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35章 阻截無赦

“我知道了,”于禁一拍大腿。插言道,“孫策一定會分兵追擊。今日日落之後,孫策的人馬必定在烏程、嘉興、餘杭三地。長文適才派遣甲丙兩隊到桐鄉和菱湖,就是不讓孫策的人馬走到一塊。”

太史慈卻道:“倒是這麼個理兒。不過,就算是孫策的人馬走到一塊,也不就是三千人嘛。甲丙兩隊只消出一個隊,就能收拾得乾乾淨淨。又何苦那麼大費周張呢?”

陳羣道:“這裡面當然有特別的原因。其實說白了,也很簡單。要消滅孫策,很容易。並且,我軍曾經就抓過一次孫策。只是後來又放了。爲什麼釋放孫策呢?這個原因我沒有想通。你們二位可否知道?”

于禁道:“我不知道。蘭帥說放就放唄。”太史慈道:“或許蘭帥想要讓孫策心服口服?”

陳羣道:“是啊。既然我們不能肯定,那麼我們就不能隨隨便便地消滅孫策。我們只能逼他,把他趕入絕路。但最後一擊,卻需要蘭帥親自下令才行。”

“嗯,長文說得不錯,”于禁道,“此等大事,當需如此慎重。”

太史慈道:“那邊馬上就要清理完戰場了。長文你看,我們大軍如何調派。”

陳羣道:“前面,我們說過,有兩千吳郡士兵調過頭去,沒有跑到北邊來。我估計。在那兩千吳郡士兵返回吳郡之前,孫策就已經從吳郡追了出去。因此,這兩千人就成了一個未定的因素。他們有可能呆在吳郡,有可能往南面追出,也有可能搶劫百姓之後就此散去。

“如果他們散了,也就罷了。如果他們往南面追出,與甲丙兩隊遭遇,我估計他們也不能夠耽誤甲丙兩隊的行程。最麻煩的,就是他們呆在吳郡,據城而守。由於嚴伯虎不在吳郡,這種可能性不大。但爲防萬一,我軍還是以其堅守吳郡爲出發點進行調兵。

“吳縣乃郡城,城池很大。兩千士兵,不足以遍佈帶個城牆。因此,我軍宜充分發揮人數上的優勢,對吳郡四面圍困。但有未閉之城門,但有無兵之城牆,我軍便堂皇進之。待到那兩千吳郡士兵失去城牆的優勢之後,平地交戰,定非我軍對手。由此,可輕鬆取得吳郡。

“取吳郡之後,我軍需留下兩千老兵。這是爲了防止有人趁亂劫掠民衆。如果那兩千吳郡士兵乃是散去了,我兩千老兵,亦能保證吳郡不亂。楓橋縣,暫時就不用理會了。”

計議妥當之後,于禁、太史慈又商量了一下細節。然後拔營南下。自城外繞過楓橋縣。到吳郡郡治所在的吳縣,見城門並沒有關閉。這說明那兩千吳郡士兵放棄了據城而守的打算。

於是。吳郡留下兩千士兵之後,繼續往南。前面的太史慈部隊到達思古橋,後面的于禁部隊到達平望的時候,夜幕降臨,安營紮寨了。

陳羣在太史慈這邊。安營紮寨的同時,向桐鄉和菱湖派出了通信兵。以便了解甲丙兩隊的情況。

當日,韓當率一千人趕赴吳郡西南的烏程,凌操淩統父子率一千士兵奔襲吳郡正南面的嘉興。烏程、嘉興,經濟發達,市場繁榮,但卻兵丁不旺。餘杭縣,有兵五百,衙役一百,共六百可戰之士。那是因爲,餘杭縣是吳郡的邊境。雖然說,這個邊境僅僅是郡境,而不是國家的邊境,但只要是邊境,士兵總是會多於其他地方的。因此,別看那六百戰士人少,烏程、嘉興人更少。

烏程、嘉興兩縣到底有多少士兵呢?嘉興最慘。就是一百衙役,一名士兵也沒有。烏程則因爲近湖近山,多出一百士兵。聽上去烏程的兵力是嘉興的兩倍,但由於基數過低,兩倍,無非兩百人而已。又怎麼能夠抵擋得住韓當率領的一千孫軍呢?

