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可能是拼音打字的緣故,想打的‘后土’,結果全是‘後天’!特此更正:以身化生六道輪迴的是巫族十二始祖的后土!重要的事說三遍:后土、后土、后土!
“也正是因爲世間出現了六道輪迴,才使得許多世界逐漸步入——末法時代! 不過,這也僅限於小千世界,而不會波及中千世界和大千世界!”
“中千世界?大千世界?還有什麼小千世界?”羲霓疑惑的說道:“這都什麼跟什麼啊?”
“這是佛教講述——世界組織情形的樣子!”李乃新解釋說:“佛說:每一個小世界,其形式大致同,中央有須彌山,透過大海,矗立在地輪上,地輪之下爲金輪,再下爲火輪,再下爲風輪,風輪之外便是虛空。
須彌山上下皆大,中間略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在仞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等六慾天,再上則爲se色jie界十八天,及無色se界jie四空天。
在須彌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環繞之,每一重海,間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鹼海,鹼海之外有大鐵圍山。在鹼海四方有四大部洲,即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兩中洲,數百小洲而爲眷屬。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部洲、六慾天,上覆以初禪三天,爲一小世界。
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禪三天,爲: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禪三天,爲: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禪九天,及四空天,爲:一大千世界。因爲這中間有三個千的倍數,所以大千世界,又名爲:三千大千世界。
故佛又說: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慾天、初禪天,爲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覆一二禪天,爲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覆一三禪天,爲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覆一四禪天,爲一:大千世界。
因爲,一個大千世界裡面有小千、中千、大千三種‘千世界’,故我們又把‘大千世界’,稱作:三千大千世界;而這三千大千世界乃是一個佛國土的世界。其中,反覆強求的這個‘三千’是講它組成的結構,而不是這個大千世界是‘三千’個!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的宇宙觀。
故又有: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爲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爲一佛世界,是中更無餘佛,實一釋迦牟尼佛。”
“道,是華夏土生土長的文化,因老子著《道德經》,故被尊爲:道家創世人;後進之士‘張道陵’於蜀中創立‘道教’,尊老子爲:教祖,奉《老子五千文》撰《老子想爾注》闡揚道教教義,稱‘道’即是:一,一散形爲氣,聚形爲太上老君;以‘道’爲最高信仰。因教派規定:凡是加入教派者,必須繳納五斗米;所以,世人多稱:五斗米教。
張道陵死後,兒子張衡接任掌教繼續傳道。張衡育有兒子:張角、張修,其母年輕貌美,史記:張衡妻‘始以鬼道,且兼挾鬼道’。在母親的幫助下,張魯被劉焉任命爲督義司馬;張修則前往青城山‘除鬼’,後留在此地,並以鬼道治民。
後來,益州牧劉焉派張魯和張修一起去攻打漢中,途中張魯殺掉張修在漢中自立爲王,奪得了張修的信徒。
到劉焉死後,其子劉璋代立。劉璋以張魯不順從他的調遣爲由,盡殺張魯母及其家室;又遣其將龐羲等人攻張魯,多次爲張魯所破。張魯的部曲多在巴地,劉璋於是以龐羲爲巴郡太守。張魯襲取巴郡。於是,割據於漢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
再後來,劉備取代劉焉家族佔領益州,準備攻取漢中;這時,曹操也來爭奪漢中。張魯見大勢已去,便高呼:‘寧爲曹公馬下奴,不爲劉家座上賓’,隨攜數萬天師道教衆北上投靠曹操,天師道因此得以在中原傳播。
也因此,張魯的政權雖然不到三十年就覆滅了,但他的後裔卻顯赫一千多年,這不僅要歸功於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也多虧了張魯這次的英明抉擇。
也正是如此這般,這才令華夏本土文化有了與後來佛教文化入侵的資本。不然就會像西藏的本土文化——苯教那樣,被佛教侵蝕,最終形成了藏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