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土耳其

從公元4世紀或者更早的時間,匈奴人已經開始從蒙古高原遷徙到東歐草原。

對於還處於原始社會的歐洲開始社會進化的打草谷行動,尤其在阿提拉時代更是達到了高峰。

迫使歐洲地區的原始氏族及部落開始不斷遷移,在遷移的過程中互相合並重組,從原始社會過渡到貴族奴隸社會。

在之後的時間中,匈奴人佔據東歐草原,對東西歐土著展開打草谷的例行行動,最早的一批匈奴人形成了現在的匈牙利。

在十三世紀的時候,蒙古人展開軍事打擊行動,建立起東歐的金帳汗國。

十四世紀的時候,奧斯曼土耳其人開始從東南歐對歐洲展開入侵,有別於十字軍時代的塞爾柱突厥人,土耳其被稱爲奧斯曼土耳其人。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攻陷,此後二百五十年,歐洲地區生活在戰戰兢兢的恐懼之中。

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土耳其獨特的軍事體制,所以不斷對歐洲地區延伸勢力,及對歐洲人口展開掠奪。

1683年,土耳其圍攻了奧地利的維也納,後因波蘭援軍趕到解了圍。

1699年,土耳其勢力衰減,退出匈牙利。

也就是說,在歐洲處於原始社會及進入貴族奴隸社會後,歐洲一直生活在被東方遊牧民衆的打壓之下,對於這一點歐洲一些學者到現在都耿耿於懷。

彼時的歐洲地區如同後來的非洲地區一樣,是出產奴隸的地區,只不過歐洲地區河流衆多,開發不多不便於長驅直入。

18世紀以前歐洲人都生活在恐懼之中,不是恐懼東方的遊牧民族,就是恐懼中東阿拉伯人。

所以這種自認爲是最下賤的歐洲民族,在發現其他地區時,是通過大規模的屠殺建立殖民地,以此來獲得的自信。

十八世紀末,土耳其的實力開始衰弱,雖然不再進攻,但是還可以自保。

而像奧地利、俄羅斯經過這麼多年的打壓及發展,也開始了擴展的步伐。

1774年,俄羅斯獲得了克里米亞及阿速夫海濱一帶土地。

1812年,拿破崙東征俄羅斯,俄羅斯亞歷山大一世強迫土耳其割讓黑海邊的薩拉比亞。

1817年,塞爾維亞人叛出土耳其,建立國家,定都貝爾格萊德,但是仍然臣服土耳其並每年納貢,這是19世紀中歐土耳其勢力範圍瓦解的開始。

1822年,希臘叛出土耳其,宣佈獨立。

1827年,英、法、俄三國締結倫敦條約,有干涉土耳其勢力範圍的規定。

土耳其不同意,土耳其海軍被幾國海軍殲滅。

俄羅斯強迫土耳其允許瓦拉幾亞及摩爾達維亞獨立,爲羅馬尼亞的前身。

1832年,土耳其承認希臘完全獨立,然而希臘國內就國體問題的爭鬥,使得希臘國內問題頗多。

1854-1856年,俄羅斯藉口東正教教徒受到不公正待遇,干涉土耳其內政,爆發克里米亞戰爭。

爲了維護歐洲地區的均勢,及英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阻止俄羅斯繼續擴充勢力,英國和法國支持土耳其與俄羅斯開戰。

1856年,俄羅斯亞歷山大二世被迫在巴黎同英法媾和。

巴黎和約簽訂,保證土耳其的領土完整及獨立,土耳其也成爲俄羅斯延伸其勢力進入中東地區的一個阻礙。

1878年,短暫的和平並沒有打消俄羅斯的野心,俄羅斯佔領亞得里亞堡,並且迫使土耳其簽訂《聖斯特法諾和約》。

逼迫土耳其承認塞爾維亞、蒙特尼格羅、與羅馬尼亞完全獨立,而保加利亞允許獨立但是需入貢土耳其。

這也是柏林和會,各國不滿俄羅斯延伸其勢力到巴爾幹半島。

1885年,保加利亞與科魯米利亞合併,1908年不再入貢土耳其。

1908年,軍人政黨少年土耳其成功政變,實行立憲君主制。

奧地利乘機奪取土耳其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1914年歐洲大戰的藉口就發生在波斯尼亞的首都。