於是,烏程和嘉興兩縣都順理成章地陷落了。只可惜,孫軍並不是爲了佔領兩縣。而且,孫軍還不敢佔領兩縣。對於孫軍來說,始終有七千吳郡士兵在後面跟着。他們必須趕在那七千吳郡士兵追上自己之前,誅殺或者擒住嚴伯虎。孫軍士兵總人數過低,因而才只能採用這種擒賊先擒王的打法。

韓當和凌操父子在進入縣城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定嚴伯虎有沒有在城內。就這麼問縣衙裡的人,是問不出什麼實情來的。於是,他們就在街上隨便抓了些百姓來審問。很快,就確定了,嚴伯虎確實不在。嚴伯虎不是一人獨行,他是帶有三千兵馬的。如果進入縣城,百姓肯定是知道的。縣衙裡面的人有理由爲嚴伯虎隱瞞,而一般百姓是沒有隱瞞的必要的。

於是,韓當和凌操父子就又在縣城的府庫裡面拿了點糧食。這種行爲,當然叫做搶劫。對於搶劫來說,本來是搶到的東西越多越好,但這時卻不是。孫軍士兵都是隨身攜帶糧食的。糧食多了就重了,就跑不動路了。而跑不動路,是有可能被長官殺掉的。因而,兩軍所搶糧食都不是很多。

搶糧之後,兩軍連夜出城。往餘杭縣進發,準備與孫策會合。然後他們就遇到了阻截的甲丙兩隊士兵。

甲丙兩隊士兵的腳程,也就是說行軍的速度,無疑是很快的。陳羣要求的是日落之前趕到,是因爲陳羣計算了孫軍士兵的行程。韓當和凌操父子這兩隻孫軍進入烏程和嘉興兩縣的時候,就差不多是日落的時間。因而,陳羣才說了日落。陳羣不是很清楚甲丙兩隊士兵的速度,但是陳羣知道他們很強。日落之前趕到,對於一般的士兵來說,苛刻了點。但陳羣相信甲丙兩隊士兵是能夠趕到的。而實際上,他們當然趕到了。不僅趕到,而且趕到的時候,離日落還有半個時辰。

兩隊士兵到達目的地之後,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埋鍋造飯。這是因爲,從陳羣的命令裡,他們認爲很可能戰鬥將會在日落的時候打響。既然戰鬥在即,先吃飯,肯定就錯不了。第二件事情,就是派出人手,向百姓問路,並打聽周圍的地形情況。

飯做好了,問路的人也回來了。軍人吃飯,吃的就是行軍飯。行軍飯。表示在很短時間內吃完的飯。這個時候,大戰在即,不快點吃不行。田豫在面臨關羽的劫營的時候,爲了搶那麼一點點時間,不惜讓士兵們不穿盔甲。平時,大家聊天的時候,時間也許不那麼重要。但是在戰場上,時間就寶貴起來了。

跟傳統的千夫長有些差異,田蘭的千夫長是有一定的權力的。而且在很多時候,田蘭就直接把他們當作將領在使用。就像是現在,百里阻擊的任務。就純粹是千夫長領兵。

在這種長期的機制之下,千夫長自身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在傳統模式下,將領安排做事,做就是了。千夫長與士兵的差別,就是多了個傳聲筒的作用。而在田蘭這裡,就不是了。那件事情做得怎麼樣,也就是說,做那件事情的責任落在千人長的身上了。既然責任在肩,就不能大意。要想完全任務,要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就必須得思考。而這此千夫長們,在提拔的時候往往又是按照武藝、服從、紀律等與頭腦無關的標誌提拔上來的。需要思考,但頭腦卻又不夠用,怎麼辦呢?

