:“你知道我的心。”彼時只有我們兩個人,清風徐徐,長寧宮的時光寂靜而緩慢。我知道他的心,卻終究害了他。此刻,我便是將我的心剖出來,只怕他也不屑一顧。我將在這華麗牢籠、錦繡桎梏中,慢慢耗盡我的餘生。
該如何回答易珠呢?我從容按下淚意:“我與這孩子,性命相連。”
易珠眸光一顫,深爲震動。她沉默半晌,方微微一笑:“好。妹妹身無長物,若姐姐要錢使,只管說。”
我笑道:“那就先多謝妹妹了。”
熏籠的熱氣很快吹散了易珠的淚光,她想了想,強撐起一個笑意:“姐姐好久沒有去我家了,幾次三番地請,姐姐只是推辭。難道是嫌書童他們服侍得不好麼?現下想再請姐姐去,卻是不能了。”
想起那一日書童送我出門,李威狐疑而戒備的眼神,竟有些不寒而慄。“你明知道信王府的人一直盯着我,我去了不但是害了他們,也會害了妹妹。”遂岔開話題道,“說起來,還沒有恭喜妹妹添了封邑與俸祿。”
易珠的臉上不但沒有歡喜之意,反倒透出不以爲然的神氣:“還以爲自己得罪了皇后,定是活不下來的,誰知竟添了封邑與俸祿。”
我微微詫異:“妹妹一向安分守己,又於國有功,自然要加官晉爵的。”
易珠露出幾分懶洋洋的感激之意:“我知道,這都是因爲姐姐的緣故。”
我笑道:“我是提過,可終究要妹妹有真才實學纔好。況且……妹妹不怪我擅作主張就好。”當初爲了不令信王府察覺到新平縣侯府的銀錢異動,我向易珠借了五千兩現銀,買李萬通一場說書——這當是他此生在汴城的最後一場說書。我沒有告訴易珠這筆銀子的用途,她事後得知,也未曾有半句埋怨,那五千兩銀子至今未曾還清。
易珠笑道:“姐姐多慮,難道我會反對姐姐麼?”她袖起雙手,深深吸一口氣,“說是進宮來給姐姐解悶,卻盡惹姐姐不快活了。”說罷在西偏殿中踱了半圈,目光在案几、字畫、花瓶、寶劍上一一掃過,“都說西宮是給最寵愛的貴妃住的。陛下待姐姐很好吧?”
就像在浩浩湯湯的大水中抱住一片朽木求生,先是痛悔,繼而無望。被冰冷渾濁的洪水浸泡久了,終於變得麻木。我的回答淡漠而簡短:“尚可。”
易珠橫了我一眼:“姐姐也太不知足,今日的昭陽殿,可比當年富麗得多了。”
鹹平十年的春天,易珠初選爲女巡,是周貴妃的長女義陽公主的侍讀,曾在遇喬宮住過好些日子。她的“當年”,應是當年。當年我有多麼欽羨遇喬宮,今日就有多厭惡。我淡然道:“周貴妃是道家中人,宮室不夠華麗,是因她尚簡樸,又不是太宗皇帝不愛她。這皇城還空着呢,以後年輕的妃嬪會越來越多的——”
易珠忙道:“姐姐新婚,何必說這個?”
我笑道:“我並非擔憂失寵。我只想一直活着,直到那孩子長大。”
易珠道:“姐姐又不是以色侍人,以姐姐和陛下這麼多年的情分,只要稍稍用心,自然不往不利。”
我一怔:“這話怎麼有些耳熟?”
易珠笑道:“完璧歸趙罷了。”
我這纔想起,鹹平十八年自掖庭獄出來,易珠來漱玉齋向我傾訴無寵的苦惱,我似乎是對她說過同樣的話——稍稍用心,無往不利。天下事都怕“用心”二字,這個道理誰人不知?然而捫胸屏息,我的心究竟在哪裡?
