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花樣年華”

吃的渾身熱乎乎的,意猶未盡。燻黑的煙囪,四處散落的木柴,餛飩湯裡淡淡的柴火香。

阿爹再要了一碗中混沌。父子倆分着吃完,這才心滿意足的結完賬回家走。

這時候雖然已立春,但是晚上氣溫很低。

阿爹搓搓臉,打了一個哈欠,說道:“寒冬之下,一碗柴火餛飩還真就是上海人的慰藉。”

一邊走,阿爹一邊說道:“儂曉得伐,中國人吃餛飩的歷史,據說可以追溯到漢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甚至比吃餃子的歷史還要早。”

他說,不過,關於餛飩的來歷,倒是有點“混沌”的。

餛飩源自北方,“餛飩”兩字的來歷,據說與“油賊檜”異曲同工。當年北方匈奴常來騷擾,名爲渾氏和屯氏的兩首領兇殘而令人恨之入骨。百姓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以食之解恨,於是有了“餛飩”之稱。

又比如,冬至餛飩的習俗始於南宋,相傳餛飩之形猶如雞卵,有天地混沌之象,而“餛飩”與“混沌”諧音,人們以打破混沌清朗天地來**。

現在已經無法考證,到底是誰最早發明了這種用麪皮裹上肉餡,煮熟後連湯食之的食物。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吃食一經出現,就很快流行起來,成爲一種普羅大衆的小吃。

南北朝時,《顏氏家訓》就有“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的說法。除了文學的記載外,新疆出土的唐代墓葬文物中,也發現了四隻餛飩和一隻餃子被放在木碗中的遺蹟,形狀和現在的餛飩與餃子相同。

再比如講,餛飩的花名很多,南北方餛飩叫法差異大,又以餛飩、雲吞、抄手三種最爲流行。

四川叫抄手,廣東叫雲吞,福建和臺灣稱扁食、扁肉,武漢一地有叫水餃,湖北其他地又稱包面,皖南呼爲“包袱”,上海等江南地區統稱爲“餛飩”。

這些叫法,大約是從吃相上着眼。雲吞者,如雲吞日月,形容吃餛飩連湯帶水一起吃下是極形象的;抄手者,湯中有辣椒,吃起來如冬圍爐火,袖起雙手,脣觸碗邊,不必用筷箸,亦不必執羹匙,就可風捲殘雲。

上海人愛餛飩是出了名的,餛飩可以講是不少上海人的“心頭好”。

每天在喧鬧的早市一角里吃碗柴爿餛飩,似乎那纔是最圓滿的早晨。到了冬天的夜晚,更是歡喜在路邊攤尋覓一碗柴爿餛飩。

小巧、精緻、簡約。餛飩可大可小,而“中餛飩”也許只有上海人包得出、叫得響、賣得動。它浸潤着海派商業經營之道,大有大的價格,小有小的價鈿,而中餛飩的出現,又多了一道標價。

上海人的餛飩,餡子多種多樣,素的葷的葷素搭配,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儘可滿足不同口味;餛飩可作早餐,也能當正餐,能配角能主角,甚至當作營養餐,完全由食客做主了,而且價格低廉。

而無論是大餛飩,還是中小餛飩;無論在家裡自煮吃,還是店內堂吃;無論是家常便飯,還是假日打牙祭,都很簡潔、便利而快捷。當然在一些考究的店家,如果還配有紫菜、蛋皮、開洋等,那麼這碗餛飩的味道,肯定就是小辰光的最愛了。

小毛聽的似懂非懂,把兩隻手放在耳朵上,跺腳趕路。不響。

阿爹又說道:“當然了,餛飩衍生的許許多多的故事,也讓人難以忘懷的。”

小毛擡頭笑笑,說道:“故事我歡喜聽的。”

阿爹摸摸頭,整理了一下思緒,說道,說的是有一個小囡,因爲被媽媽責罰離家出走大半天,儘管肚子早已前肚貼後背,但不想回家。

前弄堂賣柴爿餛飩的李家老爹在路旁發現了小囡,他沒有將小囡直接送回去而是先帶回自己家裡。端上一碗油花飄香的餛飩,看着十分委屈的小囡嚥着口水欲說什麼,老爹慈祥地說,吃吧!

小囡狼吞虎嚥一碗餛飩入了肚,連聲說道,老爹儂真好,老爹儂真好。

老爹講,阿囡今年12歲了吧?小囡點頭。

老爹又講,給老爹算算賬。哦,一日三頓飯,一年365天有幾頓?1095頓!那麼12年多少頓?13140頓。阿囡的心算不錯!你想想,吃了一碗餛飩,就說老爹是好人!那麼,你爸媽12年給阿囡吃了多少頓飯?13140頓!一萬多倍啊!