有一種說法。說一個笨人身居高位又想把事情辦好,要麼就請一個聰明人幫忙辦事,要麼就請若干個比自己略笨一點的人來共同辦事。前一種辦法因爲具有篡位的危險而不能常用,人們常常採用的都是後一種辦法。

甲丙兩隊的千夫長其實都是武人。武人,而且是古代的武人,他們的心裡可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不過,他們最後的行爲,卻正是與手下的士兵商量。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算是殊途同歸了。

甲丙兩隊士兵得到的命令是趕路,其中甲隊的目的地是嘉興與餘杭之間的桐鄉,丙隊的目的地是烏程與餘杭之間的菱湖。任務要求是:務必切斷三地的聯絡。額外叮囑是:若見孫策軍隊,殺無赦。

趕路的部分,現在已經完成了。接下來,切斷聯絡的要求,在甲丙兩隊千人長的接受能力裡就覺得有些奇怪了。額外的叮囑,則更是不可理解。

這邊是餘杭,那邊是烏程,而中間的菱湖則有丙隊。無論孫軍從烏程趕往餘杭還是從餘杭趕往烏程,都得通過菱湖,都得遭遇丙隊。既然如此,還多餘地說一句切斷聯絡幹什麼?

那額外的叮囑,更是沒有道理。若見孫軍,殺無赦。若見的不是孫軍,而中吳郡士兵或者會稽士兵呢?還不是照樣殺無赦嘛。遇見非自己人的其它軍隊。從來都是可以殺無赦的,尤其是對方還顯示出敵意的時候。

事情的本身其實並不複雜。那就僅僅是陳羣的說話習慣。按照陳郡的意思,甲丙兩隊趕到地方了,任務就完結了。只要甲丙兩隊在桐鄉和菱湖呆着,烏程和嘉興的孫軍就到不了餘杭。而如果孫軍想要強行闖過,當然就殺無赦了。

甲丙兩隊從來沒有接受過陳羣的命令,對於陳羣的這種十分詳細而且還附帶解說的方式還沒有適應。因此,甲丙兩隊的千夫長就猜測,陳羣的命令裡面或許有什麼深意。

要把不存在的深意想出來,還真不是個輕鬆活。千夫長想了一會兒就頭昏腦脹了。不得不叫過幾個親近的士兵一起來想。衆人七嘴八舌,猜來猜去,首先確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孫軍一定會來。這是因爲,如何孫軍不來,就不存在截斷聯絡的說法。孫軍過來了,想要聯絡,然後士兵殺出,才能把聯絡切斷。

對於額外的叮囑,士兵們是這樣認爲的。孫軍一定會來,自己一定會遇見孫軍。所以,叮囑的重點,就在於“殺無赦”三個字上面。殺無赦,就比如上午田蘭大軍殺的那六千人就是。不接受投降,全部殺死,這就是殺無赦。

殺無赦,在這個時期,是一件極爲平常的事情。一般說來,活捉敵兵比殺死敵兵的功勞更大,但也要看情況。如果危及自身的安全,那就不能考慮活捉了。因而,殺無赦的命令往往出現在自己這一方擁有較大優勢的時候。

甲丙兩隊前不久纔剛剛殺過七千孫軍。殺死六千三百人,俘虜七百人。而這個時候孫軍的人數總共才三千,這三千士兵還分作了三路,每一路人馬也就是一千左右。以甲丙兩隊的實力,對付一千左右的孫軍,當然是佔盡了優勢。因此,殺無赦命令成立。

商量到此,本來就算是商量完了。但是,正所謂人多嘴雜,一時就止不住話題。士兵們又接着對“殺無赦”提出了質疑。認爲,“殺無赦”的命令,完全是因爲上次釋放俘虜。想想,好不容易打了勝仗,抓住了敵軍俘虜,轉眼就給放了。而放了的俘虜,過了一段時間,卻又拿起了刀槍,殺向自己。任誰,都會覺得憋屈。因此,爲了不至於再次釋放俘虜,陳羣才下達了殺無赦的命令。

士兵們這樣想,其實是因爲優勢太明顯的緣故。優勢太明顯,士兵們就想要立更大的功,就想要活捉敵兵敵將。但是,商量來商量去,因爲身份太低,膽量始終大不了。商量到最後,一致決定,對於孫軍士兵,一律殺無赦;對於孫軍將領,若是上次釋放過的將領就殺無赦,若是新面孔就活捉。

