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多識廣的劉淑英說道,“領養孩子的夫妻爲了保守秘密,到處搬家的事都有。”
“嬸子的辦法可行,不過對於小姑子不可能搬走的,沒什麼用。咱們周圍的人不早就知道你們不能生孩子了。”三大娘接着道,“誰家是非沒人說,總有議論的時候,這種議論一傳十,十傳百的……”
“弟妹,夠了。”大娘朝她使使眼色道。
妮兒心裡好笑,爲了這個孩子可真是煞費苦心啊!如果能像西方人似的領養孩子很平常就好了,他們從來都是很公開的,什麼都告訴孩子,‘我們是你的養父母,不是你的親生父母。’等到孩子長大了到一定程度,只要孩子願意也會積極幫他們找親生父母的。
不過話說回來,領養孩子的目的不一樣,這就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西方大多數人自己已經有了孩子,有生育能力,只是爲了替不幸的孩子安個家,所謂愛的實踐!
和東方不一樣,他們不會把孩子當做命根子。
“那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三大娘問道。
“唉……”姚奶奶嘆氣道,“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老人家看着玩兒的正樂呵的壯壯道,“壯壯這事呢!儘量不要告訴他好,俺是這麼想的。”
“嗨!實在不行的話,就全家搬到沒有人認識咱的地方去。”姚奶奶無所畏懼道,“有什麼大不了的。”
最終是討論無果,還是應了三大娘那句話,走一步算一步。
“娘,娘。致遠哥來信了。”姚軍遠揮舞着信件,就衝進了西里間。
“快給我看看。”三大娘激動地站起來,如果不是身前的炕桌和人,她真有可能一步跨過去。
“快快拆開看看,致遠寫些啥。”姚奶奶催促道。
三大娘忙不迭的撕開信封,迫不及待的打開,一目十行地看道。“娘。嬸子,致遠成了連長了。”
“這才當兵一年了,就成連長了。”姚奶奶激動道。“這升官的速度,也只有在戰爭年代纔有的。”
“喲!連升三級,跨過了班長、排長,咱家致遠手低下這不就管着百十來號人了。”連幼梅算了算道。向三大娘祝賀道,“三嫂恭喜了。”
接下來。是一片恭喜聲,三大娘樂得臉上如花開一般燦爛。
“娘,娘,我爹回來了!”姚建遠從外面衝進來。激動道。
“呀!今兒啥日子,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姚奶奶立馬趿拉着鞋就衝了出去。
“娘,我回來了。”一身軍裝的英姿挺拔的姚長河站在姚奶奶面前。
“好好。回來就好。”姚奶奶眼眶溼潤道,就這麼眼巴巴的看着他。
“致遠娘。我回來了。”姚長河看向後面的幾個人叫道,“嬸子、大嫂、長青,弟妹。”
“他三叔。”大娘笑道。
“她三伯。”連幼梅道。
“三伯好!”妮兒叫道。
“好好!”姚長河彎下腰捏捏妮兒的包子臉笑道。
“娘,外面冷,咱進去說話。”三大娘提醒道。
“對對,進去說話。”姚奶奶扯着姚長河就進了東里間,“快上炕,上炕暖和、暖和,餓不餓。要不要給你下碗麪吃。”
三大娘隨即說道,“致遠他爹,你先陪着娘說話,我去給你下碗麪。”
“他三嬸就在這兒做吧!”大娘笑道,“鍋里正燉着雞,只要擀點兒面就成了。”
“行,我現在就去準備。”三大娘轉身出了東里間,去準備飯了。
俗話說:“滾蛋餃子落腳面”。行人出門,必吃餃子;回到家中,必吃麪。這些飯食雖然簡單,但對於遊子來說,一去一回,卻是任何山珍海味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
滾蛋餃子,滾不遠,情亦深,餃子可是國人的傳統美食,不僅在除夕之夜,一家人會團聚在一起吃餃子,每當有人要遠行的時候也會想到這佳餚。
這是因爲餃子在國人心裡就代表着圓滿團圓,一個人即將踏上旅途,遠走他鄉之時,家裡人都會包一頓餃子爲他送行,意思是盼望着他能夠早日回家和家人團圓。
落腳面,回家了,收收心,長長的麪條寓意着長長久久,也有繩子的意思在裡面。一個剛剛從遠方歸來的遊子,家裡人希望他吃了這碗麪條可以把在外漂泊的心收回來,牢牢拴在家裡,踏踏實實過日子。
“去叫秀芹抱着孩子們過來,見見叔爺爺和三舅舅。”姚奶奶招手道。
從媳婦兒的信裡姚長河已經知道家裡的情況,知道博遠得了一雙兒子,知道四妹撿了個棄嬰收養。
姚長青抱着孩子過來道,“哥快來看看這是你外甥。”
“壯壯,來叫舅舅。”姚長青笑道。
田壯壯睜着忽靈靈的大眼睛,看着眼前的人咧嘴一笑叫道。
一歲半的孩子口齒還不太清楚,但還是能聽出是在叫舅舅。
“他三叔,這是你倆侄孫子。”大娘笑道。
“來叫叔爺爺。”大娘道。
春生和福生要大壯壯一些,過了年就兩歲了。叔爺爺,叫的特清晰,壯壯也跟着叫爺爺。
三個孩子一起長大,所以壯壯跟着他們學,這語言表達能力要比同齡孩子好。
“好好,都長得胖嘟嘟的,真好。”姚長河拍拍手,挨個摸過去,“嘿……這三小子都不哭,不愧是咱家的人。”
要知道姚長河這張臉,儘管笑着也是很嚇人的,可是能止小兒夜啼的人物。
喜的姚長河興奮地抱抱他們,孩子還咯咯直笑。
“老三回來了。”姚爺爺疾步走了進來。
“爹,我回來了。”姚長河從炕上下來道。
“爹!”
