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這種假期,一向跟建築行業絕緣,新年的第一天,呂家新村工地上仍然一片忙碌,咣咣打地基的聲音響個不停,運輸建築材料的卡車絡繹不絕。
因爲呂家村一早放了不少鞭炮,附近的路上和空地上,有不少過來看熱鬧的人。
自從呂家新村開始建設,附近的幾個村,每天都有人過來瞧熱鬧。
像馬家,劉灣和張灣三個村,挨着呂家村很近,村裡不少人就在呂家村的廠裡上班,呂家村的變化都看在眼裡。
羨慕有,嫉妒有,風言風語也有。
“別看呂家村這不孬,看他們窮折騰吧。”靠近小學校那邊的柏油路上,就有人說道:“我跟你們說,火不過三年去!”
另一個人不贊同:“呂家村發展的挺好,這都做大了,哪能說完就完。”
那人說道:“絕對火不過三年!以前販鐵的和搞化工的那倆村,開始時不是都挺好,後來呢?不都白搭了?”
旁邊有個人戳戳他:“別亂說了,呂家村的呂冬過來了。”
這人轉頭去看,就見一個高大壯實的年輕人沿着柏油路,從東邊過來。
有眼尖的隔着老遠就認出來,這人叫做呂冬,呂家村年輕一代裡最厲害的一個。
“我有個弟弟在呂冬那個餐飲公司幹配送。”都這一片農村裡的人,有些小道消息傳的特別快,第二個說話的人,這時說的有鼻子有眼:“聽我那個弟弟說,呂冬那個公司今年最少掙了上千萬!”
“那不得青照首富了啊!”
“我估計差不多,說是呂冬在他村裡廠子還有股。”
這人正說着,瞅見劉灣書記從南邊土道上過來,問道:“劉書記,你消息靈通,給咱大傢伙說說,呂冬在咱青照是不是頂有錢的人了?”
劉明泉揹着手,說道:“你問我,我問誰去?”
有人湊趣:“你大閨女跟呂冬不是同學嗎?沒讓她問問?”
聽到閨女,劉明泉彷彿被踩到尾巴的貓,臉立即沉下來,冷冷說道:“想問就自個去問,呂冬就在前面。”
咋也是一村的書記,劉明泉一拉下臉來,周圍的人不再說話,原本的議論紛紛立即低了下去。
跟這羣人說不着,劉明泉認爲不一個層次的,揹着手朝前面工地走去。
工地前,呂振林看着裡面的施工,一個新村從無到有,就在眼前,就在他手裡逐步成型。
村裡兩個公司立起來,發展走上正軌,新村正在建設,老村參與全縣的文旅大開發,就算現在兩腿一蹬,也有臉去見呂李兩家的列祖列宗,不至於羞愧的擡不起頭來。
當然,現在身體硬朗,能多帶兩年是兩年。
中年一代,建國建設和家柱能挑起大梁,以冬子爲首的年輕一輩也起來了,尤其冬子,青出於藍勝於藍。
還有文越,日漸的沉穩,前段時間終於決定畢業回村裡,這幾年心血沒白費,呂家村年輕一代裡學歷最高的人能回來,村裡以後更穩當。
見到呂冬過來,呂振林問道:“沒上班?”
呂冬笑着說道:“休息一天。”
呂振林看眼呂冬左手:“手沒事了。”
呂冬比劃了下手:“好利索了。”
手的是終究是傳開了,到家裡免不了一通埋怨。
呂冬問道:“三爺爺,我聽說大明湖稼軒祠那邊十拿九穩?”
“不籤合同,啥事都有可能發生。”呂振林掏出煙來點上:“你五爺爺正和範教授在那邊做工作,咱們剛修了墨泉公園和李清照故里,還是有些優勢的。”
他問到呂冬一個事:“我聽你八叔說,你準備爭取市裡的證攜委員?”
呂冬對呂振林沒必要掩飾:“有這麼回事,跟我合夥開公司的杜小兵,他爸就在裡面,我馬叔的妹妹也是委員,找了幾個人,準備聯合提名。”
呂振林覺得希望挺大,想了想,說道:“有個事,我一直沒跟你說,以前想着你歲數還小,不用着急。正好,今天借這個事提醒你一句,你早點寫份申請書,黨支部幫你遞上去。”
他看向遠處:“你爸是黨員,你大伯是黨員,你大哥二哥都是黨員,不能到你這就斷了。”
呂冬應道:“好的。”
呂振林又說道:“你入了黨,到時和文越一塊,在村委掛個名。”
“三爺爺,文越跟你說了?”呂冬問道。
呂振林微微頷首:“你山叔埋怨了我好一陣。”
呂冬說道:“有些老觀念不是那麼好轉變的。”
呂振林不禁笑了,也就是兩年多前,還想着讓建國給冬子找個有編制的穩定工作。
有送石料的人過來找呂振林說話,呂振林離開這裡,去了別的地方。
不遠處,劉明泉一直盯着呂冬和呂振林,眼瞅老狐狸去了別的地方,這才背起手,一步三晃的來到呂冬跟前。
這是老同學的父親,呂冬主動打招呼:“泉叔,今天咋有空過來?”