我打趣道:“只要妹妹當年的煩惱,沒有完璧歸趙就好。”
易珠撇一撇嘴:“都八九年了,姐姐還笑我。”
待綠萼換過茶點,我便問起宮外之事。易珠道:“朝局尚算平穩,陛下正籌劃着來年征討荊州。”
我點點頭:“這我知道。”
易珠拿起一枚百果糕,將將挨近脣邊,沉吟半晌,忽又放下。“有一件事,我不知當說不當說,也不知吉凶如何。我若說了,姐姐可不要着急。”
我笑道:“何事?”
易珠道:“參知政事施哲,被幾個言官參了一本,當朝脫冠待罪。”綠萼端着空茶盤正走到門口,聽見易珠這樣說,不由好奇心起,站住了細聽。
施哲素來忠正敢諫,清廉不阿,多年來剖斷獄事,無一稱枉。歷經兩朝,萬民敬仰。雖只三十五六的年紀,兩度爲參知政事,卻也無人異議。新君甫一登基,便被兩個小小的言官當朝參奏,確是蹊蹺。我冷笑道:“施大人因何事被參?”
易珠道:“聽說施大人的妹夫犯了法,施大人輕判了,因此被參徇私。然而刑部與御史臺查了《刑統》,施大人按律審判,並無徇私。論理這三個言官要被問個誣謗宰輔的罪名,誰知他們又尋了當年施大人判過的一件陳年舊案出來……”
我頓時明白過來:“當年那件案子判得很重是不是?”
易珠嘆道:“是。我記得很清楚,那件案子是太宗皇帝示意重判的。然而口說無憑,施大人也不能歸過於太宗。相較之下,他的妹夫的確是輕判了許多。”
南窗的日光照在背上,一片寒芒。高暘時常來陪伴我,我卻還要從易珠的口中得知采薇的近況。“朝廷是如何處置的?”
易珠道:“聖上將施大人降爲幽州刺史,這幾日就要上任了。”
我蹙眉道:“竟不准他在京中過新年麼?”
易珠搖了搖頭:“泰寧君還不知如何傷心呢。好在只是貶官,好歹是一方大員,倒也不算什麼。”見我默然,又囑咐道,“我知道姐姐與泰寧君交好,我勸姐姐還是別理這事,坐穩自己貴妃的位子要緊。”
我哼了一聲,轉過頭去:“我即使想理會,也是有心無力。”
易珠道:“怪只怪姐姐當初太潔身自好,那麼多夫人小姐前來巴結,姐姐都不冷不熱的。否則以帝師的威望與貴妃的地位,總可以尋到爲施大人說話的人。”
我冷笑道:“施大人是參政,位同副相。小小的言官,怎敢貿然彈劾宰相?妹妹想一想當年的封司政便是。”
鹹平十三年春,高思諺親征,夷思陸皇后監國。陸後授意當時的言官之首——司納蘇令彈劾封司政,令高思諺回朝後不得不流放了封羽父女,又將他的妻子斬首,直到鹹平十七年方纔赦回。蘇令特意在彈章上署上了陸後的外甥吳省德的名字,令朝野皆知,封司政的敗落乃是皇后有意爲之。今日之事,與當年何其相似,連蘇令這個人,都不曾變過。
易珠恍然道:“姐姐是說——”
不錯,正因高暘痛恨施哲揭發朱雲,故此將他貶官。貶官算得什麼?怕只怕幽州山高水遠……我不敢再向下想。只聽易珠道:“姐姐是怕五王之禍……”我點了點頭。
忽聽綠萼問道:“什麼是五王之禍?”
綠萼忽然插口,易珠不禁注目。但見她滿目焦急,雖然奇怪,仍是答道:“五王乃是兵諫武則天、興復李唐江山的五位功臣——張柬之、敬暉、崔玄暐、桓彥範與袁恕己,這五人都被中宗李顯封了郡王,但不久就被貶爲各州刺史、司馬。敬暉、桓彥範與袁恕己在途中爲武三思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