一次釋放的孫軍將領,就孫策、周瑜、韓當三人。商量的結果,其實就等於是判了韓當的死刑。而凌操、淩統父子,而無意中獲得了生存的機會。

這一次,纔算是真正的商量完了。甲丙兩隊士兵趁着能見度還可以,找到合適的地形,埋伏起來了。

第二卷 第504章 紅妝金盞第二卷 第284章 巨大的雞第二卷 第116章 智取潼關第二卷 第805章 清聲檐下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627章 天面琉璃第二卷 第673章 骨體清英第二卷 第531章 早晚重遊第二卷 第127章 巨大魚餌第二卷 第570章 華渚虹流第二卷 第345章 羣后葵傾第二卷 第156章 步兵堅陣第二卷 第53章 安排縣治第一卷 第36章 遭遇挾持第二卷 第344章 宸心虔潔第二卷 第774章 羅綺歡緒第二卷 第285章 轉運士兵第一卷 第28章 城樓觀景第二卷 第497章 碎月篩簾第二卷 第151章 搖籃扼殺第二卷 第535章 同約探春第二卷 第818章 羅幕輕寒第二卷 第289章 海峽激戰第一卷 第24章 忍氣吞聲第二卷 第51章 春天來了第二卷 第132章 正面交戰第二卷 第816章 勞生怨別第二卷 第628章 寒輕霧重第一卷 第30章 廣宗換人第二卷 第775章 情多是病第二卷 第765章 鬥草青心第二卷 第345章 羣后葵傾第二卷 第693章 孤村芳草第二卷 第823章 麗雲流色第一卷 第26章 駐紮城西第二卷 第717章 波上無影第二卷 第585章 澄江霽月第二卷 第464章 銀蒜押簾第二卷 第418章 人閒玉簟第二卷 第493章 惱煙撩霧第二卷 第592章 玉麟背冷第二卷 第226章 孫郎美名第二卷 第390章 月細風尖第二卷 第277章 沐浴宰羊第二卷 第561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307章 糧食生產第二卷 第208章 借糧豫州第二卷 第728章 已斷無由第二卷 第92章 硝煙間隙第二卷 第581章 平生丹素第二卷 第464章 銀蒜押簾第二卷 第644章 夜寒手冷第二卷 第655章 亂鋪金蕊第二卷 第486章 玉顏光景第二卷 第558章 濃潤侵衣第二卷 第69章 太行山上第二卷 第70章 架橋鑽洞第一卷 第14章 山谷分兵第二卷 第127章 巨大魚餌第二卷 第106章 界橋之戰第二卷 第445章 乍遷芳樹第二卷 第761章 上清彤霞第二卷 第285章 轉運士兵第二卷 第752章 風光鶯語第二卷 第790章 門外旗低第二卷 第62章 訣別劉備第二卷 第77章 諸侯會盟第二卷 第613章 回頭光景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188章 趁火打劫第二卷 第135章 不救徐州第二卷 第719章 雨跡雲蹤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二卷 第257章 勝而不追第一卷 第9章 將計就計第一卷 第5章 當上首領第二卷 第525章 舞鸞翻鏡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375章 輕泛花浮第二卷 第827章 雙門並麗第二卷 第832章 三姝團聚第二卷 第569章 葉翦紅綃第二卷 第574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628章 寒輕霧重第二卷 第688章 此時情苦第二卷 第285章 轉運士兵第二卷 第480章 細拈輕攏第二卷 第359章 全迥冷谷第二卷 第471章 清霜暗菊第二卷 第387章 晴雪消花第二卷 第779章 稍覺輕寒第一卷 第31章 安排守城第二卷 第479章 繞溪東注第一卷 第8章 意料之中第二卷 第553章 西顧郎官第二卷 第113章 積極備戰第二卷 第660章 當時留住第二卷 第525章 舞鸞翻鏡第二卷 第156章 步兵堅陣第二卷 第352章 浴日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