“沒事瞎轉。”劉明泉聽過很多關於呂冬的小道消息,
這時看着呂冬,真是越看越順眼:“你村這段時間鬧出的動靜不小,我沒事就過來轉轉,幾天就一個樣。”
呂冬看着呂家新村項目的藍色招牌,說道:“主要是碰上了好時候。”
這種場面話,劉明泉一個字都不信,好時候?爲啥發展起來的不是劉灣村?
但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呂冬在劉明泉眼裡不止是個晚輩,不止是大閨女招娣的老同學。
劉明泉沒反駁,問道:“最近跟招娣聯繫來嗎?她也不給家裡打電話,過年還不知道回不回來。”
呂冬隨口回道:“她給我寫過信,說是放假就回來,大學放假早,估計也快回來了。”
劉明泉順着說道:“沒事就去找招娣玩,你們十幾年老同學,別生疏了。”
呂冬應了一聲。
劉明泉又轉了話題:“呂冬,以你們村的發展速度,人手和土地啥的很快就會不夠用了。”
呂冬笑了笑:“村裡一直對外招人,地暫時夠了。泉叔,你是書記,應該知道,現在土地轉換不好批,村北河邊有荒地,夠食品廠用,建築公司弄個院子辦公就夠了。”
劉明泉笑了笑,沒再繼續這個話題,最近幾個月裡,他着重研究過報紙上關於花溪和南山等村的報道,發現了一個共同點,伴隨這些村發展的,還有對周邊其他村的兼併。
呂家村說不定也會走上這種模式。
劉灣不少人私底下埋怨他,怨他這個書記無能,不像呂振林那樣帶着村莊謀發展,甚至說他不稱職。
那些沒不長腦子的貨就不想想,這是好乾的?是輕易就能幹成的?
不說別的,看看呂振林,兩年前頭髮只是有點花白,這都白了一半多了,操了多大的心,受了多大的罪,這幫熊玩意就不好好想想。
目光都太短淺,根本不懂他的遠思熟慮。
這呂家村發展出了問題,那就不用說了,萬事皆休。
要是真像那幾個村一樣發展起來,周圍這幾個村很快就會被呂家村合併,他們也會是呂家村的一份子。
這多簡單,比起費盡心思的發展,省時又省力,還沒風險。
他可以放棄村書記的位置,要是能像設想的那樣,不用愁話語權。
那劈叉妮子畢業,得回來發展才行。
建設家鄉,應該的。
離開呂家新村工地,劉明泉晃盪着朝劉灣走去,回過頭看看,這呂家村何嘗不是未來劉灣村的模樣。
“冬哥!冬哥!”
東邊傳來喊聲,有個黝黑的年輕人快步走來,可能是長期養成的習慣,年輕人腰桿挺得筆直。
看到呂冬,年輕人止不住的喜悅:“冬哥,可算見着你了。”
等人走近,呂冬拍了下他胳膊:“瘦了,黑了,人也結實了。”
他問道:“呂坤,啥時候回來的?復員了?”
這是去當兵的呂坤,當時跟李林倆人整天瞎混,算起來都有兩年沒見了。
“復員了!”從九八年冬天徵兵到這,呂坤兩年兵已經到期了:“前天坐火車回來,去找你,我大媽說你最近忙,沒回家。”
“有點事,瞎忙。”元旦開始宋娜要出差,可能有半月見不着,這幾天倆人都住在學府文苑。
呂冬問道:“怎麼就回來了?不繼續了?”
呂坤不好意思說道:“我爸催着讓回來,說是咱村一天一個模樣,我再不回來,就跟村裡脫節了。”
呂冬又問了下呂坤在部隊的情況,能看得出來,經過部隊上兩年的鍛鍊,呂坤比以前沉穩多了。
“回來嚇了我一跳,都不敢認咱村了,咱村竟然成了縣裡有名的富裕村。”
呂坤走的時候,村裡剛準備砍樹,一窮二白,記得冬哥還在擺地攤,還讓他幫着找人排隊湊人氣。
結果才兩年時間,全都大變樣,冬哥竟然成了青照有名的老闆。
呂冬問道:“回來打算乾點啥?有具體想法沒?”
呂坤撓撓頭:“本來想着先到處跑跑看看,部隊待了兩年,感覺和社會多少有些脫節,昨晚跟李林一塊喝酒,這小子發了,非要讓我跟他去幹裝修。”
呂冬說道:“他那行也不錯,跟着李二叔做的還行。”
呂坤說道:“我跟着他,還不如跟着你,冬哥,要不我跟你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