“爺爺!”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姚爺爺坐到了炕上道,“都坐吧!都坐吧!”
“你咋又是不吭不響的回來了。這次打算歇多久。”姚爺爺問道。
“這此我休探親假,一個半月。”姚長河說道。
“呀!屈指算來,正好過了年再走。”姚奶奶高興道,“太好了。”
“面下好了,致遠爹快吃吧!”三大娘端着一大海碗雞湯麪走了進來放在炕桌上。
劉淑英抱着妮兒和連幼梅趁機離開,大娘也抱着孫子和殷秀芹去了自己的西廂房,姚長青抱着孩子也進了大娘的西廂房。讓孩子們一起耍。
西里呼嚕……姚長河抄起筷子。不一會兒一大碗湯麪就下了肚。和老父母,媳婦兒敘敘離別之後的事情。
傍晚十分,姚家人陸陸續續的回來。又是一番相聚重逢,充滿了歡聲笑語。
吃完晚飯,姚家人又齊聚在了姚爺爺的東里間。
這家裡人都見了,獨獨不見姚長海。於是姚長河問道,“怎麼不見長海。”
“他呀!忙着呢!連飯都顧不上吃。有時候還得給他送飯的。”姚奶奶是即無奈又心疼道。
“冬閒時間他忙什麼,一路走來,我也沒見這田間地頭兒有人啊!”姚長河不解地問道。
“我小叔回來了……”姚夏穗在中堂喊道。
“呶!你自己問他吧!天天忙的腳不沾地。”姚爺爺笑道。
兄弟倆見面又是一番寒暄問候。
“吃了嗎?”姚奶奶看向姚長海問道。
“吃了,在家吃了飯纔過來的。”姚長海說道。一欠身做到了炕沿上,“三哥這次打算停留多久。”
“一個半月。”姚奶奶高興地說道。
“可惜見不到致遠。”姚長海頗爲遺憾道。
“對了說起致遠,咱家致遠成連長了。”三大娘高興地宣佈道。
“這小子行啊!才一年的時間。就翻着跟斗向上蹦。”姚長山笑道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
“哎!三哥說真的,這事你有沒有?”姚長青朝姚長河擠眉弄眼道。
“姐。你瞎說什麼?”姚長海首先不依道,“他們父子二人都不隸屬一個軍區,一個在西北戈壁,一個在中部。哪兒說的上話,咱致遠要文化有文化,這身體素質可是這個。”他豎起了大拇指道,“憑的是真本事,靠的是實力對吧!三哥。”
“呵呵……沒有,致遠之所以躥升這麼快,除了他自身的原因文化素質高,在普遍都是文盲或者是半文盲的兵源中,他可是鶴立雞羣。最主要的還是現在鬧運動,部隊軍管地方後,要參與地方事務,所以軍隊缺編減員較大,於是就突擊提幹,缺額的幹部只能從下面向上提基本全部補齊。所以去年和前年當兵的提幹的就多,速度也快。”
“如此密集的突擊提幹,而且只當了兩年兵,這政治思想過得去,這軍事素質能高嘍!”姚長海遲疑地說道。
“對了,對了,大前年沒有徵兵,去年和前年所徵的兵源中可有大量參加紅衛兵或者造反的。”姚長青擔心道。
“呀!那咱家致遠可是參加過大串聯的。”三大娘一下子就着了毛了。
“沒事吧!要是參加大串聯的都有事,咱家致遠第一關就給刷下來了。”姚長青笑道。
“也對!”三大娘點點頭道。
“長河,那地方穩定後,那軍管幹部回部隊後,可咋辦?致遠是不是還得下去啊!”姚長山擔心道。
“你們真是吃飽了撐的的,沒事幹了,你們能想到的,人家領導想不到啊!”姚爺爺笑道。
“咱家致遠都升了,三哥你呢!”姚長青上下打量着他道,“現在取消軍銜,我也看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