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革命時代來臨後,法蘭西的軍隊性質也發生了改變。
以前軍隊的軍官均需貴族出任,自拉法耶特及迪穆裡埃投降,及其它貴族軍官又因爲戰敗而被監軍所殺,出任軍隊軍官便不再講究出身了。
無論任何人只要有能力都可以領軍,例如莫羅將軍以前是一名律師、繆拉將軍以前是一個店夥計、耳洞將軍以前是布販子等等。
在兵禍連天的年代,拿破崙成爲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
1769年8月15日,拿破崙出身於科西嘉島。
在1768年,科西嘉島納入法蘭西的領土,而拿破崙實爲意大利半島地區的拉丁人種,也就是中東人種和白種人的混種。
拿破崙十歲的時候,因爲家貧被送往陸軍學校學習。
自1779-1784年,拿破崙學習生活了五六年的時間。
起居非常清苦,同時拿破崙在學校中頗受孤立。
在與其父親的信中寫到;“我以清貧之故常爲無恥同學所竊笑,我實厭之。蓋若輩所以勝我者富而已,而我之思想高尚則固遠出若輩之上。”
不久後,拿破崙便抱有使科西嘉島從法蘭西獨立的志向。
拿破崙在陸軍學校畢業,但因無錢無勢,沒有升遷的希望。
所以回到了科西嘉島,一方面謀劃科西嘉島的獨立,一方面維持家庭生活。
1793年,獨立的陰謀敗露,全家被驅逐出島,一家逃到了法蘭西。
三年之間漂泊無定,又過兩年其友巴拉斯命令他率兵保衛憲法會議,而其朋友爲督政官,一生際遇便開始於此。
1796年,法蘭西督政督命令拿破崙率領三個師進入意大利,當時拿破崙27歲。
自法蘭西大革命後,歐洲各部落屢有聯合對付法蘭西的舉動。
1793年,與法蘭西爲敵的同盟有奧地利、普魯士、英格蘭、荷蘭、西班牙、薩迪尼亞、那不勒斯及托斯卡納。
同盟各部落聲勢浩大,然而卻只能夠佔據法蘭西部落邊境的要塞,但是不久後便失去了。
當時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第三次瓜分波蘭,大部分注意力還沒有集中到法蘭西上。
英格蘭在幾個部落之間維持平衡,援助普魯士鉅款以希望普魯士能夠牽制法蘭西。
然而無論是普魯士,還是英格蘭都沒有阻止住法蘭西的軍隊。
1794年10月,奧地利軍隊被迫退到萊茵河外,英格蘭被迫從荷蘭退到漢諾威。
法蘭西軍隊進入荷蘭,廢除世襲酋長,幫助荷蘭組建巴達維亞共和政體,受法蘭西節制。
1795年4月,普魯士與法蘭西在巴塞爾媾和,割讓萊茵河左岸領地。
三個月之後,西班牙也選擇和法蘭西媾和。
1796年,法蘭西分三路進軍奧地利維也納,耳洞向美因河方向前進;
摩羅沿多瑙河前進;拿破崙入侵倫巴底。
意大利半島地區一如千年前一樣,一堆氏族部落在那個狹小的鞋子中存在着。
波拿巴應對的首先是薩迪尼亞和奧地利的聯軍,但是輕鬆逼薩迪尼亞割讓土地以求和,而奧地利軍隊因爲害怕法蘭西軍隊斷了後路而逃跑。
1796年5月15日,拿破崙佔領米蘭。
後奧地利軍隊又組織其三次對拿破崙的戰役,但是都被打敗了,法蘭西獲得了意大利北部地區的領土。
1797年7月,拿破崙進軍奧地利維也納,在距離維也納70英里的地方,奧地利請求停戰。
簽訂條約,奧地利割讓尼德蘭,並且暗中許諾幫助法蘭西后的萊茵左案的土地;奧地利承認法蘭西在意大利北部的領土。
1798年5月19日,拿破崙率領4萬軍隊遠征埃及,意圖佔領埃及而切斷英格蘭在地中海的商權。
但是法蘭西陸軍強大,海軍不強,被英格蘭在埃及及敘利亞兩地擊敗。
1799年10月9日,拿破崙纔回到法蘭西。
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發動政變,且成功。
筆者認爲打了敗仗,督政部肯定要追責,但是拿破崙不願意放棄其權力。
拿破崙遂加強中央集權,應該說這纔是君主平民社會的開始,而過去只是過渡時期。