1911年,意大利搶佔土耳其的黎波里及羅德斯島,1912年土耳其不得已承認。

1912年10月,巴爾幹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蒙特尼格羅結成同盟攻擊土耳其,土耳其戰敗。

經過多次反覆戰爭協商,土耳其不得已割讓馬其頓及克里特等地給同盟國。

但是土耳其的領土是割讓出去了,巴爾幹同盟之間的分贓出現了問題,保加利亞向希臘和塞爾維亞宣戰。

1913年7月,雙方戰爭激烈,不久土耳其恢復了亞得里亞堡。

羅馬尼亞入侵保加利亞東部,最後保加利亞不敵,簽訂了布加勒斯特和約。

布加勒斯特和約,把土耳其在歐洲的領土瓜分殆盡,只留下都城及西部一帶土地。

在這次和約後,阿爾巴尼亞成爲獨立國家,此舉爲奧地利爲阻止塞爾維亞獲得亞德里亞海港;其它土耳其領土被希臘、塞爾維亞、保加利亞、蒙特尼格羅瓜分。

第四十一章 十八世紀歐洲之舊制度第五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三)第十章 法蘭克部落之分裂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四十三章 法蘭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況第十五章 羅馬教會教主與日耳曼大酋長之衝突第十四章 中古時期之德國及意大利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紀初期之歐洲第25章 意大利半島開化及文明初現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二十九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二)第十五章 羅馬教會教主與日耳曼大酋長之衝突第十八章 異端及托鉢僧第七章 羅馬教主得勢與日耳曼種人入教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顛部落宗教改革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十三章 中古時代之大不列顛部落第49章 維也納會議與歐洲之再造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前言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二十三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一)第三十四章 法蘭西與大不列顛部落宗教變革第五十五章 德國成立及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第四十八章 歐洲與拿破崙時代第十三章 中古時代之大不列顛部落第十五章 羅馬教會教主與日耳曼大酋長之衝突第三十三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二)第四十三章 法蘭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況第二十九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二)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五十三章 1848年法國革命擴散歐洲第二十九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二)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顛部落宗教改革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五十四章 意大利半島之統一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八章 法蘭克部落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顛部落宗教改革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十四章 中古時期之德國及意大利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第七章 羅馬教主得勢與日耳曼種人入教第五十章 維也納會議後歐洲之反動及革命第三十九章 羅斯及普魯士興起第十七章 中古時代之教會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紀初期之歐洲第五十章 維也納會議後歐洲之反動及革命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顛部落宗教改革第四十八章 歐洲與拿破崙時代第十四章 中古時期之德國及意大利第二十八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一)第25章 意大利半島開化及文明初現第二十章 中古時代西歐之文化第四十一章 十八世紀歐洲之舊制度第四十章 英格蘭和法蘭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競爭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顛部落宗教改革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顛部落宗教改革第十一章 封建制度之淵源第四十七章 法蘭西之拿破崙·波拿巴第十一章 封建制度之淵源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鬥(二)第三十四章 法蘭西與大不列顛部落宗教變革第二十一章 百年械鬥(一)第二十章 中古時代西歐之文化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三十三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二)第五十六章 日耳曼部落成爲國家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十七章 中古時代之教會第五十四章 意大利半島之統一第十六章 霍亨斯陶芬族諸酋長與羅馬教主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49章 維也納會議與歐洲之再造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顛之英格蘭部落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49章 維也納會議與歐洲之再造第二十三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一)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十四章 中古時期之德國及意大利第十六章 霍亨斯陶芬族諸酋長與羅馬教主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五十三章 1848年法國革命擴散歐洲前言第五十五章 德國成立及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四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二)第五十五章 德國成立及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第十二章 中古時代之法蘭西部落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三十三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二)第三十四章 法蘭西與大不列顛部落宗教變革第五十章 維也納會議後歐洲之反動及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