小囡聽着聽着明白了老爹的用意,趕緊回了家。一碗餛飩讓小囡從此領悟了養育之恩。

“我小辰光,老師教我們敬重父母的教誨,往往講的就是這樣一碗餛飩的故事。”

阿爹看看小毛,說道:“再給你講一個我小辰光的故事好了。”

那時候我們一家人,你爺爺奶奶,還有你大伯都還住在塘橋那邊。那時候年紀小,爺爺奶奶上班,放學後晚上沒人管我們,有時候會去同一個弄堂的鄰居家玩耍。

鄰居太太是個謹小慎微的舊軍官夫人,當時低調安分地在街道生產組繡花。但每每我們去玩,那夫人就叮囑我們兄弟倆拿一隻保溫桶出去,打上兩碗“柴爿餛飩”來解饞。一碗她自己吃,一碗給我們倆。

在軍官太太紅木傢俱環繞的房間裡,換上旗袍的夫人用鑲金絲的陶瓷勺子,一個個地把小混沌舀出來,慢吞吞優雅地放進口中,抿着嘴吃,然後露出來極大滿足地表情。

從此兄弟倆心裡曉得,原來縱使在大時代的夾縫裡,人還會爲了吃一口好菜而費盡心思。那就是生活的韌勁,也是這個市民社會教會他們的永恆樂趣。

小毛冷不丁問:“我們家有在塘橋住過的嗎?”

阿爹腳步停頓了一下,靠近小毛,摟住他瘦小的肩膀。但是終歸最後什麼也沒有再往下說。

很多年以後,小毛看到《花樣年華》這部電影。

對上海有着很濃情結的王家衛,在《花樣年華》裡面有一個情節:深夜,燈光昏暗的弄堂裡,蒸汽騰騰的餛飩攤子,沁人心脾的味道,身穿華麗旗袍的摩登女子,神情愁苦的西裝男子……

“蘇太太”每晚換一件旗袍,穿了登登樣樣,拎着個保溫桶出去,沒成想她精心打扮就爲出門買一碗餛飩。

足可以想見“柴爿餛飩”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小毛突然間就想起來自己小時候吃過的這種正宗的街頭“柴爿餛飩”。

他覺得,“柴爿餛飩”的一拿一捏,儘管五根手指軟硬勁不同,用力的角度也有區別,但是不用過多的言語,演繹的其實更像是一種骨子裡就透着曖昧的食物,而且伴着時間的發酵,回憶起來似乎更加美味。

第363章 門當戶對第153章 控制爆破第34章 蘆葦根第282章 文登路商業街第39章 囁嚅第2章 坐柴油船第74章 雨中的黃魚車第251章 丈量田土第69章 夜談第21章 乘風涼第250章 包產到戶第61章 運氣好第171章 金榜題名第225章 蔥油餅第334章 “巴拉巴拉”東渡第69章 夜談第258章 唯獨不可以放開肚皮吃的第11章 高強螺栓第257章 小花從東北迴來第200章 乖乖隆地洞第163章 華師大“后街”第127章 淵源第220章 乖乖, 抓到寶了的第310章 王建好留學美國(1994年)第58章 爆米花第198章 “猴”第186章 衆怒第312章 住房的困難第217章 你怎麼看?第211章 梨子的滋味第362章 圖什麼?第179章 準備登船第278章 比特區還特第115章 哭嫁歌第207章 盾構第135章 深以爲憾第258章 唯獨不可以放開肚皮吃的第142章 若有所思第104章 新課題第237章 提親火腿第162章 老友相見第60章 視察第323章 “搛起來吃掉”第363章 門當戶對第7章 紅燒肉第62章 小炮筒子第356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289章 美則美矣第194章 難捨的鄉愁第146章 學習第190章 “禍”不單行第216章 下海潮第207章 盾構第66章 回不去了第213章 捉蟋蟀第28章 炒青菜第336章 “農村三霸”之首第215章 掉進露天糞缸第342章 烤紅薯第193章 王埭莊第12章 外婆家第326章 小紹興白斬雞第96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30章 橋何名歟?第119章 晨練第94章 要好好着讀書第251章 丈量田土第30章 橋何名歟?第310章 王建好留學美國(1994年)第363章 門當戶對第223章 南京路商業街第236章 喇叭褲第98章 這也能聽出來?第313章 過了這個村第14章 野趣第174章 政策桎梏第225章 蔥油餅第310章 王建好留學美國(1994年)第193章 王埭莊第93章 惶恐第62章 小炮筒子第255章 珍惜眼前人第36章 橫渡黃浦江第268章 報社浦東辦事處第314章 餛飩情結第354章 圖個什麼?第333章 盛開的水仙花第46章 就該扯蓬第43章 菱角第230章 川沙幹部分流安置第113章 清晨的黃浦江第142章 若有所思第225章 蔥油餅第266章 從地下到地上第299章 羅山立交紀念章第199章 驢車第130章 似乎更餓了第250章 包產到戶第47章 合適嗎?第146章 學習