拿破崙基本上實行了郡縣制的措施,所有官職都由一人任命,這也是一種進步。
拿破崙對外能夠抵禦外敵,對內設立法國銀行,收回濫發紙幣,整頓國債,維持國家信用,尤其編撰拿破崙法典影響後世最深。
1799年春,法蘭西天然疆界北到萊茵河左岸尼德蘭及日耳曼之地,南部道德薩沃伊,而附庸法蘭西的部落有赫爾維蒂、巴達維亞、利古里亞、羅馬、息薩爾賓。
1800年6月,拿破崙率軍抵達米蘭,阻止了奧利地軍隊企圖恢復意大利北部領土的企圖。
1801年2月,多次打敗奧地利軍隊後,簽訂呂內維爾和約,奧地利部落承認了法國的領土範圍。
且英格蘭部落與法國簽訂了亞眠和約,停止了雙方之間的戰爭。
1801年各種條約最重要的結果是,法國鞏固了君主平民社會的體制,且爲歐洲其他部落剷除貴族奴隸社會帶來了轉機。
法國在所佔領或者附庸的地方,都廢除了世襲大酋長或酋長,實行共和促進了歐洲整體社會轉型歷史進程。
法國因與西班牙部落交換意大利半島地區利益,獲得了路易斯安那,也被法國出售給了美利堅部落。
對於日耳曼大汗來說,其所在奧地利及日耳曼諸氏族部落來說,這是一次社會進化的機會。
法國佔領日耳曼部落萊茵河左岸的領土,就這麼小一塊領土,就有幾百個酋長。
根據呂內維爾和約,這上百個世襲酋長損失的領土,由日耳曼大汗負責在部落內賠償;對於非世襲的主教、主持則給予終身年金。
日耳曼部落內的教會領土除美因茨外,都被查抄分給了失去土地的世襲大酋長。
在日耳曼大汗所組織的分配領土中,大諸侯兼併了教會領地,而大多數小酋長則獲得數千奧幣或小片土地補償。
例如,普魯士因爲失去克里普斯等地,獲得了希爾德海斯姆、帕德博恩兩處主教領土、芒斯特主教領土一部分及梅爾豪森、諾德豪森、格拉斯爾三座城,普魯士部落所獲得的土地四倍於失去的土地。
在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城市問題,在當時柏林也纔是20萬人,你就可以想象其它聽都沒有聽過的所謂小縣城有多少人。
同樣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打了敗仗要劃出多少座城來賠償。
西歐地區在這個時期也類似於春秋戰國時代,只不過法國雖然先行了一步,但是終究沒有成爲秦國。
巴伐利亞部落因爲失去了萊茵河左岸的領土,所以獲得了符騰堡、斑堡、佛來辛、奧格斯堡及帕紹諸主教領土,並得到十二個寺院主持的領土及十七個城市。
奧地利部落得到布里克森及特倫特主教領土。
法國通過入侵爲日耳曼部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而這種改變爲日後德國可以成爲一個國家奠定了基礎。
當日,日耳曼部落內萊茵河東岸被合併的酋長領土就有一百二十個,萊茵河西北合併的酋長領土也有上百個。
你就可以想象一下,就那麼大一個地盤,教會領土就佔了三分之一,而其餘三分之二被這二百五十個左右的酋長劃分。
且各個酋長之間如同外國,都有不同的所謂法律、稅制,彼此之間都不能夠自由遷徙。
法國爲日後德國的建立,消滅了兩百個酋長氏族部落。
拿破崙在日耳曼部落內支持南部各部落,例如巴達維亞、符騰堡、厄斯及巴登。
意欲建立與日耳曼普魯士及奧地利相抗衡的第三股日耳曼勢力,然後三方構成鼎立的局面。
在當時確實起到了作用,不過這也爲後來67年後德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日耳曼部落能夠轉變爲一個國家,實在是應該感謝法蘭西。
法蘭西把日耳曼血緣氏族原始狀態拉入了分封制貴族奴隸社會,然後在近代又把日耳曼部落從貴族奴隸社會的部落認同提升到民族認同,繼而建立了自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