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蘇繡文化

刺繡針法,刺繡,繡針引綵線,按事先設計的花紋和色彩,由刺繡工藝師在底料上刺綴運針,通過繡跡構成花樣、圖案、文字。刺繡是一種長時間坐着操作的安靜的勞動,又是一種藝術性的勞動。

蘇繡注重運針變化,蘇繡常用的蘇繡針法有:齊針、散套、施針、虛實針、亂針、打點、戳紗、接針、滾針、打子、擻釦針、集套、正搶、反搶等。從原來常用的10多種增加到如今的四五十種。

蘇繡按用途分可分爲:裝飾類(單面繡、雙面繡)實用類(手帕、荷包)。

蘇繡按觀感分可分爲:單面繡與雙面繡兩類。蘇繡針法至近代分爲:亂針繡與平繡兩大類。

蘇繡按針法可以分爲:亂針繡與平針繡兩類。亂針繡,顧名思義是針刺很亂的一種繡法,其實這是一種似亂不亂的刺繡,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用這種針法繡出的作品通常由直斜,橫斜線錯綜組合,交叉摻合而成,再經過一次再次的分層摻色,疏密,直至光、色、形相似爲止。而平針繡相對亂針繡來講,線條的排列比較整齊,起針和落針都非常有規律,用這種針法繡出的作品較爲平整,在繡制植物尤其是花類時較爲常見。

蘇州刺繡是其品種、造型、圖案、畫稿、針法、繡法、色彩、技藝、裝裱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而針法的運用,是構成繡品各種藝術形象的語言。

蘇繡的技藝特色,大致可用“平(繡面平伏)、齊(針腳整齊)、細(繡線纖細)、密(排絲緊密)、和(色彩調和)、順(絲縷暢順)、光(色澤光豔)、勻(皮頭均勻)”八字來概括,有別於國內其他地區的繡品。

蘇繡品種可分爲兩大類。一是日用品。二是欣賞品。

南通仿真繡又稱“沈繡”,是蘇繡的重要分支。刺繡藝術大師沈壽在清末時曾任農工商部工藝局繡工科總教習,後應邀到江蘇南通主持女工傳習所。在“西學東漸”的歷史背景下,她吸收西洋美術精華,在中國傳統蘇繡的基礎上創立了“仿真繡”。這種繡法創造性地以旋針、虛實針來表現物體的肌理,用豐富多彩的絲線調和色彩,完成的作品色調自然柔和、豐富多彩,盡顯寫實之功。“仿真繡”往往取材於西洋油畫中的人物肖像和風景等,而以人物繡最爲擅長,其針法變化多端,表現畫中人的五官十分傳神,體現出高超的技藝。由此之故南通仿真繡又稱“美術繡”,南通地區則譽之爲“沈繡”。仿真繡是傳統刺繡在形式上的創新,它爲中國傳統刺繡的現代發展開闢了一條新路。

無錫刺繡又稱“精微繡”,據漢代劉向的《說苑》記載,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無錫就已出現刺繡服飾。明代中葉,俞氏創制的堆紗繡因巧奪天工而被選爲貢品。清代無錫精微繡得到進一步發展,創造出了“閨閣繡”、“切馬鬃繡”、“堆紗繡”、“填色稀鋪法”、“亂針繡”等獨特的技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出了“雙面精微繡”,成爲舉世公認的優秀藝術品種。

無錫精微繡的藝術特色極爲突出,它卷幅微小,造型精巧,繡技精湛,往往能在很小的畫面內繡制人物、場景、文字、圖案等,呈現出所謂“寸人豆馬,蠅足小字”的奇觀。與一般雙面繡相比,精微繡的技藝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在用料、用色、用線、用針上更加講究。它要求刺繡藝人不但繡藝高超,而且還具備較高的藝術素養。藝人繡制精細局部時,要將一根絲線劈成八十分之一,有時人物頭部只有綠豆大小,五官無法用筆墨勾勒,藝人需手眼相通方能繡成。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無錫精微繡與書畫緊密結合在一起,煥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精微繡藝術是中國最早在理論上得到總結的刺繡品種,清代即出現重要的理論著作《繡譜》對之進行論述。它體現着中華民族悠久的服飾文化和日用裝飾文化,深爲文人雅士及國內外藝術愛好者、收藏者所珍愛。

揚州刺繡是流傳於揚州地區的傳統工藝,與蘇州刺繡的技藝屬同一門類,但由於受揚州歷代文化的影響和揚州八怪畫派的薰陶,追隨中國畫的文化內涵和筆墨情趣,“仿古山水繡”和“水墨寫意繡”逐步形成揚州刺繡的兩大特色。

蘇繡具有很大的歷史價值。蘇繡在二千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春秋、戰國、秦漢、唐宋、明清等朝代,每個朝代的蘇繡作品都帶有強烈的時代烙印。刺繡最早多爲實用,及至宋元及書畫之製作,成爲藝術珍賞之用。故宮所藏之刺繡,多屬此類。蘇繡經歷多代的創新發展,各具特色,皆有高度的成就。由於蘇繡發源於江南水鄉,民間繡品一直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與水鄉生活氣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吳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民間習俗。如1956年3月於虎丘塔內發現的北宋建隆二年的繡花經袱,上繡金黃蓮花,紋樣齊整、古樸莊重,具有濃重的佛教色彩。通過這件繡品,我們能瞭解北宋時期佛教徒的思想信仰及其當時絲綢、刺繡藝術的發展水平。又如從清末沈壽的《世界救主耶穌像》和《女優倍克》等作品上,我們能看到在流派繁衍,名手競秀的清代蘇繡發展概況,以及西方文化藝術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因此,人們可以通過不同時代的蘇繡作品去研究那個時代的人們生活習俗,社會風情,審美風格等,可見蘇繡歷史價值之大。

蘇繡具有深邃的文化價值。蘇繡作爲一項傳統手工技藝,歷來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緊密結合,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其中,中國的傳統書畫在蘇繡作品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傳統的蘇繡作品多會吸取繪畫和書法作品中的藝術精華。從宋代起,山水、花鳥、佛像等畫作就開始成爲蘇繡的繡稿;明代受“吳門畫派”影響,蘇繡形成了精細雅潔的獨特藝術風格,四大名家的畫作也成爲刺繡藝人喜愛的題材;直到當代,國畫仍然是蘇繡的重要表現題材。近年來,蘇繡完美地表達了吳冠中、袁運甫等當代國畫名家的作品,受到這些畫家的高度讚賞,當代中國的文化藝術在蘇繡作品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由此可見,蘇繡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第一百二十一章 香文化(四)第八十九章 浙菜(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打劫的系統第三十五章 盜糧第一百一十章 綠茶的神奇功效第一百四十八章 玉龍圖騰第一百七十一章 苗繡第兩百章 不同的紅木第六十三章 細數名菜菜餚(二)第八十二章 第二股土匪被收服第七十八章 想不開的鐵秋風第六十九章 酒的製作方法(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香文化(五)第一百零二章 白茶種類第兩百一十四章 蘭花(一)第三十四章 盜墓成功第一百零二章 白茶種類第一百九十七章 癭木第兩百一十三章 沉香木的收藏第十七章 張二郎君第七十章 開書局第一百四十八章 玉龍圖騰第九章 回宋家村第一百九十章 金絲楠木(一)第三十四章 盜墓成功第一百六十四章 湘繡作品第九十三章 茶文化(二)第兩百一十九章 菊花(二)第八十八章 浙菜(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苗繡技法一百三十四章 策反湯冰漣第三十章 批發兵器,功法第一百零七章 綠茶的種類第五十五章 經商?第五十六章 經商籌備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滅殺二百萬元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湘繡作品第六十二章 細數名菜菜餚(一)第兩百一十五章 蘭花(二)第兩百二十一章 菊花(四)第一百九十一章金絲楠木(二)第兩百二十四章 竹子(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隴繡第兩百零五章 陰沉木第三十八章 青樓第三十六章 對付左家第四章 黃金馬車第一百六十二章 湘繡第二十三章 宋竹嫺上門拜訪左家第兩百一十四章 蘭花(一)第兩百零四章 雞翅木第二章 悲慘的身世第兩百二十四章 竹子(一)第六十三章 細數名菜菜餚(二)第兩百零四章 雞翅木第五十七章 細數菜餚第一百九十章 金絲楠木(一)第四十章 青樓小倌何雲第七十九章 去寧古塔第一百一十五章 花茶的效用第八章 購物第一百三十七章 奪下玉場第一百零九章 綠茶詳解(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夢裡怪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香文化(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滅殺二百萬元軍第二十四章 坐享齊人之福第一百二十四章 如何制香第五十五章 經商?第五十六章 經商籌備中第二十三章 宋竹嫺上門拜訪左家第八章 購物第一百三十三章 下套湯冰漪第四十七章 截生辰綱第一百三十一章 金礦全部挖完一百八十八章 黃花梨的特點第五十二章 共赴京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滅殺二百萬元軍第七十二章 灌自己酒的鐵秋風第一百一十一章 綠茶的沖泡第一百八十章 司南的意義第兩百零四章 雞翅木第一百二十一章 香文化(四)第五十八章 盜皇二女府第一百四十六章 玉石的代表第一百三十六章 搶奪元國玉場第十一章 狼!!!哈士奇???第一百九十四章 櫸木第六十七章 酒的製作方法(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圍棋的術語第一百六十三章湘繡特色第一百三十二章 暫住潯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戰馬(二)第二章 悲慘的身世第七十六章 鑑別賭石好與壞的方法第八十八章 浙菜(一)第三十七章 銀鉤賭坊第二十五章 宋秀跋扈第八十三章 寧古塔前的土匪第十五章 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